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解的人发生性关系,地点也不考究;不安全、不卫生,又容易冒犯他人。国外有些同性恋
者认为,从一而终,是异性恋社会里的陈腐观念,他们就喜欢时常更换性伴。对此我倒无话
可说。但一般来说,性乱是社会里的负面现象;是一种既不安定又危险的生活方式。一个有
理性的人总能相信,这种生活方式并不可取。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人们对同性恋现象的关注,是和对艾滋病的关注紧密相连的。但艾
滋病和男同性恋的关联,应该说是有很大偶然性的。国外近几年的情况是:艾滋病的主要传
播渠道不再是男同性恋,它和其它性传播疾病一样,主要在社会的下层流传。这是因为人们
知道了这种病是怎么回事,素质较高的人就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预防它。剩下一些素质不
高的人,才会患上这种病。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文化,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我
倒以为,假如想要防止艾滋病在中国流行,对于我国的流浪人口,不可掉以轻心。
  艾滋病发现之初,有些人说:这种病是上帝对男同性恋者的惩罚,现在他们该失望了─
─不少静脉吸毒者也得了艾滋病。我觉得人应该希望有个仁慈的上帝,指望上帝和他们自己
一样坏是不对的。我知道有些人生活的乐趣就是发掘别人道德上的“毛病”,然后盼着人家
倒霉。谢天谢地,我不是这样的人。
  鉴于本文将在医学杂志上发表,医者父母心”一种人文的立场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共鸣。
               “     ,
我个人认为,享受自己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性可以带来种种美好的感受,
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源。而同性恋是同性恋者在这方面所有的一切。就我所知,医学没有办法
把同性恋者改造成异性恋者──我猜这是因为性倾向和人的整个意识混为一体──所谓矫
治,无非是剥夺他的性能力。假如此说属实,矫治就没什么道理。有的人渴慕异性,有些人
渴慕同性,但大家对爱情的态度是一样的,歧视和嘲笑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迫害同性恋者
最力者,或则不明事理,或则十分偏执──我指的是中世纪的某些天主教士和纳粹分子──
中国历史上没有迫害同性恋的例子,这可能说明我们的祖先既明事理,又不十分偏执,这种
好传统应该发扬光大。我认为社会应该给同性恋者一种保障,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举例来
说,假如有一对同性恋者要结婚,我就看不出有什么不可以。
  至于同性恋者,我希望他们对生活能取一种正面的态度,既能对自己负责,也能对社会
负责。我认识的一些同性恋者都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很好的工作能力。我总以为,像这样一
些朋友,应该能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像个样子。我是个异性恋者,我的狭隘经验是:能和自己
所爱的女人体面地出去吃饭,在自己家里不受干扰地做爱比较好;至于在街头巷尾勾个性伴,
然后在个肮脏的地方瞎弄几下是不好的。当然,现在同性恋者很难得到这样的条件,但这样
的生活应该是他们争取的目标。
                  编者旁白
  女性是什么?女性能是什么?多年来,这个有关女性的终极性命题, 一直像一个解不开的
谜;不同时空的风尚、历史或价值理念的差异,也不时改写着对女性的诠释。女性,似乎从
其诞生之初便是一个色彩变幻的悬念,让世界由于她的存在或优雅美丽,或黯淡丑陋。
  生为女人,这不仅仅是一个性别,更是一个角色、一种命运。女人的特性几平是在上帝
造人时便已定了的,那就是肩负人类生生不息的种的繁衍, 以及相对于男性的自然气质——
情感、情绪与灵性,温柔、贤淑与顺从。这种女性气质是如此神秘和直觉,远比男性更接近
生命的来源,而女性也往往是在这一独特的感觉中,将自己的生命艺术化,从而构成自身。
所谓女性的最高价值和惟一义务便是使她自身气质达到完美,  以适合男权社会的价值标准—
—应该说,此类“女性神话”在这世界已经流行甚久了。波伏娃以一个女人的视角,对女性
