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人日常生活中同样也少不了音乐,如各种用以助兴、提高工效的劳动歌曲, 

还有伴随人生的摇篮曲、婚礼歌、葬礼歌、祭祀音乐等。在酋长宫廷里,传 

统音乐占有重要地位。有些礼仪音乐常在酋长或国王的监督下进行;有时, 

某种乐器就是王权、神权和民族的象征,如东非、南非的鼓。黑非洲的民间 

乐器种类繁多,最典型的是用葫芦作共鸣器的木琴、薄片琴和各种大小不一 

的鼓。西方音乐对黑非洲的影响,最早是西方乐器通过教会和军队流传进来。 

如当地乐师很早就普遍使用西班牙吉他。起初欧洲传教士敌视黑非洲音乐, 

后他们将黑非洲音乐和乐器引入到宗教仪式中,为当地居民所认同,效果很 

好。有的当地乐师也根据独特的民族风格改编宗教歌曲的曲调和赞美诗。19 

世纪初,南非已建立起音乐学校和管弦乐团,培养出了一批欧洲血统的音乐 

家。19世纪上半叶,西非出现了由欧洲人训练出来的黑人乐队,常演出欧洲 

古典曲目。 


… Page 68…

                                六、舞蹈 



    在世界近代后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欧洲的主要舞蹈形式是芭蕾。经过 

一系列的改革,芭蕾已从过去属于宫廷中专有的表演转移到这时由专业艺术 

家在剧场表演,形成浪漫主义芭蕾的黄金时代,创作和演出了《仙女》、《吉 

赛尔》、《葛蓓莉娅》等一批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优秀剧目,造就了一大批 

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世界舞蹈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各地、各 

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由于政治、经济状 

况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民族性格和审美心理的差异,以及生活在各不相同的 

社会形态和自然地理环境中,各民族的舞蹈呈现出各不相同的艺术风貌。这 

可从具有东方神韵的印度、印尼舞蹈与具有西方神韵的西班牙、德国和奥地 

利民间舞蹈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的舞蹈中,明显地看出它们在表演技艺、审 

美特征和艺术风格上的区别。在中国,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舞蹈艺术也发 

生了相适的变化:随着封建皇朝的最后崩溃,宫廷舞蹈也逐渐走向衰亡;由 

于社会文化和群众欣赏习惯的改变,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进入全盛时 

期,戏曲舞蹈得以提高和发展;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在喜庆佳节 

和迎神赛会上经常演出,拥有众多的观众,其中有的民间舞蹈发展成了地方 

小戏。但从总体情况看,中国这一时期的舞蹈艺术,它的发展是不如其他姊 

妹艺术的。这主要表现在此时它还没有出现专业舞蹈演员,建立专业舞蹈表 

演团体,创作出专供舞台演出的优秀舞蹈节目。舞蹈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 

术登上现代舞台,那是在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才开始的。 



                        1。欧美浪漫主义芭蕾艺术 



     芭蕾是法语Ballet的音译,原是“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的意思。 

芭蕾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 

17世纪形成于法国宫廷。这种宫廷芭蕾,实际上是在一个统一主题下,具有 

松散结构的舞蹈、歌唱、音乐、朗诵和戏剧的综合表演,是一种自娱性社交 

表演活动。18世纪中叶,法国芭蕾大师诺维尔出版了《舞蹈与舞剧书信集》, 

首先提出了“情节芭蕾”的主张,推动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许多 

演员、编导的持续努力下,芭蕾从内容、题材、音乐、舞蹈技巧、服饰等方 

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终于使芭蕾分离出来,而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剧场艺 

术。 

     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在舞蹈技巧、编 

导艺术方面,还是在演出形式方面,浪漫主义芭蕾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 

阶段。还在18世纪末,法国芭蕾编导迪德洛创作的《弗洛拉与泽费鲁斯》(1796 

年首演于伦敦),是一部赋予古代神话以新的时代精神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的芭蕾,可视为浪漫主义芭蕾的滥觞。19世纪前、中期上演的《仙女》、《吉 

赛尔》、《爱斯梅拉尔达》、《海峡》、《葛蓓莉娅》等舞剧,造就了一大 

批优秀的芭蕾人才,其中比较重要的芭蕾表演艺术家有布农维尔、佩罗、塔 

利奥妮、艾尔斯勒、格里西、切里托等人。这一时期的欧洲芭蕾,在音乐、 

舞美、剧本和编导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既有深邃思想内容又有优美表演 

形式的完整的艺术。 

     浪漫主义芭蕾的艺术特征,大体上可概括如下: 


