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金匮要略心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00-金匮要略心典-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亦不能消之也。大黄牡丹汤。肠痈已成未成。皆得主之。故曰有脓当下。无脓当下血。 
x大黄牡丹汤方x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仁(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出者云何。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 
也。 
血与汗皆阴也。阴亡。则血流不行。而气亦无辅。故脉浮微而涩也。经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 
无血。兹不汗出而身有疮。则知其被刀斧所伤而亡其血。与汗出不止者。迹虽异而理则同也。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金疮。金刃所伤而成疮者。经脉斩绝。营卫沮弛。治之者必使经脉复行。营卫相贯而后已。王不 
留行散。则行气血和阴阳之良剂也。 
x王不留行散方x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蒴 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 甘草(十八分) 黄芩(二分)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川椒(三分) 浓朴(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上九味。王不留行、蒴 、桑皮三味。烧灰存性。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 
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根勿取之。前三物阴干百日。 
x排脓散方x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枳实苦寒。除热破滞为君。得芍药则通血。得桔梗则利气。而尤赖鸡子黄之甘润。以为排脓化毒 
之本也。 
x排脓汤方x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此亦行气血和营卫之剂。 
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浸淫疮。义如脏腑经络篇中。黄连粉方未见。大意以此为湿热浸淫之病。故取黄连一味为粉粉之。 
苦以燥湿。寒以除热也。 

卷下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属性: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 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人身经络。阳明行身之前。太阳行身之后。太阳伤。故不能却也。太阳之脉。下贯 内。刺之所以 
和利其经脉也。 、足肚也。 
病患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湿痰凝滞关节则肿。风邪袭伤经络则动。手指臂肿动。身体 者。风痰在膈。攻走肢体。陈无 
择所谓痰涎留在胸膈上下。变生诸病。手足项背。牵引钓痛。走易不定者是也。藜芦吐上膈风痰。甘 
草亦能取吐。方虽未见。然大略是涌剂耳。(李氏)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肝主筋。上应风气。肝病生风。则为转筋。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经云。诸暴强直。皆属 
于风也。转筋入腹者。脾土虚而肝木乘之也。鸡为木畜。其屎反利脾气。故取治是病。且以类相求。 
则尤易入也。 
x鸡屎白散方x 
鸡屎白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阴狐疝气者。寒湿袭阴。而睾丸受病。或左或右。大小不同。或上或下。出没无时。故名狐疝。 
蜘蛛有毒。服之能令人利。合桂枝辛温入阴。而逐其寒湿之气也。 
x蜘蛛散方x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蜜丸亦可。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腹痛脉多伏。阳气内闭也。或弦者。邪气入中也。若反洪大。则非正气与外邪为病。乃蛔动而气 
厥也。然必兼有吐涎心痛等证。如下条所云。乃无疑耳。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甘草粉蜜汤主之。 
吐涎。吐出清水也。心痛。痛如咬啮。时时上下是也。发作有时者。蛔饱而静。则痛立止。蛔饥 
求食。则痛复发也。毒药。即锡粉、雷丸等杀虫之药。毒药者。折之以其所恶也。甘草粉蜜汤者。诱 
之以其所喜也。白粉即铅白粉。能杀三虫。而杂于甘草、白蜜之中。诱使虫食。甘味既尽。毒性旋发。 
而虫患乃除。此医药之变诈也。 
x甘草粉蜜汤方x 
甘草(二两) 白粉(一两) 白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 
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蛔厥。蛔动而厥。心痛吐涎。手足冷也。蛔动而上逆。则当吐蛔。蛔 安而复动。则病亦静而复 
时烦也。然蛔之所以时安而时上者何也。虫性喜温。脏寒则虫不安而上膈。虫喜得食。脏虚则蛔复上 
而求食。故以人参、姜、附之属。益虚温胃为主。而以乌梅、椒、连之属。苦酸辛气味。以折其上入 
之势也。 
x乌梅丸方x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 川椒(各四两) 
附子(炮) 桂枝 人参 黄柏(各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 
得。内曰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增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物。 

