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妇科玉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妇科-妇科玉尺-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粒。不可作淋治。用冷剂。宜四物五苓各半帖和煎。李 曰。瘦人多热。脉数。外症潮热。乃阴虚火盛也。芩柏樗皮丸 
不止。用地骨皮一两、生地五两、酒十盏煎三盏。分三服。肥人多湿。身黄脉缓。阴户如冰或痛。白带。升阳燥湿汤。 
湿痰流下。渗入膀胱。二陈加二术、升、柴。因日久淋沥不已。或崩中暴下。或产后去血过多。以致阴亏阳竭。荣气不 
升。经脉凝注。卫气下陷。精气累滞于下焦。蕴积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黄 建中汤。去桂加当归煎。吞苦楝 
丸。始因亡血。复亡其阳。阳气虚极。带下腥臭。多悲不乐。附桂汤。常用酒煮当归丸。风邪入胞门。或中经脉。流传 
脏腑。俱宜胃风汤。或单地榆散。平时阴阳过多。及产后亡血下虚。风邪乘虚入于胞络。暖宫丸加姜、附、吴萸。孕妇 
带下。全是湿热。芩术樗皮丸。室女经水初下。一时惊悸。或浴以冷水。或当风取凉。故经水止而即患带下。琥珀朱砂 
丸。又有白淫一症。如白精之状。不可误作白带。过服热药。王肯堂曰。有湿痰而弱不禁攻者。燥之。热湿宜凉燥。寒 
湿宜温燥。带下久而枯涸者濡之。常以四物料蜜丸服。以此疗年高妇人白带良验。为润剂也。有脉微食少。及久病曾经 
攻下者。俱非虚治。有热用凉补。无热用温补。有因肠间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至脐腹更增冷痛。卒无已期者。 
治须排脓为先。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白芍、枯矾各五钱。蜡丸。空心及饭前。米汤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 
仍别以补药补之。吴昆曰。白芷性香而升举。黄荆实性辛而利气。瓦楞子性燥而胜湿。炒焦则火可生土。土可防水。 
粉则燥可胜湿。湿胜则无以下注而白带止。此古人于此三物。有单用一物以止之也。又曰。葵花禀草木之阴。涵天地之 
阳。故能润燥升阳。使营卫上行。不复陷于带脉之下而为带下。故以之治带病也。又曰。妇人无病容。单下白带者。责 
之湿热下注。妇人久病赤白。并责之气血下陷。多成瘵也。又曰气陷下焦。则白带。血陷下焦。则赤带。必涩药止之。 
将未尽之带留而不去。以利药下之。则既损其中。又伤其下。皆非治也。千金用白马毛散。以白马则得干之刚。可以利 
气。毛得血余。可以固血。气利则白愈。血固则赤止。以此意也。龟鳖牡蛎。外刚内柔。离之象也。去其柔而用其刚。 
故 
可以化 。而赤白之成带者。无复中留。可使营卫之行不复陷下。营不陷则无赤。卫不陷则无白。武之望曰。白淫。谓 
曰物淫如白精之状。又有日夜津流如清米泔。或如粘胶者。谓之白崩。与白淫大同。多忧思过度所致。用平补镇心丹。 
思伤脾胃者。四七汤下白丸子。痞闷少食者。沉香降气汤。劳伤肾气。心肾不交者。金锁正元丹。 

卷五带下
治滞下病方
属性:x胶艾四物汤x 治妇人赤带。 
四物汤加 阿胶 艾叶 
x桂附汤x 治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 
肉桂(一钱) 附子(二钱) 黄柏 知母(各五分) 
如食少常饱。有时似腹胀。加白芍五分。不思饮食。加五味二十粒。烦恼面上麻木如虫行。乃胃中元气极虚。加黄 
