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色塑像和一般寺庙罗汉堂的罗汉不同,分布于大雄宝殿的两壁及梵音阁、天 

台来阁中。塑像高约一米,布局上比较自由,有的分层列坐或环立,有的配 

置于塑壁之上,表现渡海情节。塑造者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表现了人物 

的不同神韵、姿态、面部表情和衣着装饰,智者、讷者、伶俐者、沉静者、 


… Page 32…

  幼稚者、豁达者、鲁莽者、拘谨者、勇武者、慈祥者、神态各异,无一雷同。 

  或俯或仰,或斜或正,或柱杖躬身,或执轮挺胸,或举步欲走,或返身回顾, 

  或促膝谈道,或窃窃私语,或静坐寡语,或开怀大笑,不一而足,各尽其妙。 

  其中达摩像塑造成一个印度尊者,圆睁双眼,肌肉紧张,显示出内心的兴奋 

  激情;而另一个中国尊者,却与之相对照,两目俯视,表情沉静默镇,仿佛 

  在思考疑难的问题。两人的神态呼之欲出,十分传神,又相映成趣。还有那 

  手臂上站着一只癞蛤蟆的罗汉,似乎正在向你津津有味地介绍他那宝贝的来 

  历和了不起的妙用。这500罗汉,都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他们似佛 

  非佛,似僧非僧,有文有武,有老有少。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性格特征, 

  都刻划得十分细腻而富有个性化,从而把观赏者的思想感情从佛堂引回到现 

  实社会,可以从罗汉中找到乡绅、商贾、书生、医卜、屠户、樵夫等各阶层 

  的人物。加之塑像者在塑造中以玻璃球作眼睛,以真毛发作须髯,采用世俗 

  服饰,力求逼真酷似。其缺点是衣饰道具上过于繁琐,造型上夸张有余而含 

  蓄不足,妨碍了主题的突出。但从整体来说,写实与写意手法兼施,人物间 

  的疏密聚散十分讲究,彼此微妙的关系处理恰当,形成群像雕塑的重要特色。 

  可以这么说,自唐代始,佛教造像的世俗化至此臻于极致。 

       据筇竹寺现有的碑石记载,该寺的罗汉塑像,作者是四川省的黎广修, 

  当然还有许多具有塑像才能的助手们参加了这一浩大的工程。黎广修,字德 

  生,工诗善画,尤精塑作。他从四川应聘到昆明,担负起筇竹寺的塑像任务。 

  其塑制程序是:先设计整体布局和结构草稿,画出每一人物的大体形象,然 

  后决定每一人物的具体配置布局,再进行塑制。在具体塑制过程中,对每一 

  人物的刻画,都要反复对照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实际人物 (模特儿)。这一 

  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使之典型化的塑制方法,说明这位来自民间的雕塑家 

  具有高超的艺术创造才能。 

       四川新津县宝光寺也塑有500罗汉像。该寺始建于咸丰元年(1851), 

  其塑像具体塑制年代当在建寺同时或稍后。各种塑像高约2米,“或坐或立, 

  姿态各异,有的瘦削长颈,有的佝偻龙钟,或笑容可掬,或横眉怒目;喜、 

                                                           ① 

  怒、哀、乐,表情迥然不同;衣褶襞纹,清晰分明。”同样表现出明显的世 

  俗化倾向。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均不如昆明筇竹寺塑像。 

       位于河北遵化县城以北马兰峪山区的清东陵,葬有顺治 (孝陵)、康熙 

   (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五个皇帝和顺治生 

  母孝庄皇后(昭西陵)以及咸丰的两个皇后——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定 

  东陵);位于河北易县以西永宁山区的清西陵,葬有雍正(泰陵)、嘉庆(昌 

  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4个皇帝。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有东、 

  西陵的慕陵、定陵、惠陵、崇陵和定东陵。这些帝后的陵墓,均仿明十三陵, 

  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定陵有石兽 (狮、象、马)三对和石人两对。慕陵、 

  崇陵在陵垣前方建有三个石牌坊,于坊内“大红门”前雕有一对瑞兽石雕, 

  一东一西。慕陵隆恩殿和左右配殿的建筑装饰雕刻,纯用上等楠木,不施油 

  漆彩画,雕成后本色上腊,清新雅致。所有殿壁的门窗、隔扇、梁枋和全部 

  天花板,都施以精美的龙凤图案浮雕。尤以大殿中的天花云龙雕刻龙头采用 

  透雕,龙身则用浮雕,这样的形式,使整个天花上万龙腾涌,气氛空幻;廊 

  下柱枋的“雀替”所雕二龙戏珠,更是精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① 引自《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年版,第902 页。 


