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史综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色列史综览-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了解。

注八九:正如早年的亚他利雅一样,玛拿西与亚们的败政导致忽略了圣殿,甚至故意按着外邦的风习,擅自更改。

注九十:这预言是「神人」向耶罗波安说的,那时刚设置金牛犊崇拜中心后。参考第十三章,三三七~三三八页。

注九一:意思是说,他们遵守逾越节较希西家改革之时更小心详尽。参考本章,三九一~三九二页。

注九二:米所波大米北部的西古提蛮族也宥份。他们是近年崛起的民族。主前六二七年,他们越过非利士地;约西亚早期(参考耶六22~26),他们在犹大制造恐怖的气氛;埃及的森美忒库一世曾藉着祷告与礼物拦阻他们(希罗多德,I,105);主前六二四年,击败玛代的西阿克萨里(Cyaxares),现今却反敌为友,协助玛代奥巴比伦对抗亚述。

注九三:C.J.Gadd在大英博物馆发现片断的「巴比伦年鉴」(Babylonian chronicle),涉及六一六~六○九年的事件,这块残片对这个时期提供可观的资料;参考ANET,三○三~三○五页所谈及的内容;关于内容与论述,参考DOTT,七五~八三页;又D。J。Wiseman,Chronicles of Chaldean Kings(London:The British Museum,1956),这本书有详细的论述。

注九四:森美忒库早已对亚述存好感,他甚至在主前六一六年,率领大军支援亚述,阻止米所波大米的拿布波撒拉的大军。尼歌跟随他的领导。

注九五:以色列的亚哈最为相仿,他有两个儿子先后执政:亚哈谢和约兰。

注九六:以利雅敬的意思是「神已建立」,约雅敬的意思是「耶和华已建立」。既然两个名字基本的意思相同,因此,可能尼歌要他改名,为要显明自己有此权柄。

注九七:当时,尼歌在俄隆提斯河的利比拉(Riblah)扎营,要与巴比伦对抗。约哈斯被召往利比拉接受被废的消息。

注九八:尼歌在犹大随意废立君王的作风,只是代表着他在这些地中海国家的辖制权而已。

注九九:除了注九三的参考书外,详细内容,参考Thiele,MNHK,二二~二七页;D。N。Freedman,BA,19(1956),五○~六○页;Albright,BASOR;143(1956),二八~三三页;H。 Tadmor,JNES;15(1956),二二六~二三○页;J。P。Hyatt,JBL;75(1956),二七七~二八四页。

注一○○:尼布甲尼撒如此称呼这地,参考DOTT,七九页。

注一○一:根据Tishri的推算法,这是约雅敬的第三年(但一1);根据Nisan的推算法,这是他的第四年(耶四十六2)。参考Thiele,MNHK,一六五~一六六页。

注一○二:犹大被掳七十年(耶廿五11~12;廿九10)是从但以理被迁徙的时期开始计算,在这后期中,更多的百姓被掳。归回的日期是主前五三八~五三七年。当时许多青年被掳(但一1~6)。这次被掳的事件是整个被掳过程中的第一次被掳,而主前五九七年、五八六年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被掳。

注一○三:参考DOTT七九~八○页,H。L。Giasberg,BASOR,111(1948),二四~二七页,其中讨论在埃及发现的一封亚兰文的信,是否可能就是当时亚责基伦王写给法老,恳求他的支援。

注一○四:参考D。J。Wiseman,见前,二六~二八页。

注一○五:比较巴比伦的年鉴及列王纪下二十四章6节、8节,可以获得准确的日期。耶利米对约雅敬的死及埋葬之方法,有苛刻的预言(耶廿二18~19;卅六27~32),因此暗示他在一场与盗匪的争战中,战死沙场,而且当时的情况不准许正式与尊荣的葬礼。

注一○六:列王纪下二十四章8节及历代志下三十六章9节记载只有八年,但这个显然是抄写之人的错误,他漏掉一个yodh,代表「十」的字母。

注一○七:我们从发掘出的水瓶把手能证明此事。在Tell  Beit  Mirsim(可能是底壁)和Tell er…Rumeileh(可能是伯示麦)所发掘的把手,印有「以利雅敬——约雅斤的管家」等字。因此,在西底家时代,王室的产业仍被认为是属于约雅斤的。然后在巴比伦的宫中,发现文件上有关约雅斤的头衔是「犹大王」,表明他曾住在那里,因此,与列王纪下二十五章27~30节相吻合的,他仍然被看为犹大的王。关于内容,参考ANET,三○八页。关于论述,参考H。G。May,AJSL,56(1939),一四六~一四八页;Albright,“King Jehoiachin in Exile,”BA,5(1942),四九~五五页。

注一○八:他在巴勒斯坦北部俄隆提斯河上的利比拉设立总部。可能自此遣派部队。自主前五八七至五七四年,他围困推罗。拉吉书信记载所有犹大的城邑;参考DOTT,二一二~二一七页。亚扪可能也是目的物;参考以西结书廿一章18~32节。

