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经济史-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持有朝贡凭证、表文、号簿等文件,经市舶司检验无误后,才允许入贡,外 

  国使节运来的货物,除贡品上交明政府外,其他货物可在京师会同馆开市, 

  政府对贡品赏以优价,参与开市商品货物,一律免纳商税;对运到市舶司所 

  在地的商品货物,由市舶司按“给价收买”政策,进行收购,不征收商税。 

  实行招徕朝贡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 

       明代从朱元璋至朱棣统治时期,朝贡贸易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朝贡国家增加。据《皇明祖训》记载,明初至明 

  中期,到明朝来朝贡的国家计有15个国家,其中包括日本、菲律宾的苏禄群 

  岛、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瓜哇、越南的占城、泰国、锡兰、柬埔寨的高棉、 

  苏门答腊的亚齐等。第二,建立、健全了朝贡贸易组织管理机构。这主要是 

  明朝朱棣政府命令恢复福建的泉州、浙江的宁波、广东的广州三地的市舶司, 

  并配备专人负责朝贡贸易工作。市舶司的编制是,提举一名、副提举二名、 

  吏目一名。第三,改善了朝贡贸易制度。明朱棣王朝不仅继承了朱元璋的朝 

  贡贸易政策,推行招徕朝贡国的措施,而且不断地完善朝贡贸易制度。明代 

  从永乐年代起先后将市舶司采取“给价收买”各国贡舶运来商品的办法,改 

  为实行“博买贡舶运来货物”的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先由官府收购专卖, 

  其余货物由商人经营,但商人必须交纳商税、交牙钱、领取执照文件后,才 

  能参与互市交易。第四,扩大了商品出口数量。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一个标 

  志是商品出口数量扩大了。明代在朝贡贸易中,除了进口一部分奢侈品外, 

  还出口了大量的中国土特产品、手工业品、生丝绸缎、瓷器、金属等产品, 

  从而使明政府获得了巨额利润。 

       ②私人海上贸易。在明代封建社会,私人海上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 



② 《唐明律合编》卷八,明律一五,兵律三。 

① 引自《续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 Page 61…

要地位。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关系的发展,明代的富商巨贾、大商人不仅在 

商业中占居垄断地位,而且也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主要地位。明代的商人、牙 

商、牙行都广泛地参与海上贸易。但是,商人参加海上贸易,必须按大明律 

规定,向明政府或市舶司纳商税、交牙钱、领取执照后,才能从事海上贸易 

交易活动,否则,视为非法。商人从事海上贸易,一般要通过牙行。所谓牙 

行,就是指明代城乡市场中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从中收取佣金的商行。在 

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市的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和中国商人进行交易 

