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寿世保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2-寿世保元-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论因咳而吐痰。痰中有血者是。宜用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 生地黄(一钱五分) 贝母(一钱二分) 知母(一钱) 白茯 
苓(八分) 天花粉(一钱五分) 桔梗(一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论咳血方。 
x天地丸x 
天门冬(一斤) 怀生地黄(酒拌砂锅内蒸至黑半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日进三服。 
一论咳血痰盛身热。多是血虚。用青黛、栝蒌仁、诃子、海石、山栀为末。姜汁、蜜为 
丸。噙化。咳甚。加杏仁。后以八物汤加减调理。痰甚加痰药。 

卷四
咯血
属性:一论咯血者。出于肾。咯出血屑者是也。亦有痰带血丝出者。宜 
x清咯汤x 
陈皮 半夏(姜汁炒) 白茯苓 知母 贝母(去心) 生地黄(各一钱) 桔梗 栀子(炒 
各七分) 杏仁(去皮) 阿胶(炒) 甘草 柳桂(各五分) 桑白皮(一钱五分) 
上锉。生姜煎服。 
一方。治同前。 
白术(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芍药(一钱) 牡丹皮(一钱五分) 桃仁(研一钱) 山 
栀(炒黑八分) 桔梗(七分) 贝母(一钱) 黄芩(八分) 青皮(五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一方。无青皮、黄芩。有知母、麦门冬、黄柏。 
一论吐血咯血。大能润肺止咳。宜 
x天门冬丸x 
天门冬(去心一两) 白茯苓(去皮) 阿胶 杏仁(去皮尖) 贝母 甘草(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含口中噙化下。日夜可服十丸。 

卷四
呕血
属性:一论先恶心。而后呕出成升成碗者。由怒气逆甚所致。治方用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芍药(三钱) 生地黄(四钱) 炒山栀(三钱) 
上锉。水煎。临服。入童便一盏。姜汁少许同服。 
一论呕血。脉大发热。喉中痛者。此是气虚。用 
黄 (二钱) 人参(二钱) 黄柏(一钱五分) 生地黄(三钱) 荆芥(一钱) 当归(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 
一论怒气逆甚而呕血。宜 
栝蒌仁(三钱) 当归(二钱) 生地黄(四钱) 桔梗(八分) 通草(一钱五分) 牡丹皮( 
三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 

卷四
唾血
属性:一论唾血者。出于肾。鲜血随唾而出也。 
麦门冬 天门冬 知母 贝母 黄柏 桔梗 熟地黄 玄参 远志(各等分) 干姜(炒 
减半) 
上锉。水煎服。 

