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素问直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帝素问直解-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气则快然如衰也。此太阴外合阳明,又为阴中之至阴也。 
x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x 
《经脉》论云∶足少阴之别,虚则腰痛,故申明少阴所谓腰痛者,腰乃肾府。少阴者肾也。少阴太阳, 
雌雄相合,太阳主春之首,则少阴主冬之首,十月之时,万物阳气皆伤,所以然者,承秋之肃杀 
也,故少阴经脉而病腰痛也。 
x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上气喘也。x 
《经脉》论云∶足少阴脉病,则咳唾,喝喝而喘,咽肿上气,故申明所谓呕咳上气喘者,少阴阴气在下, 
君火阳气在上,水火之气,贵乎相交,诸阳气浮,肾水不上,则阳气无所根据从,故少阴经脉内 
虚,而病呕咳上气喘也。 
x所谓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KT KT 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x 
x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KT KT 无所见也。x 
色色,二字衍文。不能久立久坐,乃坐而欲起之意,经脉论云∶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故申 
明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KT KT 无所见者,十月之时,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所以然者,秋 
气已过,冬气未盛,故阴阳不定未有主也,其时秋气始至于冬,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万物方杀,则阴阳 
内夺,不荣于外,故少阴经脉之病,而目KT KT 无所见也。 
x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常x 
x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x 
少气者,气并于下也。本经《调经论》云∶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故申明所谓少气善怒 
者,乃君火之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上出,并于下而少气矣。气并于下,则血并于上,肝 
主血,肝气当治而未得治,故善怒,申明善怒者,如火之烈,名曰煎厥,此少阴有少气善怒之病也。 
x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薄,故恐也。x 
《经脉》论云∶肾病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故申明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凋谢, 
十月始冬,未能尽藏,故万物未有毕去。毕,尽也,未能尽去,阳入阴也。十月始冬,故阴气少,万 
物凋谢,故阳气入,阳入于阴,则阴阳相薄,故少阴经脉,而有内恐之病也。 
x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x 
恶闻食臭者,不欲食也。经脉论云,肾病饥不欲食,故申明所谓恶闻食臭者,三焦出气于胃,腐化水谷, 
令胃无三焦火热之气,故少阴脉病,饥不欲食,而恶闻食臭也。三焦,少阳也,本俞论云,少阳属肾,此之谓也。 
x所谓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于色也。x 
地色,地苍之色,如漆柴也,经脉论云∶肾病面如漆柴,故申 
明所谓面黑如地色者,因秋时肃杀之气,内夺其精华,故至冬则变于色,而黑如地色也。 
x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x 
《经脉》论云∶肾病咳唾则有血,故申明所谓咳则有血者,乃阴血乘于阳位,阳脉不归于阴,故曰阳 
脉份也,阴血乘阳,脉不归阴,则阳脉满,十月之时,阳气未盛于上,未当盛时而脉满,则阳 
气内逆,故满则咳,咳则有血,而且见于鼻也。此少阴外合太阳而为冬之首也。 
x厥阴所谓 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x 
x邪在中,故曰 疝,少腹肿也。x 
疝,犹 疝,言高肿也。《经脉》论云∶厥阴病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故申明厥阴所谓 疝,妇人 
少腹肿者,厥阴少阳雌雄相合,少阳主秋之终,则厥阴主春之终,故厥阴者辰也。辰,三月 
也。三月之时,其气将阳,阳中之阴,言阳未尽阳,阳中有阴也, 
阳中之阴,则阴邪在厥阴经脉中,故厥阴而曰 疝少腹肿也。 
x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也。x 
《经脉》论云∶厥阴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故申明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之时,振动发生,草 
木向荣而华秀,故三月一振荣华,生机虽盛,犹未畅达,故万物一皆俯而不仰也。厥阴主三月, 
故厥阴经脉之病,腰脊痛,不可以俯而复仰也。 
x所谓 癃疝,肤胀者,日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 癃疝也。x 
出处未详,大抵皆厥阴之病。 , 疝也。癃,溺闭也。 癃疝肤胀者,阴器肿,不得小便,则肤胀 
也,故申明所谓 癃疝肤胀者,犹曰阴气亦盛,而经脉胀不通,故曰 癃疝而肤胀也。 
x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也。x 
《经脉》论云∶足厥阴病,甚则嗌干。手厥阴病,心中热,故申明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 
阳相薄而热,热盛于中,故嗌干也。此厥阴外合少阳而为春之终也。 



