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产组织的工人是很多的。太平天国还制定了工艺政策,《资政新篇》中记 

  载:“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收为己有,或招为徒焉; 

  器小者赏五年,大者赏十年,益民多者年数加多;无益之物,有责无赏,限 

  满他人仿做,”要求“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中国有中国之衣冠”等。太 

  平天国的工艺生产,适应战争和生活的需要,“凡军所需,咄嗟立办”;并 

  且实行生产组织化,“百工技艺,各有所归”、“各储其材,各便其用”。 

  这些经验,都是很可宝贵的。 



① 引自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知识出版社1991 年版,第336 页。 

① 同上。 


… Page 50…

                                     五、音乐 



       在世界近代后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经 

  济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形态,因而音乐艺术也就呈现出 

  各不相同的历史风貌。在欧州,这时浪漫主义音乐取代了古典主义音乐蓬勃 

  兴起,涌现了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李斯特等一 

  大批伟大的音乐家,群星灿烂,交相辉映,继古典主义音乐之后将欧洲音乐 

  推上又一个高峰,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浪漫主义音乐的 

  兴起相关联,欧洲浪漫歌剧和民族乐派也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 

  这时雅乐和来自民间俗乐的“雅部”正逐渐走向衰落,为适应时代需求,传 

  统音乐发生嬗变,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出现了大量的“学堂乐歌”,为中 

  国现代音乐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美国,这时正努力摆脱欧洲音乐的影 

  响,为建立自己的民族音乐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世界其他各国的音乐,也都 

  在继承本国音乐传统和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影响的对立统一过程中继续发展, 

  有着各自的民族特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采。 



                   1。欧洲浪漫主义乐派的兴盛及其艺术成就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时 

  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原指流行于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18 

  世纪末被用来称呼当时兴起的文学运动,后又被运用到音乐中来。音乐中的 

  浪漫主义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 

       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有它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大 

  陆封建复辟的情势,特别是随后兴起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运动, 

  为这种新的音乐潮流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浪漫主义音乐作为浪 

  漫主义艺术的一个分支,当然同发生在整个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浪漫主义思潮 

  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而使它同其他姊妹艺术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但音乐反 

  映现实的特殊性,又使它具有独有的特色。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并 

  不是截然绝缘的。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师贝多芬,他晚 

  期的创作已显露了浪漫主义的某些特征,可以说贝多芬是由古典乐派跨进浪 

  漫乐派的一座桥梁。在许多浪漫乐派作曲家的作品中,也都包含有古典主义 

  的内容和技巧。 

       浪漫主义者的特征,正如日本音乐史家崛内敬三所说:“浪漫乐派的音 

  乐,在形式和技巧上,虽然承继自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这 

  些音乐,更为自由奔放,形式上也无拘无束,喜用抒情和描写的手法,强烈 

                                 ① 

  地表现出个性或民族风格。”具体说来,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其一,强调个人的自我表现,内心的激情在创作中得到强烈深刻的 

  表露,甚至带有自我崇拜的倾向。浪漫主义音乐是一种个性化的、理想化的、 

  富于诗意的、感情重于理智的音乐。其二,在作品中音乐家常把自己的主观 

  心灵与客观的大自然融合为一体,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极为亲密的关系,在 

  他们的作品中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其三,本民族或 

  其他民族的古老民间传说、故事、质朴单纯的民间音乐素材,在浪漫乐派的 



①  ' 日'崛内敬三:《西洋音乐史》(邰义强译),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1981 年版,第75 页。 


