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日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崛起-日本-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军部的势力,他们有权将军部的意见上奏天皇。由此左右大权,控制内阁,影响政府对内对外政策,最终使日本很快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上,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军部就开始独断专行。到了20世纪,从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再到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
  ,1941年太平洋战争,军部和昭和天皇的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战后东京审判没有审判昭和天皇是美国的战略利益使然。正如美国纽
  约州立大学教授比克斯在其获得2001年普利策奖的名著《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中揭示的那样,无论从事实还是从法理上,昭
  和天皇都是不折不扣的战争罪犯。
  驻日盟军总部在占领日本后,首先做的就是废除这部带着强烈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的《帝国宪法》。
  宪法颁布的时候,被流放的民主斗士中江兆民在大阪见到了宪法文本,“通读一遍,唯苦笑耳。”
  此时,对他的特赦令也刚刚到达。两年前(1887年),他就写出了后来传世的《三醉人经纶问答》,借三位酒徒之口,为当时明治时
  代的日本社会主要思潮留下了精确的照影,对当时日本青年思考日本往何处去有重要的启蒙价值。
  喝多了酒的洋绅士看到的是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但是他相信国际法维系着国际间的和平秩序,如有强国欺凌弱国,大国欺凌小国的事情,
  他相信并期待着法国和美国的同情和支援。
  主张富国强兵的豪杰君被这种梦想激怒了,他认为,无论感到如何烦恼,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日本的周围,俄国屯兵百万,窥伺土耳其
  ,企图吞并朝鲜。我国的人口财力都很小,对付他们的百万之兵,实在是愚鲁得发狂。今天要执行扩大我国土,增加财富、增加兵员、增加战
  船之策,进兵非洲也好,进兵亚洲也好,要当一个大国,以改变本国的面貌,而且不问成功与否,这是一举两得之策。
  性好饮酒的南海先生不赞成两人的观点。他认为洋绅士之论,非全国同心协力不能实现。豪杰君之见,非天子宰相独断专行不能得逞。如果豪杰君所谓大国在亚洲的话,应该结成兄弟之邦,互相援助,不应妄动干戈,使无辜百姓遭受涂炭。如果指的是中国,无论就其风俗习尚、文物及地理,作为亚洲小国均应与之敦睦邦交,绝不能张扬武力,与之结怨。南海先生说完,两位客人消失了:洋绅士去了美国遨游;豪杰君已在游历上海;南海先生依然居于日本市井,唯有饮酒而已。经过20年突飞猛进的近代化改革,日本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在19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日本往何处去?


扩张
  1,脱亚入欧
  1885年3月16日,日本思想界的泰斗福泽谕吉在他自己主办的《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首次表明日本要脱亚入欧的立场。他在文
  章中写道“我日本国土虽位于亚细亚之东,其国民之精神则已脱出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中国和朝鲜如果不象日本一样进行改革“
  自今不出数年,降至亡国,其国土将归世界文明各国分割,此乃毫无疑问。”“我 
  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振兴亚细亚,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方文明之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之法亦不能因其为邻国而给与特别
  关照,唯有按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方式处理之。”
  当时日本由于1882年的朝鲜壬午之变和1884年的甲申之变,与中国和朝鲜加剧了紧张关系。福泽谕吉的思想代表当时日本政府和许多日本
  人的看法。在当时,政府已经在为此作准备,一是和西方修改条约,与欧美各国缔结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学习西方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
  给中国和朝鲜。在整个80年代,日本将中国作为假想敌,开始扩军备战。
  脱亚入欧的思想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侵略道路,在未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日本作为后起的列强和亚洲的异类,以其特有的野蛮、
