《比尔·盖茨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比尔·盖茨全传-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件。这些信件在软件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但盗版风仍愈闹愈凶,成为一个时代的新闻。

  其实,正因为盗版和盖茨的一系列反盗版的活动,才使微软的名声一下子传开了,并为盖茨的微软事业打下了社会基础。经过一番大讨论,源代码被纳入到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之内,从而使软件产业真正进入了商业化的时代。1979年,盖茨将公司迁往西雅图,并将公司名称从“Micro…soft”改为“Microsoft”。

  同时,有关微软公司的广告也不断出现,广告的直接提出了一个口号:没了微软,微处理器算什么?这个广告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软件的重要性,强调了没有软件,硬件一点用处也没有。广告还自豪地宣称微软公司大量生产井提供优质软件,它面向任何数量、任何复杂水平上的任何微处理器。

  为了减少盗版软件给微软带来的损失,盖茨还与微型仪器公司打了九个月的官司,最终成功收回了软件的许可权。在此期间,盖茨摸索出了另外一条反盗版的路子。他认为软件应该按固定价格卖给硬件公司,然后硬件供应商将软件的成本加到计算机的价格上。

  ?1981年,微软通过向IBM的新款个人电脑授权许可MS…DOS操作系统大赚一笔,此后它又向其他计算机制造商进行软件捆绑销售,开创了在PC行业施展身手的舞台并一直持续至今。就这样,在低价授权、以量致胜的方式促销下,微软BASIC很快成了电脑产业的软件行业标准,当时几乎每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都会使用微软授权的软件。

  这样一来,软件公司就不必再为盗版而苦恼了,而且,微软通过这种方式还牢牢控制了产品,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以免费或者低价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后来,盖茨也反复使用这个伎俩,特别是当他进攻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中国市场时。先让大家用上他的软件,上瘾后,再收钱!因为没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也就是非法复制传播),任何一个新产品都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动力。

  这些努力让盖茨和他的软件产品终于看见了黎明的曙光。从此,盖茨按照这个既定的创业计划,在软件开发推广的道路上开始了加速度的冲锋,驶向了微软帝国财富的巅峰。也正是在这些努力的推动和影响下,软件业才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这种蓬勃兴旺的地步。


 当微软公司在最初的广告攻势中宣传自己无所不能的编程能力时,任何不明就里的人看到这个广告都会以为这是一家很大的公司,其实这个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实际上只是一个4人店,差不多都是哈佛的或者是湖滨中学的那一帮子计算机迷。其中,很长一段时间公司里仅有两名雇佣员工是长驻的。他们住在阿尔伯克基一个没有什么家具的房子里,另外两个中盖茨在跑来跑去地上学,艾伦则服务于微型仪器公司。

 
 
 
  但是正是这个简单的公司却赢得了IBM、苹果电脑等当时大型的电脑制造商的青睐,并逐渐确立了在软件行业的领袖地位。这一切成就的得来,并不单单属于盖茨一个人,在盖茨的光芒之下,还站着他创业中不可或缺的团队成员。

  在盖茨的创业团队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保罗·艾伦。这个因与盖茨一同创立微软而成为亿万富翁的依然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他投资屡屡失手,投资的公司可谓一片狼藉。但这并不影响他一如既往地邀请亲朋故旧和娱乐及IT圈的名流来到他耗资数千万美元的游艇上享受声色之娱。而由他赞助进行的由私人企业进行的载人太空飞行已经在2004获得成功,也意味着这位昔日的创业者将成为最早遨游太空的商人。

  艾伦是盖茨在湖滨中学的同学。其父亲当过20多年的助理管理员,因此从小博览群书。1968年,与盖茨在湖滨中学相遇时,比盖茨年长两岁的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盖茨,而盖茨的计算机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两人成了好朋友,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掀起一场软件革命。

  在谈到他们之间的友谊时,盖茨回忆说:“他读了4倍于我的科幻小说,另外,他还有许多解释自然之奥秘的书,所以,我就问他有关‘枪炮工作原理’和‘原子反应堆’之类的问题,保罗把这些都讲解得头头是道。后来,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数学和物理作业,这就是我们何以会成朋友的原因。”

