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立三之谜-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源是江西省萍乡市城东南6公里处的一个古老煤矿,有着丰富的优质煤炭。安源路矿,是汉冶萍公司形成过程中创办的萍乡煤矿和株(洲)萍(乡)铁路的合称。1898年,汉阳铁厂为运输该厂所需燃料,在安源设立了萍乡煤矿局,并于次年动工筑建通往株洲的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接,命名为株萍铁路。1908年,以汉阳铁厂、大冶铁厂、萍乡煤矿组成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该公司逐步被日本资本家完全控制,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据点。
  20年代初,路矿两局共有工人13000多人,工人受压迫格外沉重,因而他们的反抗精神也格外坚强。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安源工人就多次爆发较大规模的斗争,包括破坏机器、同工头清算工资、罢工、捣坏洋人住宅、痛打洋监工、驱逐外国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直至发生大规模武装起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鉴于安源工人运动的基础,党把安源列为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地区之一。但由于当时江西还没有共产党的组织,而安源路矿与湖南联系密切,所以发动安源工人革命运动的责任,便自然地落到了中共湖南党组织的肩上。
  毛泽东在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8月回到长沙,积极着手建立湖南地方党组织的工作。10月10日,毛泽东、何叔衡、彭平之、易礼容等建立起共产党湖南支部,毛泽东当选为支部书记,11月又被任命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领导成员还有易礼容、罗君强),负责领导湖南的工人运动。
  毛泽东首先争取了由黄爱、庞人铨领导的、受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影响的湖南劳动团,改组其基层组织,成立了10多个工会。经毛泽东的耐心说服和帮助,黄、庞二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1月毛泽东第一次到安源煤矿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工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及其革命要求,与工人们建立起联系。
  通过考察,毛泽东认定安源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发展起来的地方。回到长沙后,他同黄爱商定由劳工会评议员张理全利用朋友的关系,以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与安源工人通信,并寄送各种进步报刊。“于是,要求解放之念,在此少数工友之心中,乃如雨后春笋,勃然怒放。”
  就在此时,受陈独秀的派遣,李立三拿着中共中央的介绍信兴冲冲地赶到了湖南长沙,在小吴门外清水塘22号找到了毛泽东。
  当时,毛泽东正伏案疾书,杨开慧见有客来,即向毛泽东通报。毛泽东起身出迎,说:“洞庭有归客,”李立三随即应对:“潇湘逢故人。”两人相视大笑。
  在愉快的气氛中,两人畅谈了几年来各自的经历。毛泽东热情地欢迎李立三回来参加革命,向李立三详细介绍了湖南的革命形势。毛泽东说,湘区党组织正在认真贯彻中共一大决议,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他特别向李立三介绍了安源路矿工人的斗争情况,并建议李立三到安源去领导那里的工人运动。
  李立三一听说要他到离他家乡醴陵只有几十里的安源去搞工人运动,非常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据李立三回忆说:“毛泽东对我说,‘安源工人众多,受到种种残酷剥削和压迫,生活特别痛苦,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开展起来的地方。但是,反动势力的强大和社会环境的黑暗,要开展革命工作并不容易,应当利用一切合法的手段,取得合法地位,站稳脚跟,和工人群众接近,发现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尽快地把他们组织和训练起来,建立党的支部,作为团结的核心。’因此,他要我们以平民教育的名义,由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介绍到安源去。”
  李立三对毛泽东的建议表示完全赞同。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李立三在长沙很快找到从事平民教育工作的李六如,由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出面,介绍李立三到安源。
