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国地理、外国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军事训练和体育,第3学年酌 

  设商业会计、簿记、统计、应用文书、农艺等职业科目。 

       ③高等教育。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 

                                                              ① 

  规定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材为目标” ,大学的设立分国立、 

  省立、市立和私立。大学须设研究院。学制医科5年,其余4年。1931年通 

  令采用学年学分制。除医科外,其它院校各科学生,从第2年起应认定某学 

  系为主系,并选定另一学系为辅系。大学得附设专修科。在课程设置方面, 

  规定党义、国文、体育、军训、第一、第二外国语为必修科目。 

       ④师范教育。  1922年学制改革采用综合中学后,独立师范学校逐渐减 

  少,由高中师范科代替。但是许多人都主张将师范学校独立设置。1932年, 

  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大会对师范教育作出如下决议:(一) 

  中等师范教育机关分简易师范、师范学校等,均由政府办理;(二)师范学 



①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第8、16 页。 

②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第8、16 页。 

① 孙邦正编著:《六十年来的中国教育》,中正书局,1971 年台北,第245、348 页。 

② 孙邦正编著:《六十年来的中国教育》,中正书局,1971 年台北,第245、348 页。 

① 《教育法令大全》第四,高等教育,第1 页。 


… Page 76…

  校应脱离中学而独立;(三)现有之师范大学应力求整理与改善,使其组织、 

  课程、训育各项均合于训练中等学校师资之目的,以别于普通大学,且与师 

  范学校等力谋联系;(四)大学设师资训练班,大学毕业愿任教者,加修一 

  年教育课; (五)师大、师范不收学费、师范以政府供给膳宿制服为原则; 

                                          ② 

   (六)指定服务年限期满发毕业证书。  1932年,南京政府颁布《师范学 

  校法》,1933年,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规程》,以后又进行了两次修订。 

  规定师范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师范生服务年限原订为修业年限之加 

  倍,1939年规定一律为3年。师范由省市设立。课程为:公民、国文、历史、 

  地理、算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卫生、军训、劳作、美术、音乐和 

  教育概论、教育测验及统计、教育心理、小学教材教法、小学行政、实习等。 

       ⑤职业教育。1931年,教育部通令各省区限制设立普通中学,在普通中 

  学内设职业科或职业科目,县立初中应改设或附设乡村师范或职业学校。1932 

  年,南京政府颁布《职业学校法》,将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分开单独开设。 

  职业学校分初高两级,初级招收小学毕业生,或同等学力,学制1—3年;高 

  级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学制3年,或收小学毕业生,学习5—6年。 

  1934年,教育部刊行职业学校各科课程表、教材大纲和设备概要,对职业课 

  程做了统一规定。 

       ⑥蒙藏教育。1930年,教育部蒙藏教育司拟定改良蒙藏教育的工作大 

  纲。具体措施有:整顿国立北平蒙藏学校;对蒙藏学生肄业于国内外专科以 

  上学校的学生规定奖励办法;中央党部在中央政治学校开设蒙藏特班二班; 

  译蒙文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八册,等等。国立蒙藏学校有:国立西藏宁夏蒙回 

  藏学校,国立宁夏蒙回学校,国立甘肃蒙回藏学校等。 

        (4)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活动 

       改革教学的活动从辛亥革命后就开始了。“五四”以后,由于西方教育 

  思想的引进,一些教育家开始从事教学改革实验活动,其中主要的有: 

       ①试行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教育测验和智力测验理论在五四运动以前 

  就介绍到中国。“五四”以后,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推行测验法。1918年, 

  俞子夷编成《毛笔书法测验》,为中国编制测验的首创。1921年,廖世承、 

  陈鹤琴合编出版了《智力测验法》一书。192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 

  理学教授柯尔应邀来华访问,在陶行知的主持下,通过与东南大学及北京各 

  大学师生的合作,共编制了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约30种。这以后陆志韦又订 

  正比纳——西蒙量表,并于1924年出版,共包括65个测验。1931年6月, 

   “中国测验学会”成立,并发行“测验杂志”,但因“经费支绌,致工作未 

                 ① 

  能如期完成”。后来有关教育测验方面的活动,除师范院校设有“教育测验 

  与统计”课外,在30年代就已经消沉下去了。 

       ②推行设计教学法和实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都是以儿童 

  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法自1917年后开始引入中国,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曾决 

