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之道:成为领导者的9种性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为将之道:成为领导者的9种性格-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职位的提议就是明证。我相信马歇尔就是那个人选,他的性格和他的才能可以承担起军事统帅的责任,带领两个国家的军队共同完成这个伟大的军事行动。没人比我更清楚马歇尔离开华盛顿后,我在对世界性战略的组织计划协调方面将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麻烦。除了马歇尔,我不知道谁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显然,马歇尔是罗斯福眼中这个职位的第一人选。1943年11月,在罗斯福视察北非时,他对艾森豪威尔说:“艾克,你我知道在内战的最后几年里谁是参谋长,但实际上老百姓只记得战场指挥官的名字,连小学生都知道格兰特、罗伯特、李、杰克逊、谢尔曼、希尔顿和其他战场指挥官的名字。我不能接受50年后没人知道乔治•;马歇尔是谁。这就是为什么我想让马歇尔担任历史上最大部队的司令官的一个原因。马歇尔理应作为一个伟大的战地将军载入史册。”    
    盟国很快就要任命一位最高司令这件事传开后,华盛顿开始出现与马歇尔有关的谣言。当报纸上登载了马歇尔即将去欧洲指挥盟军的这条消息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美国国会军事委员会的三个主要成员,参议员沃伦•;奥斯汀、斯泰尔斯•;布里兹和约翰•;格尼对此提出抗议,他们声称马歇尔对国会非常重要,不能离开华盛顿。史汀生说:“他们告诉我,他们不仅在个人的意义上依赖马歇尔,当他们就某个问题与同事产生争议时,只要提这件事是马歇尔同意的,争议会立即平息下来。”这几位参议员怀疑有些坏蛋在暗中教唆和策划一个阴谋,企图把马歇尔弄出参谋长的位置,因为他对总统、对联合参谋部的意义太重大了。


第四部分第9章 领导就是第一影响力(4)

    《华盛顿论坛报》甚至刊载了一篇关于“流言”的文章,声称马歇尔将军将被赶出华盛顿到海外去,因为他得罪了总统。1943年7月28日,报纸上刊载的一篇文章别有用心地指责总统图谋把马歇尔架空,让萨墨维尔将军担任陆军参谋长,而罗斯福这么做的意图是让萨墨维尔利用参谋长的职位帮助其竞选连任。潘兴将军也反对马歇尔将军离开参谋长的职位,他在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里写道:“让马歇尔离开参谋长的岗位,是我国军事政策中的一个基本的和非常严重的错误。”罗斯福在给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远征军司令的回信中写道,他想让马歇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潘兴。    
    莱希上将、亨利•;阿诺德将军和欧内斯特•;金将军都曾以个人的名义私下里找过罗斯福总统,敦促总统不要让马歇尔离开华盛顿。他们都认为,马歇尔的存在对于保持联合参谋部的团结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要想让部队协调一致地行动,就不能放他走。所有军种参谋长都认为马歇尔是主导性的人物,是制定和实施联合战略决策的核心。只有他才能确保有关决策得到一致的遵守。阿诺德和金说,马歇尔将军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公认的领袖。    
    金告诉罗斯福总统:“我们已在华盛顿建立起协调运转的机构,为什么要拆散它呢?”阿诺德则说没人具备马歇尔所拥有的“对全球性战争需求的超凡的感知能力,对陆、海、空军后勤的熟悉,对各军种、各战区和各国做出平衡判断的能力”。美军的非官方期刊《陆军和海军杂志》登载评论员文章称,马歇尔离开参谋长的岗位将会“动摇陆军、国会和整个国家”。最后,史汀生部长就此问题做出了强硬的表态。在1943年7月30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史汀生说:“我可以声明,关于马歇尔将军的去向问题……我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我完全有信心认为,无论马歇尔将军是否将到国外任职,这一决定都将由总统做出,总统会基于对马歇尔将军完全的信任做出这个决定。无论这个决定的内容是什么,总统的惟一目的都是为了把这位卓越的美国军人放在使其最好地发挥作用的地方,以赢得这场战争。”    
    关于马歇尔的去留问题看来要陷入僵局,而能打破这个僵局的只能是马歇尔本人的态度。这个时候,他只要做出某种暗示,表明他希望去欧洲担任盟军最高司令,那么马歇尔就必定会获得这一职务。然而,马歇尔并没有这么做。    
    在1943年12月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宣布了他的决定: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即将出任盟军最高司令。罗斯福不顾他的两个亲密助手,哈里•;霍普金斯和史汀生部长对马歇尔的极力推举,做出了“有利于艾森豪威尔、不利于马歇尔的决定”。而斯大林和丘吉尔也都表示过更倾向于马歇尔。    
    那么,罗斯福为什么选择艾森豪威尔而不是马歇尔呢?答案在于马歇尔本人。    
