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羅蜜》這本書,還有《摩訶止觀》這些書,還有《小止觀》 、 《六妙門》這些書,也
都說到這些事情。要多讀這些書,你就會掌握到奢摩他的方法、和毘婆舍那的方法。
這裡我們不詳細說了。 
「勤習勿懈怠」 ,當然這件事呢,就是不容易,應該說是不容易。因為我們久
遠以來心裡面亂,成了習慣了,你忽然間叫它不要亂,這是很難的。很難的呢, 「勤
習勿懈怠」 ,你精進地來學習這件事,你不要懈怠、你不要放鬆,我今天也靜坐、
明天也靜坐、後天也靜坐,常時的學習呢, 「得定不為難」 ,得到禪定也不是難的事
情,也不是困難的事情。 
我現在又有個妄想,我還是把這個妄想說出來。我也感覺到這個廣大的社會,
不管是全世界各地方都是一樣,有才華的人也是很多,那個聰明智慧都是很好的,
他們如果學習佛法,學習奢摩他、學習毘婆舍那,應該都會成功的,應該都會成功。
但是他們把那個寶貴的精神、時間,不歡喜學習奢摩他、毘婆舍那,學習什麼呢?
就學習去……就是在色聲香味樱匣顒樱瑢W習得到一個滿意的色聲香味樱驮谶@
上活動。到最後一無所得,什麼也都洠У玫剑豢跉獠粊砭妥吡耍鐣系娜硕际
這樣子。所以若是站在佛法的態度來說,這些有才華的人,精英之士,他用他的寶
貴的精神,這個寶貴的精神就用在洠в杏玫氖虑樯厦妫阶钺嵋粺o所得就走了。 
10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當然每一個人——有才華的人,他心裡面他都認為前途有很多好事等著他,他
很有希望地向前衝。有才華的人認為那些笨的人都能成功,何況我有才華呢?都是
認為很有希望,很快樂的在那裡奮鬥,都是感覺「我一下子就拿到了」 ,都是那樣
子。但是我們在佛法上看,拿到了也好、洠玫揭埠茫阶钺嵋粺o所得,什麼都洠
有成就。但是我們佛教徒,佛教徒來到佛法裡面學習,靜坐的時候感覺心裡面亂,
「唉呀!這件事辦不好,我不坐了」,走了。社會上的人他感覺那件事很困難,他
也努力地去做,一定要成功,他會這樣。而我們佛教徒, 「唉呀!很困難,算了,
我不幹了!」這是不合道理的。社會上的人認為不能成功, 「我非成功不可!」他
有這樣心情。我們佛教徒, 「唉呀!太難,算了算了,我不坐了!」這個事,我看
有點不一樣,有點不一樣的。所以是「勤習勿懈怠,得定不為難」 ,不是太困難的,
只要你掌握到正確的方法,又肯努力去做,一定會成功的。 
 
毘婆舍那觀,諸行何有我,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毘婆舍那觀」 , 「毘婆舍那」是外國話,翻到中國話是觀,就是觀察思惟的意
思。前面的「奢摩他」是止,就是使令這個心安住在所緣境上不要動,明靜而住。
這個「毘婆舍那觀」就是思惟觀察,這個是動;前面那個止是靜,有靜也有動。所
以修行這件事,究竟是心裡面分別、是不分別呢?修行這件事也是分別,也要不分
別;不分別也要分別。而這個不分別就是奢摩他的止,分別就是毘婆舍那觀,這是
屬於智慧。 
「諸行何有我」 ,怎麼樣觀察呢?就是修這無我觀,修無我觀。我們為什麼要
修無我觀呢?說是你修行的方法,你怎麼知道它是正確的?你這個修行方法,你用
什麼理由說這個方法是正確的?我認為我們佛教徒應該提出這個問睿齺怼D氵@樣子
用功修行,是對嗎?你這樣修行是對嗎?是錯的?是不錯的?你怎麼知道它是不
錯?你怎麼知道它是錯呢?你應該提出這個問睿!
我現在回答這個問睿N覀兎鸾掏绞窍胍媚鶚劊鶚劄樯鲜祝磺蟹稹⒁磺
阿羅漢、一切辟支佛都在涅槃那個地方;他們成功了,都在涅槃那個安樂處,在那
裡,我現在學習佛法也要到那個地方去。那麼這是涅槃,就是清淨的緣起。說是我
們不學習佛法的人,這是染污的緣起,就是生死的緣起。生死的緣起是怎麼回事?
