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服饰分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服饰分册-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它为荣。这样巴黎出现多家专门制作“红帽子”的商店。随着大革命的进 

行,“红帽子”又被人们视为革命的符号了。后来,它传到中国,不料也因 

它便于识别而用作为制帽了。早在二三十年代我国就出现了用“红帽子”作 

为客站搬运行李服务人员的标志,当时火车站、水陆码头都有“红帽子”, 

后来打扫道路的清洁工也戴“红帽子”。 


… Page 75…

                             巴拿马草帽的由来 



     巴拿马草帽是世界闻名精美实用的草帽。巴拿马草帽往往并非巴拿马出 

品,而多为厄瓜多尔生产,巴拿马只是这种帽子的贸易中心。做这种帽子的 

草叫作巴拿马草。它高5至10米,没有茎,叶子直接从地上成扇形生长。叶 

子的纤维可用来做草帽。人们在叶子张开前将草割下,只留纤维,在开水中 

泡一泡,阴干;两三天后,再晒,直至变白,即可用来编织帽子。编帽工常 

常把手指放在椰子壳盛的水中浸湿,以使纤维柔软,而且往往在太阳出来前 

比较凉快的时候编织。织成的帽子十分精细,最佳者卷起来可以从一只手镯 

中穿过。 


… Page 76…

                          厨师戴白色高帽的由来 



     希腊过去有一次动乱,有些希腊人跑到修道院避难,其中不少是著名厨 

师。 

     在修道院里,厨师们为修道士烹调。像修道士一样生活,很安全。但是, 

为了有别于真修道士,他们要求不戴黑色高帽,而戴白色高帽。这一特殊要 

求得到应允。影响所及,修道院外面的厨师也竞相仿效,以戴起白色高帽为 

厨师职业特征,这一习俗后来流传至世界各地。 


… Page 77…

                                凉鞋的由来 



     夏季,人们几乎都喜欢穿凉鞋。凉鞋源于古埃及。凉鞋的前身是草鞋。 

草鞋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凉鞋的发明确是受了草鞋的启发。最初的凉鞋 

就是用不同质料和颜色制成的草鞋。19世纪末,我国南方有一富商,因易生 

脚汗,不愿穿皮鞋、布鞋,但穿草鞋感到寒酸,穿上木屐又觉不便,于是请 

人将木屐的木底换上皮底,又仿制草鞋的花纹用皮条编成鞋面,从而制成了 

凉爽而又美观的凉鞋。凉鞋在我国的真正普及,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 

年代初。 


… Page 78…

                                高跟鞋的由来 



     高跟鞋已盛行全球,成为女子钟爱的物品。关于高跟鞋的由来,有两种 

说法。 

     一种说法是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 

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 

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 

     还有一种传说,15世纪时威尼斯有个商人,外出时害怕漂亮的妻子行为 

不端,就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这 

双奇异的鞋后,觉得十分好玩,就让佣人陪着她走街串巷,出尽了风头。人 

们觉得她的鞋很美,争相仿效,于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开了。 


… Page 79…

                               尖头鞋的由来 



     尖头鞋即鞋头尖瘦的鞋,穿着可给人以美感。尖头鞋源于法国。16世纪, 

法国有一个年轻英俊的伯爵,因长了一双畸形的脚,无论穿上什么样的鞋都 

要随着他的脚形而走样,他的双脚常常在舞会等交际场所成了太太、小姐们 

嘲笑的对象。这位伯爵曾想了很多办法来进行掩饰,但都不理想。后来,他 

去找制鞋师傅,出重金请制鞋师傅按着他的特殊脚形为他设计并制做了一种 

尖头皮鞋。伯爵穿上这双皮鞋,不仅完全掩饰了双脚畸形,而且式样新颖, 

美观俊俏,竟使舞会上的青年男女赞不绝口。从此,尖头鞋很快在法国普及, 

后陆陆续续传入世界各国。 


… Page 80…

                               旅游鞋的由来 



     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鞋子,它既不像球鞋,又不 