生命作了深情的透视,向全世界宣告:女性神话是男人的奢侈品,它是从对于男权的依附性
来阐释的,既充斥着深刻的性别歧视,又掩饰不住让女性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的狭隘目的;而
承认女性同样是一个独立“大写的人” ,则并不需要依据男权的设计来改变自己,因为女性
原本没有固定的特性。于是,“女性神话”几千年的风花雪月和怜香惜玉便被雨打风吹去。
  波伏娃无疑是世界范围内呼唤女性解放的一轮光华四射的太阳。  “女性神话”的破灭所
带来的现实冲击力可谓与呼唤女性解放的声音同样令人震撼。然而,对一位女性而言,能否
真正意识到自己既是一个自主的人,又是一个女人,让人的价值与性别生命价值完美结合,
这就不是仅仅从理论上阐述就足够的。 女性从神话走向现实, 意味着女性必须通过社会实践
才能赢得独立,这又是同女性(尤其是脱胎于中国历史语境的女性)的某种文化惯性相抵牾
的。因为生命的独立,首先是指女性既不该期待因自己的性别而享受“特权” ,也不该去“适
应”任何偏见或歧视,她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自己争取一块让生命与灵魂
成长的芳草地。但几千年来,传统习俗对女性偏见不仅左右着整个社会的评判价值,同时也
潜移默化地模糊了女性的自我认知。 于是女性独立的要害,根本不在于大张旗鼓的运动与铺
天盖地的口号,而仅仅在于:每个具体女性对自我意识的确认;而这意识的确立又是那么举
步维艰! 自然,女性在历史上的追求独立自由,从来没有逃脱男权的谴责甚至迫害。强权
与束缚在给女性带来肉体痛苦与灵魂耻辱之余, 又使女性在争取独立的长夜中备感孤独与寒
冷。所有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暗示女性,你想实现自我独立么?除了有赖社会进步,更有赖
于女性心底有一种刻骨的性别平等信念,用伍尔芙的话说,便是有“一间自己的屋子”作庇
护,才能在茫茫人海中独立驾驭生活之舟,驶向人生理想的彼岸。
  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女性既不是一种被男权奴役的东西, 也绝不是一个刻意与男性对立、
为女权“奋斗”的工具。女性的使命应能在与男性的差异中显示人生的无限丰富性。曾几何
时,神州大地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得到”的旗帜下委实
                、
实现了西方女权运动孜孜以求的经济、政治解放,彻底颠覆了“女人是弱者”的传说。然而,
明眼人不难看出,此类“妇女解放”同时又不幸使女性性别随之变态和漫画化,某种反自然
的女性解放成了政治神坛的牺牲品。事实上,女性的真正独立,并不是作为男性的对立或反
叛力量出现,而是作为个体所能显示的女性的独特性而存在。  也许中国女性学者崔卫平的话
最能表达这种独立的内涵:我是女性,但不主义。
实用人类学
B.论性别的特性
                论性别的特性

                   康德
                   (1724…1804),德国哲学家。本文选自康德《实
                   用人类学》 邓晓芒译,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在可以用较小气力取得如同用别的方式花更大气力所取得的同样效果的一切器械里, 都
必定是放进了技艺,仅从这点就可以预先断定: 大自然的远见也会把比男子更多的技艺放进
女人的机体中,因为它赋予了男人比女人以更大的气力,以便使两性在最紧密的肉体协调上,
同时又还是作为理性的存在,去共同达到对他们至关紧要的目的,即种的保存。在此之后,
大自然才在那种(作为理性动物的)性质里配置了社会性的意向,使他们的两性联合体在家庭
的联系中延续下去。
  对于一个联系的统一性和不可分性来说, 两个个人的任意会合是不够的。一部分势必屈
从于另一部分,并且交互地,一部分在某一点上对另一部分占优势,以便能控制或统治另一
部分。因为在相互不可或缺的这两部分要求平等时,自爱心就引起无谓的争吵。一方必须在
文化的进展中以不同的方式取得优势, 男人通过其体力和勇气而胜于女人,女人则通过在男
人追求自己的意向面前控制感情的天赋而胜过男人。相反,在尚未开化的状态中,优势仅仅
在男子一方。所以在人类学中,女性的特点比男性的特点更是一门哲学家的学问。在原始的
自然状态中女性的特点正如野生的苹果和梨一样不能被认识到. 这些野生的苹果和梨的多种
性质只是通过嫁接和接枝才被发现。 因为文化并没有把女人的这种特征带进来,而只是促成
了它的发展,并使之在有利条件下成为明显可见的。