… Page 51…

  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从而获得了一种清新、质朴的气质和格调。其四,在 

  音乐的体裁、样式方面,特别重要的是出现了具有浓厚浪漫气质的新乐器(特 

  别是钢琴)独奏体裁,诸如即兴曲、夜曲、叙事曲、谐谑曲、音乐会用练习 

  曲、幻想曲、各种富有民族民间色彩的舞曲、无词歌等,在浪漫乐派作曲家 

  的创作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部分是带有标题音乐性质的。声乐艺术 

  歌曲也成了这一时期最富有浪漫气质的体裁,它的发展体现了音乐进一步同 

  诗歌结合的趋向。新颖独特的器乐和声乐套曲,单乐章标题性交响乐的形成, 

  则是这一时期浪漫主义音乐独特的产物。不难看出,同古典主义音乐相比, 

  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个性尤显鲜明突出。如在古典乐派中,海顿和莫札特的 

  出生时间虽相差24年,但他俩的作品有时竟相似得难以区分;而在浪漫乐派 

  中,肖邦和李斯特属于同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家,但他俩的差别,只要听任何 

  一小节乐曲,就可清晰的辨别出来。 

       在浪漫主义音乐兴盛的年代,“人们的心灵已无比的扩张,成为产生各 

  种色彩和阴影的新时代”,“民众音乐显著地进步,也是19世纪最重要特征 

  之一。在民众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吹奏乐与合唱,大体上,在 19世纪时, 

                      ① 

  已有相当的发展。”这一时期,欧洲不少城市由群众自发组织的业余合唱团, 

  如雨后春笋,开展各种音乐演出活动;而用于合奏和军乐的吹奏乐,也在各 

  地逐渐普及。这时,在欧洲的大中城市,差不多都已拥有了自己的交响乐团 

  和歌剧院。一般说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听众,主要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 

  的知识阶层和从事新兴产业的资本家、个体经营者、工人以及广大的小市民。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单弦管和铜管乐器的性能更为 

  优良,其旋律、和声和音色的表现力大为加强,因而在这时也有了相当的普 

  及。钢琴则成为了欧洲中等收入家庭所喜爱的乐器,从事业余钢琴演奏的人 

  数与日俱增,少数优秀者则从业余走上舞台演出。 

       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最早兴起于德、奥,其代表人物是韦伯和舒伯特; 

  30、40年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鼎盛时期,德国的门德尔松、舒曼和早期的格 

  瓦拉,法国的柏辽兹,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为代表人物;50年代以 

  后;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开始衰落并逐渐走向解体,但它的影响在19世纪后半 

  叶的许多作曲家的创作中仍可看到,故有人将奥地利的布鲁克拉、沃尔夫, 

  德国的布拉斯姆、施特劳斯等一批作曲家看成是后期浪漫乐派,根据本套丛 

  书的划分,这里重点介绍早期和中期浪漫乐派的几位代表人物。 

       卡尔·玛利亚·冯·韦伯(1786—1826),诞生于德国北部的奥伊廷城, 

  父亲是军官和演奏小提琴的业余音乐家。母亲是女高音歌唱演员,伯父是曼 

  汗的宫廷乐师,三位堂姊即是有名的韦伯三姊妹,都是女高音歌手,其中康 

  斯坦策是莫札特的妻子。韦伯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酷爱音乐。10岁至13岁, 

  随宫廷乐师贺希克尔、海顿(著名古典乐派大师海顿之弟)和卡尔赫学习钢 

  琴和作曲,并以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出,写出了他最早的几部歌剧。 

       他17岁前往维尔纳拜师从作曲家福勒格,18岁任布雷劳斯歌剧院指挥; 

  20岁迁居斯图加特,任路维希公爵的秘书;24岁辞职,开始专业创作和演奏 

  旅行;27岁时就任布拉格歌剧院指挥,创作了两部交响曲和歌剧 《西尔瓦 

  纳》;31岁时被任命为德累斯顿歌剧院的指挥,从此定居于德累斯顿,并经 

  常赴柏林、维也纳指挥歌剧演出。韦伯一生只活了39年,最后十年是他创作 



① 崛内敬三:《西洋音乐史》,第76 页。 


… Page 52…

的成熟期,著名的钢琴曲《邀舞》和《钢琴小协奏曲》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 

他的创作高峰是1921年完成的著名歌剧《自由射手》,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 

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他后来创作的歌剧《欧奥安特》和《奥伯龙》 

都取材于神话传说,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奥伯龙》的序曲和女高 

音咏叹调《大洋,你这雄伟的巨人》现已成为脍炙人口的音乐会曲目。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小学教师家 

庭,是家中的第13个孩子。因家境贫寒,他11岁时就进教会唱诗班受音乐 

教育并任歌童,后从宫廷乐队指挥萨列里学习作曲,14岁始作歌曲,16岁始 

作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在他短短的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交响曲10 

