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始皇-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威见李牧已交出兵符,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抢回兵符,赵葱大怒,斥道:    
    “大胆的狂徒,敢抢夺兵权就是蓄意谋反,格杀勿论!”    
    赵葱手起剑落,李威只顾抢夺兵符,怎么也没想到赵葱突然对他下毒手,李威还没来得及拔出佩剑,人头已被赵葱砍了下来。李牧见李威被杀,向赵葱怒斥道:    
    “你还没有正式执掌兵权就滥杀无辜,我要到大王那里为李威讨回公道!”    
    赵葱哈哈大笑:“只怕你到不了大王那里就命归黄泉。”    
    李牧大惊失色,知道自己上当了,正要反抗,赵葱向身旁的四名御林军喊道:    
    “把叛将李牧拿下!”李牧束手被擒。    
    中军大营内的突然变故令众将不知所措,韩仓又从怀中取出一圣旨向众将念道:    
    “武安君李牧有负圣恩,自封爵以来毫无战功,今查明李牧对外与秦军讲和,对内勾结公子嘉,意欲谋反,本当诛杀全家,念其有功于国,革去一切封爵,令其就地自杀。钦此。”    
    众将一听是赵王诛杀李牧,虽然不服,但谁也不敢反抗。这时,佐将司马尚闻讯起来,上前为李牧求情说:    
    “大王只说李牧谋反,并无证据,一定是大王听信诽谤之辞或中了秦人的反间计,在毫无证据之时令李将军自裁实在不公,应该让李将军回朝向大王辩解之后再由大王裁定!”    
    韩仓喝道:“李牧谋反,佐将司马尚知情不报应当一并论处,先革去其佐将军一职,押解回都听从发落。”赵葱又命人把司马尚拿下。    
    起初还有几位将军跃跃欲试,想替李牧讲几句公道话,一见这形势都偃旗息鼓了,但心中都盘算赵葱前来领兵赵军必败,与其随这样的庸才将军送死,还不如早早逃走寻找一条活命之路呢。李牧面对韩仓扔在面前的宝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驰骋疆场几十年,历经大小几百场战役,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人的剑下,命运真会捉弄人。    
    李牧拾起宝剑,凄然说道:    
    “过去,我曾责怪乐毅、廉颇等人身为赵国大将却半途而废,出逃他国给后人留下笑柄,没想到我今天的结局还不如这两人呢!我死不足惜,只怕我死之后秦军攻来赵国已经无人能挡,赵国灭亡没有多少日子了。我今日之死也算是为赵国灭亡揭开序幕吧!”李牧举剑自裁,无奈两臂在长期征战中多处受伤,再加上代郡的风寒,已经不能弯曲使剑刃能够着脖子,只好口含剑尖向中军帐内的一根柱子撞击。    
    宝剑抵在柱子上,从李牧的后脑勺直穿而出,殷红的鲜血从剑的两端喷洒而出。    
    众将不忍看李牧饮剑而死,都低下了头,等到众人听到李牧倒地的声音,都大呼一声:“李将军——”    
    驻守在灰泉山的守军有三分之一是李牧从雁门带来的,众人一听李牧已死,都趁夜四散而逃,不到十天,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十多万,领兵的将军也有十几人都不辞而别。


第十一章 荆轲刺秦第167节 赵国归降(2)

    李牧自杀的消息传到咸阳,秦王政立即命退守上党待命的王翦与杨端和各率一路大军攻入赵国。王翦进攻井陉,杨端和进军平阳。赵军以赵葱为大将,颜聚为佐将,率兵迎战王剪与杨端和。颜聚主张集中优势兵力迎击杨端和,力争挫败秦军,然后再去抵挡王翦。而赵葱则认为秦军两路攻来,赵军也应当分头迎击。本来赵军就没有秦军人多势众,如今兵分两路,优势明显减弱。王翦探听赵葱分兵一路来救井陉,在必经之路上设下伏兵,结果赵葱所率大军中了王翦埋伏,赵葱仓促应战,兵败被王翦所杀。颜聚本来奉赵葱之命去平阳迎战杨端和,一听赵葱兵败被杀,只好改变计划收拾残军退守邯郸咽喉要地常山,试图封住邯郸大门作困兽犹斗。    
    邯郸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危在旦夕,人人都有一种大难临头之感。顿弱又悄悄来到郭开府中。郭开一见顿弱,惊问道:“先生何时从秦国返回的?”顿弱笑道:“敝人一直没走。”    
    郭开吃惊地问:“你不是肩负着连络李牧、公子嘉与秦王的使命吗?”    
