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舍利弗传-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二位尊者出家的仪式。 

  然後佛陀继续说法,他就听者的根机 (4) 说法,除了二位大弟子外,其他人已全部证得阿罗汉。这两位大弟子未能证得其他更高的三种果位,是因为他们两人尚未具足声闻波罗蜜智(savakaparaminana)的缘故。 

◎法名舍利弗,证得阿罗汉

  优婆提舍成为佛的弟子後,法名为「舍利弗」,拘律陀则是「摩诃目犍连」。摩诃目犍连尊者住到摩揭陀国的卡拉瓦拉(Kallavala)村中,在此托钵行化。在他出家後的第七天,当他禅修时,觉得疲累与昏沉,但经世尊激励之後 (5),他已自行去除疲劳,恢复精神,而在听了世尊详细解说界业处的禅修法( dhatu…kammatthana )後,就证得其他三果,达到修行最高境界——声闻波罗蜜( Savaka…parami )。 

  舍利弗尊者则继续留在世尊身边,住在一个称为「猪掘穴」的洞穴中,而到王舍城托钵。在他受戒半个月後,世尊为他的侄子长爪梵志解说「观受念处」 (6) 时,舍利弗尊者正站在世尊背後,为世尊搧风。一如分享为别人所准备的食物,他的思想也随著世尊的解说观想,就在此时,舍利弗尊者悟入最高的声闻波罗蜜,证得阿罗汉,并获得无碍辩智 (7) ,他的侄子则於世尊解说後,也证得初果。 (8) 

  也许有人会问:「舍利弗尊者不是比较有智慧吗?若是如此,为什么比摩诃目犍连尊者较慢证得阿罗汉?」答案是因为他所需准备的工作较多。这就像穷人要到任何地方时,说走就可以走;但若换成国王出门,则须大费周章地准备,如象与车骑等等准备妥当才可,这问题也是同样的情形。 

◎佛陀赋予大弟子的阶位

  同一天的傍晚,天色渐暗时,世尊召集他的弟子,将大弟子的阶位赋予这两位尊者。有些比丘不满这种作法,暗中窃窃私语说:「世尊应该将两大弟子的阶位给最早出家的五比丘才是;如果不是给他们,也要给耶舍( Yasa )领导的二百五十位比丘,或给三十位比丘圣众,或给迦叶波( Kassapa )三兄弟。但世尊却略过这些大尊者,而将这个阶位给了甚晚才出家的两人。」 

  佛陀得知他们的谈话内容後就说:「我并没有偏爱谁,我只是满足各人心中所期望的罢了!譬如智者憍陈如,他在前世的某个收获季,即供食九次,但他并不想成为大弟子,他所期望的是成为证得阿罗汉的第一人,因而他得受此果报。然而,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在久远前的最高智见佛( Anomadassi )时, 曾经生为婆罗门青年沙阮达(Sarada )与地主西瑞瓦答卡( Sirivaddhaka ),他们发愿成为佛的大弟子,比丘们!这就是我这两位弟子当时的心愿。因此,我给他们心所期望的,而非出於我的偏爱。」 

〔长存感恩〕

  以上所叙述的舍利弗尊者早期志业的事迹,是取自《增支部》第一章〈释论〉,其中有些是来自《法句经》相似偈颂的注释。 

  从这些叙述中,舍利弗尊者的个性特质已清晰可见。他所具深刻且持久的友爱性格,在他尚未修道前,还是一位在奢华与欢愉环境中成长的青年时,就已显现出来,出家後仍一如往昔般地保留这种特质,如在他对佛法有所体悟而尚未深入之前,他首先想到的是拘律陀及他们的誓言。他深邃的智慧从他能以一些简单的字句,迅速掌握佛陀的法要而显露无遗。更难得的是,他融合智力与本性中的谦虚与柔和,而以感恩与礼敬之心对待每一个人,即使是对误导他追求名利的散若耶,也不例外。 
◎终其一生礼敬阿说示尊者
  因此,无怪乎他终其一生一直尊敬引导他进入佛陀教诲的阿说示尊者。《筏喻经》的〈释论〉及《法句经》第三九二颂的注释中提到,舍利弗尊者只要与阿说示住同一寺院,他总是在礼拜世尊之後,马上礼拜阿说示。这行为是出於「阿说示尊者是我的第一位老师,由於他的引导,我才得以认识佛陀的法门」的高贵想法。假如阿说示尊者住在不同的寺院,舍利弗尊者就面对阿说示所住的方向,以五体投地的方式礼拜,并合掌致敬。 

  但是这种行为却招来误解,因为其他比丘看到後就说:「已成为佛陀大弟子的舍利弗仍然礼拜四方!即使至今,他仍然无法放弃婆罗门的想法!」世尊听到这样的批评後说: 

  「比丘们!事实并非如此,舍利弗并不是在礼拜四方,而是在礼敬引介他进入佛法者,他向此人礼敬、礼拜并尊其为师。舍利弗是位真心恭敬他老师的人。」 

  那时,世尊向聚集的比丘演说《筏喻经》 (9),经文的开头就说: 

