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光明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掌光明顶-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090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
    大队行过淮上,赵禹正在马上与常遇春讨论行兵之法,忽听前方斥候来报濠州着人来迎接,早已在前方等候。
    早在决定南下之时,赵禹与庄铮等人便讨论过明教各部会有的反应,心中也早有定计。有了颍州的教训,他们决议与各分坛不再深交,全心全意发展自己的根据地。
    明教当下令行不通,最大原因就是除教主之外,各部属互不相统。五行旗在教中地位虽然高过各分坛,却没有统领之权,与颍州分坛的合作,更多的是因为韩山童本人对五行旗的倾向。当韩山童身死后,这一层联系便淡泊起来,虽然在底层教众心目中对五行旗仍尊敬有加,但以刘福通为首的头领们却已经态度鲜明的拒绝五行旗再插手颍州之事。
    所以,听到濠州表现出善意后,无论赵禹还是几位掌旗使都能淡然处之,甚至心中还隐隐生出警惕。
    朱元璋带领汤和等一干亲信立于道路旁,看到长途跋涉后仍能保持军容整齐的五行旗大队缓缓行过,他眼中都流露出浓得掩饰不住的喜爱,同时也泛起一丝隐忧。他为郭子兴谋划,核心便是以利诱之。原本设想中,五行旗新败之军,必定粮草辎重短缺,万事艰难,而赵禹新任总旗使,若不能解决这个难题,势必威望大跌,当中便有嫌隙可趁。
    可是亲眼看到五行旗强盛的军容,还有随军教众那里打探的些许消息后,朱元璋才知他这番是大大的失算了。所谓的新败之军,不止人强马壮,就连装备的兵器防具都远超濠州红巾军。以濠州仍未稳定的局势,用什么去利诱?
    等候的同时,朱元璋脑海中反转过无数个念头。凭心而论,他与赵禹非但无仇,反而还有几分互相帮助的情分,是友非敌。可是这几年的磨砺下来,朱元璋已经不复是当年那个只有一腔热血的小和尚,他有了看透世情的冷静谋略,有了胸怀天下的大志向。尤其最近几个月来他在濠州声名鹊起,地位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发滋生出“敢问明日神州,究竟谁家天下”的豪壮气魄。
    颍州刘福通的举动给朱元璋上了生动一课,他益发认识到过往明教那套江湖义气似的陈规陋习不合时宜,这纷乱世道终究要心黑手快才能出人头地。武功盖世抑或侠名远播,都不及手握重兵来得扎实。麾下若有精兵悍卒,哪怕江湖中强如武当派张三丰都不得不低头!
    赵禹接掌五行旗,某种程度上对朱元璋来讲不吝于一种伤害。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仅仅因为些许匹夫之勇的武功和那个早已过时的尊崇出身,便跨到寻常人几十年难以企及的高度。因这一层分讲不清的缘由,朱元璋图谋五行旗之心,甚至比郭子兴还热切了一些。
    正沉吟思忖之际,忽听到汤和轻呼“来哩”,朱元璋有些阴沉的长脸上陡然浮起放佛发自肺腑的诚挚笑容,快步迎上去,大声道:“赵兄弟,终于等到你啦!得知你们将来濠州,我便向郭元帅主动请缨前来相迎。是了,你现在已经是总坛钦命的五行旗总旗使,不该再用过往旧称呼。”
    他大跨步迎上来,与赵禹和五行旗几位掌旗使逐一拱手见礼。众人见他相貌虽生得古怪,但却豪爽热情,都颇生好感。
    赵禹未料到濠州来迎的竟是朱元璋,愣了愣后脸上才同样浮起真挚笑容,下马拉住朱元璋,说道:“有劳朱大哥了。沿路我都听说朱大哥在濠州起兵后诸多英雄事迹,衷心佩服!”
    这话一讲出口,赵禹才察觉自己已经变了。从在颖水河畔决定放刘福通一命后,他性格中最大的棱角就似磨平了一般。以前他只图直抒胸臆,哪怕面对张三丰那样的武林泰斗也敢直斥其非,而现在却已经学会了与人虚与委蛇。他分辨不出朱元璋笑容中有几分真假,便用假假真真的笑容来迎上这个昔日的朋友。
    “哪里哪里,我这些微事情,在赵总旗使这样的少年英雄面前,不足挂齿。刘福通狼子野心之辈,也只敢趁着总旗使你离开颍州未能总揽大局才奸计得逞。若不然,他能翻出什么浪花!”朱元璋说起话来,表情诚挚无比,语调丰富多变,这也是他能在短短时间里在濠州分坛中出人头地的原因之一。
    厚土旗颜垣愤愤道:“你这小子生得古怪,却有几分真眼光。若总旗使在,给刘福通天作胆,他也不敢阴咱们五行旗这一记。”
    朱元璋大点其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眸子底里却泛起一丝讶色。原本他还以为赵禹在五行旗中根基不算太深,因此用言语试了一试,哪知几位掌旗使皆是一副言之有理的表情,这又出乎他的预料。
    电光火石之间,他心中已经权衡一番,又说道:“咱们濠州分坛因为响应颍州,举事仓促,现今还有些动荡。如今幸得五行旗的好汉兄弟们来相助,不止郭元帅,濠州上下无不欣喜若狂。”
    赵禹与庄铮等人对望一眼,才对朱元璋说道:“行路仓促,未及得面见郭坛主,倒让朱大哥你们生出了误会。现今我们五行旗新败之军,士气皆无,加上还有许多老弱牵绊,虽有心襄助郭坛主,实在已经不堪再战。我们今次只是路过濠州,拂了众位好意,实在抱歉至极。”
    这一次,朱元璋脸上的惊讶之色再也掩饰不去,忍不住脱口问道:“那你们意欲何往?”
