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风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融大风暴-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先生,茶!”樊浩梅双手捧着暖水杯,递给尤祖荫。“小心点,水是刚开的,很烫。”    
    尤祖荫没有理会浩梅的劝告,咕噜咕噜的就把一杯滚热的茶灌下肚子去。    
    喝光之后,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紧张的脸容像是稍稍纡缓下来了。    
    樊浩梅问:    
    “我再给你泡一杯来?”    
    尤祖荫摆摆手,道:    
    “不,阿梅,你陪我说说话就好。”    
    “嗯!”浩梅干站在尤祖荫跟前,想不到有什么话可说。    
    无可置疑,一定是刚才那则财经新闻令尤祖荫惶恐色变,可是,樊浩梅根本听不懂其中的含义,无从跟尤祖荫展开话题。    
    “尤先生,是股票跌了价,是不是?”樊浩梅搜索枯肠,才想到这句怕是得体的说话。    
    “跌得很惨。”尤祖荫说。    
    “你会有办法补救吗?”    
    尤祖荫说:    
    “如果嘉富道垮台,我就完蛋了。”    
    “那么,嘉富道会垮台吗?”樊浩梅也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前一阵子,连有一百五十年历史的全球最大规模英国证券行霸凌都倒闭了,这个年头,有什么叫做不可能发生的事。”尤祖荫说。    
    樊浩梅难堪地皱着眉,既为她意识到尤祖荫的困境,同时,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羞愧。    
    对金融市场一无所知的樊浩梅,连一句比较像样的安慰说话也不晓得讲。    
    尤祖荫也许看到了樊浩梅的表情,不打算再为难她,拍拍她的肩膊道:    
    “我走了。”    
    樊浩梅把外衣递给他,送他出门。    
    “尤先生,”樊浩梅在关上大门之前,省起了一件事,慌忙把尤祖荫叫着:    
    “我等下为你上香拜神,保佑你。”    
    尤祖荫那张满是皱纹的老脸,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来,道:    
    “阿梅,你真够朋友,谢谢!”    
    樊浩梅回身钻进屋内,立即实践她的诺言。    
    方家的祖先神位就安放在厨房的小露台上,浩梅火速跑过去,准备上香。    
    她虔诚合十,闭上眼睛祈祷:    
    “请保佑我的长期客户尤祖荫,平安度过难关。尤先生是个心地仁慈的人,请让他好人有好报。”    
    樊浩梅的祷告是有根据的,在她与尤祖荫的交往中,就曾不只一次的看到尤祖荫的菩萨心肠。    
    


第一部分金融大风暴(2)

    前几年,樊浩梅的同乡姐妹刘菁申请到单程证来香港,举目无亲,就只好投靠浩梅。,    
    浩梅于是劝她:    
    “阿菁,你不嫌粗茶淡饭的话,在我这儿过活是可以的。但,应该学一门手艺谋生,好积谷防饥。”    
    刘菁点头问:    
    “梅姐,你说,我学什么手艺才好?”    
    樊浩梅想了想,鼓起勇气说:    
    “你若不怕辛苦,替人做指压倒是能有口安乐茶饭吃的。香港是压力之城,要寻求减压的人相当多。    
    刘菁一听,很有点委委屈屈的模样,道:    
    “我算是个中学毕业生呢,干这种名声不怎么样的粗活……”    
    话还没有说完,她就知道犯了忌。    
    若说中学毕业生要沦落到当按摩师算是委屈的话,那么樊浩梅如假包换的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是个不折不扫的国内承认的医师,那又该怎么说呢?    
    三十年前的大陆医生来香港谋生,那种艰苦不足为外人道。香港社会固然不承认大陆文凭,就算医科毕业生,英文水准也太差,要转行实在不易。可以运用自己的医理常识,以指压治疗来作为一门专业手艺,已经是相当幸运和聪明的做法了。    
    “马死落地行”,就这么一句话,帮了樊浩梅在香港重建家园,以及养活了三个孩子。    
    这些经历,刘菁当然知道,所以她立即止住了话,脸上飞红,不无尴尬。    
    倒是樊浩梅明白事理,反过来再劝勉刘菁:    
    “先站稳阵脚,徐图后算吧!干我们这一行,还有一个好处,顾客多,都是商界中人,你若要转行的话,以后拜托人事,是有机会的。”    
    这最后的几句话,打动了刘菁的心,于是拜师浩梅门下,学起指压功夫来。    
    浩梅不但教导刘菁学艺,且把客人介绍给她,弄得自己的收入相对地减少了,可从没有过怨言。    
    刘菁是个精刮灵活的女人,横下了心当上按摩师之后,顺应情势,倒很能巴结客户,开始在浩梅的天地里建树个人势力。    
    有一天,尤祖荫没有预约,就摸上来做按摩,碰巧浩梅到街市去买菜,只有刘菁在。    
    “尤先生,梅姐上街去了,我替你服务好不好?”刘菁赶忙献殷勤。    
    尤祖荫问:    
    “阿梅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呀,她没说好,也许今天休假,跟亲戚搓几圈麻将去了。”    
    “嗯,那么,我改天再来吧!”尤祖荫说。    
    他有他的一套做人原则,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旧人旧事总是好的。    
    才打算转身离去,浩梅就回来了。    
    那天待浩梅做完了两小时的按摩,尤祖荫就跟她说:    
    “阿菁刚才说,你可能搓麻将去了。”    
    浩梅一不留神,直率地回应:    
    “我都不晓得搓麻将这玩意儿,怎么阿菁会这样说?”    