时,必须首先通过官牙进行,否则,视为违法行为,并按大明律规定进行处 

罚。外国商人来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参与互市,必须在港口停泊的贡舶 

上进行。贡舶来华后,首先由牙商进行验货,上报市舶司,经官府进行给价 

收买或博买后,便由牙商带领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进行交易。明代商人在对 

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利润。明万历时期,广东的海上贸易商张琏在苏门答腊 

三佛齐经商,发财致富,成为“蕃舶长”。 

     尽管明王朝下令不准海民下海通番,从事海外贸易,但是,海民、商人、 

权贵等仍私通海外诸国,将中国的丝绸、丝棉、陶瓷、铁器等产品输出外国, 

并从外国输入有关奢侈品、香料、宝石、药材等产品,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 

暴利。同时,广东、浙江、福建等省的税收额也不断增加,福建漳州的海外 

贸易税收,在明万历四年仅为一万银两,而万历二十二年扩大为三万银两。 

     ③边疆贸易。边疆贸易是明代对外贸易的一种形式。所谓边疆贸易,就 

是指明王朝在与边疆少数民族接壤地区共同确定的集市上,由汉族与边疆地 

区各少数民族所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边疆贸易主要是通过建立集市、马市、 

茶市等形式进行。在边疆贸易的集市上,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生产的马 

匹、毛皮、人参、药材等产品向内地汉族人民交换其所需要的粮食、茶叶、 

布匹、丝棉、绸缎、食盐、瓷器等产品,所以,边疆贸易非常活跃。明政府 

为了加强对边贸的领导与管理,先后采取了下列措施:一是建立茶马司。茶 

马司是明代管理茶马贸易的组织。公元1372年 (洪武五年)至1411年 (永 

乐九年),明王朝先后在陕西、洮州、河州、西宁等地建立了茶马司,专门 

负责茶马贸易事务。二是实行金牌制的茶马贸易。所谓金牌制茶马贸易,又 

称“差发马”,就是指由明政府制金牌,由官府以茶易马。实质上,就是明 

政府向少数民族征收马匹赋税。三是垄断茶叶经营。明代为了控制茶的生产 

与流通,对茶马贸易实行专卖制度,不准私茶买卖,并在茶产区设立税课司, 

负责征收茶税。明代初期,向茶户征收茶税率通常是“十分取一,征茶二两”。 

商茶税率一般为“三十取一”。发展边疆贸易,特别是发展茶马贸易,在一 

定程度上加强了汉族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经济与文化联系。 

     ④郑和下西洋与对外贸易的发展。郑和(1371—1435年)是明代朱棣王 

朝的太监。从公元1405至1433年,他曾经七次下西洋,先后访问过安南(今 

越南)、真腊 (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锡兰(今斯里兰卡)、忽鲁 

谟斯 (今伊朗)、天万(麦加)、卜刺哇(非洲)、竹步(今索马里)、麻 

林(今肯尼亚)等30多个亚洲及非洲国家和地区,因此,被明代人称为“贸 

易珍宝之使”。郑和下西洋有两大目标:一是政治目标,这就是通过下西洋 

进行政治活动,旨在宣扬明封建宗主国的地位,提高国际威信,使各个朝贡 

国家进一步依附明王朝,从而加强明朝的封建统治;二是经济目标,这就是 

通过下西洋活动,发展朝贡贸易,扩大赏赐活动,并通过朝贡活动实现其政 

治目标。因此,郑和下西洋期间,从中国带去大量金银财宝、名贵土特产品 


… Page 62…

和手工业品,进行物物交换,换取外国的各种奢侈品,满足明代统治阶级的 

物质享受需要。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运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开辟了亚非 

国家海上交通的新航道,促进了朝贡贸易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加强了东 

西方各国之间的文化联系,特别是推动了明朝对外贸易的发展,如郑和将从 

中国带去的各种精致的手工业品,包括丝绸、瓷器、布匹、水银、雨伞等物 

品,与海外国家的人民换回了大量的土特产品,以及宝石、珍珠、珊瑚等名 

贵产品。但郑和下西洋耗费的金银财物过大,从而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所有这些,都是加剧明代封建统治危机的重要因素。 



     (6)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明王朝的衰亡 

     ①中国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的萌芽,就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关 

系的开始。16、17世纪,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农经济两极分化 

     明代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在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促使明代小农经济发生了两极分化。一部分农民逐渐贫 

困破产沦为雇工,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另一部分农民因善于经营而逐渐富裕 

起来,上升为富农。这些富农购买破产农民的土地,或租用地主的土地,使 

用雇佣工人,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富农使用农业雇工,专营搬运稻谷、石头、 

砍伐竹木、种植蓝靛树木、烧砖瓦木炭、锯木制板、制糖造纸等生产经营活 

动,后来进而发展为租地农,又称“租地农场主”。例如,明代后期,浙江 

山区的寮主(承租山地者)专门经营蓝靛,寮主向山主(山地出租者)租山 

经营蓝靛,按约定向地主或山主交纳地租。寮主为了牟取利润,雇佣贫民(又 

称菁民)种植蓝靛,剥削贫民剩余劳动。这样,在农业中便出现了资本主义 

的经济关系。 

     与此同时,明代地主贵族阶级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大封建贵族地主进 

行土地兼并,大量出租土地,获取货币地租。另一部分乡绅地主,扩大资本, 

利用占有的土地建立农场,使用农业雇工。有些乡绅地主则建立油坊、纸坊、 

陶瓷砖瓦坊,兴办工业,兼营商业。于是在明代农村中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 

     第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出现 

     明代中叶(1436—1619年),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在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它是以手工操作技术和雇佣工人 

