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病历书写范文[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各科病历书写范文[1]-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  诊断讨论 根据病还必须初步分析,考虑诊断如下:

  1。缺铁性贫血患者系生育期妇女性,月经量多、夹有血块5年,每次需用卫生纸2包以上。近6个月出现头昏、耳鸣、乏力,食欲不振,活动后心慌、气促,多梦、记忆力减退。体检:皮肤、粘膜苍白,头发干枯、无光泽,指甲扁平,呈浅勺状,心尖部收缩期Ⅱ级柔和吹风样杂音等症状与体征。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根据以上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且贫血的程度已接近重度。食欲不振、毛发干枯及指甲扁平呈浅勺状改变。均为组织缺铁引起上皮组织的变化。也就是说,本例缺铁性贫血已进入组织缺铁期。此期无论在红细胞形态及着色上、血清三铁、骨髓有核细胞分类及细胞内、外铁方面,都应有明显的变化,故需进一步去完成这些检查。门诊查血清三铁结果与缺铁性贫血不符,有可能是技术性因素,应予复核。缺铁的原因,与长期月经量多有直接关系,而素食习惯不是主要的,拟请妇科会诊。

  本例虽系中年妇女性,有长期贫血史,但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症,且无皮肤、巩膜黄染,脾脏不大,血片中未见到较多的靶细胞,网织红细胞亦不增多等,均不支持本病。

  慢性感染性贫血 充分排除的依据还需补充胸部X线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本病常有家族史或药物史,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妇女半数患者可有肝、脾肿大。骨髓涂片中应查见环形铁粒幼细胞。本例为中年妇女性,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症,病前无服用特殊药物史,肝、脾不肿大,故不像此病。若骨髓涂重铁粒染色不见环形铁粒幼细胞,则可排除本病。

  (二)诊疗计划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拟作以下检查:

  1。仔细观察血片中红细胞形态与着色。

  2。查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门诊已送)。

  3。 测定Hb、RBC、Hct、以计算MCV、MCH、MCHC指数,作出RBC的形态分类。

  4。骨髓穿刺,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及细胞内、外铁测定。

  5。胸部X线摄片,肝肾功能检查。

  6。B超子宫及附件。

  7。请妇科会诊,查明月经过多的原因,并给予治疗。

李敏/林文杰

  病程记录

  1991…5…12 患者因月经量多5年,头昏,乏力,纳差及活动后心慌、气短6个月,拟诊为缺铁性贫血入院诊治。入院后一般状况尚可,神情疲软,进食较少。血液学检查申请单已送,准备明日行骨髓穿刺检查。妇科会诊邀请,待主治医师巡诊后决定。

  李敏/林文杰

  1991…5…13 于10:30行骨髓穿刺术。患者左侧卧位,取右侧髂后上棘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铺洞巾,局部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浸润麻醉至骨膜,穿刺针垂直刺入达骨髓腔(深约1。5cm)抽取骨髓液约0。2ml,涂片6张。经过顺利。无出血,病人无不适感。标本随即送血细胞检查室作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及细胞内、外铁检查。下午血检验报告单已来,Hb60g/L,RBC2。6×1012/L;Hct20。5%。求得:MCV=78。8fL;MCH=23pg;MCHC=29%。以上结果,表明患者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符合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变化。

李敏/林文杰

  1991…5…14患者入院后头昏、乏力、心慌、气短较前稍有好转,可能是休息的缘故。今下午骨髓检验报告已来,骨髓像显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0。98:1,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为著:幼红细胞体积小,浆少,色蓝、边缘不规整: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明显扩大。粒系及巨核系统未见异常;骨髓小粒组织细胞内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Ⅰ型7%,符合缺铁性贫血的骨髓像。故开始给予硫酸亚铁0。3g;3/d,口服,并定期观察网红及血红蛋白上升情况。

  李敏/林文杰

  1991…5…15上午李志兴主治医师查房,在听取病史及体检后,分析病情如下:

  患者为育龄期妇女,有长期月经过多的慢性失血史及盆血的症状和体症,平均红细胞三项指数均低于正常,骨髓呈典型缺铁性贫血的表现,故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是肯定无疑的了。血清三铁复查报告尚未回来,而门诊检验所得不支持缺铁,这是由于血清铁检验的要求非常严格,稍有疏忽就可造成误差,故此检查史能作为参考。而骨髓小粒组织细胞内可染铁和铁粒幼红细胞的检查,尤其是前者能够准确地反映机体是否缺铁以及缺铁的程度,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其他有关检查缺铁的各项指标,都必需以骨髓小粒组织细胞内可染铁作为佐证,故骨髓小粒组织细胞内可染铁的检查,被称为是诊断缺铁的黄金指标。但骨髓穿刺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且不易反复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因而在临床上受到一些限制,而血清铁蛋白(SF)含量与骨髓储存铁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故SF测定可以反映骨髓储存铁的情况。此外,测定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及FEP/Hb比值,亦可作为诊断早期缺铁的一项指标。SF与FEP相比,前者虽能灵敏地反映机体储存铁的变化,但不能反映红细胞内蛋白合成率的改变,而后者却是反映血红蛋白合成率的一个指标。因此,如能两者对照观察,则意义更大。

