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长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传长部经-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捎淇於苍蒙缡鞘挡磺捉⒉磺捉簧品ㄕ撸蠢稚种怖稚V钋洌∈涤杀耸雷稹⒅摺⒓摺⒂┱摺⒌日跽撸说谝宦肪吨酱锢侄尽

二四

  复次,诸卿!或者粗身行不寂灭,又粗口行……乃至……意行不寂灭,彼然后听闻圣法,热诚学习,了得一切法。彼热诚学习而成为圣法之声闻,了得一切法,粗身行寂灭……乃至……意行寂灭。彼寂灭粗身行,寂灭粗口行……乃至……意行者,即乐生、更乐之喜乐生。诸卿!恰如由愉快而喜悦生,如是实寂灭粗身行,寂灭粗口行……乃至……意行而乐生,更乐之喜乐生。诸卿!实由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为此第二路径到达乐而开示。

二五

  复次,诸卿!或者不如实知“此是善。”不如实知“此是不善。”不如实知“此应被诽难、此不应被诽难者、此可用、此不可用、此是卑劣、此是高尚、此是黑白等分。”彼然后听闻圣法,热诚学习,了得一切法。彼热诚学习而成为圣法之声闻而了得一切法,如实知“此是善。”如实知“此是不善。”如实知“此应被诽难、此不应被诽难者、此可用、此不可用、此是卑劣、此是高尚、此是黑白等分。”如是知、如是见者,即无明灭而明生。彼,无明灭而明生者,即乐生,更乐之喜乐生。诸卿!恰如由愉快而喜悦生,如是乐生,更乐之喜乐生。诸卿!实由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为此第三路径到达乐而开示。
  诸卿!实由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为此等三路径到达乐而开示。”

二六

  世尊!常童子梵天说此事。常童子梵天说此事而告三十三天言:
  “三十三天!卿等如何思惟耶?岂非由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为善之到达,而实善说此等四念处焉!其四者,诸卿!比丘对自己而观察身,精勤而思虑、思念,于世间除灭贪着、忧悲。对自己观察身,于此,成正静虑、正心和平。彼于此,成正静虑、正心和平13,对于外部之他身知、见生。对自己之受……乃至……于心……乃至……于法观察,精勤而思虑、思念,于世间当除灭贪着、忧悲。对自己于法观察,于此,成正静虑、正心和平。彼于此,成正静虑、正心和平,而对于外部之他法知、见生。
  诸卿!由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为善之达到而教示此等四念处。”

二七

  世尊!常童子梵天说此事。常童子梵天说此事,而告三十三天言:
“三十三天!卿等如何思惟耶?岂非曲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为正定之修行、正定之完成而善说七定具焉!其七者,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诸卿!以心一向专念此等七支者,成就其方法及资具,即称谓正定。诸卿!缘正见而正思惟生,缘正思惟而正语生,缘正语而正业生,缘正业而正命生,缘正命而正精进生,缘正精进而正念生,缘正念而正定生,缘正定而正智生,缘正智而正解脱生。
  诸卿!若有正语者:“曲世尊善说如是法,而非一时显效果现前,欢迎、诱导任何者,依智者而得自知。”又话:“开不死之门。”此实是正语者。诸卿!而非一时显效果现前,欢迎、诱导任何者,依智者而得自知之法,实由世尊之善说,以开不死之门。 
  诸卿!对佛陀有诚确之信心,对于法及僧伽,有诚确之信心,体得圣乐诫之任 何人,又任何之生天者,法导者,如八百四十万余之摩揭陀人信仰者等之逝去,彼等皆断三结,成为预流者,不再堕恶趣,确定向正觉,又于此有一来者也。
  然此次生类
  想有具备者
  我不能计量
  恐虚言罪故

二八

  世尊!常童子梵天说此事。常童子梵天说此事时,毗沙门天王,心中如次思惟:“有如是伟大之师、如是伟大之法语,当为如是伟大之胜智所说,实是不可思议,诚是稀有哉。”
  如是,世尊!常童子梵天,如毗沙门天王心中之所念,而告毗沙门天王言:
  “毗沙门天王!卿如何思惟:“于过去世有如是伟大之师、如是伟大之法语,当为如是伟大之胜智所说。于未来亦有如是伟大之师、如是伟大之法语,当为如是伟大之胜智所说。”

