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史综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色列史综览-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rdiya),以巩固自己的王位。刚比西斯闻名的成就是征服埃及,在主前五二五年,将她并辽阔的帝国版图。他首次在帕路斯奄(Pelusium)(注四六)与埃及军相遇,并且赢得彻底的胜利。因为希腊佣兵首领的变节,对他有重大的裨益,这些佣兵都是法老亚马西士雇聘的。当时亚马西士逝世,他的儿子森美忒库三世(Psammetichus 3)继位。这位新的统治者对波斯无能为力,他们向三角洲地带迈进。不久,刚比西斯控制了埃及全国(注四七),将她改组为波斯帝国的省份(注四八)。然而,他想伸张控制权到东方的迦太基(Carthage),或南方的努比亚(Nubia)和衣索比亚却都一无所成。主前五二二年,回途驻营在巴勒斯坦迦密山附近的时候,刚比西斯得悉一个名叫高马他(Gaumata)的,冒充被他暗杀的兄弟斯麦尔地,夺取波斯王位(注四九)。当时不知为了什么原因,刚比西斯自杀身亡了。

    2.大利乌舒士他斯伯(Darius  Hystaspes)(主前五二二~四八六):刚比西斯的官员之一,大利乌一世(Daruis I)立时发号施令,挥军回剿,平息叛乱,并攫夺王位。大利乌是首长舒士他斯伯(Hystaspes)的儿子,是波斯王族的后裔,古列的旁系亲属。他一箭双雕,并将假冒者置诸死地。然而,他察觉全帝国普遍热气沸腾,甚至有些地区已公开叛变。但在两年内,他便掌握一切,控制自如了,显出他是足以承当这考验。他认为这个全盘的胜利非常重要,所以将之镌刻在通往伊克巴他拿(Ecbatana)大道旁的山崖上。这碑文后来被称为贝希斯敦碑文(Behistun  Inscription),是用三种文字写成的,对近代鉴别古亚喀得文提供了非常珍贵的钥匙(注五十)。

    大利乌自始至终是波斯最能干的统治者之一。重组帝国时,显出非凡的技巧。古列不断地将征服国拼归版图,但却从不更改原来的边界;但大利乌饱尝严重祸乱的恶果,便变动边界,划分新的省份。他在各固定的巡回区指派巡查史官,设立错综复杂的邮政制度,提供有

效的通讯服务,大利乌也善用他早期战役中的经验,指挥军队,屡战屡胜。然而,主前四九○年,在著名的马拉松(Marathon)战役中,他在希腊人手中,遭受奇耻的失败。他计划报仇雪恨,但埃及的叛乱分散他的注意力,在雪耻之前,却死于主前四八六年。

    3.薛西一世(Xerxes I)(四八六一四六五):薛西一世继承他父亲。刚即位的两年,他致力于平息暴乱,特别是巴比伦,最后将他与亚述合拼(注五一)。在位第三年,他策动最庞大的军事战役,为要一洗其父败于希腊的耻辱。他的计策透彻而周密,所召集的军兵数目庞大,起初,他无往不利,甚至攻取雅典(Athens),焚毁亚科坡利(Acropolis译者注:希腊文原意为「山上的城」,乃指建于山上的防御城堡),但后来,他停泊在撒拉米湾(Salamis)的海军舰队,却被歼灭。翌年(主前四七九年)他的将军马东纽(Mardonius)所统率的部队,却在帕拉提亚(Plataea)被碎尸万段。在撒拉米战败的薛西,返回首都后,积极从事建设活动。

    4.亚达薛西浪金缦努士(Artaxerxes Longimanus)(四六五~四二五):最后一位引人注目的波斯统治者是亚达薛西浪金缦努士。他父亲被刺后,他继承王位。行刺者是宫中侍卫长亚他巴努士(Artabanus)。亚达薛西首先清除所有欲染指王位的敌人。其后在主前四六○年,他面临埃及严重的叛乱,经亚巴那哈拉(注五二)(Abar…nahara,叙利亚与巴勒斯坦隶属此省)的省长麦加比苏(Megabyzus)争战若干年后,才被夷平。与希腊的争持,使波斯王再度受辱,因为他要签订和约(主前四四九年),准许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随意与雅典结盟。亚达薛西和薛西都未能与他们的前王大利乌并驾齐驱。其他的继承者才能更差,亚历山大崛起的时候,波斯帝国被希腊吞噬了。

 

第五节  第一次归回犹大

(拉一~六)

 

    在波斯历史演变的这些年间,犹太人当中,发生了重大的事情(注五三),其中最重要的是三次分别从被掳之地归回。第一次发生于波斯征服巴比伦后不久(主前五三八年;拉一1),由设巴萨(Shesh…bazzar)率领;第二次发生于八十年后,即亚达薛西一世第七年(主前四五八年;拉七7),由以斯拉(Ezra)率领;第三次与第二次相距十三年,即亚达薛西第二十年(主前四四四年;尼二1),由尼希米(Nehemiah)率领。