  1921年12月下旬,毛泽东带领着李立三和青年团员、湖南一师附小教员宋友生二人由劳工会评议员张理生陪同,从长沙乘火车到安源去实地考察。
  安源距李立三老家醴陵近在咫尺,离家去国两年多、远渡重洋归来的李立三,路过家门时却无暇回去看看,而是直接奔向了安源。
  在安源,他们住在老后街一个十分简陋的小店——刘和盛饭店,白天到各地访问工友,晚上约一些工友到客店来座谈。他们向围坐在小方桌旁的工友们问寒问暖,亲切地询问工友们的生活、家庭情况,由浅入深地讲述一些革命道理。
  考察结束,毛泽东离开安源时,决定由李立三常住安源指导工作,同时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的领导工作。
  二、从平民学校开始的火种播撒
  李立三留在了安源。
  为使平民学校取得合法存在和公开活动的条件,他设法通过社会关系找到当时在安源商会的一位姓贾的开明绅士给以支持,同时打听到当时萍乡县的知事范子宣是“举人”出身,喜欢古文,反对白话文。因此,就用“四六体”写了一份备案的“禀帖”,请那位绅士帮助呈到萍乡县公署。“呈文”的中心意思是“帮助工人增加知识,发扬德性”。果然得到县知事的“青睐”。他看了“呈文”,又得知李立三是刚从法国留洋回来的,大为高兴,很快就找李立三去谈话。
  “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县知事很客气地说。
  “我准备在安源办个平民学校,教工人读书识字,希望县大人早日批准。”李立三说。
  “这个办法好,我很赞成!安源那个地方嫖赌逍遥的恶习必须纠正。”
  县知事满以为李立三办学可以奴化工人,帮助维护其统治,故连连称赞。因为当时的安源工人中不少人都参加洪帮组织,吸食鸦片和赌博极为普遍,街上到处都是大烟馆和赌场,社会风气极坏。县知事以为李立三到那里去帮助搞平民教育,对他没有坏处。所以,当李立三提出,要县府在他写的呈文前后写几句话,发一个布告,对学校加以保护时,县知事也满口答应了,立即命令司书写了一张布告交给李立三。由此,李立三很容易地就争取到在安源办学的公开合法身份。
  李立三回到安源,通过铁路工人周镜泉、李涤生认识了火车司机朱少连等一些工人,并由他们帮助在五福巷工人张紫民家的楼上办起了平民学校,在门口挂上了学校的牌子,贴上县府的布告。又写了几张招生广告贴到街头和矿上。李立三用劳动组合书记部和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拨给的经费,购置了简单的桌椅板凳及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同时走街串巷,动员工人子女入学。最初入学的三四十个工人子女,完全免费,由李立三直接任教。由于房舍狭窄,李立三便采用复式教学的方法。
  在办学过程中,李立三以访问学生家长的名义,与工人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接触。李立三向他们宣传团结奋斗的道理,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发现和训练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很快从中发展了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成立了由8名团员组成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路矿支部,由李立三担任支部书记。到1922年9月安源大罢工以后,团员发展到90多人,于是在当年12月改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由陆沉接任委员长,下属7个支部。
  正是依靠这些青年团员们的集体努力,李立三很快又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附设在平民小学内。李立三白天给儿童上课,晚上给工人上课。“桌椅都是由工人自己带来或借来的,大小长短极不一致,黑板也是由工人自己动手做的。”初开学时,只有朱少连、李涤生、李德炳、周镜泉、贺春生、颜焕才、杨庆仁等一二十人。李立三穿件蓝布褂子,一家一户去串门,动员工人来读书,工人都叫他为“游学先生”。后来逐渐增加到四五十人,路局工人居多,按照文化程度的高下,分为两个组。使用的课本有两种,公开使用的是平民教育的课本,实际使用的是李立三自己编写的课本。李立三结合工人的实际情况,自己动手编写了一些浅显易懂的教材,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例如:《劳动歌》
  你种田,我织布,他烧砖瓦盖房屋。哼哼!呵呵!哼哼!呵呵!做工八钟点!休息八钟点!教育八钟点!大家要求生活才劳动。
  认识字,好读书,工人不是本来粗。读书,识字,识字,读书。教育八点钟!休息八点钟!做工八点钟!大家要求教育才劳动。
  槐树绿,石榴红,薄薄花衫软软风。嘻嘻!哈哈!嘻嘻!哈哈!休息八点钟!教育八点钟!做工八点钟!大家要求休息才劳动。
  又比如:
  打牌,赌钱,真是有害无益的事;
  花了时间,输了血汗换来的工钱,又伤了身体。
  有空的时候,顽(玩)耍的方法,
  最好到俱乐部去,打球、顽(玩)音乐、听化装演讲等;
  因为这都是有益无害的事。
  父挖窿中煤,子扯窿中拖,
  煤炭堆如山,父子都挨饿,
  寅吃卯粮时,妻寒子也饿,
  三月无饷发,生活真难过!
  拜菩萨,敬老爷,是一种迷信。
  木头,泥土做成的东西,那是什么神呢?
