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的——资金与力量。”又说:“在印尼本土累积起来的财富被列为‘国内
外侨资金’。此资金实际上是在外侨手中的印尼民族的财富,因此有必要加
以动员,并且利用在发展与建设方面。”
据 
1972年 
9月 
12日印尼《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报道的数字说,在印尼国
内私人投资中,华人资本的投资额就占了 
47%。由此可见华人资本在印尼经
济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华人资本中,后来涌现了像林绍良、谢建隆、
黄奕聪、李文正等这样一些拥有亿万资本的华人大财团。

2。大力开发油气资源,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发展“进口替
代”和资金密集型企业;积极发展林业和以稻米为中心的农业。
印尼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前面第一章所述,印尼的石油储量
估计为 
1200亿桶左右,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约为 
24230亿立方米。因此,苏
哈托政府执政后,把大力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依靠出口油气所获的巨额收入,
作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印尼政府的国营石油公司,通
过石油“产品分享制”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发印尼的石油。根据石油“产
品分享制”的规定,石油产品的 
40%作为补偿外资的成本,剩下来的产品,
65%归印尼国营石油公司,35%归外国公司。据统计,从 
1969年到 
1982年,
印尼国营石油公司同 
47家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 
79个合同,从 
1969年 
4月至
1984年 
3月,外国石油公司在印尼的石油投资总额达到 
175。922亿美元。与
此同时,印尼国营石油公司还与日本、美国和菲律宾等国合资开采印尼的天
然气。由于大规模开采印尼的油气资源,使印尼的油气产量迅速上升,年产
量由 
60年代末期的 
3000多万吨和几十万立方米,上升到 
80年代初的 
8000
多万吨和 
300多万立方米。到 
1981年,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已占印尼出口收入
的 
82%,财政收入的 
70%,当年油气的出口收入高达 
169。5亿美元。印尼政
府利用巨额的油气收入,促进了整个印尼国民经济的发展。

印尼原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长期以来,各种工业消费品及生产器材
和设备,大量依赖进口。为了减少对外国工业品的依赖,发展本国的工业,
苏哈托政府执政后,重点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特别是轻纺工业,以满足
人民穿衣和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与此同时,利用巨额的油气收入,也大力
发展资本密集型企业,建立诸如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工业,以满足国
内建设和市场的需求。为了鼓励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政府向生产厂家提供各
种优惠和保护,如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和进口许可证,实行关税和非关税壁
垒等。

由于大力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使印尼生产消费品的工业,特别是轻纺工
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如 
1978年印尼的纺织品产量已达 
14亿米,人均 
11。5
米,不但能满足国内的需要,而且开始出口。与此同时,印尼还建成了一批
大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如炼油厂、钢铁厂、化肥厂、石化厂、水泥厂、汽车
厂和造船厂等。这些企业也大批生产着国内建设所需的各种产品。以化肥和
水泥为例,化肥在 
60年代,还完全是依靠进口,但是,70年代以来随着许
多化肥厂的建成,到 
70年代末,印尼的化肥产量已达 
200万吨,不但可以满
足国内市场,而且还可供部分出口。水泥在 
60年代也还是大部分靠进口,在
1969年产量只有 
54。2万吨,但到 
1980年时,产量已上升到 
585。2万吨,增


加了 
10倍以上。

印尼也是一个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因此积极开采森林资源和发展
林业生产,对促进印尼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开发
林业,印尼政府于 
1967年颁布了新的森林法,鼓励国内外资本投资林业部
门。此后,国内外资本纷纷向林业部门投资。据印尼《经济月刊》1979年的
调查,截止 
1978年 
4月,全国共有 
693家林业公司,森林占有面积 
7310万
公顷,投资总额达 
13。01亿美元。在开发森林的基础上,印尼各地还建立了
大批木材加工企业,生产各种胶合板等产品。由于大力开采森林和发展木材
加工业,使印尼的木材和胶合板产量迅速增加。如 
1965年的木材产量仅为