分工协作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在手工工场中,资本家或商人资 

本以低价雇佣工人,生产手工业产品,供应市场,牟取利润。明代中叶,资 

本主义手工业工场先后是在纺织、榨油、陶瓷、冶炼、造纸等手工业行业中 

出现的。它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丝织手工工场。这是资本家自筹资本,雇佣工人,从事丝织品生产 

的场所。明代建立了一些丝织手工工场,如资本家饶于财在杭州钱塘江地区 

建立了一个丝织手工工场,有织机四五架,雇佣工人十多名,生产丝织品。 

明代万历年间,资本家郑灏在苏州府长洲县创立了一个丝织大作坊,利用数 

台机具,雇工数十名,分工协作,生产挽丝和棉帛。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 

江苏吴江县盛泽镇出现了有织机数十台、雇工数十名的手工工场,专门生产 

丝绸产品。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苏州“东城机户名隶官籍。佣工之人, 


… Page 63…

                          ① 

  计日受值,各有常主”。这些工场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 

  主义的经济关系。 

       二是榨油手工工场。明代中叶,在一些城市、乡镇、农村中出现了大量 

  油坊。坊主依靠资本,雇佣工人,榨油制饼,运往市场出售,获取利润。1589 

  年(万历十七年),嘉兴石门镇计有20多家榨油作坊,雇工800余人,坊主 

  对雇工进行剥削。因此,油坊雇工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因素。 

       三是陶瓷手工业工场。这是明代窑主组织雇工制作陶瓷产品的场所,称 

  瓷窑。陶瓷作坊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江西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业中心, 

  它不仅具有生产规模较大的官窑,而且拥有大量的民窑。公元1540年(嘉靖 

  十九年),景德镇的窑主大约雇工1000多人从事陶瓷生产。由此可见,雇佣 

  制瓷工人的民窑,它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四是冶炼手工业工场。这是明代从事采矿冶铁的场所。明代中叶的矿场 

  或作坊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官营矿场,另一种是民营矿场。冶炼业矿场的发 

  展特点是,官营矿场日益减少,民营矿场不断增加。从明代中叶至末期,广 

  东的韶山、惠州等地和福建东平等地的民营矿场都比较发达。其特点是经营 

  规模大,雇佣工人多,在生产中实行技术分工。例如,广东的佛山镇是全国 

  闻名的冶炼之乡,各个矿场或作坊所生产的铁锅、铁锁、铁丝等产品,远销 

  国内外。每个矿场都雇工几百名,多者千人。广东的一个矿区常雇佣1800— 

  6000名工人从事生产。矿主依靠资本剥削雇佣工人。所以,在矿场中也出现 

  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此外,明代中叶,在印书、造粬、制袜等行业中,也出现了雇佣工人的 

  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但它距离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生产还很远。 

       第三,农村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明代农村 

  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其主要表现是在农村建立了家庭手工业作坊或 

  工场。家庭手工业作坊是农民手工业者从事手工业产品生产的场所。随着农 

  村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资本家纷纷插足农村手工业领域。开始时,商人向农 

  村手工业者收购产品,后来,商人在农村市场收购原料,供应手工业者进行 

  加工生产,付给手工业者工钱,于是农村手工业者逐渐沦为商人的雇佣工人。 

  商业资本家为了扩大生产,满足市场需要,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村家庭手 

  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了分散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工场中,商业资本家 

  与手工业者是雇主和雇工的关系。因此,农村中分散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也 

  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一种表现形式。 

       总而言之,在16世纪,中国明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明代资本主义 

  萌芽一般较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略早一些,与西欧国家相比,则晚了一世 

  纪。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的原因:一个是明代封建统治根深蒂固,经 

  济比较落后,政治腐败;另一个原因是明代封建专制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再一个原因是明代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沿海省份地区城市的商品经济较边远山区发达,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仍都是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②明代封建专制王朝的衰亡。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它的产生、 

  发展和衰落时期。这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1620~1644年,明代 

  社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