一、古列的谕旨(代下卅六22~23;拉一1~4;六3~5)

    古列对待隶属国的宽大仁政,包括准许被掳至巴比伦的人归回本土(注五四)。令人不可思议的,古列竟在登基的第一年,即颁布谕令:给微不足道之犹大国的百姓(注五五);但正如前文提及的,或许这是但以理的影响力(注五六)。

    圣经两次记载古列提及犹太人的谕旨:以斯拉记一章2至4节和六章3至5节(注五七)。内容并非完全一致,可见谕旨较记载详尽,也包括两个记载所有的项目。总括来说,他命令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古列的国库负责支付一切的费用,重建时可以完成某些详细之计划,所有愿意的犹太人都可以重返家园,又力劝留居巴比伦的犹太人以经济支助他们;尼布甲尼撒所夺掠的金器银器,全数原璧归赵。这个谕旨显示对犹太人特别偏爱(注五八),令人难免怀疑它是出于但以理的手笔。

二、归回(拉一5~二70)

    按推测,主前五五八或五三七年左右犹太人紧接者颁布谕旨之后起程回国,由称为「犹大首领」的设巴萨率领(拉一8)(注五九)。踏上旅程的名单,列在以斯拉记第二章。除了七千三百三十七名仆婢外,有四万二千三百六十人(拉二64~65)。这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但并不包括所有居住东方的犹太人。事实上,也不是占多数;因为半个世纪后,在以斯帖(Esther)的时代(注六十),仍然有数目众多的犹大居民,足以在两天中,击杀为数七万五千的仇敌(斯九16)。前文曾提及,在东方的犹太居民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安逸环境,不少人在商业界已名成利就。许多人发觉他们已欲罢不能了,大多数不愿归回。那些全心全意归回的,显然没有任何严重的拦阻。他们开始启程了。

三、建造圣殿(拉三~六)

    重踏故土后,首要的工作是重建圣殿。建造圣殿是当前的急务,以便恢复摩西礼仪敬拜真神,也向邻国见证犹太人对耶和华的热忱。

    1.好的开始:百姓归回后立即开始建殿。以斯位记三章8节说,所罗巴伯(Zerubbabel)和大祭司耶书亚(Joshua或Jeshua)(注六一)领导百姓修建圣殿,但设巴萨显然是总管(拉五16)。他们首先设立祭坛,在归回后第一年的七月,恢复定期的祭礼。稍后同月的中旬,百姓就按着令期,遵守住棚节,第二年的二月,他们开始重建圣殿本部。

    第一步是奠立根基,工程迅速完成。大功告成后,百姓欢呼同庆。许多人兴高采烈,但其馀的,回想所罗门辉煌荣耀的圣殿时,不禁号啕大哭(拉三8~12)。他们看见新殿相当简仆,与从前的圣殿相形见拙。自此以后,烦扰又不断效生,他们经历北方撒玛利亚的反对(拉四1~5)(注六二)。虽然犹大领土并非合法地隶属撒玛利亚,但他们却妄想攫取管辖权(注六三)。除此以外,圣殿的犹太建筑工人开始花更多的时间重建家园,耕犁田地(该一3~14)(注六四)。不久以后,所有的工作陷入停顿状态。结果,直至大利乌第二年(主前五二○年;该一1),约十六年之久,圣殿仍然仅仅是一个根基而已。

    2.复始建殿工作:大利乌第二年,先知哈该(Haggai)和撒迦利亚(Zechariah)鼓励百姓复建圣殿的工作。他们向一般大众发表言论,特别针对仍操大权的所罗巴伯和耶书亚。所罗巴伯已接替设巴萨一段日子了,先知的努力并不徒然,当年的六月工作复始(该一15;拉五1~2)。但反对之声再度产生,这次相当正式。刁难来自亚巴那哈拉的省长达乃(Tattenai),但事态并不严重。他首先询问犹太人建殿的权威,然后直接致函大利乌索取凭据。他获悉犹太人确有波斯官方的谕准后,便停止攻击,甚至按大利乌的吩咐竭力倾囊相助(拉五3~六14)。四年后,在大利乌第六年(主前五~五年三月;拉六15),圣殿竣工。

 

第六节  第二次归回

(拉七~十)

 

    圣殿落成与犹太人第二次归回之间、相隔五十八年。关于这些年日的史料,仅存少许的线索。

一、居间时期

    大利乌统治波斯至主前四八六年,紧接而来的是薛西一世,他的统治结束于主前四六五年。薛西在位期间、发生了以斯帖的故事,下文即将论述。其后是亚达薛西浪金缦努士,他执政的第七年,第二次归回发生了,由亚伦的后裔以斯拉率领,他善于教导律法(拉七6、10)(注六五)。亚达薛西认识以斯拉,因为这位犹太人在朝廷中稍具声望。或许他曾任犹太民事部长等职。基于某种未见经传的方法,他说服王恩准他归回犹大,为要督促急需的改革。