像皮鞋,毛糙的猪皮革鞋面上斜镶四根沿条,底的前尖后跟都向上包起,后 

帮内沿还包一圈泡沫塑料 (海绵)。这种造型独特的鞋,是专为运动员和教 

练员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训练鞋。由于这种训练鞋,是运用人体工程学和现 

代运动生理学的原理设计出来的,具有外型别致、结构合理科学、穿着轻便 

舒服的优点,70年代中期,逐渐获得了人们的青睐,从体育界进入大众市场。 

人们喜欢穿着它去工作、游览,进行健身活动,因而被称为旅游鞋了。旅游 

鞋还叫健身鞋。在制作这种鞋时,使用了一种与普通鞋楦不同的特殊鞋楦头, 

它保证鞋子在脚需要弯曲的地方具有柔软性和易弯曲性,可使双脚在长时间 

的走奔跑跳中不致受到不必要的压力。鞋内还有一个符合脚型的鞋底内衬, 

中部有一个自然凸起,正好托起脚心,使脚板在运动中不致前后滑动,穿着 

舒适。 


… Page 81…

                               胶鞋的由来 



    据说400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看见印第安人把 

橡胶汁浇在脚上,等干后脱下来,便成了不透水的胶鞋。这种鞋经不起冷热 

变化,天冷就裂缝,热了又粘成一团。 

    直到  100多年前,人们发现橡胶掺上硫磺加热后,就不再受温度变化 

的影响了。这才普遍地用橡胶来做胶鞋。我国第一家生产胶鞋的工厂,是1917 

年开办的广州“兄弟合作橡胶公司”。 


… Page 82…

                               运动鞋的由来 



     1839年,美国固德巽发明橡胶硫化工艺后,至1868年第一双帆布面橡 

胶底轻便运动鞋才在美国问世。鞋帮下的橡胶边很像轮船四周防止超载的吃 

水线。1870年末,轻便运动鞋一变而为网球鞋。到1911年,运动鞋的前掌 

采用皱纹胶底代替原有的平板底。当时制胶工艺还不完善,所以橡胶底质量 

很差。 

     1924年是运动鞋繁荣昌盛的年代。阿道夫和鲁道夫两兄弟在德国设厂生 

产运动鞋。以后分道扬镳,各自创办“阿迪达斯”牌和“美洲豹”牌运动鞋 

厂。目前“阿迪达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商。 

     1950年,日本挤进世界运动鞋市场。当时一名日本人穿了虎牌(日本名 

牌)运动鞋在1951年波士顿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获胜,影响很大。以后推出了 

全尼龙帮面的虎牌运动鞋。这种鞋不仅轻便耐穿,而且可以放进洗衣机里洗。 

     1972年美国耐克制鞋公司开张,用有减震作用的中底垫。              1973年“阿 

迪达斯”用硬主跟代替盛行一时的软主跟或半软主跟。同时还采用了后跟护 

圈、上跷与发泡底。1974年,一种封闭性的微泡沫聚料 EVA(乙烯/醋酸乙 

烯共聚物)问世。用它作轻质鞋垫比微孔橡胶还轻。1975年,美国新平制鞋 

公司采用底部加阔的后跟,跟座宽阔,着地牢靠。中底、外底横问也随着加 

阔,提高了行走的稳定性。 


… Page 83…

                                餐巾的由来 



     餐巾是宴会酒会上的一种专用保洁方巾。据说在15—16世纪的英国,因 

为还没有剃刀,男人们都留着大胡子。在当时还没有刀叉的情况下,手抓肉 

食时很容易把胡子弄得全是油腻,他们便扯起衣襟往嘴上擦。于是,家庭主 

妇就在男人的脖子下挂块布巾。这是餐巾由来的一种说法。 

     其实,原始的餐巾我国古代就有。战国时成书的 《周礼》中,就已记载 

了周朝设幂人掌管用毛巾覆盖食物的古制。这种用以覆盖食物的毛巾,可以 

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餐巾。到了清代,皇帝吃饭时使用的称为“怀挂”的餐巾, 

则十分别致。它用明黄 (皇帝御用的颜色)绸缎绣制成,绣工精细,花纹别 

致,福寿吉祥图案华丽夺目。餐巾的一角还有扣袢,便于就餐时套在衣扣上。 

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餐巾,比一般的西方餐巾要华贵得多,且使用方便。 


… Page 84…

                                拉链的由来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一位精力充沛的发明家威特库姆·贾德森作了一项 

他自称为“用一次连续性的滑动,使一边串钩子自动咬合和分离”的设计, 

这项设计包括两条链条,每条上装有交错的链环和钩子。当滑动部件在链条 

上滑动时,链条上的钩子和另一链条上的链环就咬合在一起。这就是当时的 

拉链,一般都装在男女穿的鞋子上。只是这种拉链,既笨拙,又不平滑,顾 

