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 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台湾通史 上册-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兵俸银    67 两    又薪凑银    72 两
  又薪凑银    144 两    守备俸银    27 两
  副将俸银    53 两    又薪凑银    72 两
  又薪凑银    144 两    千总俸银    14 两
  参将俸银    39 两    又薪凑银    33 两
  又薪凑银    120 两    把总俸银    12 两
  游击俸银    39 两    又薪凑银    23 两
  又薪凑银    120 两    外委俸银    18 两
  都司俸银    27 两
  右总兵一、副将三、参将二、游击六、都司三、守备十二、千总二十六、把总五十二,计款66010 两,而外委在战兵之内,不给薪凑银,月给白米3 斗。


  台湾兵饷支给表(乾隆五十年,据《台湾府志》)

  项 目         款 数
  镇标三营兵2770 名   共银2540 两
  城守营兵1000 名    共银2000 两
  南路营兵1500 名    共银3000 两
  北路三营兵2400 名   共银4800 两
  淡水营兵500 名     共银1000 两
  安平水师三营兵2500 名 共银5000 两
  澎湖水师二营兵2000 名 共银4000 两
  计兵12670 名,共银25340 两。此外,每兵一月给米3斗,由各县征收正供碾放。又兵丁恤赏之款,例由官庄租息支给。


  噶玛兰营兵饷表(道光十五年,据《噶玛兰志略》。此款定由噶玛兰厅入款支给。)

  项 目          款 数
  都司一员俸廉       449 两3 钱9 分4 厘
  守备一员俸廉       338 两7 钱5 厘6 毫
  千总二员俸廉       384 两(每员192 两)
  把总二员俸廉       300 两(每员150 两)
  外委四员俸廉        72 两(每员18 两)
  战兵四百六十二名饷银   8316 两(每名18 两)
  守兵二百四十名饷银    2880 两(每名12 两)
  加饷           3350 两4 钱(每兵年加4 两8 钱,除外委外,共698 名。)
  月米折银         3086 两6 钱4 分(每兵月给米3 斗,共702名,年须2572 石2 斗,每石                         折银1 两2 钱。)
  眷谷折银         1010 两8 钱8 分(每兵年给谷2 石4 斗,共702 名,须1084 石8 斗,                         每石折银6 钱。)
  盘费赏恤等        1000 两
  计款          20195 两9 钱9 分


  台湾勇营月饷表

  营制  勇营饷额钱  营饷额钱 屯兵营饷额钱  
  管带官  50。0     50。0    50。0   
  书识    4。5      4。5     8。0
  帮带官  50。0     50。0     —   
  亲兵什长  4。8      4。8     6。8
  文案   30。0     30。0    20。0   
  亲兵    4。5      4。5     6。5
  册籍   24。0     24。0    20。0   
  护勇    4。5      4。5     6。5
  帐房   24。0     24。0    12。0   
  什长    4。8      4。8     6。8
  营伍帮带 12。0     12。0    30。0   
  正勇    4。2      3。6     6。0
  哨官    9。0      9。0    18。0   
  伏勇    3。3      3。3     4。0
  哨长    6。0      6。0     —   
  长夫    3。0      3。0     —


  建省以后岁入总表(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

  款 目    两 数                   
  地丁实征   511969 两(光绪14 年清赋之额)      
  邮政局     30000 两
  煤务局    400000 两( 15 年收入之额)        
  补水秤余   128246 两(随粮征收) 
  伐木局    100000 两( 15 年收入之额)        
  抄封叛产    56500 两(照旧)       
  金沙局     20000 两( 18 年商办认缴之额)      
  官庄租息    33657 两(照旧)
  隆恩租息    3750 两(岁收租谷3750石每石折银1 两。)
  茶厘局    144000 两( 16 年商办认缴之额200000 圆,折两如是。)
  城租      8000 两(岁收租谷8000石,每石折银1 两。)
  海关税钞   990146 两( 15 年收入之额)
  学租船钞    5923 两( 15 年收入之额)
  陆饷      10000 两(照旧) 
  阿片厘金   446640 两( 17 收入之额)
  水饷      1000 两(照旧) 
  百货厘金    75000 两(此款未实)
  盐课     130000 两( 15 年实收之额)
  文口规费    5000 两( 14 年归县征收)
  脑磺盈利   400000 两
  武口规费   2500 百两
  商务局     40000 两(火船铁路等款)
  福建协饷   440000 两( 17 年停止)
  电报局     60000 两
  计款     4402325 两