    在这些年间,三件事情说明犹大地的生活。从哈该斥责百姓未能尽早完成圣殿工程(哈一3~11),我们得知百姓自扫门前雪,忙于重建安舒的房子与耕种田地。事实上,他们分身乏术,以致未能完成当前的急务,建造神的圣殿。后来(主前四四四年)尼希米发觉有建造耶路撒冷城墙的必要,可见除了建造私人住宅外,首都仍然是一片瓦砾,百废待举。以斯拉既承认百姓与邻邦通婚的罪(拉九1~15),可见犹太人与邻邦混杂。自然一些错谬的宗教活动,与不合宜的婚姻,将随之而来。

    政治上,犹大是波斯亚巴那哈拉省的一部份,这个大省份包括幼发拉底河西南部至埃及边境的领土,主要是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在这个庞大的单元内,犹大是其中的一个省份,由一位省长(Tirshatha,意思是「可畏的人」,拉二63;尼八9;十1)管辖(注六六)。可能在某些时候,犹大没有自己的省长,而直接受辖于区总督。总督可以在任何时间干预任何事件。正如主前五二○年,达乃干预有关重建圣殿的事一样。

二、王的谕旨(拉七11~16)

    与八十年前的设巴萨一样,以斯拉在回国的事上,得蒙波斯王慷慨的支助。其中包括:当他获得准许时,可随意率领同胞回国;也可从波斯的犹太居民、亚达薛西和朝廷的官员,接受金银建造耶路撒冷的圣殿;从亚巴那哈拉省的金库中文取急时之需;购买动物以供圣殿献祭之用;免除圣殿人员向波斯纳税;在犹大地指派民官,执行耶和华的律法,对犯罪者有生杀之权。因此,以斯拉的兴趣与托负与第一次和第三次归回不一样,不是兴建土木,乃是从社会方面与属灵方面,建造百姓。百姓需要革新,才能更讨神的喜悦。

三、归回与工作(拉七27~十44)

    1.旅程(拉八):以斯拉在亚哈瓦河(Ahava位置不详,可能靠近巴比伦)召集有意回国者。从男丁的人可看出人群的大小。当时约有一千五百名男丁,比第一次归回的人数少很多。人群中既没有利未人,以斯拉唯有拖延,直等三十八位利未人被说服加入他们的行列,再加上二百二十位当助手的尼提宁(Netinim)(注六七)伴随他们。正月十二日(主前四五八年)终于启程了。五月一日抵达耶路撒冷(拉七9;八31),全程共花了三个半月。

    2.杂婚的问题(拉九):以斯拉面对需要改革的主要范围,是少数的犹太人与四周的异族通婚。犹太百姓纵容他们的儿子迎娶邻国的外邦女子,甚至祭司、利未人和民间的领袖也牵涉其中。以斯拉归回后不久,便得知这件违背律法的行为,因此痛悔异常。他撕裂衣裳,拔下须发,惊惧忧闷而坐,直至傍晚时分,然后献上认罪的祷告。祷告完毕,伫立四周的百姓深受感动,承认自己的罪,并自愿解除婚约。以斯拉俯首同意,并且也寻求数位同情的宗教与民政领袖的赞同。他们从长计议,商讨如何处理这件困难与悲痛的事件。

    3.解除婚约(拉十):商议的结果决定按情形个别处理。为公平起见,判决必经长老及各村庄不同党派的代表一致通过。他们较毫不知情的人更了解当时的情况。一切安排妥当后,开始审判,三个月内便结束了(拉十16~17)。这件大规模拆散配偶的行动,在许多情形下,显然是十分困难而令人心碎的,但这件事严制执行了。自摩西时代,神的律法已要求百姓分别为圣,否则全被诱惑牵引远离神,崇拜外邦的神只。被掳归回后才不久,杂婚竟已发生到这种地步,这种情形会迅速导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以斯拉明察秋毫,所以采取不愉快但适当的措施。事实上,可能他在巴比伦已风闻这个消息,因而分外催迫他启程回耶路撒冷。

 

第七节  第三次归回

(尼一~十三)

 

    第三次归回由尼希米率领,发生于亚达薛西第二十年(主前四四四年,尼一1)。这次归回的犹太人数目不详,但显然为数不少,以致波斯王派遣「军长和马兵」护送(尼二9),尼希米是当然的主角。他的目的在于重建耶路撒冷城墙。当时百姓虽然回国已有一世纪之久,但仍未重建城墙,这真令人费解。

一、建造城墙受阻挠(拉四6~23)

    尼希米归回之前若干年,曾有人企图阻挠建造城墙的工作。但徒费心思。这个资料来自撒玛利亚人呈送亚达薛西的信件中(注六八),记载在以斯拉记第四章6至23节。信中力劝波斯王停止犹太人继续建造耶路撒冷的「城墙」与「殿基」。亚达薛西按请求下令,工作便停顿下来。

    这次事件,最可能发生在亚达薛西统治期(注六九)中的十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