… Page 33…

       晚清的建筑装饰雕刻,现保存较多的有石雕、木雕、砖雕等,多用于较 

  大的建筑物。如上海蓬莱区内的浙宁会馆,在主楼前,有两根高1。2丈、直 

  径2。5尺的透雕花石柱,雕的是“八仙过海”的人物故事,据说是一位老艺 

  人花了10年功夫才完成的艺术杰构;东西穿楼月洞门上下的砖雕,大小几十 

  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保存完好如新。在同一地区的木商会馆、门楼、 

  围墙、斗拱等砖雕几乎到处可见,不仅技术纯熟精优,内容也多反映现实生 

                                                                            ① 

  活。尤其是戏楼藻井浮雕和檐角下的两个木雕大狮子,格外精美生动 。由此 

  可见一斑。 

       建于清咸丰五年 (1855)的山西平原县朱氏牌坊,为陕西盐运使武某为 

  其母祝寿所建。“坊高10米,顶为重檐阁式,额坊满雕人物故事和云树台阁, 

  间以花纹装饰,富丽多样;坊基座雕力士四躯,四周边雕为勾栏望柱;坊柱 

  四面雕为盘龙环绕,柱础雕出蹲狮。整个石坊,雕工极为精致。石坊坊后, 

  有巨石屏风一座,壁面透雕福、禄、寿三星,构图精巧,雕法洗炼。此石坊、 

  石屏的建造时代,虽属晚清,但由于雕工出色,仍不失为建筑装饰雕刻中之 

           ② 

  珍品。”建造于晚清的石牌坊,各地还有不少,其中有些颇有艺术所赏价值。 

  然而,可惜的是,“文革”中的“破四旧”,现代建设中某些人保护古文物 

  意识薄弱,很多都被拆毁,我们已再难见到其精巧的结构和雕塑艺术了。 

       在这一时期,玉雕、石雕、竹雕、象牙雕、微雕和雕瓷等,均有所发展, 

  而尤其是小型玩赏性雕塑,则兴盛一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钟爱,主要品种 

  有广东石湾陶塑、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张”的彩塑等。 

       石湾是陶塑的著名产地。陶塑民工陈渭岩,自幼随父学艺,以塑造人物、 

  神像、动物见长,釉色多仿古代名窑。值得注意的是清末当地的一些知识分 

  子,如黄炳、陈渭、潘玉书等人,也都投身于陶塑艺术的创作。他们根据本 

  地陶器胎粗釉厚的特点,创造性地吸收唐三彩、钧窑和写意画的工艺技巧, 

  充分利用窑变,从而使石湾陶塑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风貌。其中黄炳所塑人 

  物、鸟兽别饶神彩;尤工制鸭、鹧鸪、鹌鹑,工细分明,阴阳可辨;兽类则 

  双目炯炯有神,牙齿洁白而锐利有势。石湾陶塑多取材于耕、读、渔、樵, 

  还有群众喜乐见的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如孔子、老子、李白、杜甫、张飞、 

  李逵、武松、鲁智深、达摩、钟馗、张果老等,造型生动传神,富有个性特 

  征,成了广东和港澳一带千家万户厅堂和书斋案头的主要摆设。 

       无锡惠山是泥塑的重要产地。其前期作品,主要是儿童耍货(玩具), 

  如大阿福、小阿福、花囡囡、大花猫、车老虎等,深受群众喜爱。到清代后 

  期,京剧盛行,惠山泥人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戏文内容。这时逐渐分粗细货生 

  产,粗货为儿童耍货,细货则是手捏戏文。粗货销往江浙广大农村,细货则 

  销售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甚至流入宫廷,传至海外。当时著名泥塑艺 

  人丁阿金 (1839—1922),原名丁兰亭,以捏塑京剧戏文而闻名于苏州、无 

  锡一带,传世之作有《教歌》、《卖书》、《搜山》、《水斗》、《寄柬》 

  等。还有周阿生(1832—1912),善制神仙故事作品,也塑制京剧戏曲人物。 

  特点是人物造型温文端正,其中女性优美恬静,富有古典美;老人慈祥和蔼, 

  给人以亲切感。传世之作有《蟠桃大会》,塑有王母、八仙等27尊神像,栩 

  栩如生,色彩明丽,列为珍品。当地流传有两句话:“要神仙,找阿生;要 



① 参阅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年版,第425 页。 

② 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第432 页。 


… Page 34…

戏文,找阿金。”惠山泥人彩塑造型简朴、完整、单纯;在创作上不追求细 

部的真实,着重突出主题部分;上彩具有常有的图案效果,“三分塑,七分 

彩”,可见画彩在惠山泥人中的重要作用。 

     天津“泥人张”始于张长林(1826—1906),将泥塑从一般玩具提高到 

了圆型艺术的水平。张长林,号明山,原籍浙江绍兴。其父逃荒流落天津, 

遂定居于此。张万全为了谋生,用粘土塑制小动物,卖钱糊口。张长林受其 

影响,七八岁即开始捏制小狗、小猫和笔筒之类,且能在袖内笼泥。后在未 

烧的动物泥胎上施以彩色,效果甚佳,始作彩塑。他18岁时,正逢京剧须生 