  凶残和狡诈、奸滑,戕害了几千万亚洲人民的生命,涂炭了许多亚洲国家,也将日本的血腥崛起,钉在人类良知的耻辱柱上。至今,这些在一
  个世纪里积累的创伤还在隐隐作痛,不得不对这样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时刻保持警惕,日本对这段历史的暧昧和错误态度,也使它和亚洲国家
  之间巨大的心理鸿沟一直难于弥合。
  直到今天,脱亚的思想还在影响着日本,成为他们鄙视亚洲国家的根源之一。
  2,征韩
  日本刚刚开国,吉田松阴就说过:“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以天皇名义颁发的维新的《宸翰》,
  明确提出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对外扩张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而从幕末“千岁丸”到上海考察开始,他们就看出清朝积贫积弱
  ,是可以宰割的对象。
  1871年日本和中国开始订立《中日修好条规》、《通商章程》。在日方提出的草稿中,就想以中国和普鲁士订立不平等条约为基础,中国
  代表断然拒绝。最后大体以中国的草约为主订立修好条约。
  日本和中国订立修好条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琉球王国和李氏朝鲜炫耀。当时朝鲜对日本抱有戒心,拒绝和日本修复邦交。
  条约签订还不到一年,日本就想改约。李鸿章指着双方代表签字画押的地方,勃然大怒,大声对日本公使柳原前光说:“贵国今如此,是
  自污也。其将污我耶?或蔑视清朝耶?”严词拒绝了日本的无理要求。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王国居民被台湾土著杀害,开始侵略台湾,而其最终目的在于吞并琉球。西乡从道率领战舰进攻台湾,在榔桥和石
  门受到台湾人民的顽强抵抗,清朝派大员到台湾处理。这是日本第一次侵略中国。从此,日本开始对中国延续70年的侵略历史。
  日军此次侵台出动了3600人,只有12人战死,但因病而死者达到561人。军事进攻失利,日本开始以侵台日军驻台为由,以外交手段进行勒
  索。内务卿大久保亲自出马来到北京,为了不暴露自己索取赔款的底牌,他先是否认中国对台湾东部的主权,多次讹诈不成,才最后亮出底牌

  。而且开口就要500万,并以罢权回国相要挟。清政府为平息此事,与日本达成了屈辱的妥协,付给日本白银50万两。日本切断琉球与清朝宗藩
  关系的目的也达到了,为日后吞并琉球埋下伏笔。
  大久保结束在北京的谈判来到天津,李鸿章在会见他的时候有些感慨地说:“贵国眼捷手快,万事运转通畅。而我国,如足下所知,国古而
  旧弊凝结,改革非易。”
  当年12月,李鸿章给朝廷上了奏章,呼吁与日本竞争是当务之急:“日本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自铸洋钱,
  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留学生赴西国学习德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蔑视中国 
  ,有窥犯台湾之举。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之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
  1879年3月,日本废“琉球藩”,4月改为冲绳县,6月,琉球国王尚泰及王室成员被移送东京。琉球王国被日本正式吞并。
  吞并琉球以后,日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朝鲜。
  在日本扩张的路线中,北上和南进一直贯彻始终,向北是吞并朝鲜,占领满蒙,进而占领全中国。南进是占领台湾后进入东南亚。北上是
  主要方面,形成后来的大陆政策。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早在明治维新以后就开始一步步进行了。
  1876年,日本和朝鲜签订了不平等的《江华条约》。条约的目的也是使朝鲜脱离中国的影响,这是朝鲜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日本从此打开了朝鲜的大门,在朝鲜进行了无孔不入的扩张。1882年,汉城发生兵变,士兵杀死了日本教官,袭击了日本公使馆。日本出动了
  军队驻扎朝鲜,清朝也派出了军队,牵制日军不敢轻举妄动。两年后,受日本支持的朝鲜开化党杀死大臣,劫持国王,日本全力介入了这次事
  件。清朝派袁世凯率军开进王宫,驱走日军,恢复了朝鲜的统治。
  甲申事变中,中日两国的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当时中国还和法国进行战争,为了应付朝鲜的紧张局势,与法国草草结束战争。日本羽翼未
  丰,也暂时放弃与清朝对抗,转向在朝鲜的经济经营,暗中怂恿中国与正在南下的俄国对抗,稳住朝鲜局面。
  1890年,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帝国议会的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出国家“主权线”和“利益线”的概念,明确提出“利益线在朝鲜”
  。
  从80年代起,日本的军事部门就开始侦查中国。分别完成《邻邦兵备略》、《与清朝斗争方策》、1887年,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