… Page 69…

    其一,内容和题材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主要表现神话传说和古代英 

雄故事中的人物;而浪漫主义芭蕾表现的却是超凡脱俗的仙女和隔绝人寰的 

幽灵,反映出了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情绪,一种追求超越尘世的对另一 

世界的向往,或以死亡摆脱对现实的绝望,或以一种不切实际的迫求来代替 

对生活的愿望。《仙女》、《吉赛尔》等芭蕾舞剧就是典型的实例。尔后, 

内容和题材逐渐贴近现实生活,出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倾向。 

    其二,演出形式由业余走向专业化。17世纪的法国宫廷芭蕾,一般由国 

王和贵族担任演员,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场地在皇宫大厅中央,观众则 

围绕在大厅周围观赏;演员戴皮制面具以标志不同的角色,故又称假面芭蕾。 

很明显,宫廷芭蕾带有自娱表演的性质,属业余演出。到17世纪后期,法国 

芭蕾演出开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宫廷剧场。演出场地和观众观看角度的改变, 

引起了舞蹈技巧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专业芭蕾演员应运而生,逐渐取代了贵 

族业余演员。而浪漫主义芭蕾已发展到在剧场演出,成了以舞蹈为主体,融 

合音乐、文学、舞美、戏剧等于一炉的综合表演艺术。各地相继成立专业芭 

蕾艺术演出团体,芭蕾演员的专业化,尤其是女演员在演出中的关键作用, 

使舞蹈技艺得以迅速提高。 

    其三,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重大发展。从19世纪20年代起,脚尖舞技 

巧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成为女舞蹈家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双人舞的 

托举技巧也开始发展,增强了芭蕾技巧的难度,但艺术表现力却得到了进一 

步的丰富、拓展和提高。浪漫主义芭蕾给予人物形象以更丰满的个性,因此, 

它除了突破类型化以外,还大量采用民间舞蹈以加强民族性和地方色彩,扩 

大和加强芭蕾的表现手段。 

    其四,演出形式的改革和创新。芭蕾服装最初是从宫廷舞会服装演变而 

来,女子穿拖地长舞裙和紧身胸衣,男子穿长外套和长袜,外罩以短灯笼裤 

或用鲸骨支撑的短裙,都很笨重,佩戴的饰物也很繁复。为适应剧场演出需 

要,芭蕾服装不断改进,如男演员改穿希腊式长袍,有的舞剧人物也穿民间 

服装,女演员改穿剪短了的舞裙。直到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舞蹈家塔利 

奥妮等人彻底加以改革,使用专门的芭蕾舞裙。这是一种长裙,由几层薄纱 

打褶重叠而成,第一次用于1839年演出的《仙女》中;后进一步改成短舞裙 

 “蒂蒂”,上身则是紧身胸衣与之相连接。男子服装仍为短外衣或衬衣加背 

心,再加上长袜裤。主要演员的服装要比伴舞队更有特点,颜色突出。到19 

世纪后期,随着工业的发展,芭蕾服装更趋简化,采用网眼纱、尼龙透明纱 

等轻薄材料,显得更为轻盈、潇洒。舞鞋也由过去的皮制带跟鞋改成女演员 

的脚尖舞鞋和男演员的软底鞋,造成一种诗意轻灵的风格。这时还采用了瓦 

斯灯照明和大幕,丰富了舞台演出形式,提高了演出的质量和效果。 

     浪漫主义芭蕾的最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对芭蕾艺术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 