二钱、人参七分、炙草三分、升麻五分。此方乃补阳气。极虚用知柏为引。用又升降阴阳药也。 
x元戎六合汤x 又名元戎四物汤。治赤白带下。脉沉微腹痛。或阴中痛。 
四物汤(各一钱)加 肉桂 附子(各五分) 
一方 四物加茴香、肉桂。 
x东垣固真丸x 治白带大下不止。脐腹寒痛如冰。阴中亦然。目溜火。齿恶热。 
白石脂 柴胡(各一钱) 酒煮龙骨飞(二钱) 酒洗当归(三钱) 干姜(炮四钱) 酒黄柏 白芍(各五分) 
糊丸。每三十丸。空心沸汤下。少顷。以粥压之。是不令热药犯胃。忌生冷硬物。 
x卫生汤x 治带下由于热者。 
白芍 当归 黄 (三钱) 甘草(一钱) 
x二黄三白汤x 治带下由于热者。 
酒扁柏 川连 黄柏(各五钱) 醋香附 白石脂 白术 白芍(各一两) 椿白皮(二两) 
x白芷散x 治赤白带下。 
白芷(一两) 海螵蛸(三钱) 胎发( 一钱) 
每末。二钱。酒下。 
x补骨脂丸x 治年老人久带。 
补骨脂 杜仲 醋牡蛎 五味子(各三两) 车前子(二两) 艾叶(一两) 
x老年白带方x 治同上。 
黄柏 五味 杜仲(各四钱) 萸肉(五钱) 补骨脂 牡蛎( 各三钱) 醋香附(八钱) 砂仁 川椒 川芎 茯 
苓车前子(各二钱) 醋炒艾叶(一钱) 醋化阿胶(五钱) 白芍(六钱) 
鹿角胶丸。盐汤下。 
x血虚带下方x 治带下由于血虚者。 
四君四物二汤加 陈皮 杜仲 黄 香附 砂仁 黄柏 知母 
蜜丸。 
x乌金丸x 治赤白带下。 
乌头 乌附 莪术 艾叶 
共享醋煮烂。捣如泥。再以 熟地 当归(各四两) 白芍 川芎(各二两) 
为末。和前药。泥丸。淡醋汤下。 
x乌艾丸x 治同上。 
乌药(二两半) 艾叶(六两) 香附(四两) 
将艾浸醋中十数日。再将香附后一日晒干。共为末。醋糊丸。酒下。 
x赤淋丸x 治赤淋。 
茯苓 生地 知母 黄柏 续断 杜仲 丹参 甘草 白芍 
x白马毛散x 治带下赤白。 
白马毛(二两) 龟甲(四两) 牡蛎(一两十八铢) 鳖甲(十八铢) 
为末。空心酒下。方寸匕。日三。加至匕半。如下白。取白马者。下赤。取赤马者。 
x小柴胡汤x 治肝胆经症寒热往来。晡热潮热。默默不欲饮食。或怒火。口苦耳聋。咳嗽发热。胁下作痛。甚者 
不能展侧。两胁闷痞。或泄利。或吐酸食苦水。皆主之。治带下亦间用此加减。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 人参 半夏(各七分) 甘草(五分) 
x归脾汤x 治脾经失血。少寐。发热盗汗。或思虑伤脾。不能摄血。以致妄行。或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或肢体 
作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带下。晡热内热。 
人参 白术 黄 茯苓 当归 龙眼 枣仁 远志(各一钱) 木香 甘草(各五分) 姜 枣 
x龙胆泻肝汤x 治肝经湿热。两拗肿痛。或腹中疼痛。或小便涩滞等症。用此加减。治带下。 
龙胆草 泽泻(各一钱) 酒生地 车前子 木通 酒当归 山栀 黄芩 甘草(各五分) 
x妙香散x 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虚烦少睡盗汗等症。亦用此加减治带下。 
人参 甘草(炒) 桔梗(各五钱) 姜汁炒山药 茯苓 远志 茯神 黄 (各一两) 朱砂(另研,三钱 
)麝香(另研二钱) 煨木香(二钱半) 
每末二钱。温酒下。 
x四七汤x 治七情郁结成痰。或如梅核梗于喉中。或中脘停痰气痞。或痰壅气喘。或痰饮呕逆恶心。亦治带下有 
痰者。 