    话说了出来,浩梅才有着一点觉醒,连忙改口道:    
    “可能因为我没有告诉阿菁我到哪儿去,她才胡猜。”    
    尤祖荫点点头:心知肚明,道:    
    “阿梅,听我劝,帮助别人是好,可不能不维护自己。你还有三个孩子要抚养,尤其方力,你要一辈子照顾他呢!”    
    不提方力这儿子也罢,提起他,无疑是触着了浩梅的隐痛。    
    孩子生下来是个低能儿,不是他的错。    
    生命既已被带到这世界来,就得由做父母的来担承责任。    
    方力自小丧父,浩梅母兼父职,总得要好好照顾他这辈子了!    
    因而,尤祖荫的劝告生效了。    
    “可是,我也得照顾阿菁,她在这儿无亲无故。”    
    樊浩梅这么一说,尤祖荫就正色道:    
    “我负责给刘菁介绍一些名媛,叫她上门去为她们做指压,别在你的地盘沾太多的光。阿梅,刘菁不是方力,要你拖着她的手,携带她一辈子。”    
    果然,尤祖荫言出必行,也亏刘菁是个善于变通的女人,给她介绍了几个阔太太之后,基本上很快就成功地另立门户了。    
    在这件事上,浩梅比刘菁更感谢尤祖荫,因为浩梅明白,若不是尤祖荫真的把她当朋友看待,如此高贵身分的一个大亨,是真犯不着为自己的生活作出如此周详的布局与安排的。    
    樊浩梅从来都晓得透过一件事去看一个人的心。    
    又另有一次,樊浩梅隔壁的张妈忽然在家里的洗手间滑倒,头撞在抽水马桶上昏迷过去,吓得张妈的儿媳妇阿金拼命敲浩梅的门求救。    
    当时樊浩梅正在替尤祖荫做按摩,也顾不了失礼,把客人扔下,一方面摇电话召十字车,另一方面冲到张妈家去安抚那六神无主的年轻张家媳妇。    
    没想到救护车把张妈抬到医院急症室去之后,当值的护士跑出来跟浩梅和阿金说:    
    “放心吧!你们的朋友尤祖荫先生是我们主任医生杨世昆的世伯,尤先生打了电话来关照,杨医生一定会额外留神为伤者治理的。”    
    没有开口相求,而获得援手,这份情谊是更加珍贵的。    
    所以,樊浩梅在求神庇佑尤祖荫时,她其实是充满信心的,因为她从来都笃信善有善报。    
    浩梅默祷完了,提了菜篮,准备到菜市场去买一尾新鲜鱼。今儿个晚上女儿方明说好了要回家来吃晚饭。    
    方明今年二十六岁了,比方力大两年,跟她的弟弟是个极强烈的对比。方明非常的聪明,也相当的美丽,她几乎遗传了父母脸容上各种优点,尤其是那双皎洁明亮的眼睛,和那种幽幽地看人一眼,就会叫人心上软化的神奇功力,是方亨生前最独特之处。    
    方明的皮肤是浩梅的翻版,嫩白之中透出酡红,叫人一看就会猜她是个上海姑娘。    
    浩梅记得方明小时候,有一次人家问她:    
    “小明明,你是上海姑娘不是?”    
    方明点点头承认了,就给她爹教训了一个晚上。方亨临上床睡觉前,还狠狠的睁了女儿一眼。    
    自此以后,方明给人提供的答案最详细不过了,她会得说:    
    “我爹是广东人,妈是上海人,我是香港出生的。”    
    这就既合符事实,也没有偏帮或开罪哪一方了。    
    方明其实从小就是个很晓得看人眉头眼额,知道如何看风驶的孩子。    
    这反而叫浩梅有时会担心女儿是过分的精乖了。她就曾把自己的顾虑告诉过丈夫:    
    “我们家的明明无疑是个漂亮的孩子,如果品性纯厚一点就更教我安乐了。”    
    方亨听了,白她一眼,回应:    
    “你这是什么意思?要像方力那模样儿,才叫你放心?”    