    “是呀,我同时也肩负着连络郭大人与秦王之间的使命,那项使命已经完成,秦王让我转告郭大人,他谢谢郭大人替秦国除去了李牧,这另一项使命还没有完成,秦王让我询问一下郭大人劝赵王迁举国投降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如果郭大人没有能力劝降,秦国大军就要兵围邯郸了。”    
    郭开有些气恼地说:“你果然是秦王派来进行反间计的,我中了你的计谋反而自以为聪明,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了赵国又害己。”    
    “郭大人这样说就不聪明了,我确实是为郭大人的前途着想。赵国灭亡在即,如果郭大人再尽微薄之力让秦军不战而使赵王投降,郭大人又在秦国的功劳簿上写下一笔,秦王决不会亏待郭大人的。”郭开哀叹说:“我本来并没有诬陷李牧之心,是中了先生的计谋才把他推向死亡。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赵国的江山社稷,谁知事得其反,李牧实际是死在先生之手,想不到我却背上这陷害忠臣的千古骂名。既然恶名铸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坏事做到底,一件坏事招人骂,千件坏事也同样招人骂,只要我郭开能够活着逍遥,千古骂名留给后人评定罢!”    
    郭开让顿弱在府中等候,他独自入宫拜见王太后。    
    宫中也已经乱作一团,王太后更是六神无主。王太后见郭开到来,像一位快要溺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让郭开想个退兵之策。郭开正中下怀,进言道:    
    “秦军大兵压境,王翦与杨端和两支劲旅兵临城下,颜聚驻守常山也是岌岌可危,一旦秦军攻破常山,邯郸一日可破。”    
    太后颇为后悔地说:“倘若李牧不死,也许秦军不至于如此猖狂。”郭开虽然心中有愧,但嘴上却说道:    
    “李牧不死,也许先入城破邯郸的人就是李牧与赵嘉,此二人攻入邯郸,大王与太后绝对没有生还可能。可是,秦军来了,大王与太后不仅有生还可能,而且不会失去王侯的爵位封号。”王太后急忙问道:“请郭大夫明示,如何方能保住王侯的爵位?只要可行,本太后一定照办。”    
    郭开说道:“公子嘉与李牧蓄意谋反时就是以向秦国臣服为条件的,太后何不也走这条路,令大王向秦国递上降书降表,对秦称臣,秦王一定会保住大王与太后的封爵,也一定能保住赵国的宗庙祭祀。”    
    王太后有所顾虑地问:“秦人一向奸诈不可信,万一秦王政出尔反尔,岂不是束手待毙。”    
    “请太后放心。韩王安举国降秦,仍然被封邑新郑,没有失去原有的封爵,而今赵国降秦也不会失去邯郸的封邑,秦王政不欺韩又怎么会欺赵呢?”    
    王太后想了想,这确实是惟一可行的办法,点头说道:    
    “此事就请郭丞相代为效劳,先出城与秦人谈判条件,了解秦人意愿,有什么情况及时奏报于我。”    
    郭开略有顾忌地问:“倘若大王一意孤行,执意不肯降秦怎么办?”“你尽管去同秦人谈判,迁儿那里有我呢,假若他不同意,到时就由不得他了。”    
    郭开回府,把入宫情况向顿弱简单述说一遍,顿弱立即答道:“郭大人尽管去禀报赵王迁与王太后,太后所提要求秦王一定答应,秦王政一言九鼎,向来以宽厚仁爱威服天下,怎会与赵王及太后过意不去呢?卫元君与韩王安不都是最好明证吗?”    
    几天后,郭开再次入宫奏报太后,说秦人答应太后的各项要求,请赵王与太后尽快出城归降,不然,大军攻破常山之日归降也没有用了。    
    王太后命人找来赵王迁,把郭开与秦人谈判之事告诉赵王迁,令他写出降书降表。赵王迁一听母亲瞒着他让郭开与秦人商谈投降的事,坚决反对说:    
    “先王把赵氏祖业传给我,我纵然无力保全也不能拱手让给他人,先王地下有知该是何感想?先王之所以废长立幼,就是认为我有守住祖业的才能,我宁可与宗庙共存亡,也决不降秦。”王太后冷笑一声:“小子,你别自以为是了,不是为娘与郭丞相费尽心机诬陷赵嘉,百般讨好你父王,王位怎会落到你的头上,你何德何能继承宗祧?你不是自以为有才吗?秦军不日兵围邯郸。你能击败围攻的秦军吗?”    
    赵王迁答道:“邯郸水深池宽,城高墙厚,城内兵多将广,储备丰厚,秦兵曾数次围攻邯郸均没有攻下,我相信邯郸这次也会化险为夷。趁秦兵尚未攻破常山,派信使赴楚、燕、齐、魏四国求救,向他们陈述救赵的利害关系,我想四国决不会见死不救坐视赵国亡国的,只要四国兵至,内外夹击,秦兵必败无疑,一个李牧尚能抗拒王翦、杨端和两路大军,何况有五国之军呢?”    
    郭开嘿嘿一笑:“大王太年轻了,根本不了解列国的情况,魏国的大部分国土被秦国占领,只剩下大梁周围几百里的土地,秦将王贲、李信正领兵围攻,魏国自顾不暇,如何前来救赵?燕赵世仇,燕国巴不得赵国灭亡呢,更不会出兵相救,秦齐联姻互相结为友好,并有盟约在先,永世不相攻伐,现在怎么会背秦向赵呢?楚国惧怕秦已经很久了,为了躲避秦军攻伐,三迁国都,我估计楚国也不敢来助赵。”    
    王太后也说道:“你整日呆在宫里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不了解六国之事不说,连朝中之事也不明白,整日生活在幻想中,明明自己是个蠢才却自以为才智过人,根本不会料理朝政却梦想成为一代明君英主,真是可笑透顶!就是有援兵来救,邯郸城又能支撑多久?谁能担当御敌的大任?除非大王亲自持剑上阵。”赵王迁见母亲与郭开共同羞辱他,恼怒地说:    
    “如果不是你们出馊主意逼死李牧,秦人如何敢在我赵国国土上嚣张?”    