半夏(钱半) 苏叶 浓朴 茯苓(各一钱) 
x导水丸x 治赤白带下。随宜酌用。 
大黄 黄芩(各二两) 黑牵牛头末 滑石(各四两) 
水泛丸。临卧水下。 
x禹功散x 治同上。 
黑牵牛头末(四两) 炒茴香(一两) 或加木香(一两) 
每末一二钱。临卧姜汁下。 
x芩柏樗皮丸x 治瘦人多热。致成带下。 
黄芩 樗白皮 黄柏 川芎 滑石 海浮石 青黛 当归 白芍 
醋糊丸。 
x芩术樗皮丸x 治孕妇白带。 
黄芩 白术(各三钱) 黄柏(钱半) 樗皮 白芍 山萸(各二钱半) 白芷 川连(各二钱) 
酒糊丸。温酒下。 
x琥珀朱砂丸x 治室女带下。 
琥珀 木香 当归 没药(各四钱) 乳香(一钱) 麝香 朱砂(各二分半) 
水丸芡子大。每一丸。温酒磨下。 
x胃风汤x 治风邪传肾带下。黑如 血。 
人参 茯苓 川芎 当归 白术 白芍 肉桂(各七分) 粟米(百粒) 
x三补丸x 治赤带。兼服此丸。 
黄芩 黄连 黄柏 
等分。蜜丸。汤下。 
x震灵丹x 一名紫金丹。治妇人血气不足。崩漏虚损。带下虚冷。胎脏无子。 
乳香(另研) 五灵脂(另研) 没药(另研并去砂石各二两) 朱砂(飞一两) 禹余粮石(醋淬捻得碎为度) 代 
赭石(同粮石制) 紫石英 赤石脂 
以上四味。并作小块。入锅内。盐泥固济。候干。用炭十斤 通红。火尽为度。埋地二宿。出火毒。糯米粉打糊。 
丸如芡子大。每丸空心醋汤送下。如有孕。不可服。 
x苦楝丸x 治赤白带。 
苦楝碎酒浸 茴香炒 当归 
等分。酒糊丸。每三五十丸。空心酒下。腰腿疼。四物四两。加羌活、防风各一两。煎汤送下。 
x酒煮当归丸x 治癫痫白带下注。香港脚。腰以下冷等症。 
当归(一两) 茴香(五钱) 炮附子 良姜(各七钱) 
上四味。锉如麻豆大。酒一升半。至酒尽为度。焙干。研细末。入炒黄盐 丁香(各五钱) 全蝎(三钱) 柴胡 
(二钱) 升麻根 木香(各一钱) 苦楝子 炙草(各五分) 延胡索酒炒(四钱) 
酒煮。面糊丸。每二十丸。空心宿食消尽。淡醋汤下。忌油腻酒面生冷。 
x解带散x 治湿热痰郁白带。 
酒当归 醋香附(各钱半) 酒白芍 白术(各钱二分) 茯苓 苍术 陈皮 丹皮(各一钱) 川芎 延胡索(各 
八分) 炙草(四分) 加姜(二片) 
空心服。 
x侧柏樗皮丸x 治七情所伤白带。 
椿根皮(二两) 醋香附 白芍 白术(各一两) 侧柏叶 川连 黄柏(炒各五钱) 白芷灰(三钱) 
粥丸。 
x大圣万安散x 治寒湿带下。 
白术 木香 胡椒(各二钱半) 陈皮 黄 桑皮 木通(各五钱) 白牵牛(炒取头末二两) 
每末二钱。临卧姜汤下。少顷。再饮姜汤数口催之。平明可行三五次。取下恶物。以粥补之。服此药。忌食晕酒晚 
饭。 
x延胡苦楝汤x 治大寒带下。 
延胡索 苦楝子(各二分) 黄柏(一分) 附子 肉桂(各三分) 炙草(五分) 熟地(一钱) 
x白蔹丸x 治室女带下。 
鹿茸(二两) 白蔹 狗脊(制去毛各一两) 
醋艾煎汁。打糊丸。 
x内金鹿茸丸x 治劳伤带浊。 
鹿茸 黄 五味 鸡内金 肉苁蓉 远志 牡蛎 桑螵蛸 龙骨 附子 
等分。蜜丸。 
x金锁正元丹x 治真气不足。呼吸短气。四肢倦怠。脚膝酸软。目暗耳鸣。盗汗遗精。及妇人白浊白淫等症。 
肉苁蓉 巴戟 葫芦巴(各一斤) 补骨脂(十两) 五倍子(八两) 茯苓(六两) 朱砂(三两) 龙骨(二 
两另研) 
酒丸。每二十丸。盐汤下。 

卷五
崩漏
属性:大凡女子自天癸既通而后。气血调和。则经水如期。不先不后。自无崩漏之患。若劳动过极。以致脏腑亏伤。而冲 
任二脉。亦虚不能约束其经血。使之如期而下。故或积久或不须积久。忽然暴下。若山之崩。如器之漏。故曰崩漏。究 
