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2000/07/15 玅境長老宣講於法雲寺佛學院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這是兩句話。前面的「安住身心」是約因說的, 「身
心安住」是約果說的,由因而果,是這樣意思。這裡一共是分四段來講這個睿浚
第一段是「釋睿埂 !
 
一、釋睿
云何名安住、安住義云何? 
這是提出來兩個問睿瑑蓚問睿簿褪且粋問睿5谝粋問睿羌s名說, 「安
住」這個名是什麼意思?「安住義」,約名所詮的義來提出問睿沧〉牡览硎鞘
麼?這是問睿旅婢突卮稹!
 
彼身無危險,心亦無憂惱。身心得眨m,安住義如是。 
名也就是如是。我們的身體,行住坐臥也都是很平安的,洠в形kU,內心在行
住坐臥的時候,也洠в袘n愁苦惱,身體也好、內心也好,都是眨m的,都是安樂自
在的, 「安住義」就是這樣子。 
身心的安住也就是安樂住,這是任何人都希望這樣子,任何人都不希望身心不
安樂住,那麼這就表示身心不安樂的時候是特別多,安樂的時候比較少,所以我們
才希望能夠安樂住。 
剛才解釋的這是按照一般的情形說,叫做安樂住。下面就是約深一層來說。 
 
不受一切法,本性無分別,所分別無故,無取於夢幻。勝義安樂住,佛
子應善學。 
這是約佛法的深義來解釋安樂住。怎麼樣才能安樂住呢?這樣子才可以。 
「不受一切法」這句話, 「受」就是接受、領迹凶鍪埽滑F在說「不受」 ,我
們不接受一切法。接受、不接受這件事,當然我們從溡粚觼斫忉專宜徒o你一個
麵包,你不接受,或者我接受了,這叫受和不受。現在這裡面不是這樣意思。就是
你內心裡面一動就是受了,就是接受了。這個地方是非常微細的,非常微細的境界。
用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的事情來解釋這個「不受」的話,譬如說是我歡喜吃餃子,人
家就讚歎這個餃子怎麼怎麼好;我們只是這樣聽,然後我們就流口水了。流口水這
個地方來反省自己,就是自己並不是明顯的想要吃餃子,但是流口水了,就表示你
1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願意吃餃子。「願意吃餃子」這一念分別心是很微細的,微細到我們自己都不是明
顯的知道;這可見「受」這個字是很微細的。 
我們在學習《瑜伽師地論》的時候也講到這裡,譬如說我們欲界的人,我們有
苦、樂、憂、喜、捨,有這五種受。我們通常的人,我感覺到苦,感覺到痛苦,感
覺到快樂,苦、樂,感覺到憂愁,感覺到喜樂,感覺到捨,有這五種的差別。這五
種差別,苦樂是約前五識來說;憂喜約第六識說,第六識裡面的苦惱就是憂,那麼
樂就是喜了;捨,就是不憂不喜、不苦不樂,那叫做捨,捨也是受。有這五種受。
我們欲界的人這五種受都是具足的,但是若色界天上的人就有差別了。 
初禪天的人他洠в袘n,洠в袘n的原因就是洠в杏耍杏麆t有憂,洠в杏
洠в袘n,還是有苦。到第二禪天的人,洠в袘n也洠в锌啵怯邢病贰味加小
第三禪天的時候洠в邢玻褪菦'有喜,還有樂、還有捨。到四禪天的時候,洠в袠罚
但是有捨受,有捨的感覺。無色界天的人還是有捨受。到滅盡定的時候,捨受也洠
有了。那麼這可知道,滅盡定的時候是不受一切法的。 
受一切法的時候,就有苦。我們說受樂受的時候不苦,其實受樂受也有苦。我
們不願意受苦,要追求樂,追求樂也很苦。如果你洠в凶非蟮剑是苦;追求到以
後,要保護這個樂也很苦;若失掉了是更苦,所以樂裡面也有苦。所以苦受是苦,
樂受也是苦。捨受是不苦不樂、不憂不喜,那不應該說是苦,也不是!因為這個捨
受它不停留在那裡,在時間上它一直地向前進。一直向前進,不是遇見苦受,就是
遇見樂受,遇見苦受是苦,遇見樂受也是苦,所以深一層來說,所有的受都是苦;
若不受的時候就洠в锌嗔耍沁@樣意思。 
「不受一切法」這件事,本來我們剛才說,你給我麵包,我不要,那麼就是不
受。但是若深一層說,你這個「不要」也是受,所以很難說不受的,很難達到不受
的境界。那麼怎麼樣才能達到不受的境界呢?「本性無分別」 ,你若能通達這個道
理,經過修止觀成就了,你就能不受一切法了。那麼這是「不受一切法」的一個方
法。 
「本性無分別」這句話怎麼講呢?「本性」這句話指過去說,是一切法的過去。
譬如這個房子,這個房子已經造好二十年了,在二十年前洠в羞@個房子,那就是房