  议过“推行小学设计教学法案”。  1927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设计教学 

  法的代表人物克伯屈到上海、北京等地演讲,并大力介绍设计教学法,一时 

  这种教学法颇为流行。 



② 见高奇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第122 页。 

①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第181 页。 


… Page 77…

       从1922年起,书报上开始讨论道尔顿制。最早实验道尔顿制的学校是吴 

  淞中学。到1925年,全国实验道尔顿制的中小学达57所。1925年,中华教 

  育改进社邀请道尔顿制创始人克赫斯特来华讲学,道尔顿制成为一种比较有 

  影响的教学方法。1931年,美国教育家华虚朋来华,介绍文纳特卡制,这是 

  一种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混合的教学制度,当时曾在陈鹤琴主持下的工部 

  局小学试行,对某些学校的教学有过一定影响。 

       ③改“教授法”为“教学法”。清末以来,对学校教学的方法一直称为 

   “教授法”。陶行知首先在南京高等师范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认为, 

  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教的方法必须依据学的方法,教师要一 

  面教,一面学,因此教授法应改为教学法。他的这个观点后来发展为生活教 

  育观点,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陶行知提出将教和学联系起来,这 

  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法”作为科学概念比“教授法”更能反映教学过 

  程的实质,所以为教育界所接受,此后关于教学的方法均称为“教学法”。 

        (5)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乡村教育 

       本世纪前半期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农村 

  经济急剧萎缩。农民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家希望 

  通过乡村教育,来改善农村生活,稳定社会。他们受美国教育实验的影响, 

  从1925年起纷纷建立农村教育实验区,形成在中国教育史上颇有影响的乡村 

  教育运动,到1935年,全国民众教育实验区有193处。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 

  下这些。 

       ①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实验区。最早提出划区进行农村教育实验 

  的是中华职业教育社。1925年8月,黄炎培在“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 

  计划”中提出了选择实验地区的标准,推行乡村职业教育的计划,实施这种 

  教育的组织以及实用的解决办法等内容。随后,职教社又提出《试验农村改 

  进计划》,本着富教兼施的原则,列举了包括农事、工艺、义务教育、平民 

  教育等21项事业。1926年7月,在沪宁线上的徐公桥创办了第一个实验区, 

  成立乡村改革进会,下设总务、建设、农艺、教育、卫生、娱乐、宣传7部, 

  试验期6年。6年中,他们建立农艺试验场,设立农具农产品陈列室,散发 

  改良种子,组织信用合作社,开办夜校,举行露天识字、讲演等,于 1934 

  年试验完毕交地方办理。此外,职教社还在镇江黄墟、吴县、养人桥、沪郊 

  等地办理过农村改进实验区。 

       中华职业教育社希望通过改进的办法来解决中国农村问题,这只能是一 

  种改良主义幻想,但它采取“富政教合一”的方针,把发展生产,发展农村 

  经济放在首位,这是很有独到之处的。 

       ②陶行知创办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学团。  1926年,陶行知提出建设适 

  合乡村实际生活的生活教育的主张,他说:“我们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 

  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创办一百万个乡村”,“合起来造成中华民 

                       ① 

  国的伟大的新生命”。为此,1927年2月他创办了晓庄中心小学,3月又创 

  办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3月改名晓庄学校。 

       晓庄师范是完全按“生活教育”的观点办理的,晓庄学校以万物为导师, 

  宇宙为教室,生活为课程,主张目前的教育要进行根本的改造。晓庄学校附 