卷之五

刺要论第五十篇

属性:此篇首论刺法之要,各有浅深,浅深不得,致有五脏四时之病。虽欲无之,然不去矣,刺要不綦重欤。 
x黄帝问曰∶愿闻刺要。x 
上古以针治病,帝举刺法之要,以教天下后世,故特问之。 
x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x 
过,平声,下同。浮沉,即浅深。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犹言病有浅深,而刺因有浅深也。各至其理, 
各至皮肉脉筋骨之文理,刺所当至,毋容浅也。无过其道,无过其皮肉脉筋骨之道。刺中其道,毋容过也。 
x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x 
所谓无过其道者,过之则内伤,是太过而反伤其内也。所谓各至其理者,若不及则外生壅肿。 
壅则邪从之,是不及而徒伤其外也。 
x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x 
贼,害也。所谓病有浮沉、刺有浅深者,若浅深不得,反为大害。内动五脏,后生四时之大病,如下文所云也。 
x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x 
x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x 
毫毛腠理,毫毛中之腠理也。皮肤,肺之主也。肌肉,脾之主 
也。脉,心之主也。筋,肝之主也。骨,肾之主也。髓,骨中精髓 
也。肺主皮肤,其外更有毫毛之浅。肾主骨,其内更有髓之深。此病各有在,当分别浅深以为刺也。 
x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溯溯然寒栗。x 
溯,音素,余篇仿此。此下申明内动五脏,后生大病之意。毫毛腠理,在皮之外。是故刺毫毛腠理 
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脏之气。肺主秋,动肺则秋病温疟。温疟先热后寒,故溯溯然而寒栗。 
x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x 
皮在肉之外,故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脏之气。脾主四 
季,每季各十八日,共七十二日。动脾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有腹胀之病,腹胀则心烦,而不嗜食。 
x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x 
肉在脉之外,故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脏之气,心主夏。心动则夏有心痛之病。 
x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x 
脉在筋之外,故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脏之气,肝主春,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 
x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x 
筋在骨之外,故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脏之气,肾主冬,肾动则冬病胀而腰痛。 
x刺骨无伤髓,髓伤则消烁 酸体解 。x 
酸,作 。骨在髓之外,故刺骨无伤髓。髓伤则动肾脏之精,故精气消烁而 ,精气消烁而体解 。 
x然不去矣。x 
总结上文而言。刺伤五内,则有四时之病,其病必生。虽欲无之,然不去矣。刺法之要,所当审也。 



卷之五

刺齐论第五十一篇

属性:齐,犹一也。刺齐,刺浅刺深,无过不及,有一定之分也。如病在皮中,针入皮中,勿浅勿深,斯 
为刺齐。以皮分而推之脉肉筋骨。无太过,无不及,皆为刺齐。承上编刺要之意,而复论刺齐也。 
x黄帝问曰∶原闻刺浅深之分。x 
分,去声。帝承上编刺有浅深之意,谓刺浅刺深,各有部分,故愿闻刺浅深之分。 
x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x 
欲知其分,必先知其非分。如刺骨者刺入骨分,无伤其筋;刺筋者刺入筋分,无伤其肉;刺肉者刺 
入肉分,无伤其脉。脉有络脉,有经脉。上编脉居肉后,经脉也。此篇脉居肉先,络脉也。刺 
脉者,刺入脉分,无伤其皮。此言刺宜深者勿浅,浅则非分矣。 
x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x 
以上文层次言之,当云刺皮者无伤脉。今不言脉者,以脉不止络脉、复有经脉。络脉居肉前,经脉 
居肉后,言肉而脉在其中。故曰刺皮者刺入皮分,无伤其肉;刺肉者刺入肉分,无伤其筋;刺筋 
者刺入筋分、无伤其骨。此言刺宜浅勿深,深则非分矣。 
x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x 
刺宜深者勿浅,宜浅者勿深,是浅深有一定之分。帝欲详明其 
说,以昭后世,故曰未知所谓,愿闻其解。 
x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x 
x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x 
所云刺骨无伤筋者,言针至筋而去,不及骨分,则伤筋也;所云刺筋无伤肉者,言针至肉而去, 
不及筋分,则伤肉也;所云刺肉无伤脉者,言针至脉而去,不及肉分,则伤脉也;所云刺脉无伤皮 
者,言针至皮而去,不及脉分,则伤皮也。此解上文其刺宜深,不及则伤之意。 
x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x 
x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x 
过,平声。中筋、中骨之中,去声。上文所谓刺皮无伤肉者,如病在肉中,则针入皮中,无过分, 
而伤肉也;所谓刺肉无伤筋者,病在肉中,针入肉中,如过肉,则中伤其筋也;所谓刺筋无伤 
骨者,病在筋中,针入筋中,如过筋,则中伤其骨也。此解上文其刺宜浅,过分则伤之意。 
x此之谓反也。x 
通承上文之意,而言刺非其分,浅深不得,此之谓反也。知其反则知其正矣。 