168。8万立方米,1977年产量猛增到 
2236万立方米。同期木材出口由 
128。5
万立方米,增至 
1863。4万立方米。与此同时,胶合板的生产也大量的增长,
印尼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木材和胶合板生产国和出口国。
印尼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60年代中期人口已超过 
1亿,发展粮食生
产,尤其是稻米生产,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过去,由
于稻米不能自足,每年要花大批外汇进口。苏哈托政府执政以来,极其重视
发展稻米生产,把迅速实现大米的自给自足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为此,制
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稻米生产迅速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逐年增加
对种植稻谷的投资,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选用良种,大力生产化
肥和农药,实行化肥和农药补贴,规定有利于农民的大米收购价格等。通过
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努力,印尼在 
1984年实现了大米的自给自足,当年大米
的产量达到 
2593。2万吨。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特别表扬了印尼在发展粮食
生产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调整发展战略,由重点实行“进口替代”改为重点实行“面向出口”
战略,并以此实行经济结构改革和制定相应政策;大力促进非石油天然气的
生产和出口以及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
进入 
8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和其他初级产品价格下跌,使印
尼外贸收入一度急剧减少,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如 
1980年外贸顺差高达131。6
亿美元,1982年石油等产品价格下跌后,外贸顺差锐减到 
54。69亿美元, 
1986
年石油价格再次暴跌,外贸顺差又减少到 
40。89亿美元。1982年印尼的国际
收支经常项目出现了 
53亿多美元的赤字,1983年增加到 
63亿多美元。此后,
印尼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经常项目赤字,但是,1986年印尼的经常
项目赤字仍达到 
39。11亿美元。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印尼政府自 
80年代中期以来调整了经济发展战
略,由重点实行“进口替代”改为重点实行“面向出口”战略,大力促进非
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业化的水平,开始实
行“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关于重点实行“面向出口”,主要是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业,包括有
关木材、橡胶、藤业、食品和纺织业等的出口加工制造业,即大力推进非石
油天然气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改变过去过多地依赖油气生产和出口的经济
结构。为了发展出口制造业,印尼政府规定禁止原材料出口。如从 
1985年起,
禁止原木出口,要求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工业,从 
1986年起,禁止藤原料出口,
大力发展藤器加工业。政府规定在第五个五年建设计划中(1989年 
4月开
始),非石油天然气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为 
10%。

关于实施“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主要是强调发展基础工业,特别


是机器制造业,以减少机械设备的进口。政府特别鼓励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
的工业机器生产,如糖厂、棕油厂、橡胶制品厂、咖啡加工厂等所使用的机
器设备和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水泵及其他机械设备的生产。

是机器制造业,以减少机械设备的进口。政府特别鼓励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
的工业机器生产,如糖厂、棕油厂、橡胶制品厂、咖啡加工厂等所使用的机
器设备和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水泵及其他机械设备的生产。

第一,放松对生产和外贸的管制,鼓励非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

过去,为了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政府在生产和外贸领域,为各厂家
提供了各种优惠和保护。这样做,一方面固然有利于这些企业的发展,但另
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产品成本高,缺乏竞争力。因此,为了实行“面向出口”
战略,鼓励非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出口,政府自 
1985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政
策调整,放松各种控制,在生产领域,减少或简化生产许可证制度,如将以
前几千种单个产品的生产限制,归结为 
387类,使厂商比较容易地进行生产。
在进出口方面,改革关税制度,尽量降低进出口关税,并将关税级别由 
25
级简化到 
11级。对生产出口产品的厂家减免进口税和增值税。允许一些厂商
直接进口材料,而不像以往只能由规定的厂商进口。1988年 
8月宣布,从 
1989
年 
1月 
1日起,取消 
318类产品的非关税壁垒并调整关税结构等。通过这些
政策调整,既方便生产厂家的生产和出口,又可降低产品的成本。为了防止
海关的贪污和提高工作效率,1985年 
4月,政府还将海关委托给瑞士一家公
司管理。1986年 
9月,印尼政府又宣布印尼盾贬值 
31%,以利于印尼产品在
国际市场上的竟争。