其原。则有六大端。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何以见火热之所由也。或脾胃 
伤损。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血色紫黑。臭如烂肉。中挟白带。则寒作于中。脉必弦细。中挟赤带。则全 
由热作。脉必洪数。其症兼腰脐下痛。两胁急缩。心烦闷。心下急。不眠。欲崩。先发寒热。平时临行经。亦发寒热。 
此必大补脾胃而升降气血。宜补中益气汤与凉血地黄汤相合加减用。或心气不足。心火大炽。旺于血脉之中。又脾胃失 
调。而心火乘之。肌肉颜色如常。此为心病。经水不时下。亦暴下不止。治必大补气血。脾胃少加。镇坠心火。以治其 
心。补阴泻阳。而崩自止矣。宜六味丸加黄连、麦冬。或肝经有热。血得热而下行。宜四物汤加柴胡、山栀、苍术。或 
风热郁于肝经。血得风而妄行。宜加味逍遥散。或怒动肝火。肝家血热而沸腾。宜小柴胡汤加山栀、丹皮、龙胆。或脾 
经郁热。血为热迫而不归经。宜归脾汤加柴胡、山栀、丹皮。或悲哀太过。损伤胞络。令血下注。宜四君子汤加柴胡、 
丹皮、山栀。或血为热伤。脉象虚洪。所下皆紫黑色。宜河间生地黄散。或血室有热。崩下不止。服温药不效。宜金华 
散。或天暑地热。阳来乘阴。经血沸溢。宜简易黄芩汤。以上皆火热所统之病也。何以见虚寒之所由也。或心气不足。 
又劳役饮食不节。其脉两尺弦紧而洪。按之无力。其症脐下如冰。求浓衣被以御寒。白带白滑之物虽多。间下如屋漏水。 
下时有鲜血。不多。右尺脉时微洪。屋漏水多。暴下者。是急弦脉为寒多。而洪脉时见乃热少。合而言之。急弦者。北 
方寒水多也。洪脉时出者。命门包络之火也。黑物多。赤物少。合现房漏水之状。宜丁香胶艾汤。(此条脉症与方本东垣) 
或经候过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呼吸少气。脐腹冷极。则汗出如雨。尺脉微小。由冲任虚衰。为风冷客乘胞中。气 
不能固。宜鹿茸丸。或气血劳伤。冲任脉虚。如经来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 
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宜伏龙肝散。或经血适下。过服寒凉之药等物。 
因愈崩漏。肚腹痞闷。饮食不入。发热烦躁。脉洪大而虚。由脾经气血虚而发躁。缓治则不救。宜八珍汤加炮姜。以上 
皆虚寒所统之病也。何以见劳伤之所由也。或因劳役。令脾胃虚弱。气短气逆。自汗不止。身热闷乱。恶见饮食。肢倦 
便泄。漏下不止。其色鲜明。宜当归芍药汤。(此条亦本东垣)或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并健忘怔忡。惊悸不 
寐。且心脾伤痛。怠惰少食。宜归脾汤。或忧思郁结。劳伤心经。不能为血之主。遂令妄行。宜柏子仁汤。或缘卒然大 
怒。有伤肝脏。而血暴下。宜养血平肝散。以上皆劳伤所统之病也。何以见气陷之所由也。或经漏不止。鲜血。项筋急。 
脑痛。脊骨强痛。不思饮食。宜柴胡调经汤。或露下恶血。月水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不节。或 
劳伤形体。或素有心气不足。因饮食劳倦。致令心火乘脾。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困倦乏力。无气以动。气短上气。 
逆急上冲。其脉缓而弦急。按之洪大。得之脾土受邪也。脾主滋荣周身者也。心主血。血主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