    王太后见儿子当面顶撞自己,并揭自己的短,怒斥道:    
    “不是为娘杀了李牧,只怕李牧与赵嘉早已攻破邯郸,这宫中端坐之人不是你而是赵嘉。攘外必先安内,国家宁可亡在敌国之手而不能败在国贼手中,何况现在仍然有机会保住封号与宗庙祭祀。归降是最明智的做法,韩王安、卫元君角不都是因为投降而保住了封邑与爵位吗?”    
    王太后又威逼说:“如果你执迷不悟,为娘先废去你的王位,将你绑缚起来献给秦军作为归降的觐见礼。你不是要以身殉国无愧于列宗列祖吗?为娘这样做正好满足你的心愿。”


第十一章 荆轲刺秦第168节 赵国归降(3)

    赵王迁害怕了,他自从继承王位以后,只有君王之名,实权却被母亲掌握着,朝中大小事务外有郭开内有太后,他不过是一个傀儡。赵王迁自幼在宫中长大,很少离开王宫,甚至邯郸城也没出过,犹如一株长在室内的花卉,优越的环境养成他好幻想的天性,总把事情向好处想,对太后郭开专权也十分清楚,却又不想与他们争斗,总想等他长大后太后自然会归政于他,到那时再干一番宏图大业。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需要的是切合实际、审时度势、明察秋毫的王者,人必须不断改变自己、调整自己适合时代,抱残守缺,等待、空想只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成为王权的牺牲品。赵王迁当然不想死,他也不想失去王位,仔细想想母亲与郭开的建议也有一定道理,心里道:只要能保住王位,仍拥有邯郸的封地,归降就归降吧,父王在天之灵责怪他也无愧于心,不是他主动投降,是太后逼他投降,大权在太后手中,他不降也不行,父王要怪就怪罪母后吧。    
    赵王迁终于答应归降,在郭开写好的降书降表上印上那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刻成的御印。    
    随着赵王迁手中的御玺落在帛书上,郭开一颗悬着的心踏实了,他知道这份投降书将会给自己换来另一番锦绣前程。忠贞是忠贞者的墓志铭,无耻却是无耻者的通行证。    
    秦王政接到李斯奏报,说燕太子丹根本没有被杀,而是故意制造假像潜逃回国了。    
    秦王政大骂太子丹欺人太甚,传令蒙武、辛胜率军攻燕,兴师问罪,令燕王喜立即送回太子丹,并赔礼致歉。    
    秦王政冷笑道:“寡人正愁没有伐燕的借口呢,你太子丹不识时务主动给寡人提供这个方便,那就不要埋怨寡人无情无义!”这时,一名奏事太监来报,说太后玉体不适,想见见大王。嬴政一听说母亲病了,急忙来到甘泉宫。    
    赵姬明显地苍老了,满头青丝染上岁月的风霜,曾经最引以为骄傲的如秋水一般的明眸变得昏暗了,眼眶凹陷,目光呆滞,凝脂一般的脸庞被时间打磨成核桃状。    
    自从雍城回到咸阳,赵姬便住进王太后特有的别宫——甘泉宫。尽管这里有着优厚的物质享用,也有成群结队的宫女为她取乐,供她取乐,帮她找乐,但赵姬总有一种难以启齿的孤独。对于女人来说,男人就是生命的全部,女人靠什么证明她是女人,只有用不是女人的人来证明,是男人确证女人的存在。而赵姬自从事件后,嬴政就剥夺了母亲接触男人的可能。甘泉宫清一色的娘子军,连不男不女的太监都不复存在,儿子的这种特别关爱却深深刺伤了她的心,让她生不如死。也许儿子并不是在伤她的心,而是亡羊补牢,但赵姬却感到屈辱,她多次想到了死,但理智告诉她不能这样做,她是太后,她的显赫地位决定她死都没有权利自己选择,不明不白地死去,给儿子留下的将是世人的流言蜚语,人言可畏,儿子纵然是雄霸天下的君王,但却不能阻止流言的传播,她已经让儿子蒙辱,不想再给儿孙留下伤痛,不想让自己的死给王室留下茶余饭后的笑柄。    
    因此,这十余年来,赵姬竭力忘却自己是一个女人,白天以忙为乐,忙着与宫女们一起找乐,用忙填补那份空虚。漫漫长夜何时旦,许多个不眠之夜,赵姬都是在回想中等到东方露白。她回想异人,是异人给她一个王太后的美丽桂冠;她回想公子嘉,是公子嘉给她提供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她回想吕不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