  设小学师范院、幼稚师范院及中心小学8所,中心幼稚园4所,还有民众夜 



①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集》,生活书店1937 年版,第83—86 页。 


… Page 78…

校、晓庄医院等,并在当地提倡修路,设联村武术会。这是陶行知实施乡村 

教育的最新实验。1930年4月,晓庄学校被国民党封闭。 

    1932年,陶行知发表教育小说《古庙敲钟录》,描述了他关于以学校为 

中心改造农村的理想,提出要把中国建成无数个工学团,使人人生产,人人 

长进,人人平等互助,这样中华民族将焕发新的生命。根据这个理想,他草 

拟了《乡村工学团试验初步计划说明书》,提出工学团要把工场、学校和社 

会打成一片,在工学团中要实施普遍的军事训练、生产训练、科学训练、识 

字训练、民权训练和生活训练。1932年9月,陶行知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 

了山海工学团。 

     山海工学团包括青年工学团、儿童工学团、妇女工学团、棉花工学团等。 

其中,儿童工学团采取小先生制,把失学儿童组织起来,采取大的教小的, 

会的教不会的办法,人数多的三四十人,少的五六个人。学习内容主要是陶 

行知编的《老少通千字课》。此外工学团还修路、筑鱼池的堤、办合作社等。 

1939年以后,山海工学团的试验因战事停止。 

    陶行知开办的晓庄师范在当时颇有影响,全国各省也都开始创办乡村师 

范。 

    ③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定县试验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成立之 

初,主要在城市中进行识字教育。  1930年10月,平教会成立定县试验区, 

并系统地提出了乡村教育观点。他们认为中国农村的问题是农民的“愚、穷、 

弱、私”,为了改变这些,就要实施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其 

中最主要的是公民教育。教育方式采取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定县试验 

区调查了当地历史、地理、人口等社会概况,创办了平民学校,还建立了农 

场、合作社、卫生院等。1932年,晏阳初替国民党政府拟定《县政改革方案》, 

这以后平教会的乡村改革实验就与国民党政权结合起来,为蒋介石实验管、 

教、养、卫的“新县制”服务。 

    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梁漱溟十分重视农村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命 

运取决于“乡村建设”。在他看来,中国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中国社会 

是以伦理为本位,靠伦理维持的社会,因此,维持社会秩序不在政权而在礼 

俗,以此为出发点,他提出实行“乡村建设”的主张,通过政教合一的途径, 

用乡农学校去实行对农民的精神陶冶、自卫训练和生产知识等的教育。 

    1929年,由河南省政府决定,梁漱溟在河南创办“河南村治学院”,设 

农村组织训练和农村师范两部,培养基层政权人员和乡村教育人员。后来又 

在山东邹平、荷泽办实验区。具体作法是:由县政府下办学公文,在各区组 

织乡农学校校董会,开办乡农学校。乡农学校分初高两级,对象为18岁以上 

的成年人,时间在冬季3个月。内容主要是精神陶冶,以《三字经》、《弟 

子规》、《朱子治家格言》为初步教材,从而在农村恢复了尊孔读经的封建 

教育。 

     (6)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在教育上的应变措施 

    抗战期间,由于国民党战场的失利,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国民 

党统治地区的高校108所被破坏91所,40%的中学陷入沦陷区和战区。 1939 

年到1941年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丧。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政府在教育上 

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 

    ①南迁和调整高等学校。国民党政府将一批重点高校迁往内地,并加以 

调整。如将北大、清华、南开迁到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大学、 


… Page 79…

  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一部迁到陕西城固成立西北联合大学;南京中央 

  大学迁到四川重庆;东北大学迁到四川三占等,使师生不至流散,以保存高 

  等教育的实力。到1938年底,共有55所高校迁移和调整。还将部分私立大 

  学如厦门大学、东北大学等改为国立,以维持校务。 

       ②救济战区师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