    赵禹状似无奈的苦笑一声,才说道:“前路茫茫,总要安置下随军的近万教众才好。我们也无一个确切目的,行到哪处合适,便停在哪一处吧。”
    这个模糊回答,登时让朱元璋醒觉起来。他才察觉自己表现得急切或让对方生出联想来,万余教众千里辗转,哪会没有一个确切目的!几分懊恼一闪而过,他打个哈哈掩饰过去,才认真道:“大家都是同气连枝的明尊弟子,守望相助乃是本分。郭元帅既派我来迎接众位兄弟,便打定主意要助五行旗渡过今次难关。退一步讲,单单我与赵兄弟你的私交,也绝不能坐视你漂泊流离!闲话不讲,郭元帅正从濠州赶来,待见面后大家再详谈。”
    赵禹等人听他这般说,若再一味拒绝好意,反倒是自己不近人情。因此便让大队继续前行,自己等人则转道往濠州方向去见郭子兴。
    朱元璋将手下分作两队,一队带领五行旗军士赶往前方早已准备的营地,另一队则先回濠州向郭子兴报信,自己则与赵禹等人一路同行,言谈甚欢。
    与颍州相比,濠州起事众志成城,并无兄弟阋墙之举,因此局势也平稳得多。一路行来,有许多乡野间明教徒听到五行旗大人物到来的消息,纷纷在道路两旁驻足观望,时不时爆发出一阵热情至极的欢呼。
    朱元璋脸上虽然挂着笑容,内里却忧心忡忡。
    明教在淮右之地根基深厚,五行旗虽不掌管分坛传教事宜,但在野间却享有崇高声望。颍州分坛之所以能发展为明教第一大分坛,与五行旗暗助至关重要。底层教众并不理会明教上层的争执,在他们心目中,五行旗是本教的英雄好汉,自然要热忱对待。若五行旗常驻此地,短期内对濠州自然利大于弊,可若长此以往,分坛权柄必定要被削弱。
    刘福通能一举摆脱五行旗的影响,除了他长久谋划和本身在颍州根深蒂固的根基之外,还离不开诸多机缘巧合的配合。朱元璋可不认为郭子兴会能重复那种幸运,尤其眼下的五行旗根本不是他们最初所设想的病虎,而是獠牙锋利,随时能暴起噬人!
    为郭子兴计,为自家前途计,朱元璋心中生起一个大胆无比的念头:若不能为我所用,该当及早铲除!
    赵禹见朱元璋的脸色有些阴沉,便开口问道:“朱大哥可有心事?”
    朱元璋忙不迭摇头,片刻后脸色又蓦地一变道:“瞧我真是忙中出错,只记得安置五行旗的兄弟,却忽略了那万余教众。板桥营地狭小,哪里容得下这么多人!不若改去临淮,那里关墙高陡,临河地平,最适宜大军驻营。”
    赵禹等人不疑有他,加上实情确如朱元璋所言,便任他唤来亲兵去追已经赶去板桥的大队。
    ;


091章 何处急报泛血光
    郭子兴出濠州城十里外迎接五行旗众人,尤其鼓动城中明教徒夹道欢迎。他自己都特意换上明教教袍,而没有穿平日衣不解体的甲胄,可见他对五行旗到来是极为重视的。
    朱元璋先一步派人传来的消息让他极为不满,只道这年轻人做事终究不周详,权衡许久,他准备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
    濠州军民的热情,超乎五行旗众人的想象。耳边充斥着濠州明教徒们一浪高过一浪的欢迎呐喊声,众人渐渐走出了被迫辗转千里的阴霾心境。赵禹对郭子兴不甚熟悉,便由诸位掌旗使中词锋最健的唐洋迎上去。
    郭子兴三步并作两步迎上来,语调真挚道:“万幸众位平安赶到濠州,自此后万事勿忧,只要濠州分坛尚有一人,便不叫五行旗的兄弟们再受戕害!”
    唐洋强笑谢过郭子兴,转身与众人介绍。
    一一见礼之后,郭子兴又摇头叹息道:“刘福通这小人与咱们终究不是一路,这番早早分道扬镳未尝不是幸事,只是韩坛主不幸身故,我每每想起来便愤怒不已,扼腕不平!”