的贡献的,当数布农维尔、塔利奥妮、格丽西、博朴克姬等。 

     昂哥特·布农维尔(1805—1879),丹麦芭蕾学派的奠基人,祖籍法国, 

生于哥本哈根。1820—1826年到巴黎向韦斯特里斯学习芭蕾。1827—1828 

年在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任舞蹈演员,是塔利奥妮的舞伴,曾到欧洲许多国 

家访问演出。1830年初回到哥本哈根皇家剧院,1848年,任该院总编导,直 

至1877年退休。他一生创作了50部舞剧和舞蹈节目,主要采用丹麦作曲家 

的音乐和欧洲民间史诗、传说进行舞剧创作。在创作中,广泛吸收欧洲各国、 

特别是丹麦的民间舞蹈,发展了男子舞蹈的技巧,创立丹麦芭蕾学派。他编 


… Page 70…

  导和演出的作品,如《仙女》、《那不勒斯》、《真扎诺花节》等,奠定了 

  丹麦古典芭蕾传统剧目的基础,享有世界声誉。 

       玛丽·塔利奥妮 (1804—1884),意大利杰出的芭蕾舞女演员。生于斯 

  德哥尔摩。自幼随父菲利普·塔利奥尼学习舞蹈。塔利奥妮是个瘦身材、圆 

  肩膀、面孔不漂亮的姑娘,其父对她进行严格几乎近于残酷的芭蕾舞训练, 

  企望她能掌握高超的技巧,以此来弥补外形上的先天不足。为了提高她的表 

  现力,其父还专门加强了她弹跳、升跃技巧的训练,扬长避短,为她找到了 

  一种恬静、优雅、轻盈的浪漫主义抒情风格,使她的舞蹈具有与众不同的魅 

  力。1822年,18岁的塔利奥妮在维也纳首次登台演出,便一鸣惊人。此后, 

  曾先后在巴黎、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地演出,崭露头角。1827年,她进入著 

  名的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主演《贞洁的修女》、《西西里人》,大获成功, 

  全欧洲开始传诵塔利奥妮的名字。1828年被提升为芭蕾舞团主要演员。1832 

  年,主演由亚·努里编剧、让·修尼兹霍法尔配乐、其父菲利普·塔利奥尼 

  导演的《仙女》,引起极大轰动。“舞台上,仙女——塔利奥妮身穿一件洁 

  白的重叠数层的薄纱裙,裸露着脖子和双臂出现在人们面前。她的脖颈上系 

  着一副美丽的项链,背上装饰着轻巧的小翅膀。由于当时已采用了瓦斯灯照 

  明,蓝眼睛、黑弯眉、红嘴唇的塔利奥妮——仙女显得那样光采夺目。观众 

  顷刻间便被这新奇的服饰和化妆吸引住了。演出时,塔利奥妮先穿着软底鞋 

  表演,后来即改用足尖舞蹈,她那轻飘的衣裙,模仿飞翔的舞姿, ‘犹如上 

  帝派遣的天使一般的美妙!’观众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奇特的幻想世界中,全 

  然忘记了台上只是一位女演员在舞蹈。一曲奏罢,四座震惊,大家仿佛刚从 

  梦里醒来,掌声、欢呼声, ‘好啊!好啊!’的喊叫声,经久不息地响着; 

  鲜花、饰物居然也向台上飞去。塔利奥妮一再跑到台前行礼致意,感谢观众 

                                                            ① 

  对新舞剧的热烈支持,但仍平息不了人们的狂热心情。”塔利奥妮在演出《仙 

  女》时,首创了剪短了的钟形透明薄纱舞裙,有利于女演员舞蹈技巧的充分 

  发挥,她的足尖舞蹈技巧的娴熟运用,更是大大丰富了芭蕾女演员的舞蹈语 

  汇,从而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表演新风格。当时,舆论界给予了塔利奥妮主演 

  的《仙女》以极高的赞誉。伟大的文豪维克多·雨果向塔利奥妮赠书题词: 

   “献给你那神奇的足,献给你那美妙的翼!”著名诗人、未来的芭蕾《吉赛 

  尔》的剧作者戈蒂埃更是兴奋地断言:“巴黎歌剧院已经被神秘的精灵占领 

  了,奥林匹斯山上金碧辉煌的大理石宫殿(指长期充塞在歌剧院舞台上用来 

  演出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布景),现在只应被放置到仓库的尘埃之中。”自《仙 

  女》一剧始,塔利奥妮形成了她轻盈飘逸的跳跃、诗意典雅的造型等艺术特 

  点。1837—1842年,她巡回演出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地,除保留剧目《仙女》 

  外,大都演出由其父编导的《多瑙河之女》、《吉卜赛姑娘》、《影子》等 

  剧目,获得极大荣誉。1845年赴伦敦演出《帕里斯的裁决》和佩罗编导的《四 

  人舞》,对欧洲各国芭蕾艺术产主了深远的影响。1859—1870年任教于巴黎 

  歌剧院舞蹈学校。塔利奥妮一生编导的唯一作品是由她最出色的学生李芙莉 

  主演的《蝴蝶》,1860年首演于巴黎。 

        《仙女》是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开端作品,显示了舞剧创作题材的重大 

  转变,提供了“现实与非现实、人间与非人间”两方面同时并存于一部舞剧 

  中的结构形式,同时还大量使用了以西班牙、波兰、意大利民间舞蹈步伐为 



① 钱世锦编著: 《世界十大芭蕾剧欣赏·仙女》,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第18 页。 


… Page 71…

素材的地面舞蹈语汇,从而创造了符合剧情要求真实而热烈的氛围。它的成 

功演出,标志着芭蕾已进入到其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浪漫主义时期。《仙 

女》由塔利奥妮首演后的第四年,即1836年,丹麦芭蕾大师布农维尔根据另 

一位作曲家的音乐,也编导了同名舞剧《仙女》。在这个版本中,既吸收、 

借鉴了塔利奥妮演出中的优长,又加重了男子舞蹈中的份量。后来这个版本 

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成为了浪漫芭蕾的经典传世之作。 

     卡洛塔·格丽西(1819—1899),意大利杰出的芭蕾舞女演员。幼年喜 

爱唱歌跳舞。曾在米兰斯卡拉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