    自从小儿子方力出生,证明是个先天的低能儿之后,方亨的心情一直不怎么样,这浩梅是知道的。    
    浩梅一直极力忍受,不去增加丈夫的心理压力。    
    浩梅尤其害怕触怒了方亨,对她收养的大儿子殷家宝更造成伤害。    
    殷家宝是浩梅在嫁给方亨之前就捡回来抚养的孤儿。    
    当年,樊浩梅从上海到香港来,投靠住在威灵顿街这幢旧楼内的姨母时,还是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姑娘,她很晓得寄人篱下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尽快以双手养活自己。于是,写好了一张介绍指压服务的红标纸,贴在永吉街陆羽茶室旁的街灯灯柱之上,果然招来了一班走单帮的黄金水客,开始她的创业历程。    
    方亨其实也是浩梅的顾客之一。    
    在一个隆冬的晚上,方亨约好了浩梅去高升戏院看粤剧,回来已经是晚上十一时多了,唐楼的楼梯间乌墨墨的,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就在转上三楼的弯位处,浩梅踢着一件东西,人失去了重心,就要仆跌在地,方亨连忙一把抓住她,问:    
    “怎么呢?”    
    浩梅带点慌张地回答:    
    “脚下踩到了件软绵绵的东西。方亨,那是什么呢?”    
    “对不起……太太……是我……”回应的声音相当微弱,但浩梅听得很清楚。    
    她惊喊:    
    “怎么会有人躺在楼梯间呢?”    
    “太太……我和我的孩子无家可归……”    
    “滚,滚,管你有家还是无家,反正别呆在这儿,否则,报警抓你!”方亨很不耐烦地一边说,一边抓住浩梅的臂弯,跨过了那一大堆“东西”,就往三楼走去。    
    “方亨,他们怪可怜的。”浩梅走进家门去时,还不住回头探看。    
    “可怜的人多的是,你天天跟人家按摩十来个小时,才拿那么一点点钱,不也很可怜吗?”    
    方亨说罢,把浩梅推进屋子里,顺手关上门,道:    
    “睡吧!明天我到广州去,下周回来再看你。”    
    这一夜,浩梅在床上辗转反侧,老睡不牢,可不是为了要小别方亨。    
    自从方亨约会浩梅之后,她已经习惯了对方的营商方式,方亨既是水客,就不可能每天都呆在香港,每隔几天才见一次面,反而增加了彼此的生活情趣。    
    浩梅知道自己无法入睡的原因,是她惦记着刚才楼梯间那女乞丐的说话。    
    她说:    
    “我和我的孩子都无家可归……”    
    香港这年的天气反常地寒冷,这一夜叫瑟缩在楼梯间的母子怎么过?    
    浩梅越想越不忍,终于披衣而起,拿了支强力的手电筒出门去。    
    就在二楼和三楼的楼梯转弯处,看到那堆乌墨墨的东西仍然在蠕动着。    
    “大婶!”浩梅蹲下来,问道:“你冷吗?”    
    在手电筒的照明下,她终于看到了一张瘦削而苍老的脸,露出了恳恳地哀求的神态来。    
    这教浩梅很自然地问:    
    “大婶,你要我帮忙什么吗?”    
    “求你!”对方使劲地一把抓住了浩梅的衣角,道:“我的孩子饿极了,给他一碗稀粥,成吗?”    
    “你的孩子呢?”浩梅问。    
    女乞丐这才从墙角抓了个布包似的东西,塞到浩梅手上去,道:    
    “我的儿子叫殷家宝,是我们殷家的宝贝……求你,救救我们家剩下来的……惟一的宝贝……”    
    浩梅不得不接过这件“宝贝”,道:    
    “殷大婶,你也饿了,是不是?”    
    “别管我,让孩子先吃……”    
    殷大婶用她软弱无力的手,拼命的推浩梅,浩梅下意识地抱起了那包叫“殷家宝”的东西,转身回屋子里去。    
    她是打算先让孩子吃饱了,再翻些什么干粮出来,送给孩子的母亲。    
    


第一部分金融大风暴(3)

    当浩梅把那个残旧的布包放在床上,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后,触眼就是一双黄浊无神的眼睛。    
    这双眼睛不应该属于一个一岁大的婴儿,在浩梅的概念里,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来,就得让他最起码有一个无惊无险、无忧无虑的童年。    
    浩梅是解放前才出生的孩子,她父母在故乡经历的劫难不是不多的。然而,她拥有一个温暖愉快的童年,捱饥抵饿的事,在浩梅的记忆中是没有过的。    
    浩梅想停当了,先就从锅子里盛出了一碗白米饭,拿了只汤匙,一口一口将白米饭往孩子的嘴里送。    
    不消一会儿,奇迹出现了,浩梅怀抱中的婴儿竟然晓得对她笑了,黄浊的眼睛渐渐转白,还带着一点亮光。一张小嘴张开来,努力地拼出了一个单音字:    
    “妈……妈……”    
    浩梅呆住了,她心上猛地抽动一下,通体像畅流着一股暖流,令她觉得无比的温软舒服。那种感觉比较她跟方亨的初吻更教她回味不已。原来一个女人被唤作妈妈时,是会令她感到无上的骄傲的。    
    浩梅紧紧的抱着婴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