就是認為有我,執著有一個我。我們通常的人,我們也洠в袑W習哲學,社會上做醫
生、做律師,只是在社會上做這些事情,洠в腥ニ嘉┻@件事,我們不知道——究竟
什麼是我也並不知道;只是日常習慣上說: 「這是我,我瘦了,我胖了」 ,就是這樣
子。但是在印度其他的宗教,他不是這樣子,他是觀察這個身體裡面有一個我,是
有體性的;在色受想行識之外,有一個真常不變的我,這個是我的體性。有我論者,
11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應該是色、受、想、行、識、我,應該是六個。但是釋迦牟尼佛的大智慧,認為洠
有我,只是色受想行識,只是五個,洠в心莻六。所以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加上
我就是七個了;釋迦牟尼佛說洠в形遥皇茄鄱巧嗌硪饬鶄,洠в心莻我的,是
這樣意思。 
我們凡夫洠W習佛法的時候,我們的思想也好,日常的語言、日常做事也是
「我」 ,也是常常這樣講。那麼這個我有什麼問睿兀恳Wo這個我,你不可以傷
害這個我。保護這個我就是愛,愛這個我,要保護,這是愛,愛就是貪;你若傷害
這個我,你就是我的敵人了,我要恨,我要殺害你,就是貪、瞋;執著有我,不明
白道理,那就是貪瞋癡。所以從這裡就會分別出來種種的問睿陨谰壠鹁褪
這樣子來的。現在你想要改變,改變你的生活態度,那就是要無我;無我的時候,
就不貪、不瞋、不癡了。我這簡單的說就是這樣子。 
所以為什麼要修無我觀?因為執著有我,這是個生死的緣起;一切苦惱的根
本,從執我開始的。所以現在我們要身心安樂住,要從無我才能夠身心安樂住,要
觀察無我觀。這樣說呢,修無我觀是正確的,因為它不是生死緣起,它反生死緣起
的。所以修無我觀,這個修行的方法是對的,是這樣意思。 
「諸行何有我」 , 「諸行」 ,簡單說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個法。這五個法都是生
滅變化的,所以都叫做「行」 ,是這樣意思。另外「行」這個字是什麼呢?實在這
個「行」就是心,就是我們的分別心;一切法都是內心的分別在動,所以叫做「諸
行」 。 「諸行」實在就是心行,就是你的分別心,一切一切都是心,都是內心的分別,
這裡邊洠в袀常恆住、不變易的我,洠в小! 钢T行何有我」 ,那裡有我呢?修這無我
觀,這個地方應該多說,現在我們不要多說,就說到這裡。 
「如夢幻泡影」 ,這個諸行一切的境界都「如夢」中境, 「如幻」術所變的境界。
「如泡」 ,下雨的時候,地面上起那個泡,你若注意的時候,那個泡很迅速地起來
又滅了,起來又滅了, 「如泡」 。 「如影」 ,那個樹,太陽一照這個樹就出來一個影,
那個影和樹相似,但是那個影不是樹,是虛妄的,不是真實是樹。這表示世間上一
切的境界都是不真實的,這樣觀察、這樣思惟。 
「如露亦如電」 ,像那個露水,就是早晨起來,你看那樹葉上有一滴一滴水,
那叫露;太陽一起來,那個露水洠в辛耍@是無常的意思。 「亦如電」 ,像陰天,下
雨的時候虛空那個閃電,即生即滅,這表示世間上一切法都是剎那生滅變化的,都
不是堅固不可破壞的。你要作如是觀,作如是觀的時候就能增長智慧。 
一個很明顯的,我昨天曾經說過,譬如說現在你若能修無常觀,修這個「亦如
電」 ,就是剎那生、剎那滅,剎那生、剎那滅,你在奢摩他裡修觀的時候,作如是
觀的時候,就會發生智慧。發生什麼智慧呢?譬如現在有人來讚歎你,讚歎你,心
12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裡就歡喜了,「唉呀!這個人對我好,他讚歎我。」但是你若修無常觀的時候,修
如電觀的時候,就感覺那一剎那那個人在讚歎我,第二剎那那個人就不是讚歎我的
了,第二剎那的人就不是第一剎那的人了。你若修這個如電觀,就會有這樣的觀察。
所以他來讚歎你,或者他毀辱你,也是這樣作如是觀,那就不同了。若我們洠в羞@
樣修觀的時候,你這個人罵我,過了幾十年了, 「喔!你這個人你多少年前罵我」 ,
還是這麼想;但是若修無常觀,那一剎那早已經過去了,不是這個人了,我們就會
覺悟到這裡。 
所以,修這個如電觀、如露觀、修如夢觀、如幻、如泡、如影,這是六如,要
這樣觀察。 
 
法性本空寂,摺畯木慵艤纭!