第二,放宽投资条件,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国内私人投资。

虽然早在 
1967年 
1月,政府就颁布和实施了《外国投资法令》,但仍存
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 
1974年有些政策经过修改后,变得更严了。如当
时为了强调发展民族企业,而明文规定不许外商办独资企业,而在合资企业
中,规定在 
10年之内要使当地居民的持股率提高到 
51%。这种情况使外商
不断减少了在印尼的投资。为了扭转这种情况,1986年以来,政府重新制定
了外商投资政策,放宽条件,提供更多的优惠,大力吸引外商到印尼来投资。
其主要做法是:①增加和扩大外商的持股比例和投资范围。如果产品出口 
65%以上,外商可以持股到 
95%,产品全部出口的外商可持股 
100%。在扩大
投资范围方面,把原来外商不能投资的 
273个领域减少到 
75个。如原来限制
外商对港口、通讯、电力、房地产、岛际航行等的投资,现在对外商也开放。
又如原来不允许外商在国内直接推销产品,现在也允许了。②延长外商投资
期限。原来规定外商的投资期限为 
30年,现在允许在扩大生产、提高国产化
的情况下,再延长 
30年。③降低投资起点额。原来规定外商投资额的起点为
100万美元,现降低到 
25万美元。此外,还允许外商购买国营企业的股票,
合资企业可利用出口贷款等。

关于对国内私人企业的投资,也尽量创造条件,放松各种限制。如取消
原来实行的许多生产许可证制,允许私人比较自由地生产和经营进出口产
品,以及向这些厂商提供低息贷款和减免税等。

第三,放宽金融管制,搞活资金市场。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政府在银行和资金市场上,也放松管制,活跃金
融业务。在银行方面,过去由于政府严格控制存贷款的利率和贷款的限额,
利率偏低,造成储蓄率低和资金外流。企业也常因得不到更多的贷款,而影
响生产的发展。早在 
1983年 
6月,印尼政府就先在银行业务方面进行自由化
的改革,根据新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国营银行自行规定存贷款的利率和贷


款额。其结果使银行的储蓄存款大幅度地增加。企业方面由于比较容易取得
贷款,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1982年 
10月,政府又进一步放宽管
理,如放宽了对建立新银行的条件,规定开办民族银行(私人或合作社经营),
最低条件是缴纳资本 
100亿盾。开办新的合资银行,缴纳的最低资本为 
500
亿盾。同时也放宽了银行的储备额的要求,由原来的 
15%降低到 
2%。对外
国银行,原来只允许在雅加达设立外国银行的分行,现在还允许在泗水、三
宝垄、万隆、棉兰、乌戎潘当和巴东等大城市设立。

在资金市场方面,也进一步放宽限制。1988年 
12月,允许民间机构建
立私营股票市场,允许外国股票经纪行同印尼证券公司成立联营证券行,允
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信用卡和消费性信贷业务。

上述经济战略和政策的调整,通过几年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
非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外贸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外资和国内私
人投资迅速增长;生产经济发展较快,到 
1991年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
比重已超过了农业。

4。建立经济特区,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并加强同邻国的合作。
为了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印尼政府在一些地区建立经济特区。不过,
由于印尼在六七十年代主要是靠出口大量石油赚取巨额外汇收入,所以,同
东盟其他国家相比,印尼经济特区的建立比较晚。印尼是从 
70年代后半期才
开始建立经济特区。进入 
8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并且还同邻国共同合作
开发经济特区。

1976年,印尼政府开始在雅加达的珀拉布汉建立经济特区——出口加工
区。其目的是吸引外资和内资到该区投资办厂,增加就业机会,进行地方开
发,促进出口和增加外汇收入。珀拉布汉拉于雅加达丹绒不碌港口地区,便
于运输和出口,但该地区面积不大,只有 
10。5公顷。根据计划,该地区准备
建立 
20家工厂,安排 
1万个劳动力就业。到 
1980年年底,该地区已有 
19
家工厂取得营业执照,并已进行生产。其中,成衣加工厂有 
17家(外资 
5
家,内资 
12家),电子部件工厂和冷冻厂各 
1家。这些工厂总共雇佣 
7000
多名职工,平均每家工厂 
300多名。

在珀拉布汉经济特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