  艾伦的特点是说起话来柔声柔气,为人很谦虚。这一点在最初的公司业务开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与罗伯茨合作改进BASIC程序的过程中,罗伯茨虽然敬重盖茨的技术能力,但非常不喜欢他的对抗方式。罗伯茨说:“盖茨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艾伦比盖茨更富于创造性,盖茨和我争来争去,但是一个好办法也拿不出来,可是艾伦能。他对我们公司还是有一些帮助,而盖茨只能是添乱。”有了艾伦从中斡旋,最初的合作才不致于破裂。

  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了,两位创始人配合默契。艾伦在研发BASIC语言和操作系统方面显示了充分的远见。正是对于技术上的敏感,艾伦才不断地向盖茨提出创办公司的要求,并一再鼓动盖茨退学创业。

  因为艾伦的谦让性格使然,微软公司开办之初,盖茨在合作协定中获得了微软公司大部分的权益。在公司股份中,盖茨占60%,艾伦占40%。因为盖茨可以证明他在Basic语言的最初开发中做了更多,而艾伦也认可这一点。不久以后,这种比例又进一步调整为64比36。但是,从股份的多少不能划分的是,盖茨和艾伦这个精干的创业团队,缺一不可。

  艾伦为盖茨制定了“先赢得客户,再提供技术”的公司发展战略。1981年,IBM的个人PC问世,急需一个配套操作系统。又是艾伦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搞到了SCP-DOS程序的使用权,两人对该软件程序作了扩展改编,重新命名为MS-DOS,再反销给IBM。MS-DOS是微软开始走向世界软件业第一品牌的发家宝。

  可以说艾伦是盖茨创业道路上最大的推动力。正是他拿着登有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消息的杂志,去找盖茨,成功地说服了盖茨少打一些牌,而干点正经事。也正是艾伦对技术的痴迷使得全新的BASIC语言最终得以出现,使微软最终成为软件领域的巨人。也正是艾伦和盖茨研发的操作系统逼迫IBM后来不得不加入到个人电脑的战团中来。

  “艾伦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因为他优先考虑的不是业务,而是对技术本身的痴迷。”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劳拉·里奇在这一点上也承认艾伦的重要作用:“微软之所以能够被载入商业史册就是因为其操作系统的成功。”


 1982年,艾伦在一次商业旅行中突然病倒,诊断结果表明有癌变的迹象,应立即进行化疗和放射性治疗。在患病期间,艾伦意识到自己无法给予盖茨所要求的时间与精力,更重要的是,艾伦想自己开创一份事业,一个以“互联世界”为核心的事业。1983年,时任微软副总裁艾伦终于离开了蒸蒸日上的微软。当三年后,?微软公开上市时,艾伦拥有的近40%的股票让他成为全球顶级富豪之一。

 
 
 
  而微软创业团队中的另外一个传奇人物也不容忽视。这个人在微软的早期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人物,但现在他却是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他同样是盖茨的同学,是盖茨在哈佛大学同一层宿舍楼的好朋友。1974年,18岁的鲍尔默在哈佛念二年级时,认识了同楼里一个瘦瘦的红头发学生盖茨。对数学、科学和拿破仑的激情使他们成了神交,鲍尔默和盖茨搬进同一个宿舍,起名为“雷电房”。

  1980年,即比尔·盖茨创建微软的第六个年头,盖茨聘请小自己一岁的鲍尔默担任总裁个人助理,也就是他自己的助理。在盖茨的游艇上以5万美元的年薪和7%股份的合同聘用了鲍尔默。当时微软才16名员工。鲍尔默是第17位员工。鲍尔默成为微软第一位非技术的受聘者。从此,鲍尔默就开始了他在微软至今已长达23年的激动人心的创业生涯。

  鲍尔默是早期微软公司中唯一的一个非技术出身的员工。他对计算机没有兴趣,也不具备基础技术知识。但他与盖茨一样对数学都有着共同的兴趣。鲍尔默与盖茨不同的是,他善于社交。鲍尔默穿梭于哈佛的每一个角落,他似乎认识哈佛的每一个人。鲍尔默有句口号,“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只有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飞翔。”

  接下来,这位“救火队长”几乎干遍了所有部门——招聘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管理重要的软件开发团队,同英特尔和IBM等重要伙伴打交道,控制公司的营销业务并建立了庞大的全球销售体系。身材魁伟、习惯咬指甲、大嗓门、工作狂的巴尔默的天赋之一就是激励才能。性格狂躁的他与性格偏内向的盖茨成为完美搭档:那些与巴尔默进行过谈判或是完全进行对抗的竞争对手,都了解他的强人作风。