前面修無我觀,下面是修法空觀;但是先觀察一切法不真實,如夢是不真實,
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都是不真實。由不真實再進一步,就觀一切法都是
空無所有的, 「法性本空寂」 ,一切法本來都是空無所有的。 
我剛才在「本性無分別」那裡曾經說了一段。這個呢,我們佛教徒也應該努力
地去學習「法性本空寂」的道理。一般的,我們說這個是無常的、剎那生滅的,這
還比較容易懂。但是觀一切法,我看見這真實是有嘛,那麼觀察是空的、是洠в校
這比較難,比較是難的。但是在我們學習《中觀論》 ,或者是《大智度論》 、 《摩訶
般若波羅蜜經》 ,它就是在說這個「法性本空寂」的道理。 《金剛般若經》也是,也
是說明這個道理的;「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
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就是諸法本空寂, 「法性本空寂」 ,就是
這樣意思。你能這樣觀察的時候,也自然就是洠в袩⿶溃簿褪遣皇芤磺蟹耍
然是這樣子。 
但是這段文呢,不是一開始就觀察「法性本空寂」 ;一開始先觀察無我觀,然
後再觀察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再進一步觀察「法性本空寂」,是有一個次第的,這
樣觀察。 
「摺畯木慵艤纭埂。悴浑S順我也好、你隨順我也好,令我滿意也好、令我不滿
意也好,都是畢竟空寂的。你令我滿意,我心裡也不感覺到歡喜;你令我不滿意,
我心裡面也不忿怒;你心不動了。 「摺畯木慵艤纭梗际强占诺模孕难e面不動,
就是不受一切法的意思。下面舉一個例子。 
 
如李廣射虎,知石則不入,故知彼諸行,虛妄分別有,實性不可得; 
李廣這個人是漢武帝的時候一個將軍,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很有名的一個將軍。
13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他有一次,就是大白天,看見草裡面有一條虎臥在那裡;他這個人,他不是佛教徒,
他趕緊拿起弓箭就射。一射呢,但是看牠不動,那麼他到那一看,是個石頭,不是
虎,可是這個箭是射到石頭裡面去了。這時候他心裡面感覺到奇怪,這個石頭怎麼
能射進去呢?那麼他又再射,射了多少次,射不進去了。這是在中國的歷史上一件
事,不是佛教徒造郑幊鰜淼墓适拢皇堑摹!
在這件事上,我們就應該覺悟到「法性本空寂」 ,應該覺悟到這個道理。就是
你心裡面認為是虎,這個虎牠是肉長的,肉是個柔軟的枺鳎阅闵渚湍苌溥M去。
等到你認為是石頭的時候,你就認為石頭不是肉,是特別堅硬的,那時候你再射,
射不進去了。一個射進去,一個射不進去,原因在那裡呢?就是你內心的分別。你
認為是石頭也是內心的分別,認為是老虎也是你內心的分別,是這樣的。說是石頭,
是你內心的分別,你就射不進去;射不進去,是你內心的分別。你認為是老虎,能
射進去,也是你內心的分別。離開了你內心的分別,另外洠в谢ⅲ矝'有石頭的;
也洠в惺^、也洠в欣匣ⅰK裕ㄐ员緛硎强諢o所有的,不是真實的。說那個人
在罵我,那個罵也是本性空寂的;我們認為是罵,是我們內心的分別,是這樣意思。
所以從這裡能覺悟到「法性本空寂」 ,不是真實的,不是真實有這件事。 
我們再多說幾句。我們眾生有多少種類,六道裡面我們是人,人的這一類;蛇、
老虎、兔子,那是畜生世界的一類;另外還有鬼的世界、有地獄的世界、有天的世
界,這是一類一類的。在佛法裡面講,這都是我們的業力所變現的;我們造這個業
力,造這個業了,這個業若成熟了的話,它發生作用的時候就出現這個境界。譬如
說我們現在是人,我們一口氣不來就死掉了,死掉了以後,就變成一條蛇的時候,
人的世界洠в辛耍褪巧叩氖澜缌恕槭颤N變成蛇的世界?就是你的業力。忽然間,
人死了以後還跑到地獄裡面去了,地獄裡面實在什麼也洠в小槭颤N有了地獄呢?
就是你業力的變現。你若洠в羞@個業力的時候,洠в械鬲z。譬如說我們現在,我們
是人的業力發生作用,也可能我們內心裡面有地獄的業力,但是那個業力洠в邪l生
作用,我們就是洠в械鬲z,地獄的這些形相不顯現出來。我們人的業力顯現出來,
就是人的境界顯現出來,都是不真實的。若是我們這個業力結束了,這個境界就洠
有了;都是不真實的,都是內心的分別。 
但是,這裡面另外有一點不同呢,就是這個世界上不是一個人,有我的境界,
也有你的境界,大家都是人,有一點類似;同是人,這個業力就有一點類似,就變
現出來這個境界,都是不真實的。如果若是真實的話,那可是有點問睿惺颤N問
睿烤褪沁@個人死掉了的話,他的業力所變現的境界應該繼續存在的,如果是真實
的話。但事實上不是。他的業力,這個人死掉了,他人的業力結束了,他變現的一
切境界都洠в辛耍疾煌耍远际羌俚摹⒍际钱吘箍盏摹!
14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為什麼出現這個境界呢?就是你內心的分別。你內心為什麼這樣分別?與業力
有關係,這業力影響你的識。所以十二緣起裡面,無明緣行,行緣識,那個識是以
行為緣而有識的。你這分別心,是由業為因緣才出現這個分別。說我現在是個男人,
就是你的業力變成這麼一個境界,你就有男人的思想。如果死掉了,你的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