卷十 典礼志

  连横曰:礼所以辅治者也,经国家,序人民,睦亲疏,防祸乱,非礼莫行。故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台湾为海上荒服,我延平郡王辟而治之,文德武功,震铄区宇,其礼皆先王之礼也。至今二百数十年,而秉彝之性,历劫不没,此则礼意之存也。起而兴之,是在君子。

  庆贺

  郑氏之时,朔望必朝,每有封拜,辄朝服北向,望永历帝座疏而焚之,君虽不在不敢忘也。归清之际,每有庆贺,行礼于府学之明伦堂。康熙五十年,巡道陈瑸始择地于城东永康里建万寿亭,前立午门,门旁列朝房,后为祝圣殿。五十六年,巡道梁文科修,环以垣,东西辟门,曰敷文,曰振武。六十年,飓风圮。雍正元年,重建,后置僧室,奉埽除。乾隆十七年,巡道金溶、知府陈玉友以地属城外,启闭非便,仍行礼于明伦堂。三十年,知府蒋允煟嗽竦囟卜幌匮е舷颍J吭壕芍罚峁购瓿В缣ň抻睿苑盍ⅰI瓒魈ò喾刻拢蠲磐庾笥椅绿衔缑牛馕鞒浚芤匀圃縻诿拧7餐蚴倭罱凇⒃⒍粒奈涔儆谇耙蝗照澹适舾懊髀滋孟耙恰V寥账墓模牍亩湮鳎腥蚓胚道瘛O绕诮屎乇恚欣瘢稍标阒潦≡浇

  接诏

  诏至之时,总督遣官赍送,舟进鹿耳门,传报,文武官具龙亭、彩舆、仪仗、鼓乐,至西门外接官亭迎接,恭捧诏书置于龙亭。文武官朝服北向跪迎,鼓乐前导,至万寿宫。文武官东西立,赍送官南向立,赞唱排班,乐作,行三跪九叩礼。赍送官捧诏,读诏官跪受,谐案前,宣读。众官跪听毕,仍授赍送官,恭置龙亭。又行三跪九叩礼,以次退。诏交知府,分送各县,宣读颁布。

  迎春

  立春之前,有司豫塑春牛、芒神,以桑柘布土为之。牛身高四尺,按四时也;长三尺有六寸,三百六十日也;自头至尾凡八尺,八节也;尾一尺有二寸,十二时也;鞭用柳枝二尺有四寸,二十四气也。牛色以本年为法,头、耳、角用天干,身用地支,蹄、尾、腹用纳音。笼头以立春之日干为色。拘用桑木。索孟日用麻,仲日用苧,季日用丝。造牛之土,以冬至后辰日于岁德之方取之。芒神身高三尺有六寸,一年三百六十日也。服以立春之日支受克为衣色,克衣为带色。髻以立春之日纳音为法,罨耳以时为法,鞋裤行缠亦以纳音为法,老少以本年为法。塑成置于东郊之春牛亭,先期一日,府、厅、县各率属盛服鸣驺而至,赞导至位前,就位。上香鞠躬拜,献爵三,读祝,再拜。礼毕,簪花饮酒。属官先行,长官次之,迎至府、厅、县头门之外。春牛南向,芒神西向。是日清晨刑牲设醴,府、厅、县各率属朝服,赞导至位前,就位,鞠躬拜,献爵三。读祝,再拜,兴。至春牛之前,各官执彩仗,左右立,长官击鼓,次各击牛三揖。至芒神前,又揖,而退。是为鞭春之礼。

  藉田

  直省各府、州、县均于东郊建先农坛,高二尺有一寸,宽二丈五尺,祀先农。旁置藉田,备农具黑牛,择土宜之谷贮之。以农人二,免其役,给口粮,使耕之。仲春之日,有司先期斋沐,至日,文武官率属朝服致祭,帛一、羊豕一、铏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行三跪九叩礼。毕,易服,知府秉耒,佐执青箱,知县播种。其在州县,则知州、知县秉耒,佐执青箱播种,耆老一人牵牛,两农扶犁,九推九返,农夫终亩。既毕,朝服,率耆老、农夫望阙谢恩,行三跪九叩礼。藉田之谷,以供祭祀,重农也。