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8部、弦乐四重奏19首、钢琴鸣奏曲22首、 

小提琴奏鸣曲4首,歌曲600余首以及许多其他的作品,有“歌曲之王”之 

称。舒伯特生活的年代,正植梅涅特独裁专制时期,到处笼罩着白色恐怖, 

因此他的大量作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苦闷压抑的思想感情和渴望摆 

脱压迫、追求光明的复杂矛盾的心态。代表作为具有自传性的两套组歌《美 

丽的磨坊》、《冬日的旅行》和《b小调第八交响曲》。在他的歌曲中,抒 

情歌唱性曲调占有重要地位;但富于语言表现力的朗诵调,也起了很大作用, 

特别是在叙事歌曲 《魔王》和戏剧性歌曲《普里米修斯》里。他歌曲中的钢 

琴伴奏,不仅对旋律起了陪衬的作用,而且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重要手段。 

舒伯特的歌曲与德、奥的民间音乐语言有着血缘的关系,他的 《野玫瑰》、 

 《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舒伯特的不少 

歌曲采用歌德、席勒、迈尔霍费尔等人的诗,常以旋律的抒情性和刻划人物 

内心世界的独特性、深刻性见称。舒伯特的交响曲早期受海顿、莫札特风格 

影响,如《第五》、《第六》交响曲;而《第四》交响曲则和贝多芬较接近。 

后期交响曲有抒情、戏剧性的浪漫色彩,如《第八(未完成)》、《第九》 

交响曲,对19世纪交响乐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舒伯特还是富有诗情画意和生 

活情趣的钢琴特性曲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他的一些即兴创作的特性曲,成了 

钢琴音乐的珍品,在乐坛享有盛名。 

     艾克托尔·柏辽兹 (1803—1869),出生于法国南部小镇拉科特——圣 

安德烈的一个医生家庭。1826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絮勒尔, 

在校时潜心学习作曲。20年代,他写的大部分是声乐作品,有清唱剧、弥撒 

曲、独唱曲等,其中合唱《希腊革命》和《九首爱尔兰歌曲集》表现了民族 

解放和独立的进步内容。1830年,他以清唱剧《萨丹纳帕露斯之死》获罗马 

大奖。同年10月,他将《马赛曲》编成大型合唱作品,表示他对革命的拥护 

和支持。次年,他赴罗马留学。30年代初至40年代初,是柏辽兹创作的繁 

荣时期,完成了序曲《李尔王》、《幻想交响曲》、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 

大利》、歌剧《本维努托·切利尼》、大型管弦乐声乐曲《死者的大弦撒曲》、 

戏剧交响曲 《罗米欧与朱丽叶》、《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等。从1842年起, 

他到欧洲各地旅行演出,同时坚持创作,主要作品有序曲《罗马狂欢节》和 

戏剧传奇曲 《浮士德的沉沦》等。1848年回国后,又创作了清唱剧《基督的 

童年》、康塔塔《皇帝》、合唱《法兰克人的怒吼》和五幕大歌剧《特洛伊 

人》等。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充满乐观主义的歌剧《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 

在他的创作中,以标题交响音乐最有代表性,其中《幻想交响曲》被公认为 

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标题交响曲。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1809—1847),出生于汉堡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富 


… Page 53…

裕家庭。4岁由母亲教以钢琴,8岁师从作曲家策尔特学习和声和作曲,9岁 

初次作为钢琴家公开演出。他10岁时入柏林歌唱学院,次年写成50余首歌 

曲;12岁时随策尔特到魏玛会见诗人歌德,为72岁的歌德演奏各家各派的 

音乐,并作解说,歌德称之为“每日音乐课”。以后他又四次拜访歌德,两 

人结成了忘年之交。1826年,考入柏林大学,读完三年大学课程后,决心以 

音乐为终身职业。门德尔松的创作题材主要有三方面:文学、自然和宗教。 

如序曲《仲夏夜之梦》、《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丽的梅露西娜》 

以及为歌德的14首诗谱写的合唱和独唱歌曲,用的是文学题材;《苏格兰交 

响曲》、《意大利交响曲》和序曲《芬格尔山洞》用的是自然题材;清唱剧 

 《圣保罗》、《伊利亚》,交响曲《宗教改革》以及诗篇歌、经文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