二九

  常15童子梵天向三十三天说此事。常童子梵天向三十三天说此事时,毗沙门天王,于其面前闻、面前受而语彼会众。
  毗沙门天王向彼会众说此事时,阇尼沙夜叉,于其面前闻、面前受而奉告于世尊。
  世尊对此事,是从阇尼沙夜叉面前闻、面前受,自认知而语尊者阿难。
  此事,尊者阿难于世尊之面前闻、面前受而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故梵行兴隆、偏布,对甚多人附嘱广布,善说于人间。 注:
1 。阇尼沙Janavasabha是人牛王之意,今音译为阇尼沙。
2 。Ginjakavasatha(砖瓦堂)当时砖瓦造之屋,还很新颖,几乎以固有名词呼之。北传汉  译为公瓦寔迦精舍。
3 。原语avinipata…dhamma被咒即无生存者,即为不堕恶趣之意。
4 。“记说”者,原语为vyakaroti,此语原为解说、说明之意,名词为veyyakarana,普通  译为授记,于此之意义,有关死后之运命(祸福)而言。
5 。“身毛竖立”原文lomani natthani是lomani hatthani之误写。
6 。“偶然”原文为anacchariyam注释解为anu…acchariyam从此而译。
7 。充满。bindu译为(滴),如水滴全部之质。
8 。不乱。由avisari译之,谓明了不分散。
9 。广博。由ninnadi译之,谓声响至广远
10 。一身。原文ekante(一方),有ekattena(以身)今取后者之意。
11 。“结跏趺坐”原文pallankena nisiditva有pallanke pallankena nisiditva,今取后者。
12 。原语chanda…samadhi…padhana…samkhara…Samannagata,此在北传之汉译,译为欲定  灭行成就,意义缺明了,其灭padhana(勤勇)梵语化时,误见为prahana(舍离)而  译,因此即更不明其意义。
13 。心和平者,由原文vippasidati而译之。
14 。次之生类,想是指一来者之次的不还者。
15 。以上虽是阇尼沙夜叉,闻自毗沙门天王,照其原样告世尊,又于此世尊告阿难而结束。以下是经编者之言。


十九 大典尊经

  本经相当于北传汉译长阿含卷第三之典尊经(大正藏一),及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大正藏八)。和前之阇尼沙经同一趣旨,两者亦存有相同部分。本经对常童子梵天化为五髻童子出现于三十三天,为知世尊之大智慧,非成于一朝一夕之原因,其架构是世尊于前生称为大典尊(内务大臣或侍从位)是一国之帝师的因缘谭,示如来之八无等法,说前修四无量心而至梵天界之道。与梵大如是之共住,非至涅槃之原因,说真正证涅槃之道是八圣道。于此所说之大典尊木生谭,想古时唯传颂文,在编经之时,或以前成其后,有附加连络文之说明,皆归于常童子梵天。于本经亦述应依如何之方法生于梵天界,当时被视生于梵天、梵界是一般的理想,其卑劣不能比佛所说的涅槃为要点,同前之阇尼沙经。

第一 诵品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灵鹫山;尔时,容貌殊胜之乾闼婆子五髻,于夜将明,放光偏照灵鹫山而往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却立一面。立于一面之乾闼婆子五髻,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我由三十三天之诸天,亲闻、亲受,欲奉告世尊。”世尊曰:
  “五髻,汝宜语我。”



  “于久远之前,于十五日布萨之满月夜,三十三天之诸天,皆集会于善法堂,天人之大会众,偏坐于周遭,四天王就坐于四方;东方持国天王于诸天之前,向西而坐;南方增长天王于诸天之前,向北而坐;西方广目天王于诸天之前,向东而坐;北方多闻天王于诸天之前,向南而坐。世尊!三十三天之诸天,皆集会于善法堂,天人之大会众,偏坐于周遭,四大天王坐于四方,此是彼等'四天王'之坐法;然后乃我等之座。世尊!曾于世尊之处修梵行而新生于三十三天之天众,容貌与光辉,比其他天众殊胜光耀,世尊!是故三十三天之诸天,欢喜、悦乐、喜悦、满足言:“实然!诸天众在增盛,阿修罗众在衰减。”



  尔时,世尊!天主帝释知三十三天之诸天众欢喜,以偈如是赞叹:
  三十三诸天   与主共欢喜
  归命礼如来   法及善法性
  佛处修梵行   而得来此处
  见色光殊胜   新生之诸天
  彼色光寿命   凌驾他诸天
  大智之弟子   以及殊胜者
  皆来于此处   三十三诸天
  普见于此事   与主共欢喜
  归命礼如来   法及善法性

  世尊!依此三十三天之诸天,更欢喜、悦乐、喜悦、满足言:“实然!诸天众在增盛,阿修罗众在衰减。”



  尔时,世尊!天主帝释知三十三天之诸天欢喜,对三十三天之诸天言:
  “诸贤!汝等实欲闻世尊之八无等法耶?”
  “尊主!我等实欲闻世尊之八无等法。”
  尔时,世尊!天主帝释,对三十三天之诸天,说示世尊之八无等法:



