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经济史-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展起了某些积极作用。中国明代中叶实行“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在一定 

程度上简化了税制,在客观上对经济发展起了某些推动作用。印度的莫卧儿 

帝国时期,阿克巴(1556—1605年)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改革政治和经济体 

制,加强中央政权,消除地方割据,在政府设立大臣,负责税收财政工作, 


… Page 132…

改革税收,取消包税制,由财政官员征收赋税(税率是收获量的三分之一), 

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等,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 

也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使印度沦为殖民 

经济。日本德川幕府推行“锁国令”,建立锁国体制,延缓了日本封建制度 

的解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3)经济发展的效果比较 

     经济发展的效果比较是经济发展比较的重要方面。所谓经济发展效果比 

较就是指对各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变化、经济观念等方面成就的比 

较。近代前期,东西方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取得了不同的社会效果。但经 

济发展效果在东西方各国之间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力水平不同。近代前期,东西方的生产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具体地说,西方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东方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但各国 

的生产力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 

社会生产力水平要高一些。东方的日本、中国、印度等国的生产力水平,较 

东方的其他国家要高一些。例如,在近代前期,西方的英国处于封建社会末 

期,其生产力较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高。英国在圈地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了农 

牧场,使用较先进的农具,农业生产力明显提高。在工业中 219 

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 

了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等等。这个时期,中国明代政权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发展手工业,应用新生产工具及技术,也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但生产力发展较缓慢,技术水平也较低。 

     二是经济结构变化不同。近代前期,东西方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的标志: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结构的变化,即所 

有制结构的变化。在封建社会后期,东西方国家的所有制结构,除了封建土 

地所有制、个体农民所有制外,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方面是国 

民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个时期,东西方主要国家,如西、葡、荷、英、法等 

国和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 

英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下列变化:在产业结构中除了农业、家庭手工业、 

商业、贸易外,还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等行业。生产技术结构也发生 

了质的变化,如农业生产从使用原有传统的农具发展至使用改良工具和重型 

铁犁等。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在工农业生产或农场、工厂作坊中, 

除使用一般农民劳动力外,还使用了雇佣劳动,在殖民地的种植园或矿厂中 

广泛使用奴隶劳动。但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没有使用奴隶劳动。随着生 

产力和技术的发展,东西方各国经济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比较研 

究东西方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弄清经济结构变化的发展规律,也有 

利于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政策。 

     三是经济增长效果不同。经济发展或增长效果,是指生产关系或经济结 

构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能力。近代前期,东西方各国社会经济和生产力都 

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势必要求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 

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例如,14—15世纪,农业生产力 

的发展,促使英国农奴制的瓦解。随着城市经济的兴起,商品货币关系的发 

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英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逐渐解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成长。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 


… Page 133…

图亚特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日本在德川时代,是个发达的 

小农经济国家,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 

提高,促使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逐渐萌芽。尽管德川政权推行“锁 

国令”政策,实行“参觐交代”制度,企图维持和加强封建制度,但难以改 

变日本封建制度的必然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产生的规律。明治维新 

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日本德川时代封 

建制度的崩溃,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Page 134…

                              4。经济思想比较 



     经济思想比较是近代前期东西方经济比较的一个方面。经济思想比较, 

指的是对近代前期东西方不同的经济思想、立场、观点、研究方向进行比较 

研究。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法律、文化等情况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东西 

方各国经济思想的差异。它主要表现如下: 



     (1)经济思想流派比较 

     近代前期,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阶级关系的发展和需要, 

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学派。西方国家的 

主要经济思想流派有:城市经济思想,经院哲学经济思想,新教徒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资产阶级古典政经学经济思想,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经济 

思想等。东方国家也涌现出了一些经济思想家。中国明代或明、清之际的经 

济思想家有邱浚、张居正、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日本从德川时代至明治维 

新初期有洋学派,而印度等国则未出现有经济思想家的历史资料记载。近代 

前期,东西方国家的经济思想或经济思想家,都代表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 

的阶级利益,并为新兴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同时,近代前期经济思想,都 

对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作用。 



     (2)经济思想研究方向比较 

     近代前期,东西方各国的经济思想在研究方向方面有较大的差别。西方 

的经济思想家大都从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和需要出发,重点研究从封建制向资 

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的流通领域和生产关系等问题,且有较大的创造性。东 

方国家的经济思想家的研究方向,则仅停留在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和法规方 

面的得失上,因而具有严重的保守性,究其根源,这是同东方主要国家推行 

封建主义的闭关自守政策和锁国政策有关。 


… Page 13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