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附近的街道上,群众风闻消息,一下子汇聚拢来,形成了自发的夹道迎送。
人们很快认出了光美同志,都热情地鼓起掌来,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深切慰
问。

回到郑州,已经六点多钟。晚饭后落起雨,下得很不小,风声雨声,电
闪雷鸣。。

1980 年5 月14 日(星期三)晴转多云。

昨晚的雨下了很长时间,下得很透。今天早晨空气清新极了。这场雨惠
及全省,有的县最大降雨量达到93 毫米。省委赵文甫书记眉飞色舞他说,有
了这场雨,今年小麦丰收没问题。

上午8 点半,在郑州人民会堂第一休息室更换少奇同志的骨灰盒。8 点
多钟,新旧两个骨灰盒都送了来。旧的盒子很小,很普通,骨灰盒上原无
照片,放着写有“刘卫黄”三字的纸签。盒内的骨灰袋是白色的,还印着“移
风易俗”四个字。新备的骨灰盒大一些,比较精致,上面贴着人戾群众很熟
悉的、露着慈祥微笑的少奇同志的半身照片。还准备了红色的绸质骨灰袋。

8 时30 分,治丧委员会办公室的王首道、刘澜涛、李步新、高登榜和河
南省委书记刘杰。戴苏理、乔明甫、赵文甫同志,陪同光美同志和子女刘爱
琴、刘乎平、刘源、刘亭亭走进房间,在屋子中央白布铺围着的长台前一字
排开,肃立默哀。然后,河南省长刘杰同志打开旧骨灰盒,取出骨灰袋。光
美同志沉痛地抱着骨灰袋,长时间地将自己的脸偎依在骨灰袋上,刘杰同志
把骨灰袋放入新盒,少奇同志的小儿子刘源将盒盖盖好。在肃穆凝重的气氛
中,刘杰同志将骨灰盒捧入骨灰迎送仪式会场,安放在少奇同志遗像下面。
所有领导同志和少奇同志的亲人依次上前鞠躬致意。会场里,陈列着河南省
领导同志和各机关、单位献的花圈150 多个。

正午,郑州市人民会堂至中州宾馆前往机场的金水大道已断绝交通,夹
道送行的工人、农民、机关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中小学生一万多名,正在
街上列队。举行骨灰迎送仪式的人民会堂门口下半旗。

1 点10 分,光美同志带领子女进入庄严肃穆的会场。骨灰迎送仪式开始。
刘杰同志主持仪式。在乐队吹奏的哀乐声中,专程前来郑州迎取少奇同志骨
灰的治丧委员会工作人员,河南省党政军领导同志,以及参加仪式的各界代
表15oo 多人,肃立默哀三分钟。接着,戴苏理同志代表河南党政军领导机关
和全省人民致词,对少奇同志表示最深切的悼念。然后,光美同志即席讲话,
她简略地回顾了少奇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在河南工作和建国后多次到河
南的情况。她说,少奇同志热爱河南人民,河南人民也培育了少奇同志。骨
灰迎送仪式和河南人民怀念少奇同志的深厚感情表明,少奇同志活在河南和
全国人民心中。

光美同志讲话时,到会的同志全都哭了。全场向少奇同志遗像三鞠躬。
接着,启运少奇同志的骨灰。刘杰等省委领导同志分别把骨灰盒、少奇同志
遗像、花圈交给家属。刘源手捧党旗覆盖的骨灰盒,光美同志手持鲜花束陪
伴,刘爱琴捧护着少奇同志遗像,刘平平,刘亭亭两人抬着花圈,缓缓地步
出会场。花圈的白色缎带上写着:“献给敬爱的少奇同志”。

光美同志及子女和陪送骨灰前往北京的刘杰、赵文甫两位书记登上灵
车。灵车是一辆大轿车,车身披着黑纱,车前悬挂着少奇同志的遗像和黑白
两色的花球,车内素白洁净,骨灰盒安放在车厢前部素纱缠裹的台子上,灵
车由7 辆摩托护卫,车队出人民会堂开往机场。郑州市近两万群众夹道送行,


他们都臂缠黑纱,怀着沉痛的心情,目送缓缓行进的灵车队。郑州机场的上
空回荡着哀乐。迎送骨灰的行列绕场一周。光美同志最后登机,在机舱门口
的舷梯上向送行的群众,向河南人民鞠躬致谢。

2 点50 分,运送少奇同志骨灰的专机飞离郑州。

4 点整,专机抵北京西郊机场。彭真、乌兰夫、韦国清、方毅、倪志福、
彭冲、宋任穷、谭震林、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舷梯旁迎接并护送少奇同
志的骨灰前往人民大会堂,安放于江苏厅。机场上还有来自全国各省的党政
干部的代表和少奇同志的不少老战友与他们的子女亲属。