客经常叫苦不迭。贾德林绞尽脑汁,经过多年的努力,作出了一些改进,他 

把所有的钩子都装在拉链的一边。所有的链环都装在另一边,再把它们安在 

线带上。 

     1905年,安德林换了个商标名称,销售量就有了显著的增加。尽管如此, 

许多女顾客还是在公共场所当众出丑,拉上的拉链经常崩开。 

     后来,贾德林无意中发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律师兼国民警卫军上校华 

克在拉链设计方面也很有兴趣。于是,他们俩共同开始了拉链的改进工作。 

华克不久在新泽西州创办了一家“自动风纪扣公司”,顾客都争先恐后地购 

买他的新产品。 

     经过改进的新产品还有不少问题。贾德林和华克都感到有必要聘请一位 

技术高明、受过专门训练的机械工程师。1906年,瑞典出生的圣德贝克工程 

师远涉重洋来到匹兹堡一家电气公司工作。1907年,华克和贾德林经过协 

商,与圣德贝克签订合同,改进贾德林发明的拉链。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 

生意仍不兴旺。当时这种拉链远看像一排牙齿,近看好像一串小鸟巢,环状 

的部件互相联结在一起,上面装有一个拉件,能自动滑动。这些小的部件用 

金属一次压制而成。以后,他们在一起又精心设计制造了一批专用机器,开 

始生产出一批高质量的拉链。 


… Page 85…

                                 纽扣的由来 



     纽扣是可把衣服等扣起来的小形球状物或片状物。严格地说,纽扣源于 

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以做装饰的。公元前4000年,波斯人就已加工小石 

块制成纽扣装饰服装。古埃及第6王朝,埃及人用金和银制作纽扣,缀在衣 

服领圈的四周作为装饰物。古罗马人用饰针系结衣袍。但到13世纪饰针也被 

纽扣替代了。那时,她们不再用布料等制成的环将纽扣扣住,而是在服装上 

开纽扣孔。这一革新使纽扣的实用价值大为提高,加之当时流行按人的体形 

设计服装,纽扣便很快流行起来。人们争相在自己的衣服上,缝上昂贵的纽 

扣。14世纪时。罗马妇女的紧身衬衣上,从手肘到手腕,从领口到腰部,都 

钉上纽扣作为系结物和装饰品。16世纪,纽扣已普及。 


… Page 86…

                            衣袖钉三颗扣的由来 



     西服和中山装的衣袖下面沿口都钉有三颗小扣,既是服饰小品,又可防 

衣袖磨损。这是拿破仑军队的创造。法国热月党督政府时期,因欧洲反动势 

力组成反法同盟,严重威胁法国安全,1796年,拿破仑统兵进攻意大利,败 

奥地利,并侵入埃及。战争胜利后,拿破仑神气十足地检阅作战部队时,发 

现很多士兵的袖上沾着脏东西。经询问,拿破仑得知,原来在行军途中越阿 

尔卑斯山时,因山上气候寒冷,许多士兵患上感冒常流清鼻涕,就用袖子当 

手帕来擦。拿破仑认为这样会损军威,便同军需官商量,在军装衣袖沿向上 

的一面钉三颗铅纽扣。这样,士兵就不再用衣袖擦鼻涕了。后来,拿破仑给 

士兵发了手帕,袖沿上钉扣子就没有必要了。一个掌管文件的军官却从这件 

事受到启发,认为把纽扣钉到袖子向下一面的沿上,可以减轻袖子接触桌面 

的磨损。经拿破仑同意,法国军官的衣袖下面沿口又钉上了三颗纽扣。法国 

的服装设计师们,后来把这个办法移用到普通人的上衣,自此相沿成习。 


… Page 87…

                                 裤线的由来 



     在裤管中间留裤线的作法应归功于英国爱德华王子,也就是后来的爱德 

华七世。 

     传说有一次爱德华王子在裁缝店里试穿一条裤子。这条裤子已叠放了一 

段时间,因此裤管前后各在中间形成了一道折痕。爱德华王子很喜欢这样的 

痕,因为这些折痕使裤管显得很苗条。于是他就穿上了这条带折痕的裤子, 

这种作法很快就流行起来。 

     后来,人们不满足于裤管折叠后自然形成的折痕,便用熨烫的方法,使 

裤管上的折痕更加明显;而这种折痕,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裤线。 


… Page 88…

                            西装裤脚挽边的由来 



     西装裤原来的裤脚并不是向上挽边翻起的。 

     18世纪末,英王爱德华七世有一次去看赛马,不料下起了雨,他怕裤脚 

弄脏,便当着左右大臣的面,弯腰将裤脚向上挽了一道。不料这个无意改样 

的举动,却吸引了爱赶时髦的人,先是贵族子弟群起效尤,后来传到民间, 

以致所有的西装的裤脚都挽边缝制。 


… Page 89…

                               遮羞布的由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