卷四
便血
属性:一论下血者。大便出血也。乃脏腑蕴积湿热之毒而成。或因气郁。酒色过度。及多食炙 
爆热 
毒之物。或风邪之冒。或七情六淫所伤。使气血逆乱。荣卫失度。皆能令人下血。此方治大 
便下血。不问粪前粪后。并肠风下血皆治。 
x解毒四物汤x 
当归(酒洗五分) 川芎(五分) 白芍(炒六分) 生地黄(一钱) 黄连(炒一钱) 
黄芩(炒八分) 黄柏(炒七分) 栀子(炒黑七分) 地榆(八分) 槐花(炒五分) 阿胶(炒六分) 侧柏 
叶(六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腹胀。加陈皮六分。气虚。加人参三分。白术三分。木香三分。肠 
风下 
血。加荆芥五分。气下陷。加升麻五分。心血不足。加茯苓六分。虚寒。加炒黑干姜五分。 
一方。去阿胶。加苦参七分。 
一论大便下血。去多心虚。四肢无力。面色痿黄。宜 
x滋阴脏连丸x 
怀生地黄 怀熟地黄(各用四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各二两) 
川黄连(酒炒) 泽泻(三两) 山药(四两) 槐花(拌蒸) 大黄(酒蒸九次极黑各用三两) 
上为细末。装入雄猪大肠头内。两头扎住。糯米三升。水浸透米。去水。将药肠藏糯米 
甑内。蒸一炷香时为度。捣药肠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盐汤下。 
一虚人大便下血。用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加炒阿胶、酒炒椿根皮、地榆、槐花。 
一下血。服脏连丸等药。其血愈多。形体消瘦。发热少食。里急后重。此脾气下陷。以 
补中益气汤。加炒黑干姜。立止。 
一论肠风下血者。必在粪前。是名近血。色清而鲜。其脉又浮。宜人参败毒散。(方 
见感冒)根据本方加黄连。 
x柏叶汤x 治肠风下血。 
侧柏叶 当归 生地黄 黄连 枳壳(麸炒) 槐花 地榆 荆芥 川芎(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一剂。乌梅一个。生姜切片。水煎。空心服。 
x槐角丸x 治肠风下血。不问粪前粪后。远年近日。皆效。 
槐角子(一两) 枳壳(麸炒) 黄芩(酒炒) 地榆 荆芥 黄连 侧柏叶(酒浸各五钱) 
黄柏(酒浸) 防风 归尾(酒洗各四钱)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汤送下。忌生冷烧酒蒜毒等 
物。戒房事。 
一论脏毒下血。必在粪后。是名远血。宜 
x八宝汤x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连翘 槐花(各一钱五分) 细辛 甘草(各四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一论大便下血。大肠痛不可忍。肛门肿起。此下焦热毒盛也。宜 
x加味解毒汤x 
大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赤芍 连翘 枳壳(麸炒) 防风 甘草 
上锉。水煎。空心服。 
一治肠胃闭闷。下血。积热脏毒。 
黄连(四两炒) 枳壳(去穣炒四两)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茶下。 
一论肠风脏毒便血。痔痛下血。宜 
x槐黄丸x 
槐花(四两) 黄连(酒炒四两) 
上为细末。入猪大肠内。两头扎住。入韭菜二斤。水同煮烂。去菜。用药肠捣烂。为丸 
如栀子大。如湿加些面。每服八十丸。空心米汤送下。 
一论大便下血。久不止者。此脏腑虚寒故也。面色痿黄。身体瘦弱。宜 
x断红丸x 
鹿茸(去毛醋煮) 大附子(炮去皮脐) 当归(酒洗) 续断(酒浸) 黄 (炒) 阿胶(蛤 
粉炒) 侧柏叶(炒各一两) 白矾(枯五钱) 
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汤下。 
丹溪云。下血久不愈者。后用温剂。先用四物汤加炮姜、附子、升麻。后服断红丸收效 
一论肠风下血。热者其血鲜。寒者其血青黑或成块。 
一儒者素勤苦。因饮食失节。大便下血。或赤或黯。半载之后。非便血则盗汗。非恶 
寒则 
发热。血汗二药。用之无效。六脉浮大。心脾则涩。此思伤心脾。不能摄血归源。然而即汗 
汗即血。其色赤黯。便血盗汗。由火之升降微甚。恶寒发热。气血俱虚也。在午前。用补 
中益气汤。以补肺脾之源。举下陷之气。午后。用归脾加麦冬、五味。以补心脾之血。收耗 
散之液。不两月。诸症悉愈。 
一人素善饮酒。不时便血。或在粪前。或在粪后。食少体倦。面色痿黄。此脾气虚而不 
能统血。以益气汤加茱萸、黄连。 
一男子便血。精滑发热。一男子便血发热。一男子发热遗精。或小便不禁。俱是脾肾亏 
损。用六味地黄丸、益气汤。以滋化源。并皆全愈。 
一论下血。服犀角地黄汤等药。其血愈多。形体消瘦。发热少食。里急后重。此脾气下 
陷。以益气汤加炮姜。立收效。 
一治大便下血。用石莲肉四两。去壳捶碎。入公猪肚内。水煮烂。去莲肉。将肚并汤食 
之立止。 
一治大便下血秘方。 
x观音救苦方x 马伏所传。 
木香(四两) 黄连(二两) 
上将黄连切片煎汁。浸木香。慢火焙干。为末。乌梅肉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 
丸。空心。滚汤送下。 
一患肠风下血者。何也。人肠皆有脂裹之。浓则肠胃以安。肠中本无血。血缘有风或有 
热以 
消其脂。肠遂薄。渗入身中血。初患时。必服凉药而愈。服之过者。则肠寒而脂愈不生。其 
血必再作。凡热者。其血鲜。冷者。其血青黑察其冷热用药可也。冷者。用断红丸。热者。 
用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加苦参、槐角、地榆、侧柏叶。 
一肠胃流热。则粪门暴肿。用蜗牛细研。涂之则消。 
一治脏毒下血。用黄连解毒汤合四物汤。和调为末。滴水为丸。每服八九十丸。空心。 
陈米饮下。 
x补中益气汤x(方见内伤) x归脾汤x(方见健忘) x六味丸x(方见补益) 

卷四
溺血
属性:一论溺血者。小便出血。乃心移热于小肠也。宜 
x清肠汤x 
当归 生地黄(焙) 栀子(炒) 黄连 芍药 黄柏 瞿麦 赤茯苓 木通 蓄 知母 
(各一钱) 甘草(减半) 麦门冬(一钱去心) 
上锉一剂。灯心、乌梅。水煎。空心服。溺血茎中痛。加滑石、枳壳。去芍药、茯苓。 
x金黄散x 治尿血。 
槐花(净炒) 郁金(湿纸包火煨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淡豆豉汤送下。 
一治小便下血不止。地骨皮。烧酒二钟。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服。立止。 
一治小便溺血。旱莲草、车前草。各取自然汁。每服半茶钟。空心服自愈。 
又方。用壮年无病患头发。不拘多少。烧存性。将侧伯叶捣汁。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百丸。以四物汤下。 
一治溺血不止效方 
小蓟根 生地黄(各二钱) 通草 滑石 蒲黄(炒) 淡竹叶 当归 藕节 山栀 
甘草(各六分) 茯苓 车前草(各八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一治尿后有鲜血。用柿子三枚。烧灰。陈米煎汤调服。因柿性寒故也。 
一治尿血。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殊效。 
一尿血。因心肾气结所致。或忧劳房室过度而得之。实因精气滑脱。阴虚火动。荣血妄 
行耳。尿行则不痛。尿淋血行则痛。 
一治暴热尿血。山栀子去皮炒。水煎服。 
一治小便出血。以车前草根叶。多取洗净。取汁频服。可通五淋。 