    在1943年12月的开罗会议上,在最终决定做出之前,罗斯福将马歇尔召到住所,马歇尔在回忆录里提及了这次会面。罗斯福询问他关于盟军最高司令职务的事时,马歇尔回答道,“我记得我说我不想评价自己的能力,这是总统的事。我只希望讲清楚,无论最后的决定是什么,我都会全心全意地履行责任。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不能掺杂进任何个人考虑。我没有与总统探讨这件事情的利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总统在谈话结束时说:‘我的感觉是你不在国内夜里我睡不着。’”    
    据史汀生部长的记录,罗斯福曾这样回忆起他与马歇尔的这次谈话:“总统轻描淡写地提起盟军最高司令这个话题,然后问马歇尔的想法,问他觉得怎么办合适。像往常一样,马歇尔把握着自己的原则,表示不该由他来说该怎么办。但他接下来补充说,在一件事上他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由他指挥霸王行动,那么不能让参谋长这个位置空着,总统应该让艾森豪威尔来接替他的职务(当时有种说法是让艾森豪威尔任代理参谋长)。除此之外的任何安排,对艾森豪威尔或是参谋部都是不公平的。”这是马歇尔无私精神的又一次体现,因为不论晋衔时间早晚,参谋长都是一个更高的职务,这样会使艾森豪威尔成为他的上级。    
    接下来罗斯福总统宣布了他的决定。他对马歇尔说:“这件事我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我已决定让你继续当参谋长,让艾森豪威尔出任霸王行动的指挥官。”马歇尔不露声色地接受了总统的决定。不久,马歇尔与战争部长助理约翰•;麦考伊会谈。麦考伊回忆说,当时马歇尔将军看上去“不像是一个极度失意的人”。但史汀生不同意这个看法,“我认为我更了解情况。我知道马歇尔在内心深处渴望指挥进军法兰西的军事行动,只是由于无与伦比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自制力才使他给别人留下了另外一种印象。”    
    在罗斯福做出决定后,史汀生与马歇尔心照不宣地中止了关于霸王行动指挥官的谈话。在谈及马歇尔对这个决定的反应时,史汀生赞叹地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一边是驰骋战场、万分显赫的盟军总司令,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英雄角色;另一边则是居于幕后运筹帷幄,无法进入公众视野的参谋长,一个担负着枢纽的角色却不被人理解其重要性的角色。是选择人生的辉煌、选择自己的历史,还是听命于职责使命、让历史选择自己?马歇尔以“无与伦比的自我牺牲精神和高度的自制力”主动放弃了指挥进军法兰西的盟军总司令这个对个人名声更有利的职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把艾森豪威尔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相反,他表现出了真正的君子风度。    
    能否克制住不把个人的私心嫁接在职责的客观需要之上,这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无私的试金石。在历史抉择的紧要关头,马歇尔没有站出来向总统暗示自己的内心渴求,他选择了真正的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痛苦地将自己的个人意见埋藏心底。他放弃了为自己赢得卓越声誉的历史机遇,由此,在个人性格的高度为自己写下了历史的辉煌一笔:他选择了寂静的辉煌。    
    无怪乎,二战结束后,丘吉尔在写给马歇尔将军的信中,高度称赞了他在二战期间统领盟军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伟大贡献。他在信中说:“虽然你没有去率领这支伟大的军队,但是,它离不开你的创造、组织和激励。在你的指导下,这支横扫法国和德国的大军,在短得令人惊讶的时间里从无到有迅速成长壮大起来。你不仅一手创建了这支军队极其复杂的支援机构,而且,令我难以置信的是,你居然做到了使现代军队所必须的庞大的支援机构高效快捷地运转起来。当指挥员需要的时候,它们会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响应他们。除此之外,在大战略的领域,你一直是盟军联合参谋部的大脑,它将永远成为联盟作战和协调作战中规划与监督的典范。”    
    在职责与自我的天平上起舞    
    在职位这个问题上,人们很自然地分成两派,体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第一种人对职位(尤其是高位)所能给个人带来的巨大好处感兴趣,在他的思想中,职位是捞取个人名声的工具;第二种人则是出于对职位本身使命感的高度认同……艾森豪威尔无疑是第二种人的杰出代表。


第四部分第9章 领导就是第一影响力(5)

    最初被挑选为盟军最高司令的英国元帅洛德•;阿兰•;布鲁克在日记中写道:“我获得的一个主要印象是,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协调者,一个不错的搅拌器,盟国内部团结的一个象征。在这些方面,没几个人能深刻了解。”在回顾对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评价时,布鲁克元帅后来又写道:“他是处理联盟事务的大师,所有人都完全信任他。他富有魅力,是个卓越的协调者。”    