注一○九:围困始于西底家第九年的第十月(即主前五八八年一月),持续至第十一年的第四月(主前五八六年七月),共十八个月。

注一一○:耶利米计算只有八三二人(五二29),但是请比较,第十五章,四五○页,注三一。

注一一一:在拉吉城门发现的二十一块瓦片文,日期从当时开始。它们合并成为一扬审讯的记录,可能发生于拉吉失陷在巴比伦人手中的时候。除了注一○八的参考书外,另参考Albright,BASOR,82(1941),一八~二四页的论述。
第十五章  被掳与归回

                王下廿五23~30;代下卅六22~23;

              拉,尼;斯;耶四十~四十四,但一~六

 

    耶路撒冷的陷落与城中的优秀份子被掳,使犹大的历史发生剧烈改变。一向是宗教活动中心的圣殿,已遭毁坏。耶路撒冷曾是人民生活的核心,现在却成为废墟。较能干与深具影响力的精英都被徙置巴比伦,剩下来商讨决策、推行政治的,只是一些平庸之辈。虽然生活的方式改变了,犹大的历史并未中断。被掳只是局部性的,而一个由平民大众组合而成的社会,仍然生生不息。

 

第一节  犹大国内的演变

(王下廿五22~26;耶四十~四十四)

 

一、一般情况

    巴比伦效法亚述的作风,从征服的国家中,掳去举足轻重的人物。亚述发觉这种政策有效地减少叛变的机会,这也是尼布甲尼撒要得着的果效;然而,他没有混杂人口,不像主前七二二年的亚述,不单掳去以色列人,更徙入陌生人替代他们。尼布甲尼撒没有采取这个步骤,对犹大实在有莫大的裨益;因它减低与外族通婚的危险性,而通婚在以色列实际已有这种趋势(注一)。

    现今的犹大沦为巴比伦的一个省份。再没有自己的君王了,她被外族权势所差派的省长统治。第一位省长是沙番(注二)的孙子亚希甘(Ahikam)(注三)的儿子基大利(Gedeliah,王下廿五22)。耶路撒冷既已被毁,基大利便在米斯巴设立新都(注四)。自西底家统治期间,他可能就是犹大朝廷中的活跃份子。在拉吉出土的一个印章,刻有:「属于基大利,他是管治内阁的」(注五)。按考古学的推算,日期正是主前五八六年的大毁灭期间。若所指的同是那一位基大利,那么,他在西底家的宫中,显然居督导的地位。

    基大利所管辖的百姓被称为「民中最穷的」,他们被遗下耕种田地(王下廿五12)。被掳与战火中的伤亡,使人数锐减(注六)。许多百姓已丧生于主前五九七年的战场上,后来,约雅斤与一万俘掳(王下廿四14)又遭迁徙。主前五八八年至五八六年漫长的围困中,丧生的也不少,而且大批百姓再度被掳至巴比伦。发掘物显示巴比伦的毁灭遍及全犹大,因为不少城邑显出当时被焚烧的迹象。例如拉吉,就显出在主前五九七与五八六年被蹂躏的证据。无论总人口或市容方面,与数年前比较之下,皆面目全非了。

二、基大利被杀(王下廿五23~26;耶四十7~四十一18)

    基大利任职省长仅两个月(注七),便遭王室内的一份子以实玛利(Ishmael)背叛篡害。巴比伦首次进军的时候,以实玛利也是逃离犹大的难民之一,他寄居在亚扪。基大利在米斯巴受命为省长的时候,以实玛利随众返回犹大,向新的政权誓忠。基大利的军事副官约哈难(Johanan)曾警告他说,誓言是虚伪的,但基大利拒而不信。后来以实玛利在亚扪王巴利斯(Baalis,耶四十14)的支助下,成功地谋篡基大利,并在米斯巴杀戮部份巴比伦的驻军,和一些犹大的援兵。以实玛利与巴利斯显然都嫉妒基大利。谋篡的任务非常秘密地进行,以致两天之内,省长府以外仍然一无所知。次日,以实玛利及他的随从发觉必须也杀死一群在访的朝圣客,因为他们唯恐这件血腥事件的消息,会不迳而走。因此事发后,他们便匆忙投奔亚扪。以实玛利挟持了一批人质,包括西底家的众女儿,基大利曾受托照顾她们,而基于某些原因,以实玛利并未杀害她们。当时,曾经力劝基大利的军事领袖约哈难,警觉到已发的暴行,因而穷追不舍,在基遍追上以实玛利的军兵,并且释放人质;但以实玛利及其八位随良,伺机逃遁至亚扪。

三、耶利米的忠告(耶四十1~6;四十二1~四十三3)