  策案》,要求在五年内(1892年之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吞并一部分中国领土,分裂全中国。
  2,甲午风云
  1892年7月,清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两舰抵达横滨。丁汝昌在旗舰“定远号”上招待日本议员,法制局长官尾崎三良后来
  写道:“巨炮四门,直径一尺,为我国所未有。清朝将领皆懂英语。同行观者在回京火车上谈论,谓中国毕竟已成大国,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
  舰队。反观我国,仅有三、四艘三、四千吨级巡洋舰,无法与彼相比。皆卷舌而惊恐不安。”
  为建设一支足以对抗北洋水师的海军,成为日本的最高命令。天皇发布诏敕,在日本全民中引起震动,很多人为造舰捐献钱款。日本的海
  军急速扩大,其快射炮已经领先于北洋水师,而此前,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使中日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一下增大。
  1893年,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亲自出马,在朝鲜的釜山、仁川、汉城到中国的烟台、天津、南京、上海作了调查,认为对华作战,有稳操胜卷的
  把握。
  剩下的只有挑起战争的时机和借口了。
  国内外的局势使日本选择了在1894年开战。
  为了与欧美各国实现修改不平等条约,第一届伊藤内阁的外相井上馨采用陆奥宗光的计策,在东京建造了鹿鸣馆,举办晚会和舞会,一再

  向欧美人士显示日本的欧化成果。1883年竣工后的鹿鸣馆设计豪华,成为当时日本政要和外国使节狂欢的地方。伊藤博文在酒色之中,打破自
  戒,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淫荡癖好。
  这段时期被日本人称为进行媚外的鹿鸣馆外交的“鹿鸣馆时代”。
  但是,修改条约的秘密谈判并不顺利。井上馨失败后,大隈重信继续谈判,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英国《泰晤士报》曝光了大隈重信主张
  在最高法院聘用外国法官的底牌,激怒了日本舆论,大隈重信被刺客炸掉半条腿。
  1893年,国际局势出现新的变化,日本看准了这一机会,实现了自己多年修约的梦想。首先是葡萄牙因国内问题撤销了驻日总领事馆,日
  本借机收回了领事裁判权。第一世界强国英国也开始改变态度,积极开展对日交涉,打算抢在其他国家之前和日本订新条约,因为英国与俄国
  在东亚的竞争愈演愈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85年下令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1991年动工,英国需要借助日本的势力阻挡俄国。日本此
  时也要借助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实现大陆扩张。因此,陆奥宗光的谈判一直在秘密进行。
  伊藤内阁在国内正处于焦头烂额的境地。议会强硬派借“千岛丸”事件提出弹劾伊藤的上奏案。正在此时,传来了朝鲜政府请求清朝出兵
  镇压农民起义的消息,日本国内舆论一夜之间变调,要求出兵朝鲜。据说伊藤当时大喊:“真乃天助我也。”
  出兵朝鲜使日英谈判具有新的意义,英国和日本互作让步,英国期待着日本不与俄国、法国结盟,支持英国在远东的地位。同意在五年后
  取消领事裁判权,同意日本上调关税。由于英国的是西方超强国,日本由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化的的民族危机。更现实的意义在于,为立刻进行
  的甲午战争找到了强大的支持。英国外相在祝酒词中直截了当地说:“英日新约的签订胜似日本击败清朝的大军。”
  在朝鲜,在日本陆海军出动之前,避免爆发战争的机会时时存在,但是日本不断激化事态,主动挑衅,意在发动战争。
  1894年7月25日,日军偷袭驻扎在朝鲜牙山的清军,海军在大东沟袭击中国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后,日军处处得手,9月16日,山县有朋的陆军第一军占领平壤,10月进入中国东北。9月17日,海军在伊东佑亨指挥下在黄海击
  败北洋水师,控制渤海和黄海,北京和直隶的门户大开。大山岩指挥的陆军第二军11月占领旅顺口。攻占旅顺后,日军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
  杀,遇难人数多达6万,旅顺城里只有收尸队的36人活了下来。美国刊物评论道:“日本是披着文明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天已经摘
  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1895年2月,日军修改了直隶作战的目标,改为进攻威海卫,彻底全歼北洋水师,丁汝昌服毒自杀。
  日本成竹在胸,准备在谈判桌上获取最大的利益。外相陆奥宗光提出承认朝鲜独立、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三原则。伊藤博文担心列
  强干涉,要求阁僚严守底牌秘密。
  清朝已无力再打,日本也担心列强干涉,丧失已得利益。
  当清朝派出张荫桓、邵友濂为首的代表团来到广岛,伊藤博文拿出当年在美国受到美国国务卿菲休的手段,以无全权委托为名,打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