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经穴汇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47-经穴汇解-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 
r图p06…d22a33。bmpr 
x大椎 大杼(本经之会) 上脘(本经之会) 下脘(本经所生)x 

卷之六经脉流注第十
足太阳膀胱经
属性:(左右凡百二十六穴) 
经脉篇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睛明)上额(攒竹。神庭。曲差。五处。承 
光。 
通天。)交巅。(百会)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天冲。率谷。曲鬓。浮白。窍阴。完骨。)其直者 
。从巅入络脑。还出。(络却玉枕)别下项。(天柱大椎陶道)循肩膊内挟脊。(大杼。风门。 
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 
膀 
胱俞。中膂俞。白环。)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上 
。次 。中 。下 。会阳。承扶。殷门。)入 中。(委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 
挟脊内(附分。魄户。膏肓。神道。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 
胞 
肓。秩边。)过髀枢。(环跳)循髀外从后廉。(浮 委阳)下合 中。以下(合阳承筋)贯 内 
。(承山。飞阳。跗阳。)出外踝之后。(昆仑。仆参。申脉。金门。)循京骨。(京骨束骨)至 
小指外侧。(通谷至阴) 
又云。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经别篇云。足太阳之正。别入于 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 
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 
气府论云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次注谓攒竹穴也。)入发至项三 
寸半 
旁五。相去三寸。(谓大杼风门。各二穴也。○新校正。后人误认将顶为项。)其浮气在皮中 
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中行则囟会。前项。百会。后项。强间五。督脉气也。 
次挟旁两行则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各五。本经气也。又次旁两行。则临泣。目窗 
。正营。承灵。脑空。各五。足少阳气也)项中大筋两旁各一(谓天柱二穴也。)风府两旁。 
各一。(谓风池二穴也)挟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今中诰孔穴图所存者 
。十二穴。左右共二十六。谓附分。魄户。神堂。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 
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十三穴也。)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肺俞。心俞。肝俞 
。脾俞。肾俞。胆俞。大肠俞。胃俞。三焦俞。小肠俞。膀胱俞。)委中以下。至足小指。 
旁各六俞。(谓委中。昆仑。京骨。束骨。通谷。至阴。六穴也。) 
经筋篇云。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 
上循 
跟结于 。其别者。结于 外。上 中内廉。与 中拜。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 
。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 
。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 
。邪上出于 。 
睛明(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外台作手足太阳阳明。次注。加阴跷。阳跷。五脉之会)攒竹 
(足 
太阳脉气所发。)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以上七穴。与攒竹同。)大 
杼(手足太阳之会○次注曰。督脉别络。手足太阳三脉之会。外台。作足太阳手少阳之会。 
聚英。作手足太阳少阳之会。)风门(督脉。足太阳之会)肺俞(五脏之俞。○次注曰。并足太 
阳脉之会。)厥阴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胆俞(所发)脾俞 胃俞 三焦俞(所发)肾俞 大 
肠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所发)上 (足太阳少阳之络。)次 中 (次注 
曰。足厥阴。支别者与太阴少阳结于腰踝下。挟脊第三第四骨空中。其穴即中 。下 。○ 
发挥曰。足少阴少阳。聚结之会也。聚英。少阴作厥阴。)下 (次注曰。足太阴之络。从前 
合阳明上贯尻骨中。与厥阴少阳。结于下 。新校正曰。详王注曰。足太阴之络。按甲乙经 
。乃太阴之正。非络也。王氏谓之络者。未详其旨。)会阳(督脉气所发。)承扶 殷门 浮 
委阳(太阳之别络)委中(所入)附分(太阳之会○外台。作手足太阳之会。)魄户(以下除 
膏肓之外。十三穴。皆太阳脉气之所发。)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所发)承山 飞扬(别走少阴。)跗阳(阳跷之 
)昆仑(所行)仆参(同上○聚英曰。阳跷之本。)申脉(阳跷所生○聚英曰。阳跷所出。)金 
门(太阳 。阳维所别属也。)京骨(所过)束骨(所注)通谷(所溜○聚英所流。)至阴(所出) 
按气府论曰。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 各一。次注曰。谓睛明二穴也。千 
金。 
无跗阳(入胆)外台曰。两旁一百二十(恐脱二字)穴。注曰。并二十二单穴及膏肓附穴。共一 
百四十四穴。程衍道曰按本经原六十三穴。此少二穴睛明入小肠。厥阴俞缺。只六十一穴。 
左 
右共一百二十二穴。又加督脉二十二穴。共一百四十四穴。督脉本二十七穴。今少五穴。龈 
交。 
兑端。水沟。三穴。入大肠。灵台。入□□。阳关入胆经。故只二十二穴也。今按∶外台。 
不 
载灵台穴。程注。为入□□者。缺订也。入门。有眉冲。气海俞。关元俞。今入奇穴部。 
r图p06…d22a34。bmpr 
x大椎 陶道(本经之会)x 
x环跳(次注曰手少阳足太阳之会)x 
x天冲 曲鬃 窍阴 完骨(本经之会)x 
x率谷 浮白 脑户(本经之会)x 
x风府(聚英曰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x 
r图p06…d22a35。bmpr 