    巴比伦的将军依从耶利米的要求,准许他留居国内,耶利米可以任选前往巴比伦或留居本地,然而他决定留下。他迁居米斯巴,以便靠近新省长基大利。省长被杀后,约哈难与他的同伴急需忠告,因为巴比伦会藉此采取报复性的行动,故此他们前往询问耶和华。百姓惧怕再度的报复战事,他们认为是难以避免,因为巴比伦的官员与维持秩序的兵丁都被杀了。他们恳请耶利米寻求神的意思,并应许无论如何,绝对按神的吩咐而行。十天后,耶利米获得神的启示,指示百姓留居国内,且无须惧怕,因为巴比伦不会报复,耶利米向百姓传达这个好消息,并特别警告他们,不得寻求埃及的荫庇。然而百姓却违背诺言,拒绝接受他所传达的话,反而指责他说谎。百姓随心所欲,与耶利米的话背道而驰。他们计划下埃及了(注八)。

 

四、下埃及(耶四十三4~四十四30)

    启程的犹太人数目众多。耶利米书四十三章5至6节提及这一群人,如同以实玛利一般,是从邻国归回的,曾被安置在基大利管治之下的百姓。耶利米也逆着自己的意思一同前往,目的为要在百姓面前,尽力高举神的话。这一群人离去后,犹大地更显得人烟稀少了,这批移民抵达埃及三角洲东部的答比匿(Tahpanhes)(注九)后,显然曾住了一段时间。当时,耶利米按神的吩咐,藏一些石头在皇宫门前的铺道内,其后他传达神的信息,预言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要征服这地,并在当地建造他的宝帐(耶四十三8~13)(注十)。

    根据耶利米书四十四章1节和15节,这一群犹太人渐渐散居埃及的城邑。耶利米警告他们,因为他们自始至终对神不贞,所以神不容许他们任何人归回犹大(耶四十四12~14)。圣经以外的资料记载说,一些犹太人(是否是这一群人的后裔不详)后来定居在伊里芬丁(Elephantine)岛上的军队殖民地。这个小岛位于埃及南部尼罗河第一瀑布附近。岛上发现著名的伊里芬丁蒲纸,是证据的来源。蒲纸的年代约在主前第五世纪末叶(注十一)。

 

第二节  巴比伦帝国时期

(主前六○五~五三九)

 

    犹大人被掳的时期,正值伟大的新巴比伦帝国时期,当时巴比伦的影响力如日中天。帝国的地位是自尼布甲尼撒开始统治时巩固的,直至主前五三九年,古列大帝(Cyrus the Great)率领波斯军把她覆没。犹大的俘掳历经了帝国的开始,直至波斯征服巴比伦之后。

一、尼布甲尼撒(六○五~五六二)

    尼布甲尼撒执政四十三年,在位期间,他维持巴比伦帝国唯我独尊的地位。难怪但以理解释梦中的人像时,描写他是那「金头」(但二38),因为他是古时屹立的英王之一。后继人的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国家外强中干,腐败的顶点是陷落在古列手中的时候。

    1.军事活动:尼布甲尼撒精通战术。耶路撒冷被毁时期,已可窥见他的战绩。但他的成就更胜于此。在攻陷耶路撒冷战役的起头,他同时也围困推罗城,双方相持达十三年之久,结束的时候,虽然他并未实际攻陷岛上牢不可破的堡垒(注十二),推罗却无可奈何地承认她的宗主权。耶利米(五十二30)简扼地记载说,主前五八二年他再度强横地迁徙犹大的百姓(注十三)。同年,他又在柯里叙利亚、摩押和亚扪节节胜利(注十四)。主前五六八年法老亚马西士(Amasis)继承法老合弗拉后不久,他又入侵埃及(注十五)。当时,埃及非常脆弱与混乱,而已比伦的领袖便得渔人之利。然而,尼布甲尼撒的目的,似乎不在长久性的征服,而是带惩罚性的行动,报复埃及过去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的干预行为,他成功了。此后,两大强国就和平共存。

    2.建设活动:尼布甲尼撒是一位积极且成功的建筑家,但以理书四章30节的描述,是最为贴切的。当时,这位巴比伦王说:「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的吗?」他建造一种错综复杂的防御系统,包括防御巴比伦,和首都串联南北的营垒。他建造庙宇、宫殿、运河和街道。一条延伸至城中圣地的游行走道,两旁排列着彩色缤纷、光泽眩目的瓷砖墙,其上更有排列成行的牛和龙浮虽作为装饰。通往著名的伊施他尔门的街道,也有相仿的装饰(注十六)。圣地当中,尼布甲尼撒重建了(注十七)宏伟的古老金字塔庙,也重修了宽大的玛尔杜克(Marduk)神庙。其中最著名的是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形状成梯形,是尼布甲尼撒为讨好他那思乡的米甸王后而建立的。希腊人对于这个花园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将它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二、尼布甲尼撒的后继者(主前五六二~五三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