卷四
恶热
属性:恶热非热。明是虚症。经曰。阴虚则发热。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精神外 
驰。淫欲无节。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当作阴虚火动治之。 

卷四
恶寒
属性:恶寒非寒。明是热症。亦有久服热药而得之。河间谓火极似水。热甚而反觉自冷。实非 
寒也 
有用热药而少愈者。辛能发散。郁遏暂开耳。又曰。火热内炽。寒必荡外。故恶寒。实非 
寒症。凡背恶寒甚者。脉浮而无力者。阳虚也。用参、 之类。加附子少许。 
一妇人六月恶寒之极。怕风。虽穿棉袄。亦不觉热。此火极似水也。六脉洪数。小水赤 
少。 
予以皮硝五钱。温水化服而愈。一罗工部仲夏腹恶寒而外恶热。鼻吸气而腹觉冷。体畏风而 
恶寒。脉大而虚微。每次进热粥瓯许。必兼食生姜瓯许。若粥离火食。腹内即冷。余曰。 
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宜用八味丸。壮火之源。以消阴翳。彼反服四物元参之类而殁。惜哉 

卷四
汗症
属性:(自汗 盗汗) 
脉大而虚浮而濡者。汗。在寸为自汗。在尺为盗汗。伤寒脉阴阳俱紧。当无汗。若自汗 
者。曰亡阳。不治。 
自汗者。无时而 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卫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寐中出。通身 
如浴 
觉来方止。属阴虚。荣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心虚而冷汗 
自出者。理宜补肝。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阴虚火炎者。法当补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又有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生汗。凉膈散主之。凡汗出发润。汗出如油。汗缀如珠者。 
皆不治也。自汗大忌生姜。以其开腠理故也。 
一论自汗属阳虚。时常而出也。宜 
x参 汤x 
黄 (蜜炙) 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熟地黄 白芍(酒炒) 
酸枣仁(炒) 牡蛎( 各一钱) 陈皮(七分) 甘草(炙二分) 乌梅(一枚) 
上锉一剂。枣一枚。浮小麦一撮。水煎。温服。 
一论自汗虚弱之人。可服 
x大补黄 汤x 
黄 (蜜炒) 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熟地 
黄山 
茱萸(酒蒸去核) 肉苁蓉(酒洗各一钱) 五味子(十粒) 肉桂(五分) 防风(七分) 
甘草(炙三分) 
上锉一剂。枣二枚。水煎。温服。 
一论盗汗。属阴虚。睡中则出。醒则止也。此方治盗汗之圣药也。 
x当归六黄汤x 
当归(酒洗) 黄 (蜜炙) 生地黄 熟地黄(各二钱) 黄柏 黄连 黄芩(各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一论治盗汗。属气血两虚者。宜 
x滋阴益阳汤x 
当归(酒洗) 熟地黄 生地黄 白芍(酒炒各一钱) 黄柏(蜜水炒) 知母(蜜水炒各八 
分) 
人参(五分)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黄 (蜜水炒各一钱) 陈皮(八分) 甘草(炙八 
分) 
上锉一剂。枣二枚。净小麦一撮。水煎。温服。 
一论自汗盗汗。宜实腠理也。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宜 
x白龙胶x 
桂枝 白芍(酒炒) 龙骨( ) 牡蛎( 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 
上锉一剂。枣二枚。水煎服。 
x四制白术散x 
白术(四两) 黄 (炒一两) 石斛(炒二两) 牡蛎( 一两) 甘草(炙一钱) 麦麸(炒 
一两) 
有止用白术为末。每服三钱。粟米调服。 
一论心汗者。心孔有汗。别处无也。宜 
x茯苓补心汤x 
白茯苓(去皮) 人参 白术(去芦) 当归 生地黄 酸枣仁(炒) 麦门冬(去心) 
陈皮 黄连(炒各等分) 甘草(炙八分) 辰砂(研末临服调入五分) 
上锉一剂。枣二枚。乌梅一个。浮小麦一撮。水煎。食远服。 
一秘方。治冷汗时出。宜用公猪肚洗净。装糯米入内。令满。用线缝口。入砂锅内。水 
煮烂。将肚与汤一并食之。用糯米晒干为末。每服小盏空心。米汤调服。 
一额上常有汗出。不论冬夏者。得之醉后当风所致。头乃诸阳之会。酒乃发阳。所以饮 
酒必 
见汗者。醉后阳气上升。头面之阳气必开。当风坐卧。风时入之。以致头面出汗。名曰漏风 
宜 
x黄 六一汤x 
黄 (六两) 甘草(一两) 加肉桂、白芍。名黄 建中汤。 
上各用蜜炙十余次。出火毒。每服一两。水煎。温服。 
一论自汗不休。内伤及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