1980 年5 月19 日(星期一)北京晴、青岛阴转晴。

两天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按照少奇同
志生前的遗言,将把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海里。今天,治丧委员会派出工
作人员,陪同光美同志和少奇同志的子女前往青岛散撒少奇同志的骨灰。

早晨8 点钟,治丧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和全体工作人员齐集人民大会堂四
川厅,然后与王光美同志和子女亲属将少奇同志的骨灰从江苏厅启运。人民
大会堂东正门大开,灯光齐明。臂缠黑纱的礼兵护送手捧骨灰盒的刘源和王
光美同志挽臂缓步出行。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列队在东门外的台阶上致
哀。光美同志怀抱骨灰盒坐在第一辆红旗牌轿车中,车头披着黑纱,结扎着
黑黄两色的花球。长长的车队经长安街开往北京西郊机场,沿途路人停步目
送。

在西郊机场举行了简单的送行仪式。天空明净晴朗,低沉悲壮的哀乐却
撩拨着人们沉痛和怀念的心。刘源站在机舱门口,流着眼泪将骨灰盒高高举
过头顶。机场上送行的许多同志热泪盈眶,向少奇同志的骨灰作最后的告别。
光美同志向同志们鞠躬致谢。

9 点30 分,三叉就专机滑行,飞离北京。

10 点25 分,飞机降落在青岛流亭机场。机场降半旗、哀乐低回。数百
名北海舰队的干部战士列队肃立默哀。专程由济南赶来青岛的山东省和青岛
市、海军司令部、北海舰队的领导同志均到机场迎接。

护送骨灰的车队离开机场,直接开往青岛港第三码头。治丧委员会决定,
少奇同志的丧事,要按国家元首的地位,给以最高的规格和礼遇。叶飞同志
以党给海军担负散撒少奇同志骨灰的任务而极为激动,重病中命令北海舰
队,派出一艘驱逐舰和四艘护卫炮舰执行任务。

青岛是个阴天,满天阴霾。车队到达码头时,还星星点点地掉了几点雨
花,天公似乎也体察到了人们沉痛悲哀的心情。码头上,数百名海、陆军指
战员和干部、群众,臂缠黑纱,脱帽肃立。扬声器播放着哀乐,半降的国旗
在天空中缓缓地飘动。

11 点45 分,军舰汽笛长鸣,缓缓离港。码头旁停靠的所有舰艇上,着
白衣蓝裤的海军官兵列队敬礼,目送军舰开向海口。出港后,四艘炮舰快速
跟上,前后左右各一,编队护卫。

海上风大——只是就我们的感觉而言。其实今天没什么风,用水兵的话
说,海面可称波平浪静。但一来是阴天,二来船速不慢,海上轻风扑面,阴
湿寒冷,侵人肌肤;浓云笼罩大海,水天苍茫,忧郁凝重。

午后1 时许,治丧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陪同光美同志和子女捧护着少
奇同志的骨灰盒来到驱逐舰后甲板。舰上广播室播出哀乐,后护卫炮舰鸣礼
炮二十一响。


后甲板上挤满了人。刘源打开骨灰盒,光美同志最后一次亲偎着骨灰袋,
缓缓地打开袋子,看见了洁白如雪的骨灰,泪如泉涌。她,在祖国的黄海大
公岛的附近海域,撤下了第一把少奇同志雪白的骨灰。接着,她捧了一把骨
灰交给了小女儿刘潇潇。。她夫声痛哭!少奇同志的子女和亲属,以及原来
在少奇同志身边工作的人员和少奇同志老战友的孩子——两位青年代表,依
次散撒。随着少奇同志的骨灰和鲜花不断地抛进大海,人们俯身在船舷边,
凝望着,呼唤着,哭泣着。哭声和呼喊声,风声和海浪声,震撼着水天茫茫
的黄海,响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党和人民郑重地为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举行隆重的治丧活动,
这不仅是一种必然,这不只是感情激动爆发的最后时刻,这不光是对少奇同
志个人的追念,这是对十年浩劫彻底的批判和否定。少奇同志在受辱临难的
时候说过:“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党和人民在这里表达着最坚定的信
念和誓言:我们再不会让那样的历史重演。少奇同志,您安息吧。邓小平同
志在给少奇同志平反的追悼会上,以宏亮的声音严肃地对光美同志讲:“是
喜事,是胜利!”真的,天似有情天亦喜——下午,青岛天色转晴,疏云艳
阳。


天公挥泪

——刘少奇骨灰海葬追忆

若仆

公元1980 年5 月19 日,已故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骨灰,在他
老人家谢世10 周年又189 天之后,终于得以按他生前的愿望,在压抑的无声
的痛哭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护送下,披着细雨,乘着涌浪,和着
声声礼炮轰响,被人们一把一把地撒向了那并非永远沉默的海洋之中。他,
终于安息了。