    最能展现艾森豪威尔以大局为重的事例是他对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的忍耐。    
    蒙哥马利是个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出风头的军人,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战略家、战术专家和领导者的判断力要超过任何人,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在挑选出盟军最高司令之前,蒙哥马利就找了不少麻烦;在人员确定之后,蒙哥马利变本加厉,因为最高司令是美国人,而不是英国人。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没有停止过在行动上和言语上对艾森豪威尔的挑衅。为了维护盟军的团结,艾森豪威尔忍受并妥善处理了常人绝对不能接受的侮辱。    
    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后,蒙哥马利坚持认为要集中兵力对德军进行“一次性进攻”,彻底解决问题,大家把这个设想称为“蒙哥马利的一招制敌设想”。但艾森豪威尔不同意这个设想。蒙哥马利虽然最终承认了艾森豪威尔对盟军的战略控制权,但此后他仍旧向艾森豪威尔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挑衅。    
    艾森豪威尔确定的对德作战方略得到了马歇尔将军的有力支持。但蒙哥马利认为艾森豪威尔“完全与地面战斗脱离了接触”,并要求与艾森豪威尔进行面对面的会谈,商讨对德作战战略。艾森豪威尔表示同意在自己的司令部举行会谈,但蒙哥马利声称他“太忙,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坚持让艾森豪威尔到他的司令部会谈。这个要求很狂妄无理,是对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侮辱。尽管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膝盖受了伤非常疼痛,但是为了保持盟军的团结,他还是在1944年7月10日乘飞机到布鲁塞尔与蒙哥马利会了面。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伤势很重,下不了飞机,因此他们只好在飞机上见面。    
    蒙哥马利得寸进尺,他坚持在会谈时,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将军不能在场,而他的参谋长可以在场。这个极其冒昧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精神侮辱上升到了心理伤害的的地步。为了盟军团结,艾森豪威尔居然答应了。在会谈中,蒙哥马利开始批评和讽刺艾森豪威尔提出的战略计划。蒙哥马利的情报部长比尔•;威尔克斯回忆说:“艾森豪威尔的宽容和耐心使蒙哥马利忘乎所以。”蒙哥马利如此放肆,以至于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提醒他:“镇静,蒙蒂,你不能这么对我讲话,我是你的上司。”    
    蒙哥马利提出一个名为“市场花园”的作战计划,这是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计划。蒙哥马利提出把英军第1空降师和美军第82和101空降师空投到战线的后方,占领莱茵河上通往阿纳姆的一座桥,打开“通往德国腹地的大门”。虽然艾森豪威尔对此有所保留,但考虑到这个计划有实现的可能,他批准了这个作战计划。    
    后来这个计划遭到彻底的失败,几乎毁了英军空降部队,美军的两个空降师也遭受巨大损失。艾森豪威尔将军为自己批准了这个计划感到难过,他说:“这次作战行动表明,‘通过一次血战打到柏林’的观念是愚蠢的。”更让艾森豪威尔将军感到气恼的是,蒙哥马利不仅不承认自己的计划有误,反而把失败归咎于艾森豪威尔没有为他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火力支援和其他后勤保障。    
    1944年7月20日,阿纳姆战役失败后,艾森豪威尔在盟军最高司令部召集高级军官开会,重新制定打败德军的战略计划。布莱德雷、巴顿、霍奇斯都参加了,但蒙哥马利借故不来,再次侮辱了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派他的参谋长弗朗西斯•;圭根准将代表他开会。会后,艾森豪威尔还是客气地给蒙哥马利写了一封信:“非常遗憾我们大家不能保持密切的接触,因为我发现,当大家坐下来面对面讨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时,总是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蒙哥马利为自己“一招制敌”的想法没有变成现实而感到恼火。他发表议论说:“艾森豪威尔完全脱离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实际上他根本不清楚怎样与德军作战。”    
    以大局为重并不是一味地忍让和妥协。    
    1944年10月8日,当马歇尔将军到他的司令部访问时,蒙哥马利肆无忌惮地贬低艾森豪威尔,喋喋不休地对马歇尔说:“没人在总体上掌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