子的本性。在本性的時候,洠в羞@個房子的形相。我們看見這個房子的時候,這個
房子有多高、有多大,它的空間是怎麼情形,有多少窗戶、有多少門,能容迹嗌
人,是做禪堂的、是做講堂的、是做寮房的,有種種的分別。但是在本性那裡都洠
有這些事情,洠в羞@麼多的分別,所以叫做「本性」 。這是一個解釋。 「本性無分別」 。 
另外一個解釋,就是已經造好了的房子,它已經出現了它的體相用,我們看見
它的時候,我們有分別,是有這分別,那麼怎麼能說「本性無分別」呢?我們若是
2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學習《中觀論》的時候,我們也還是通達它無分別,就是它的自性是不可得的,就
是房子的自性不可得。這個「自性不可得」怎麼講呢?這個房子是由因緣有的,房
子自己不能有。房子一定是要有投資的人,有建築公司,要有建築師畫圖則,政府
批准了,然後開工了以後把這個房子造好了,這叫做因緣有。這個是因緣有。如果
說不需要因緣這個房子就有了,那叫做自性有。如果說是洠в幸蚓壍臅r候,這個地
方就是空地,洠в蟹孔樱屈N叫自性空。在自性空上看,洠в蟹孔樱砸彩菬o分
別。在自性空上看,洠в羞@個房子各式各樣的分別,也是洠в械模浴副拘詿o分
別」 ,可以這麼講。 
我們,佛教徒也好、非佛教徒也好,我們不學習佛法的時候,不修學止觀的時
候,我們的心就在表面上活動,在色聲香味樱匣顒印H羰悄銓W習佛法了的時候,
而你又能夠修禪的時候,你就觀察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你心在那裡停下來的時
候,無分別,就洠в羞@個房子各式各樣相貌的分別。你遇見了一個人的時候,觀察
這個人的自性也是空的,因為人也是因緣有,但是自性是空的;在自性空上看,洠
有眼耳鼻舌身意,洠в猩芟胄凶R,一切都洠в小N覀冊谘鄱巧嗌硪馍戏謩e,在
色受想行識上分別,是有分別;在自性空上,無色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你
就洠в蟹謩e。你觀察它自性空,就能遠離一切分別;遠離一切分別,就不受一切法
了,是這樣意思。這是第二個解釋。 「本性空」是約過去說, 「自性空」是約現在說。 
另外一個解釋呢,我們的心遇見一切法的時候,我們心裡面就分別——這個人
是高是低,是白是黑,是肥是瘦,各式各樣的分別。但是所分別的境界上,洠в懈
低、肥瘦、好醜的事情,所分別的事情上。你說這個人是高,高是你內心的分別,
在高的本身是洠в懈哌@句話的。說這個人是很醜陋的,在那個人的本身上洠в嗅h陋
這件事,是我們分別的。這一切的分別是我們心裡面的事,不是所分別的境界上有
這件事的,所以「所分別無故」。我們所分別的事情都是內心裡面的事,我們心裡
面這樣作如是觀、作如是想,才有這個分別。在那件事的本身是洠в羞@件事的,所
以這也是無分別。 
「本性無分別」 ,為什麼本性無分別?我們所分別的這一切的事情,在本性上
是洠в械模谧孕钥丈弦彩菦'有的,在所分別的境界上也洠в小.斎贿@件事,是要
我們學習經論,學習經論的時候,我們再能夠常常靜坐,作如是觀,你才能夠知道
「所分別無故」 。若說是你不學習佛法,也不知道這件事;你學習佛法,你不修止
觀,也不行。雖然學習了很多的佛法,你不靜坐、不修禪的時候,你還是原來的舊
家風。還是「你為什麼要罵我?」還是作這個虛妄分別。那你就是受一切法,你就
有苦,苦、樂、憂、喜、捨的這些受,總而言之就是有苦受。現在說是「不受一切
法,本性無分別,所分別無故」,你就身心安樂住了。這是「本性無分別,所分別
3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無故」 。 
在《攝大乘論》上有這一個頌: 「應知一切法,本性無分別,所分別無故,無
分別智無。」就是這個頌。這個頌的意思就是提出一個問睿岢鍪颤N問睿窟@個
「本性無分別」 ,自性空也無分別,所分別的境界上也是無分別,本來就是這樣子
的,那麼我們應該得解脫了。本來就是無分別嘛,我們應該是解脫的,為什麼我們
洠芙饷撃兀课覀冞是苦苦惱惱的呢?為什麼這樣呢?「無分別智無」 ,因為你洠
有無分別的智慧。你洠в羞@個智慧的時候,你就不能夠見到本性空,不能見到自性
空,你不能見到一切的所分別的境界上洠в兴謩e,你不能見到這裡。不能見到這
裡,你就要分別;要分別,你就有受,有受就有苦,你就不能安樂住了,就是這樣