那年的5 月19 日,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乘上了一条真正的军舰出海去,但
这不是续那个被“文化大革命”打断的童年的梦想,而是为外公送葬。对于
这一富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纪录影片等等媒介,
使得许许多多的人们都知道、了解到了。但人们可知道,在那蒙冤受辱、灾
难深重的老人得以平反昭雪、洗消冤屈之后,在党和国家和人民终于为他开
了追悼会之后,他那将身躯撒向海洋的愿望又是如何实现、怎样走向海洋
的?!请让我将那常常缠绕在心头的对往事的追忆,写出来告诉善良的人们。

1980 年2 月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经
过严肃认真的讨论,承担着不可或知的“某些风险”(《人民日报》社论语),
为将公案大白天下,以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但然态度,一致通过了为刘少
奇同志平反的决议。至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冤案的
首要受害人终于挣脱了被一双双卑鄙无耻的手强加到他身上的冤屈、罪名和
永不翻覆的沉重枷锁。

但他已经于10 年多前,披着满头尺多长的白发,怀着满腹无声的抗辩默
然辞世了。

他可以瞑目了?!

1980 年5 月17 日,那天是个星期六。下午3 点钟,经过一再推迟,外
公的追悼大会在共和国首都北京市中心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在会场
外,一位记者后来告诉我:大会堂东门对面的天安门广场上,没有人出来组
织,没有人维持秩序,却又秩序井然的席地坐着许多人,静听着通过扩音器
从会场里传出来的声息。他还说,除了1976 年那阴冷的1 月,这是一个小小
的但也最令他感动的场景了。会场内,万人礼堂座无虚席,但除了悼词、除
了哀乐、除了雄壮的国际歌声,再没有别的声息,没有人流泪,没有人失声,
仿佛那屈死的老人将他那永世的沉默传染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那肃穆沉
静的气氛中,却又仿佛有一个巨大的雷鸣般的呼声在场内回荡着,久久不去,
冲击着每个人的耳鼓,激荡着每个人的神经和思想。追悼会结束后,在冶丧
委员会的要求、恳请下,当天下午5 点半左右,亲属们中止了守灵,离开灵
堂,离开人民大会堂,把盛放着外公骨灰的灵柩留给了笔挺肃立的、忠诚的
人民解放军战士守卫。外公生前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过一个至诚的愿望,
在他故去后,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撤到海洋里去,不要存留人世。按常理说,
在他老人家终于洗冤昭雪之后,这一遗愿应该能够得到满足,应该和他的追
悼会共同做出相应的安排。但直到追悼会结束后的当天深夜,这一百年遗愿
仍然不清楚能否实现?如何实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方式?自打外


公的骨灰从河南接回到北京,放进设在人民大会堂中的灵堂时,亲属们就开
始轮流守灵,并相约要一直守到把骨灰撒完为止。但现在,当追悼会结束后,
却又不得不中止守灵,而只能在无边的焦虑和不安的等待中,送走一个黑沉
沉的夜,又迎来新的未知的一天。

5 月18 日,星期日。早晨,那是个晴朗的并预示着由它开始的将是个炎
热的一天的早晨。有关方面仍未拿出明确的解决办法来。有人为此焦虑,有
人为此激奋,有痛心的,也有感伤的,还有人提出或借钱、或捐款,自己租
条船出海去撒骨灰。那天上午,中国革命博物馆来人提出要求说:毛主席进
了纪念堂,朱老总进了八宝山,周总理撒向了江河湖海,少奇同志的灵骨就
存放在我们这儿吧,应该让人们更多地看到他,并由此想到与他的名字紧紧
相连的那一场党、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巨大悲剧、巨大创伤!这是一个很诱
惑人、但也是无从考虑的要求。

在等待、盼望与焦虑不安中,一个上午又不知不觉地消逝了。中午时分,
电话里传来一个令人惊讶、震撼而又委实难以确信的消息:开国元勋刘伯承
元帅,在得知少奇同志的骨灰仍未能如愿撒向死者生前渴望的海洋后,主动
面陈中央,请求将这一任务交由海军执行,并表示我人民海军必以强大阵容
和整肃队列,满足敌人和全国人民的心愿。且不管是否真实可靠,当时在场
听到消息的人中,许多人都为这一英烈之举禁不住喷涌出激动的眼泪,但愿
那不会是一个谣言,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那年月,小道消息还是很多的,
有些后来能够被印证,但更多的可能都是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的东西。时间
又悄悄地在人们的兴奋与疑惑之中向前推移了一点儿。午后1 点半左右,我
们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的电话,告知海军的一位参谋长已经上
路,前往家中联系具体安排海葬事宜。不一会儿,果然有三名海军军官来到
外婆家中,证实了不久前电话中传来的消息,并当面转达了刘伯承元帅对亲
属们的慰问。海军方面为海葬事宜提出了派专机将骨灰和随行的亲属送到海
军安排的地点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