  费了时间又花钱,
  真是有害无益。
  命运,是压迫阶级的迷药。
  一班流氓,也用他来骗饭吃。
  我们不要听天由命,
  我们要打倒压迫阶级,
  救我们自己。
  李立三给工人上课,把文化课和马列主义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他教“工人”二字,先教学员分别认识这两个字,再把工人二字一上一下写在黑板上,向工人说:“工”、“人”两个字上下连起来就是一个“天”字。不仅教会工人认识了第三个字,还借题发挥,说明工人阶级是顶天立地的好汉,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批判那种瞧不起工人阶级的反动思想和自卑观念,提高工人的自尊心和阶级觉悟。再比如,工人称呼他为“先生”,他就教学员先认识一个“牛”字,然后在“牛”字下边画一横杠,告诉学员说,这就是先生的“生”字。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先生”也不过是牛坐板凳。那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先生”,并不高明。工人们听了哈哈大笑,点头称是。趁此,他对工友说,以后你们不要叫我先生,就叫我老李或能至吧,由此缩短了他与工友之间的距离,为后来开展工作扎下了深厚的根基。
  补习学校的课本通俗地告诉工人:“工人和农人,是最尊贵的;如果没有工人农人,就没有世界。”又指出:“资本家不做工,穿的好,吃的好,他的衣食哪里来?劳动者的汗和血! ”课本还告诉工人,什么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出:“现在我们中国人民,一面要打倒帝国主义,一面要打倒军阀,才能得到解放”。“弱小民族,打倒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叫做民族革命;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叫做社会革命。这两种革命运动联合起来,便是整个的世界革命”。
  课文指出,马克思、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工人阶级只有按照马克思的教导,实行“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团结即是力量”。并用浅显的比方说明团结的重要性,“独木不能防屋倒,片瓦不能把屋造;个人才力很有限,团结起来力量好。有事大家帮忙做,有害大家相劝告。万人一条心,仇人都打倒”。
  李立三在课本中还利用文艺的形式,对工人进行阶级启蒙教育。例如:开台戏
  咚咚镗!咚咚镗!尺当尺当镗!
  (唱)(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工人出台):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白) 列位!你们听了我刚才所念的四句歌词,不知道有什么感想?会不会想到社会上富的太富,贫的太贫,苦的太苦,乐的太乐?是的,这个“私有财产”的社会,是大大的不平等,我们受的痛苦已足够了。谁知最近几十年来的世界,更是和从前大不相同。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自从外国的“资本主义”流入中国之后,所以大不相同了,听我道来。
  (唱) 我中华,鸦片战,败了之后;外国人,拥资本,横行神州。
  租我土,割我地,瓜分豆剖;霸铁道,夺矿山,不得不休。
  随后来,设工厂,遍布岸口;用廉价,买劳力,火上添油。
  资本家,只管他,利润加厚;待我们,好像那,奴隶马牛。
  天亮起,做工到,掌灯时候;给工钱,只数角,衣食难周。
  近年来,物价涨,生活不够;逼得我,好一似,临决死囚。
  资本家,大骂我,不敢眉皱;恐开除,饿肚皮,命丧九幽。
  (白) 列位!你想资本主义发达以来,我们的生活是怎样可怜啊!谁知道我们青年工人更是苦不堪言呢。听我道来。
  (唱) 想我们,青年人,如花之茂;原该要,受教育,不劳得酬。
  又谁知,资本家,狼心辣手;贪便宜,把我们,大队招收。
  论工钱,数十文,糊口不够;论时间,十数点,日夜不休。
  更有那,吃力工,鞭策我做;更有那,危险工,逼上壁头。
  生理上,想发育,也不能够;好一似,痨病鬼,性命难留。
  (白) 列位!你想青年工人到这境地比十八层地狱有什么两样?
  (唱) 因此上,自思想,泪湿衣透。
  (白) 列位!光是流泪是不中用的。我们应该积极地起来奋斗;积极起来把“私有财产”这种制度推翻,我们才有出头之日,所以我们呵!
  (唱) 合起来,打得他,花落水流。
  (白) 列位!我们把万恶的吃人制度推翻了,我们才有好的日子过。
  (唱) 那时节,才算是,河山锦绣,才真有平等自由。
  冬冬镗!冬冬镗!尺当尺当镗!
  1963年李立三在接见来访者时曾回忆说:“每次上课,都宣传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