卷之六经脉流注第十
足少阴肾经
属性:(左右凡五十四穴) 
经脉篇云。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涌泉)出于然谷之下。(然谷) 
循内 
踝之后。(照海水泉)别入跟中。(太溪太钟)以上 内。(复溜。交信。三阴交。筑宾。)出 
内廉。(阴谷)上股内后廉。贯脊。(长强)属肾络膀胱。(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 
肓俞。关元。中极。)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入肺中 
。( 
步廊。神封。灵墟。神藏。 中。俞府。)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又云。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 
贯腰脊。 
气府论云。足少阴舌下。厥阴毛中急脉。各一。(次注。足少阴舌下二穴。在人迎前陷 
中。动脉前是曰舌本。左右二也。急脉在阴髦中阴上两旁。) 
经别篇云。足少阴之正。至 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 
。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 
经筋篇云。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 
阳之 
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 
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涌泉(足少阴脉之所出。)然谷(所溜○外台作留。○聚英曰别于太阴。跷脉之 。足少 
阴脉 
气所流。)太溪(所注)大钟(别走太阳。足少阴络。)照海(阴跷脉所生。)水泉( )复溜(所行 
)交信(阴跷之 )筑宾(阴维之 )阴谷(所入)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通谷 幽门(自横骨以下。至此十一穴。冲脉。足少阴之会。)步廊 神封 灵 
墟神藏 中 俞府(自步廊以下。六穴。共足少阴脉气所发。) 
按骨空论云。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甲乙经。自横骨 
至幽门十一穴。皆云冲脉之会者。原于此。俞穴折衷。有廉泉。 
r图p06…d22a36。bmpr 
x三阴交(足太阴厥阴心阴之会)x 
r图p06…d22a37。bmpr 
x长强(本经所结) 关元 中极 天池(本经之会)x 

卷之六经脉流注第十
手厥阴心包经
属性:(左右凡十八穴) 
经脉篇云。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 
。循 
胸出胁。下腋三寸。(天池)上抵腋下。循 内。(天泉)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曲泽)下 
臂行两筋之间。( 门。间使。内关。大陵。)入掌中。(劳宫)循中指出其端。(中冲)其支者 
。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又云。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 
经别篇云。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 
完骨之下。 
经筋篇云。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 
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 
邪客篇云。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伏行两骨之间 
。外 
屈出两筋之间骨肉之际。其气滑利。上二寸外屈出行两筋之间。上至肘内廉。入于小筋之下 
。留两骨之会。上入于胸中。内络于心脉。 
天池(手厥阴。足少阴之会。○聚英曰。手足厥阴。少阴之会。)天泉 曲泽(心主脉之 
所入 
)门( )间使(所行)内关(络。别走少阳。○千金。作太阳。)大陵(所注)劳宫(所溜)中冲( 
所出) 
按外台。两旁一十六穴。无天池。(入胆) 
r图p06…d22a38。bmpr 