余三胜赴天津演出,为之塑像,刻划十分传神,置于商店橱窗,观众惊叹, 

从此名声大振。张长林善于把绘画技巧和艺术夸张手法运用到泥塑上去,所 

塑各种戏剧人物,神形兼备,远近驰名。他与人坐谈时,搏土于手,不动声 

色,瞬息而成,形态逼真,须眉毕肖,观者无不叹绝。张长林虽然出身贫寒, 

但与文人、画家、学者多有交往,自己又曾苦学绘画,尤工人物、花鸟,传 

世画稿有《少女鹦鹉图》等。他的泥塑作品有较浓厚的书卷气,一般取材于 

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也有取材于 

民间传说。传世之作有《黄鹤楼》、《夺太仓》、《蒋门神》、《木兰从军》 

等。所塑蒋门神,高仅数寸,未施彩绘,却将《水浒传》中这个仗势欺人的 

恶棍,表现得淋尽致。他的粉塑《木兰从军》,将代父从军的花木兰这一巾 

帼英雄刻画得英气逼人,现藏于颐和园排云殿配殿内。“泥人张”第二代张 

玉亭,第三代张景祐,第四代张铭,在继承张长林技艺上又有所发展。其中 

张玉亭善于从动态中塑造人物,他创作了许多传神佳作,曾参加国际展览, 

有的被授于金奖。 


… Page 35…

                              四、建筑和工艺 



     在世界近代后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里,欧洲正处于封建主义由衰败走向 

最后崩溃、资本主义由发生、发展走向兴盛的重要历史阶段,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欧洲, 

工业革命先后在各国节节取得胜利,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使 

建筑和工艺在生产组织、制作方式、型制样式、风格特征以及人们的审美观 

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和 

工艺相继兴起和衰落,总的趋势是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那些沦为殖 

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土著民族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 

遭受严重摧残,“殖民式”的建筑和工艺相应兴起。美国、加拿大、澳大利 

亚、新西兰等欧洲殖民主义者建立的新政权,在建筑、工艺的样式和风格上, 

深受当时欧洲建筑和工艺思潮、风格的影响。在中国,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 

和工艺美术,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传统的建筑艺术和工 

艺美术逐渐走向衰微,现代的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正在兴起。而太平天国的 

工艺美术,在中国近代工艺史上写下了光辉了一页。 



                      1。欧洲建筑艺术的兴替和嬗变 



     肇始于 18世纪下半叶的产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大变 

革,从而导致了近代的建筑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筑艺术的型制、风 

格等都发生了嬗变。机器大工业生产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进程,使得一些国家 

出现了一些影响建筑艺术发展的新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建筑物日益商品化,房 

屋建造急剧增长,建筑的类型日渐增多,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日趋复杂。在 

建筑史上长期占有突出地位的帝王宫殿、陵墓和宗教建筑退居次要地位,而 

生产性、实用性的各类建筑,如工厂、仓库、铁路、住宅、医院、博物馆、 

办公用房、商业服务建筑等,愈来愈占据重要地位。建筑型制和风格变化迅 

速,传统的定型建筑法式已难以满足上述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了。 

     其二,工业发展给建筑业带来了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器械。铁、钢、 

水泥和机制砖瓦的逐渐应用于建筑物,取代了过去长期使用的土、木、砂、 

石、砖、瓦等天然或手工制备的材料,建筑的性能更为优异,从而使各类建 

筑发生了质的变化。先进建筑器械的使用,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 

动工效,而且还提高了建筑物的质量,加速了建筑进度,使各类建筑物的功 

能要求得以实现。 

     其三,结构科学的形成和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