意思。 
「無取於夢幻」 ,這個地方又有一個意思。一切的因緣生法,我們簡單的說,
它有兩個相貌。一個說是本性空,或者說是自性空,或者一切名言安立的分別境界
都是空的,這是一個相貌。第二個相貌,雖然說空也還是有,因緣生法──你不能
否認這件事,是有這件事。有這件事,但是不像我們分別的那樣子。我們分別的時
候,認為是真實的。我們認為真實有一個房子、有一層樓,真實有個大蓮花,真實
有條蛇、有老虎,都認為是真實的。但是若是你通達本性空的時候,同時也會知道
這些因緣生法是假的、是虛妄的。虛妄的情形「如夢」 ,如夢中境,像做夢的時候
裡面的境界。 
這個夢中境,最容易知道是空,我也常說過,譬如做夢的時候有人請我吃飯,
吃得很香、吃得很飽;但洠в谐缘臅r候,肚子是餓的;有人請我吃飯我肚子很飽,
等到夢醒了的時候肚子還是空的,並洠в酗柊。〉亲鰤舻臅r候是真實吃到飯了,
若醒了夢的時候知道,那是做夢的時候的虛妄分別,那個飽是你的虛妄分別。你看
見那個飯好吃,是你的虛妄分別;你做夢看見老虎,那個老虎是洠в械模皇莾刃
的虛妄分別。不能說洠в欣匣ⅲ蔷褪羌俚摹⒍际翘撏模浴溉鐗簟埂。@件
事還是要承認的,要承認。如果真實是完全是空的,佛不會來到世間教化眾生,佛
不會做這件事,因為根本洠в斜娚铮磺蟹ǘ际强盏模饋矶缺娚鍪颤N呢?所
以還是有如幻如化的一切法,但是眾生不知道這件事,就是為它迷惑了,佛才來度
化我們。所以要承認一切法還是如幻有的,是如夢,如夢中境,如夢裡面的境界;
如鏡中像;如幻,就是幻術所變的──這一桶水裡面什麼也洠в校悄莻幻術師
一伸手,從水裡面拿出一條魚來,魚還會動,那是幻術所變,像真的似的,實在不
是,是假的。 
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我們要觀察一切法是本性空,同時也要思惟一切法是如幻
有,要這樣子。這樣子就使令我們的心,我們時常這樣觀察,我們時常的這樣學習,
4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我們的執著心逐漸逐漸地就消除了,就不執著一切法是本性有,不執著一切法是自
性有,不執著名言安立的一切法是有,也認為都是如幻如化有。這樣子我們執著是
真實有,這個執著也洠в辛耍徊皇潜拘钥盏膱讨矝'有了,叫做「無取於夢幻」 。
包括前面這個本性空,我們都不執著了;不執著了,就是不受一切法。 
「勝義安樂住,佛子應善學」 ,這叫做「勝義安樂住」 ,就是最究竟圓滿的安樂
住。不是我們平常所謂說:身無危險就是安,心無憂惱就是樂。不是!這是我們一
般人的心情認為那是安樂住,其實那個安樂住是靠不住的。我今天是身無危險,但
是明天靠不住;我今天心裡洠в袘n惱,但是明天不一定,隨時會憂惱,隨時會有危
險。若是我們「不受一切法」 ,達到了「本性無分別,所分別無故,無取於夢幻」 ,
這時候是安樂住。就在危險裡面,還是安樂住。 
我昨天曾經說過,不要說是修學佛法到究竟圓滿的時候,就是初開始悟入拢
的時候,譬如說是得了初果須陀洹,這個人不怕死,死亡的事情他不恐怖,他不恐
怖,就能達到這個程度。我們洠в械侥莻程度的時候,我們心裡面總是恐怖,為什
麼有恐怖呢?就是有我,執著有我,執著有我就有恐怖,就有恐怖的。一直地要希
望我能夠安全;我們一般的人,我們一般的老百姓,也是,希望我們生活很安定、
安全。乃至到有身分、有地位的,國家的領導人,他的心情和我們也是一樣,一直
地希望安全, 「我做總統做得很安定,洠в腥四艽虻刮摇埂。际乔蟀踩摹槭颤N?
就是有執著,就是有個我的執著,有我的執著、有我所的執著,希望能夠安樂住。
但是你若有執著,是不可能安樂住的,總是心裡不安。但是我們學習佛法的人,要
達到這個程度——「不受一切法」 , 「無取於夢幻」——這時候是究竟的安樂住, 「勝
義安樂住」 ,這是最究竟的境界、最殊勝的境界,這是安樂住的。 
「佛子應善學」 ,我們做佛教徒的人應該好好學習這個安樂住,學習這個安樂
住的。不是說是「我有一百萬的軍隊保護我的安全!」那個軍隊不能保護你的安全
的;說「我有核子彈!」核子彈也不能保護你的安全; 「飛彈的防衛!」飛彈不能
防衛你的安全,不能保護的,不能保護安全。只有我們內心裡面有無分別的戒定慧,
有清淨的無漏的戒定慧,這時候是安全的。 
這一段文是解釋睿褪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