  关于治疗用药,原则上仍以口服铁剂为首选方法。病人曾口服硫酸亚铁,每日6片,3天后因恶心、胃内不适而中止,很可能是开始剂量较大或服法不当所致必须告诉病人,铁剂应放在饭后或饭间服用,可以减轻其对胃粘膜的刺激。铁剂不可用茶水吞服,茶中有鞣酸,可与铁结合沉淀而阻碍铁的吸收。口服亚铁时毋需同服维生素C,因亚铁已为还原型铁剂,可直接被肠粘膜吸收。一般于口服铁剂4~5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开始升高,7~12天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0%。这种疗效反应也有助于诊断。铁剂应持续服用至血红蛋白上升至120g/L(成年女性)后再继续服用3~6个月,以补充机体储存铁。若吸收不良或消化道反应严重而不能忍受,则可改用右旋糖酐铁深部肌注,血红蛋白每增加10g/L约需右旋糖酐铁300mg。计算该女性患者所需补充铁的公式可简化为:(120…病人血红蛋白g/L)×病人体重(kg)×0。33,即为所需右旋糖酐铁的总量(mg)。

  至于月经过多的问题,待妇科会诊后再定,但必须抓紧诊治,否则,缺铁性贫血难以根治。李主治医师的上述指示均已遵嘱执行。

  1991…5…16 妇科会诊:B超示子宫光影分布均匀,见实性均质性低回声包块,大小约80×78×82mm3,提示子宫肌瘤。妇科检查:子宫鹅蛋大小,符合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建议待贫血纠正后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李敏/林文杰

  1991…5…22 出院记录

  患者程丽莉,女性,38岁,江苏宜兴市人,上海计算机三厂车工,因月经量多5年,头昏、乏力、食欲不振,活动后心慌,气短6个月,门诊查血红蛋白60g/L,血清铁13。4μmol(75μg/dl),总铁结合力53。7μmol(300μg/dl),铁饱和度25%,以贫血原因待查于1991年5月12日入院。体检中度贫血貌,睑结膜、口唇、软腭、皮肤、甲床均较苍白。双手指甲扁平,并呈浅勺状。头发干枯、无光泽。心尖部闻及收缩期Ⅱ级柔和吹风样杂音,肛门膝肘位3点钟处查见紫红色赤豆大隆起软物一颗。入院后检验:血红蛋白60g/L,血清铁4。48μmol(25μg/dl),总铁结合力 80。6μmol(450μg/dl),铁饱和度5。5% MCV78;8fL;MCH23pg,MCHC29%;血清铁蛋白2μg/L;FEP100μg/dl·RBC;FEP/Hb=16。7μg/g;骨髓像显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1。2:1;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著,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少、着色偏蓝;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小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骨髓小粒组织细胞内可染铁阴性,铁粒幼红细胞Ⅰ型7%,提示缺铁性贫血。入院后给予口服硫酸亚铁0。3g,3/d。妇科检查符合子宫肌瘤,建议必要时手术治疗,鉴于患者贫血的诊断已经明确,导致贫血的原因亦已查清,可按既定治疗方案在门诊进行治疗观察,待贫血纠正后,再联系妇科手术治疗。经李志兴主治医师决定,于1991年5月22日出院,共住院10天。

  出院诊断:

  1.缺铁性贫血

  2.子宫肌瘤

  3.外痔

  出院时嘱咐:

  1.注意营养,纠正偏食,多食富含铁质的食物。

  2.继续口服硫酸亚铁0。3g;3/d。暂定每周门诊随访复查血像。

  3.妇科情况由妇科门诊随访。

李敏/林文杰

(李艳红 钱尚华)




第十节 神经科病历




…科病历书写要求(附两个检查)

病史按一般病历的内容与要求书写,但对病史采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主要症状的性质必须明确无误,避免笼统,如患者诉述头痛,应仔细询问究系头胀、发木、重压感、箍紧感,还系真正的疼痛;又如头昏,究系“头重足轻”、“头昏眼花”,还是自身或外界旋转感的眩晕。