  「如同诸神礼敬因陀罗神,一个人也应礼敬引导他受学佛法的人。」 

◎为曾受布施的婆罗门剃度

  舍利弗尊者的另一个感恩的事例则记载在罗陀尊者的故事中。《法句经》第七十六颂的注释中记载,在舍卫城有个穷婆罗门住在寺院里,做些除草与打扫等服务性的工作,僧众则提供他食物,但却不想为他剃度。 

  有一天,世尊在禅定中,看见此人证阿罗汉的时机已成熟,世尊问聚会的比丘,是否有人曾受过这位穷婆罗门的帮助。舍利弗尊者说,他记得有一次当他前往王舍城托钵时,这位穷婆罗门曾将自己托钵的食物,舀一勺给他,世尊於是要舍利弗为此人剃度,法名为「罗陀」( Radha )。舍利弗尊者以後时时劝导他应做什么事,罗陀也无任何憎恶,欣然接受舍利弗的告诫,照著尊者的教导修习,不久就证阿罗汉。

  这次,比丘们批评舍利弗的感恩心,而说欣然接受教诲的人也能得到像他一样的弟子。佛陀谈到这事时说:  「舍利弗并不是只有此世,他在久远前已对任何给予自己善行的人,表示感恩并铭记於心。」

  由此因缘,世尊演说《无私心本生经》,这是有关大象感恩的故事 (10)。

【注】  (1) 根据《纯陀经》(出自《相应部.念处相应》)及它的注释,舍利弗的出生地是在那罗卡( Nalaka )或那罗村( Nalagama ),这可能是它的别名,此地非常接近有名的那烂陀( Nalanda ),舍利弗的父亲瓦干达( Vaganta )是位婆罗门。(可比对《法句经》第七十五诗颂) 

  (2) 这首偈颂後来成为佛教非常著名而且广被流传的诗偈之一。它代表舍利弗初次接触佛法的证明,也是他的阿罗汉老师阿说示很有价值的诗偈。在因果论还不是如今天在哲学界般很明显的时代说出这诗偈,对早期佛教的冲击,一定是非常大的。 

  (3) 四众弟子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男居士)及优婆夷(女居士)。 

  (4) Carita…vasena 这是如《清净道论》( Visuddhimagga; Ch。III )第三品所说的个性特质。 

  (5) 这是指《增支部》第七集,第五十八经。 

  (6) 《相应部》第七十四经,《长爪经》。 

  (7) 证得无碍辩智的事,是在论释中加进去的,舍利弗在《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七二经中曾提到。 

  (8) 舍利弗提到他证得阿罗汉道是在《长老偈》第九九五至九九六偈。 

  (9) 《筏喻经》也称为《法经》。 

  (10)《法句经》第一五六经。 

  

舍利弗是如何得道證果的? 

他開示了那些經典? 

他對阿毘達磨有那些影響? 


內觀的成就 

〔得道(證果)〕 

◎具足定遍滿神變 

  《長老偈》第九九五、九九六偈中,舍利弗自己說出他證得阿羅漢的方法,他說: 

  對別人而言,是世尊在說法;但我專心聽開示是為了自己的好處,果然不虛費功夫,我去除了所有的煩惱,證得解脫。 

  在其後的兩偈詩頌(九九六——九九七偈)中,尊者表示他無心想獲得五種神通。然而, 在《無礙解道》中(Patisambhida Magga)的〈神通類論〉(Iddhividha…Katha)卻認為他具有「定遍滿神變」(Samadhi…Vipphara…iddhi)這種高層次的禪定力,它能夠影響某些生理情況及自然現象。這在《清淨道論》第十二章所載的故事中,可以得到證明。 

  當時舍利弗與目犍連住在迦布德迦(Kapotakandara), 有一次舍利弗剛剃過頭,在空曠處禪修,他被一個惡作劇的惡鬼在頭上狠狠地打了一下,這是非常嚴重的一擊,不過在當下舍利弗完全進入禪定,因此洠в惺軅@個故事出自《自說經》(Udana; IV。4),經文又說: 

  目犍連尊者看到這事後,就走向舍利弗尊者,並問他是否安好。他問道:「兄弟,你還好嗎?身體情況如何?有洠в杏X得那裡不舒服?」 

  舍利弗尊者說:「目犍連兄弟!我很好,也還健康,只是頭部有點不舒服。」 

  隨後目犍連尊者馬上稱歎道:「舍利弗兄弟,真是奇妙!不可思議呀!舍利弗兄弟!你的心力真強,威力真大,舍利弗尊者!因為剛才有個惡鬼在你頭上猛力打一下,那是很用力的一下,足以打倒七尺或七尺半高的大象,也可以把山劈成兩半,而你卻淡淡地說:『目犍連兄弟!我很好,也還健康,只是頭部有點不舒服。』」 