    五行旗众人听到这话,表情都有些异样。赵禹开口道:“大家都是为了本教大业不惜小身,韩坛主以身许教,是难得刚烈的真汉子。至于其他,只要一心为了驱逐鞑虏这大义,些许理念之争算得什么,大家合则同流,不合则去,都是正常事情。”
    郭子兴本欲挑起五行旗对刘福通的怨恨,却被赵禹一句话给揭过,才知少年心思缜密,自己还是小觑了。他眼珠一转,又说道:“总旗使小小年纪,便有豁达胸襟,我真自叹弗如。以前只闻大名,今日一见比传闻更加不凡。说实话,收到总坛下发的谕令,我一时间都不敢相信。总旗使堂堂前朝帝裔,竟肯委身投入我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我心里一直有个疑惑,今日见到总旗使终于有机会问出来。”
    赵禹早听出郭子兴话语中不善味道,闻言后沉声道:“郭坛主请讲。”
    郭子兴打个哈哈,才逼视着赵禹凝声道:“不知总旗使晓不晓得本教一些故旧事迹?前朝时,我教方教主、王教主等皆有起事反抗昏聩暴虐官府的义举,不知总旗使怎么看?”
    他这问题一出口,挑拨意味十足,气氛登时变得微妙起来。
    朱元璋早试探出赵禹在五行旗中深得人心,唯恐郭子兴此举会适得其反,一直侧过脸以目示之。而郭子兴一直目视赵禹,不曾望向他。
    赵禹侧过身,迎上郭子兴咄咄逼人的目光,才说道:“前朝故事,我所知不多,郭坛主既然问起来,那就勉强答一答。王道教化,令行天下,统摄诸万黎民。天下福祉,远不是一州一府之地可以涵盖尽述。当中难免会有偏颇之处,本教植根于底,最知民众疾苦。方教主等除暴安良,于黎民而言,是谋公义的福音,于朝廷而言,是察政得失,拾遗补漏的警钟。”
    郭子兴一心只想揪住赵禹的出身做文章,甚至没有仔细咂摸他的回答,随即便说道:“本教与赵家天子一家都算仇深似海,被贬斥为魔教连番剿杀,可称得上血流漂杵。而今总旗使你投身本教,可与你家祖宗做法大相径庭。这般行径,可称得上无君无父?”
    听到他越讲越过分,众人皆变了脸色。庄铮忍不住冷叱道:“郭坛主,慎言!”
    察觉到气氛陡然沉凝,郭子兴才觉出自己言语有些激动,也瞥见了朱元璋连番打来的眼色。不过话已讲出口,他也是敢作敢当之辈,一双眼仍紧紧望着赵禹,不肯松懈。
    “一时一势,难以尽述。前朝时本教种种,只算得小节。真正让我对明教心生敬仰,是本朝的大义全节。蒙古南下,席卷八荒,天下莫能当之。唯独明教独秀一枝,一路矢志反元。我听说本教为了抗元之事,甚至与波斯总坛都分道扬镳。此等豪迈气概,令人叹为观止。我赵家享国供奉数百年,当神州蒙难之时,为君为父,岂能甘于人后!”
    赵禹在马背上挺起胸膛,掷地有声,五行旗众人轰然叫好。
    郭子兴脸色难堪至极,不知如何继续谈话。朱元璋适时拨马出列,朗笑道:“理不辩不明,若非听到赵兄弟这番辩白,哪怕我与你早已相识,都不清楚你这一番坦荡志向。咱们明教有容乃大,上至前朝帝胄,下至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正是该当兴盛的征兆啊!”
    他这番话说得响亮,道路两旁许多明教徒听了之后,皆欢欣鼓舞。
    郭子兴顺势下台,因方才言辞不慎向赵禹道歉。
    赵禹自然温言宽宥,不再介怀。大家一起其乐融融行入濠州城。
    入城时,赵禹的马鞭忽然跌在地上,他勒马等人捡起,落后几步。趁着常遇春赶上来时,低声急促道:“去临淮军营,让兄弟们不得松懈,广布斥候!”
    常遇春闻言后,脸色蓦地一紧,领命寻机离去。
    赶上众人后,赵禹驱马靠近朱元璋,笑语道:“想起第一次见朱大哥,恍如隔世。那时你还是个游走化缘的和尚,现今却成了统领千军的大将。机遇只奇,当真令人嗟叹!”
    朱元璋听赵禹提起旧事,笑容变得有些不自然,叹息道:“是啊,当年赵兄弟你还被鞑子追得脱力昏厥,现今已经成了名满天下的小魔君。每每回想起来,我都庆幸当年早早遇上你这个少年英雄。”
    众人还未听说过此事,闻言后皆靠过来询问聆听一番,嗟叹不已。
    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也凑过来,奇道:“总旗使现在看来不过十五六岁,数年前就能杀尽七八十个鞑子,难道武功真的高到江湖传言飞刀杀破万军?”
    “那只是江湖同道以讹传讹的说辞罢了,人力终究有限,哪能杀得万军!要成就事业,终究还要学挥斥方遒的兵法,才能做个万人敌。”赵禹摆摆手笑言道,而后又说:“郭少兄你日后要子承父业,统领濠州军马,兵法想必已得郭坛主的真传。闲暇时倒可学一学武功,乱军厮杀中勇武些,既可保命,又能做个三军敬仰陷阵杀敌的勇将。”
    郭天叙正是少年得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