  在微软成长为一家大公司之前,盖茨事必躬亲,不管是工资单、计算税利、草拟合同、指示如何销售我们的产品都是他一个人亲力亲为。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微软在人员配备上的缺陷也就暴露了出来。为了使软件做到完美,微软开始需要具有各种特殊技能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编程高手。微软开始需要产品规划人员、文档编写人员、实用性专家,以及使他们协同工作的聪明的经理、能够回答客户问题的技术人员、能够帮助客户更快上手的咨询专家等等。

  盖茨开始为管理上的琐事而烦恼。于是他随即意识到微软需要不懂得技术的智囊人物,就像史蒂夫·鲍尔默,与微软的开发人员共同工作使微软的软件成为成功的产品。“事实上,把鲍尔默引入微软是我做出的最重要抉择之一。” 于是,鲍尔默在盖茨的劝说下,从学校退了学,进了微软公司,最终成了仅次于盖茨之外的第二号最有影响的人物。1998年7月,鲍尔默正式担任微软总裁。2000年1月,鲍尔默更上一层楼,正式担任微软CEO。

  鲍尔默是天生激情派。他的管理秘诀,就是激情管理。激情管理,给人信任、激励和压力。无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言,还是平时的会谈,或者给员工讲话,他总要时不时把一只攥紧的拳头在另一只手上不停地击打,并总以一种高昂的语调爆破出来,以致于他1991年在一次公司会议上叫得太猛太响亮,喊坏了嗓子,不得不进医院动了一次手术。

  鲍尔默的出现无疑为微软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与激情。而且他在管理方面的得心应手让盖茨终于得以从捉襟见肘的管理状态中逃脱了出来,成为一名专职的程序员。

  这位更擅长团队管理和公关的微软新掌门一上台,就向媒体公开了“重组微软”的核心价值观:用激情主义在合作伙伴、客户和业界同仁中塑造微软诚信的商业新形象。二十几年发展起来的组织机构被全盘打散重组,将产品研发和营销功能组合为各以目标客户为中心的六个业务部门,几个主流产品线从研发到销售连成一气,每个部门由同一位副总裁负责;另外有一个统管市场营销和服务的集团副总裁扮演鲍尔默从前的角色,对这6人协调指挥,并兼管客户服务。


  如果说,盖茨是微软的“大脑”,那么鲍尔默就是微软公司赖以起搏的“心脏”。盖茨与对手在法庭上对薄公堂之时,鲍尔默主持了微软的大部分工作,撑起了微软的一片天,当盖茨正醉心于计算机软件研发之时,鲍尔默却成为他的市场战略家,微软公司的销售工作在鲍尔默的主持下几乎是一步一台阶,使微软的年利润增长率达到28%。

  此外,头脑敏锐的鲍尔默始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根据市场变化即时调整战略决策。 
 
 
鲍尔默总裁酝酿了一年,1998年底宣布了全盘改组方案,重组的结果是副总裁的位置减少了一半。而微软公司随之也再一次公布了创纪录的营业额和利润。所以.微软公司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鲍尔默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不难看出,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合伙人,通过与性格、能力互补的合伙人共同创业,盖茨将他的优势运用的恰到好处,用到了具有巨大财富的市场。这样搭档选择,创业中途决不会陡然夭折,而且创业成功的几率也增加了数倍。在互补的发展过程中,盖茨最终如愿以偿带上了软件帝国的皇冠。


  企业是讲求团队运作的。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能在今天称雄于软件王国,是与他打造的学习型的激情团队分不开的。作为世界首富、IT界的精英、商业界的英雄,盖茨的巨大成就令世人赞叹,而他带领的微软团队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微软最成功的不是做软件,而的是建立团队,盖茨则是微软公司建立团队的高手中的高手。

  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因此,所有的工作 
 
 
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成为工作团队。二十几年前,当沃尔沃、丰田等公司把团队引入它们的生产过程中时,曾轰动一时,成为新闻热点,因为当时没有几家公司这样做。

  但是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将难成大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将难以强大。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团队间的竞争,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因此微软从创业之初就注重高效团队的打造。

  尽管微软业绩每年都在惊人地成长,为了发挥最大潜力,微软仍然以小组为工作架构,其运作方式比照中小企业,即使这样需要花费大笔的行销和研发费用。因为盖茨认为,这样可以让员工感到拥有自主权和决策权,这也是其员工较一般僵化的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