  祭社

  府、州、县皆建社稷坛。府称府社之神,府稷之神,为红牌金字。坛制坐南向北,高三尺,方广各二丈有五尺,四出,陛各三级。岁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祭。主祭官先期三日斋戒,将祭之前一日,省牲治器,除坛上下,设幕次中门,宿焉。祭日夙兴,执事者陈礼器,设社位于稷之东,各列羊豕一、帛一、铏一、簠二、簋二、笾四、豆四。主祭官祭服行礼,如仪而退,纳主于城隍之庙。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同坛,在社稷坛之右,亦以春秋仲月致祭。坛高二尺五寸,方广各二丈有五尺,陛四出,南向五级,余各三级。雍正二年,奏准风云、雷雨之神居中,山川左,城隍右。礼与社稷同,各以府、州、县为主祭,武官陪祭,祭毕,纳主于城隍之庙。

  释菜

  永历二十年春,文庙成,延平郡王经亲行释菜之礼。归清以后,康熙二十四年,巡道周昌、知府蒋毓英重建,是为府学。三十九年,巡道王之麟建明伦堂。自是以后,各府县皆建文庙,尊先师也。每岁春秋二仲上丁之日,恭行释菜之礼。先期三日,地方官斋沐停刑。将祭之前一日,习仪于明伦堂,省牲治器。四鼓齐集,执事者各司其事,文官为主祭,武官陪祭。先祭崇圣祠,礼毕,祭孔子。祀以太牢,舞六佾,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望孟子配。祭官各就位,启扉,迎神,舞佾,乐奏咸平之章,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行初献礼。主祭官诣盥洗所,次诣酒尊所,至神位前,乐奏宁平之章。主祭官跪,皆跪,奠帛,献爵,叩首。兴,跪,读祝。乐止,行三叩礼,复位。行亚献礼,乐奏和平之章毕,复位。行三献礼,乐奏永平之章,毕,复位。饮福受胙,叩首。兴,复位,各官皆行三跪九叩礼。兴,撤馔,乐奏咸平之章。送神,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读祝者捧祝,司帛者捧帛,各诣燎所,望燎,偃佾,止乐,以次退。

  祭纛

  纛,大旗也。台湾镇为挂印总兵,统率师干,权在阃外。每年霜降之前一日,镇标城守各营将士,盛装铠仗,迎纛于北门外之较场,张幕驻军。翌日黎明,陈兵致祭,祀以羊豕,献帛酹酒,三献而毕。扬旗鸣炮,以寓秋猕之礼。薄暮,束装入城,归纛于庙。各营皆然。

  大操

  督抚巡台之时,奉旨阅操。先期,总兵檄召各营,驻较场左右。至日,督抚莅场,立于演武厅之中。总兵以下皆执橐鞬之仪,督抚辞焉,行装入谒。礼毕,总兵下令开操,为两军攻击之状,考其优劣,犒以牛酒。副参以下,戎装佩剑,送迎如礼。督抚回辕,各营亦拔队归。

  旌表

  乡党士女,有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守节励烈者,缙绅列其事,状于教官,邻里为之保,教官告之有司,有司详之督抚,乃具奏。礼部详覆,下旨旌表,赐帑二十两建坊,入祀。有司造其家,邻里以为光,各具贺。祭之日,教官率摚鹦欣瘢拥芤鹿谌氚荩级髦迹赜诩摇S钟惺脔移谝茫徊樱穑灾良惫稚普撸喔鞔拓椅铮咽竞笕恕l罕碇瘢匀吧埔病

  乡饮

  乡饮之礼尚矣,汉制飨三老于太学,所以教孝。顺治初,诏令京府直省各州县,每岁以正月望日、十月朔日,各于儒学行乡饮酒之礼。先日,执事者陈设礼堂,司正习礼。黎明,宰牲治馔,主席率僚属司正至,遣伻速宾、僎。比至,执事报曰,宾至。主席迎于庠门之外,宾西行,三让三揖,而后升堂,东西立,各拜,就坐。执事者又报曰,僎至,主席又迎如前礼。已而介至,各就坐。执事者告司正扬觯,司正由西阶升,诣堂中,北向立,宾、僎以下皆立。司正揖,宾、僎皆揖。执事者以觯酌酒,授司正。司正举酒曰:“恭维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教,外和乡里。无或废坠,以忝所生。”读毕,司正饮酒,以觯授执事。司正、宾、僎皆揖,就坐。执事者举律案于堂中,读律者诣案前,北向立,众皆立,行礼如前。既毕,彻案,供馔宾前,次僎,次介,次主。宾主乃起,北向立。执事者酌酒授主。主诣宾前,置席上,稍退,两拜,宾答拜。执事者又酌酒授主,诣僎前,如前礼。于是宾起酬酒,僎从,执事者酌酒授宾,宾诣主前,置席上,如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