卷之五

刺禁论第五十二篇

属性:承刺要、刺齐而复申明刺禁也。禁者,脏有要害,不可不察也。 
中伤脏气,则死,中伤经脉,或病或死。刺之所禁,不可不知。盖从之则有福,逆之则有咎也。 
x黄帝问曰∶愿闻禁数。x 
数,条目也。帝承上二篇之意,谓刺要、刺齐,其中必有所禁,故愿闻禁数。 
x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x 
五脏之气,从内达外,由经隧而出于孙络皮肤,有紧要为害之处,不可不察也。 
x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x 
藏,如字,为使,皆去声。人身面南,左东右西。肝主春生之气,位居东方,故肝生于左。肺主 
秋收之气,位居西方,故肺藏于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心部于表。肾为阴中之少阴,故肾治于里。脾主 
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脾为之使。胃为水谷之海,众物所聚,故胃为之市。 
x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x 
膈,胸膈也。肓,脐旁肓俞穴也。膈之上,肺也,天也。肓之上,脾也,地也。天为父、地为母,故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乃自上而下,第七节之两旁,膈俞穴也,小,微细也。中有 
小心,言心气出于膈俞之穴,极微极细也。从,顺也。从之者,刺得其宜,顺其上父下母,以及心气之所出, 
则神转不回,故有福。逆之者,刺失其宜。逆其上父下母,以及心气之所出,乃回则不转,故有咎。 
x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x 
中,去声,下同。《诊要经终》论云∶中心者环死。故刺失其 
宜,中伤心气,周时一日而死。《宣明五气篇》云,心为噫。故其动为噫。噫,心气虚也。 
x刺中肝,三日死,其动为语。x 
三,旧本讹五,今改。刺失其宜,中伤肝气,则三日死。三者,水之生数也。《宣明五气篇》云∶肝 
为语。故其动为语。语,肝气虚也。 
x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x 
刺失其宜,中伤肾气,则六日死。六者,水之成数也,宣明五气篇云,肾为欠为嚏。嚏,肾气虚也。 
x刺中肺,五日死,其动为咳。x 
五,旧本讹三,今改。《诊要经终》论云∶中肺者五日死。故刺失其宜,中伤肺气,则五日死。宣明五 
气篇云∶肺为咳。故其动为咳。咳、肺气虚也。 
x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x 
刺失其宜,中伤脾气,则十日死。十者、土之成数也。《宣明五气篇》云∶脾为吞。故其动为吞。 
吞,脾气虚也。 
x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x 
刺失其宜,中伤胆气,则一日半死。六节脏象论云∶十一脏取决于胆。胆主生阳上升,今一日之间, 
生阳不升,复逾半日,生气并绝,故死,灵枢邪气脏腑论云∶胆病者呕宿汁。故其动为呕。呕,胆气虚也。 
x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x 
胃足阳明之脉,下足跗。其支者,别跗上,入足大趾,交于足太阴。刺跗上,刺胃脉也。中大脉, 
中伤大指之经脉也。中大脉而血出不止,则太阴之脉,不能循大指而上,故死。 
x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x 
溜脉,阴阳相过之脉也。盲目不明也。手少阴之脉系目系,手 
太阳之脉上 抵鼻,至目内 。刺面,中溜脉,刺面上目鼻之间, 
中伤阴阳相过之溜脉也。中伤溜脉,有不病者,今也目盲,则不幸矣,故曰不幸为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