  2.对主要症状有关的资料,不要遗漏或含混。如昏倒,应询问当时有无意识丧失及其程度发作急缓、发作时体位、前后情况及伴随症状(面色苍白、视力模糊、恶心、出汗等);又如抽搐发作,要弄清抽搐的部位、形式、持续时间,有无跌倒、受伤、小便失禁以及意识状况、发作频率等。这些资料,患者本人往往不能完全提供,要问目睹者或了解者。小儿、昏迷患者及有精神症状者,应由家属或陪伴人员提供可靠的病史资料。

  3.必须详细了解起病时情况的轻重缓急,症状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整个病情的演变过程。有的患者难以详细回答,尤其是有某些精神障碍的患者,因此往往须反复询问。

  4.记录时,对主诉与现病史,宜尽量保留原来语气,甚至逐字逐句地按患者原话,加以摘录。

  5.采取病史时,应注意观察一般状况,如:面容、睑裂、瞬眼、眼球运动、眼球凸出或凹陷,面部对称否、说话语气及音调、唾液吞咽、姿势、不自主动作等。

  病史的价值还在于对体格检查起指导作用。根据病史及初步观察,可以合理地安排检查计划,着重检查的内容,如运动、感觉、颅神经或大脑功能等。例如病史提示脊髓圆锥病变,则应详查会阴“马鞍”部位,以确定有无骶部感觉缺失;怀疑脑部病变,应着重查失认症、失语、偏瘫等。病史提示的这些部位,检查时要求特别注意。如起立头晕,应查是否直立低血压;发作性肢体麻刺,黑朦、昏倒或提示癫病,可让患者过度换气3分钟,观察有无症状及体征出现,上楼无力者应观察其登楼情况;吞咽困难者可试给东西吃;过度疲劳尤其影响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可嘱患者作100次重复动作和作重症肌无力药物试验。

  (二)神经系统检查

  1.精神状态 ①意识:是否清晰,有无模糊、谵妄、嗜睡、昏迷等情况。②言语:是否清楚,有无不清或失语。③情感:有无欣快、激动、淡漠、忧郁、不稳等。④智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及一般常识等有否欠缺。

  2. 一般检查

  头颅 大小如何(眉间至枕外精隆之周径),有无畸形、伤痕、静脉充盈、囟门膨隆、骨缝分离、肿块、压痛、破壶声、血管杂音等情况。

  颈部 有无斜颈、短颈、颈强直、强迫头位、颈椎活动受限及压痛、颈动脉搏动及血管杂音等情况。

  四肢 形态,姿势,有无畸形,活动是否受限,动脉搏动的强弱,周围神经是否增精粗,肌肉有无压痛等。

  脊柱有无畸形、压痛、叩痛、活动受限等情况。

  3 颅神经

  嗅神经用挥发性芳香物(樟脑、松节油)分别测试左、右鼻嗅觉。注意有无嗅觉减退、消失、异常或过敏,是一侧还是两侧。

  视神经 ①视力:通常用近视力表,近视、远视、减退等。②视野:用指测法。患者背光与检查者对面坐,查左眼时,遮右眼,左眼固定注视检查者右眼,检查者闭左眼,用手指在两人中间从上下左右的周边逐渐向中央移动,嘱患者看见手指时即说出,必要时用视野计检查。③眼底:用检眼镜检查视神经盘、血管、视网膜等。④瞬目反射:用电筒光照或用手指假击其中目,观察是否闭眼。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展神经 ①睑裂:大小,是否双侧对称,有无上睑下垂。②眼球位置及运动:有无斜视、同向偏斜、复视及眼球震颤等。③瞳孔:大小、形状、位置、边缘,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直接、间接)、调节反射如何。

  三叉神经 ①感觉:测定面部痛觉、触觉、冷热觉的程度及其分布范围,注意两侧对比,有无压痛点。②运动:颞颊部有无肌萎缩,张口时下颌有无偏斜。嘱患者作咀嚼动作,以手按触颞肌、咬肌、测肌力。③反射:角膜反射、下颌反射。

  面神经 ①运动:观察两侧面部形态是否对称,有无颜面偏侧萎缩、面肌痉挛。嘱患者作蹙额、皱眉、闭眼、露齿颊、吹哨、观察额纹、眼裂、口角、鼻唇沟是否相等。②味觉:测定舌前2/3味觉。

  前庭蜗神经 (位听神经)①耳蜗神经:气导骨导比较(林内Rinne)试验,正常气导大于骨导;双耳骨导比较(韦勃Weber)试验,正常感到声音在正中;骨导敏度(许瓦巴赫Schwabach)试验;听力计检查(必要时)。②前庭神经:错定物位征、旋转试验、冷热试验。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发音、吞咽、软腭与悬雍垂位置及运动、咽部感觉、咽反射、声带运动(必要时)

  副神经 嘱转头、耸肩,观察运动情况及胸锁乳突肌有无萎缩。

  舌下神经 张口时舌在口腔中的位置,伸舌时舌尖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