  “汝等三十三天之诸天,如何思惟耶?世尊为众生之幸福、众生之安乐、对世间之怜愍,为人天之利益、幸福、安乐之实践:如是为众生之幸福、众生之安乐、对世间之怜愍,为人天之利益、幸福、安乐之实践:即具足如是性质之世尊,我等于过去实未曾见,于现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如是诱导之说示者,即具足如是性质之世尊,我等于过去实未曾见,于现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实依彼世尊善说:“此是善也。”善说:“此是不善也。”善说:“此是耶、此是正,此应亲近、此不应亲近,此是劣、此是胜,此是黑、白调和。”如是善恶邪正、应亲近、不应亲近、胜、劣、黑、白调和法之教示者,即具足如是性质之世尊,我等于过去实未曾见,于现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彼世尊对弟子等实善说:“到涅槃之道,道与涅槃之结合。”实恰如殑伽河水与阎牟那河水之合流。彼世尊对弟子等实善说:“到涅槃之道,道与涅槃之结合。”如是到涅槃道之教示者,即具足如是性质之世尊,我等于过去实未曾见,于现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世尊实与有学、圣道者及到漏尽之'阿罗汉'为友伴;世尊离开彼等,喜乐倾注一心而住。如是喜乐倾注一心,即具足如是性质之世尊,我等于过去实未曾见,于现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彼世尊已得利养、已得名闻,其他2王族等在喜欢享用物质之期间,世尊离爱乐,唯摄取食物以滋'身'。如是离爱乐,唯摄取食物以滋'身',即具足如是性质之世尊,我等于过去实未曾见,于现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十一

  世尊实如是语如是实行、实如是实行如是语;如是,实如是语如是实行、实如是实行如是语,如此而得法随法行,即具足如是性质之世尊,我等于过去实未曾见,于现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十二

  世尊确实超越疑惑,脱离犹豫,正志已立,梵行圆满。如是超越疑惑,脱离犹豫,正志已立,梵行圆满,即具足如是性质之世尊,我等于过去实未曾见,于现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世尊!天主帝释,对彼三十三天之诸天,说示世尊之八无等法已。世尊!于是,三十三天之诸天,闻世尊之八无等法,更为欢喜、悦乐、喜悦、满足也。

十三

  世尊!于此,某诸天如是言:
  “诸贤!若'同时'四位正觉者,出现此世间,如世尊之说法,此乃为众生之幸福、众生之安乐、对世间之怜愍,为人天之利益、幸福、安乐也。” 
  又有某诸天如是言:
  “诸贤!且不言四位等正觉者,诸贤!若'同时'三位等正觉者,出现此世间,如世尊之说法,此乃为众生之幸福、众生之安乐、对世间之怜愍,为人天之利益、幸福、安乐也。”
  有某诸天如是言:
  “诸贤!且不言三位等正觉者,诸贤!若'同时'二位等正觉者,出现此世间,如世尊之说法,此乃为众生之幸福、众生之安乐、对世间之怜愍,为人天之利益、幸福、安乐。”

十四

  如是言已,天主帝释三十三天如是言诸天曰:
  “诸贤!实无理由于一世界,同时出现二位阿罗汉、等正觉者。诸贤!若彼世尊无病、无恼,得长久存在世间,则为众生之幸福、众生之安乐、对世间之怜愍,为人天之利益、幸福、安乐也。”
  尔时,世尊!三十三天之诸天,集会善法堂,对所议论之问题,熟虑、思惟已;关于其问题,四大天王有被受训戒之言,'四天王'各不离座而站立。
  受彼等天王 所语及所教
  心清净静寂 各各立其座

十五

  世尊!尔时,于北方出现胜妙光明,凌驾诸天威神力之光辉显出,世尊!此时,天主帝释告三十三天之诸天言:
  “诸贤!若见光明出现、光辉显现之兆相时,梵天必出现;光明出现、光辉显现者,即梵天出现之兆相。 
  以现微相者 应是梵天现
  此广大光耀 为梵天微相
  世尊!尔时,三十三天之诸天,各自就座而思惟:“欲知其光辉,将成如何之结果,想证认此而往其处,”四天王亦各就自座而思惟:“欲知其光辉,将成如何之结果,想证认此而往其处,”闻如是已,三十三天之诸天亦同意:“欲知其光辉,将成如何之结果,想证认此而往其处。”

十六

  世尊!常童子梵天现于三十三天之诸天前时,化作粗形相而出现。世尊!梵天本来之容貌,不入三十三天之诸天之眼界故。世尊!常童子梵天现于三十三天之诸天前时,于容貌、于光辉,皆优胜其他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