  舍利弗尊者回答:「目犍連兄弟!真是奇妙!不可思議呀!目犍連兄弟!你的心力真強!威力真大,你能看見每一個惡鬼,而我最多只能看到小鬼罷了!」 

◎修習空性住,證九種禪定 

  《不斷經》(Anupada Sutta 中部三'1')內有一段世尊說明舍利弗證果的情況。在此經中世尊宣稱舍利弗尊者已精通九種禪定,即四色界定及四無色界定和滅受想定'2',在《舍利弗相應經》(Sariputta Samyutta)(1)中,尊者與阿難說話時,補充說明他自己在每種定境中都洠в小肝摇沟南敕ǎ骸

  我洠в小肝艺M入禪定,我已入禪定,我正從禪定中出來」的念頭。 

  在另一個場合,他向阿難描述自己入定的情況,他說自己到達完全洠в懈惺艿降亍⑺⒒稹L四大元素的境界,同樣地,也洠в懈惺艿接兴臒o色定,只是他還是有一種:「涅槃是『有』的滅盡」(2)的念頭。 

  會證得這種超越的禪定,可能是由舍利弗尊者修習「空性住」(Sunnata…vihara)的緣故。 

  《中部》一五一經的《乞食清淨經》(Pindapata…Parisuddhi…Sutta; Majjh。151'3')中提到,有一次佛陀說到舍利弗尊者流露出安詳自在的神色,並問這安詳是由何種心境所發出來的(3)。舍利弗尊者回答說:「我經常修習空性住。」佛陀說:「這正是大丈夫應該常修習的法門。」接著詳細說明這種觀法。 

  《自說經》記載,世尊三次見舍利弗尊者在寺外打坐入定,就以偈頌讚歎他堅定和平靜的心。 

  我們可以想像舍利弗尊者坐在有如《天臂經.蘊相應》第二(Devadaha Sutta; Khandha Samyutta; no。2;'4' )所說的涼亭下禪修的樣子: 

  有一次,世尊住在釋迦國的天臂村中,該村是釋迦族市集的小鎮……。當時舍利弗尊者坐在離世尊不遠的耶拉迦拉(Elagala)樹叢下'5'。 

  此段經文又告訴我們: 

  在天臂村耶拉迦拉樹叢下有一座涼亭,耶拉迦拉樹生長在有水流過的地方,人們造了一座用柱子橕起的涼亭,上面是樹叢形成的亭頂,亭下放有磚塊所堆砌成的座位,座位上鋪有砂子,此處白天十分清涼,並有涼風從水面吹來。 

  佛陀很可能就是看見舍利弗在類似這種簡陋的茅篷中深深地入定,所以就讚美他弟子的平靜與超越。 

◎證四無礙解 

  有關他在無礙解智(patisambhida…nana)方面的成就,舍利弗尊者在《增支部》四集一七二經'6'說道: 

  朋友!大約在我受戒半個月後,我就證得四無礙解: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7'。我以許多方法詳細解說這些,也說明、教導別人,並使人們認知,建立正確觀念,也解釋、釐清它們。如果有人還有任何疑問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來問我,我會詳細解說,現在世尊已深知我們的成就。 

  從這些資料,很明顯地舍利弗尊者是已成就所有境界,達到最高智慧的人,再洠в斜确鹜铀f的話更能貼切地形容他: 

  假如有一個人已經精通並圓滿於高貴的戒、定、慧以及解脫,人們可以肯定地說,那個人就是舍利弗。 

  假如有一個人,他是世尊真正的弟子,因世尊的教誨而生,因法而生,由法所成,傳承佛法,而非承傳世俗利益,人們可以肯定地說,那個人就是舍利弗。 

  在我入滅後,諸位比丘,舍利弗將如我在世所做的一般,正確地轉無上法輪。 

    ——《不斷經》'8' 

〔轉法輪者〕 

◎《象跡喻大經》 

  舍利弗所說的佛法以及後人認為是他所著的經論,形成他思想教化的整體,而他所說的範圍和多元性,可以媲美佛陀所說的法。舍利弗善於哂锚毺氐姆椒ǎM織佛法豐富的材料,並深入湷龅亟榻B給人們,啟發人們的智慧,並激勵人們努力修行。 

  這點我們可以從《中部.正見經》第九(Majjh。 Nikaya; the Samma…ditthi Sutta; no。9),和《象跡喻大經》第廿八兩部經 '9' 中得到證明。 

  《象跡喻大經》(4)是方法論的經典之作。它首先揭示四拢B含攝所有善法,再舉出苦拢B來自五取蘊,接著詳細觀察五取蘊中的色蘊。色蘊包含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每一元素又可分為內四大和外四大;接著詳細說明身體的器官和功能屬於內在四大元素,而不論內四大或外四大既不屬於「我的」,也不能構成「我」,這種觀察引導我們厭離並超越對四大元素的執著。 

  經文又說明力量強大的外四大在遇到自然災害時的無常性,強眨韶澯a生的渺小肉體,永遠不能當作「我」或「我的」,也不能以「我是……」來思維它。 

  當一位比丘具有如此堅定而深刻的觀念時,即使遇見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