  女人气就是软弱性。人们拿这一点开玩笑,傻瓜们以此而取笑她们,而懂得世故的人却
看得很清楚,达正是把她们抬高到能操纵男子汉使之服务于自己意图的手段。 男人是容易被
考察的,妇女却不泄露自己的秘密,尽管别的女人的秘密(由于她的多嘴)在她那里也保守得
很差。男人喜欢家庭和睦,甘愿服从女人的管辖,只要不认为是对自己事业的干扰;女人不
怕因口舌而引起家庭纷争,大自然就是为此目的而赋予了她多嘴和矫揉造作的辩才, 以解除
男人的武装。男人立足于在家中发号施令的强者的权利, 因为他应当为保护家庭而对付外部
敌人;女人立足于从一部分男人得到保护来对付另一部分男人的弱者的权利, 她用怨恨的眼
泪使男人失去抵抗,因为这种怨恨向他揭示了他没有气量。
  当然。这一切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中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女人在那里是—头牲口。男子手
拿武器走在前头,女人背着她装满家具的包袱跟在男人之后。 但甚至在某种野蛮的社会制度
使多妻主义成为合法的地方,那最受宠幸的女人也懂得在自己宫墙之内(所谓后宫里)取得对
男人的统治,而在许多女人为一个女人(即应该统治男人的那个女人)而争吵时,男人则为如
何从容忍的方式来取得安宁而大伤脑筋。
  在公民状态下,女子委身于男子的欲念不能不通过结婚,以及一夫一妻制,在这里,当
文明还没有在对妇女的骑士精神中提高到女性自由的地步(即除了一个男人外还公开拥有其
他男人作为情人)时,男人对有外因因而威胁到自己的妻子就加以惩罚。①但当女人可笑地
变得时髦和嫉妒起来时(象这种事在一个奢侈的时代是不少见的),女人的特性就表现出来
了,这就是利用自己对男子的特权,既要求自由,但也要求对整个男性的征服。这种意向尽
管有一个卖弄风情的坏名声,但毕竟不是没有一种现实的理出来作辩护的。 因为一个少妇总
是有成为寡妇的危险,于是她就把自己的魅力扩展到一切可能全有幸成为她丈夫的男子身上
去,这样,当那种情况发生时,她就不会缺少求婚者。
   蒲伯认为,可以从两点来说明女性(当然.是指她们的有教养的部分)的特征:统治的意
向和享乐的意向。但后者不能理解为家庭的享乐,而要理解为公共的享乐,在这里才可能表
现出她们的长处和优越性;同时享乐的意向也才溶合在统治的意向中,也就是说,在讨人喜
欢方面不向自己的情敌让步,     而是尽可能用她的风趣和魅力战胜她们大家。                           但即使是上述第
一种意向,  也正如一般的意向一样,        并不适于用来描述任何一部分人对别一部分人的态度特
征。因为,对那些优越于我们的东西产生意向,这是一切人所共同的,因而,尽我们的可能
进行统治的意向也是如此。所以它不表示女人的特征。然而,女性相互之间处于无休止的争
斗之中,但对于男性却有着相当好的印象,这一点倒也许可以算作是女性的特性,如果这不
仅仅是一个女人为了和其他女人在争夺男人的宠爱和顺从时所自然产生的后果的话。这里,
统治的意向是现实的目的,而公共享乐,当它使女性魅力的活动空间扩展开来时,只不过是
对那种意向产生影响的手段。
   只有把大自然在制造女人时的目的,           而不是把我们构成自己的目的的东西,                       作为原则来
运用,才能刻画出女性的特征。由于大自然的这个目的不得不借助于人类的愚蠢来实现,但
根据自然的意图却又必须是智慧的,所以,这个不归我们选择、而是要用人类的性来达到某
种更高意图的智慧的原则,甚至也可以用这样一些推测中的大自然的目的来规定,它们是:
1.种的保存;2.由女性使人受到社会的教化和教养。
   Ⅰ。当大自然把它最宝贵的信物,即种,托付给女人的身体,通过胎儿使类繁殖下去并
达到不朽时,它仿佛是由于顾虑到种的保存,于是就把一种恐惧,即对阜体伤害的恐惧以及
对类似危险的畏怯植入了女人的本性之中,             这种软弱性给了女性合法地从男子那里要求保护
的权利。
   Ⅱ。由于大自然还想引出那些文化教养方面的,                也就是善于交际并合符礼貌的细致感觉,
它就有先见之明地,让女性通过她们的贤淑,以及她们在说话时的善于辞令和富于表情,而
成为男子的主人;  她们有权要求男子温存有礼地对待自己,                     以致于男子从孩提时代起就无形
中束缚在自己的宽宏大量中,     虽然这并不见得就导致道德本身,                    但却预示着产生出作为道德
外衣的东西,即那种为道德作难备和作劝导的有教养状态。
   几点零星的说明
   妇女要统治,而男人要被统治(尤其是在婚前),于是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