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属性: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 
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平脉。脉无病也。即内经身有病而无邪脉之意。阴脉小弱者。初时胎气未盛。而阴方受蚀。故阴 
脉比阳脉小弱。至三四月经血久蓄。阴脉始强。内经所谓手少阴脉动者妊子。千金所谓三月尺脉数是 
也。其人渴。妊子者内多热也。一作呕亦通。今妊妇二三月。往往恶阻不能食是已。无寒热者。无邪 
气也。夫脉无故而身有病。而又非寒热邪气。则无可施治。惟宜桂枝汤和调阴阳而已。徐氏云。桂枝 
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六十日当有此证者。谓妊娠两月。正当恶 
阻之时。设不知而妄治。则病气反增。正气反损。而呕泻有加矣。绝之谓禁绝其医药也。楼全善云。 
尝治一二妇恶阻病吐。前医愈治愈吐。因思仲景绝之之旨。以炒糯米汤代茶。止药月余渐安。 
妇人宿有 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 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 
三月经水 
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 也。所以血不止者。其 不去故也。当下其 。桂枝茯苓丸主之。 
、旧血所积。为宿病也。 痼害者。宿病之气。害其胎气也。于法妊娠六月。其胎当动。今未 
三月。胎不当动而忽动者。特以 痼害之之故。是六月动者胎之常。三月动者胎之变也。夫 病之人。 
其经月当不利。经不利。则不能受胎。兹前三月经水适利。胞宫净而胎可结矣。胎结故经断不复下。 
乃未三月而 血仍下。亦以 痼害之之故。是血留养胎者其常。血下不止者其变也。要之。其 不去。 
则血必不守。血不守。则胎终不安。故曰当下其 。桂枝茯苓丸。下 之力。颇轻且缓。盖恐峻厉之 
药。将并伤其胎气也。 
x桂枝茯苓丸方x 
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 
子汤温其脏。 
脉弦发热。有似表邪。而乃身不痛而腹反痛。背不恶寒而腹反恶寒。甚至少腹阵阵作冷。若或扇 
之者然。所以然者。子脏开不能合。而风冷之气乘之也。夫脏开风入。其阴内胜。则其脉弦为阴气。 
而发热且为格阳矣。胎胀者。胎热则消。寒则胀也。附子汤方未见。然温里散寒之意。概可推矣。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 
胶艾汤主之。 
妇人经水淋沥。及胎产前后下血不止者。皆冲任脉虚。而阴气不能守也。是惟胶艾汤为能补而固之。 
中有芎、归。能于血中行气。艾叶利阴气。止痛安胎。故亦治妊娠胞阻。胞阻者。胞脉阻滞。血少 
而气不行也。 
x胶艾汤方x 
干地黄(六两) 川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妇人怀妊。腹中 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按、说文 音绞。腹中急也。乃血不足。而水反侵之也。血不足而水侵。则胎失其所养。而反得 
其所害矣。 
腹中能无 痛乎。芎、归、芍药。益血之虚。苓、术、泽泻。除水之气。赵氏曰。此因脾土为木 
邪所客。谷气不举。 
湿气下流。搏于阴血而痛。故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亦通。 
x当归芍药散方x 
当归 川芎(各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泽泻(半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此益虚温胃之法。为妊娠中虚而有寒饮者设也。夫阳明之脉。顺而下行者也。有寒则逆。有热亦 
逆。逆则饮必从之。而妊娠之体。精凝血聚。每多蕴而成热者矣。按外台方。青竹茹、橘皮、半夏各 
五两。生姜、茯苓各四两。麦冬、人参各三两。为治胃热气逆呕吐之法。可补仲景之未备也。 
x干姜人参半夏丸方x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 
津液涩少也。本草当归补女子诸不足。苦参入阴利窍除伏热。贝母能疗郁结。兼清水液之源也。 
x当归贝母苦参丸方x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妊娠小便不利。与上条同。而身重恶寒头眩。则全是水气为病。视虚热液少者。霄壤悬殊矣。葵 
子、茯苓滑窍行水。水气既行。不淫肌体。身不重矣。不侵卫阳。不恶寒矣。不犯清道。不头眩矣。经 
曰。有者求之。无 
者求之。盛虚之变。不可不审也。 
x葵子茯苓散方x 
葵子(一升) 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小便利则愈。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妊娠之后。最虑湿热伤动胎气。故于芎、归、芍药养血之中。用白术除湿。黄芩除热。丹溪称黄 
芩、白术为安胎之圣药。夫芩、术非能安胎者。去其湿热而胎自安耳。 
x当归散方x 
当归 黄芩 芍药 川芎(各一斤) 白术(半斤) 
上五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妊娠伤胎。有因湿热者。亦有因湿寒者。随人脏气之阴阳而各异也。当归散。正治湿热之剂。白 
术散。白术、牡蛎燥湿。川芎温血。蜀椒去寒。则正治湿寒之剂也。仲景并列于此。其所以诏示后人 
者深矣。 
x白术散方x 
白术 川芎 蜀椒(去汗) 牡蛎(各三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 。心烦吐 
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 
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 
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伤胎。胎伤而病也。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而实非水也。所以然者。心气实故 
也。心、君火也。为肺所畏。而妊娠七月。肺当养胎。心气实则肺不敢降。而胎失其养。所谓太阴当 
养不养也。夫肺主气化者也。肺不养胎。则胞中之气化阻。而水乃不行矣。腹满便难身重。职是故也。 
是不可治其肺。当刺劳宫以泻心气。刺关元以行水气。使小便微利。则心气降。心降而肺自行矣。劳 
宫、心之穴。关元、肾之穴。 

卷下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属性: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 
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痉、筋病也。血虚汗出。筋脉失养。风入而益其劲也。郁冒。神病也。亡阴血虚。阳气遂厥。而 
寒复郁之。则头眩而目瞀也。大便难者。液病也。胃藏津液而渗灌诸阳。亡津液胃燥。则大肠失其润 
而便难也。三者不 
同。其为亡血伤津则一。故皆为产后所有之病。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 
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 
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郁冒虽有客邪。而其本则为里虚。故其脉微弱也。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津气上行而 
不下逮之象。所以然者。亡阴血虚。孤阳上厥。而津气从之也。厥者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者。 
阴阳乍离。故厥而冒。及阴阳复通。汗乃大出而解也。产妇新虚。不宜多汗。而此反喜汗出者。血去 
阴虚。阳受邪气而独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