卷之六经脉流注第十
手少阳三焦经
属性:(左右凡四十四穴) 
经脉篇云。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关冲)上出两指之间。(腋门。中 
渚。) 
循手表腕。(阳池)出臂外两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上贯肘。(天井) 
循外。(清冷渊。消泺。 会。)上肩(肩 。肩贞。秉风。)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天 )入缺 
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肩井)系耳后。 
(天牖。翳风。 脉。颅息。)直上出耳上角。(角孙。悬厘。颔厌。)以屈下颊。至 。(颧 )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听宫)出走耳前。(听会。耳门。和 。)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 
锐。(瞳子 ) 
又云。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 
气府论云。手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次注。谓颧 二穴也。)眉 
后各 
一。(谓丝竹空二穴也)角上各一。(谓悬厘二穴也。)下完骨后各一。(谓天牖二穴也。)项中 
足太阳之前各一。(谓风池二穴也。)挟扶突各一。(谓天窗二穴也。)肩贞各一。(肩贞穴名 
也。)肩贞下三寸分间各一。(谓肩 。 会。消泺。各二穴也。)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 
本。各六俞(谓天井。支沟。阳池。中渚。液门。关冲。六穴也。) 
经别篇云。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 
经筋篇云。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 
走颈 
。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乘颔结于角 
。 
本输篇云。三焦下 。在于足大指(甲乙。作太阳)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名 
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 
又云。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 
卫气篇云。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 也。 
关冲(手少阳脉之所出。)液门(所溜)中渚(所注)阳池(所过)外关(络别走心主)支沟(所 
行)会 
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所入)清冷渊 消泺 肩 (所发)天 (手少阳。阳维之会○千 
金。手作足。次注。作手足少阳。阳维三脉之会。)天牖(所发)翳风(手足少阳之会) 脉 
颅息( 
足少阳。脉气所发○足当作手。)角孙(手足少阳手阳明之会○气府论云。手太阳脉气所发。 
太恐少之误。次注。聚英。阳明作太阳。)耳门 听会(所发○次注曰。手阳明脉之分。)和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次注。无手阳明三字。) 
按外台曰。两旁五十六穴无肩 (入大肠)颅息(入胆)耳门(入胃)而有肩井(胆)听宫(小 
肠)天 
容(胆)颧 。肩贞。肩外俞。肩中俞。曲垣(共小肠)缺盆(胃)九穴。发挥有 会。(大肠) 
r图p06…d22a39。bmpr 
x肩井 秉风(本经之会) 肩贞(气府论云手少阳脉气之所发) 会(气府论云手少阳之会)x 
r图p06…d22a40。bmpr 
x颔厌 悬颅 悬厘 听宫 上关 瞳子 颧 (本经之会)x 

卷之六经脉流注第十
足少阳胆经
属性:(左右凡八十六穴) 
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瞳子 )上(丝竹空)抵头角。(头维。颔厌。悬 
颅。 
悬厘。曲鬓。率谷。天冲。)下耳后。(浮白窍阴。完骨。角孙。本神。阳白。临泣。目窗。 
正营。承灵。脑空。风池。)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肩井)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 
盆。(大椎。大杼。大 。秉风。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 
者别锐 。下大迎。(迎)合于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颊车)下颈(天容)合缺盆。以下 
胸中贯膈。(日月)络肝。属胆循胁里。(章门)出气街(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环跳)其直 
者从缺盆下腋(渊腋辄筋)循胸过季胁。(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 。)下合髀厌中。以 
下循髀。阳。(中渎阳关)出膝外廉。(阳陵泉)下外辅骨之前。(阳交。外丘。光明。)直下抵 
绝 
骨之端(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循足跗上(临泣。地五会。)入小指次指之间。(侠溪 
窍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又云。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