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文学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文学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印度群岛上的使徒和一位酋长的殉难》写的是传教士在使徒圣地亚哥的 

保护下进行圣战,圣地亚哥骑马与驾着毒龙的魔鬼搏斗。他的作品运用了释 

放焰火等舞台技巧。何塞·奥古斯丁·德卡斯特罗(1730—1814年),墨西 

哥作家,写过宗教短剧、开场剧等。《修理工》写了一个工匠的贵族梦。开 

场剧 《乡巴佬》以土著方言叙述了乡土风情。作品在语言上具有很重要的意 

义,成为19世纪的风俗主义文学的源头。圣地亚哥·德华塔(?—1755年), 

古巴作家。其作品《花匠王子与假克罗里达诺》是18世纪上半叶拉美有代 

表性的喜剧,也是一出巴罗克——洛可可式的才子佳人戏剧作品。作品一味 


… Page 58…

以舞台布置、道具、演员服饰的华美取胜,以致于使人忘却作品内容和情节 

的发展本身。《女庄园主的爱情》是一部诗歌独幕笑剧,作者不详,演出于 

1780年至1795年。下层平民的生活方式、方言土语都被写入了作品,这是 

殖民地文学开始走向本土特色的前奏。被学者认为是高乔文学的开端。 

     散文创作方面,没有纯文学性质的作品,其原因是西班牙王室禁止发行 

文学性的散文和小说作品。每当出版小说时需要通过种种检查,一般说来小 

说极难通过检查。教会则下令烧毁各种世俗小说。事实上塞万提斯逝世之 

后,西班牙的小说创作随即就衰落了。尤其是从17世纪中期开始,真正的 

小说创作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就连骑士小说、田园小说在17世纪也屈指可 

数。宗主国的小说创作现状直接关系到拉美的小说创作,只能是更为荒芜, 

拉美可数的几家出版所都没有出版过小说。但是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记事文 

学,其作家大多是西班牙第一批征服者的儿孙辈的人。到了18世纪,西班 

牙仍然歧视小说,《堂·吉诃德》被称为滑稽英雄散文诗,而不是小说。因 

此拉美大陆仍然没有小说创作。记事文学依然作为散文的主流占据文坛。 

     弗朗西斯科·努涅斯·德比内达·依巴斯古念(1607—1682年),是智 

利的征服者阿尔瓦罗的儿子。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幸福的囚禁生 

活与漫长的智利战争中的个人原因》。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写比内达在一次战 

斗中受伤,阿劳乌加人的酋长把他保护起来,免得受到别人的暗算。酋长还 

劝其他部落的酋长不要杀死比内达。最后比内达完全养好了伤,安全地回到 

了父亲身边。作品抨击了西班牙征服者的野蛮行为,赞扬了阿劳乌加人的善 

良真诚。作者以鲜明的善恶观念描述了各种人物。由于比内达读过大量的骑 

士小说、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因此这部记事散文作品具备一定的小说技 

巧。情节曲折跌宕,语言流畅生动,被誉为西班牙美洲记事文学的优秀作品。 

由于作品中有很多内容是批判西班牙殖民者,因此这一作品直到19世纪才 

得以公诸于世。 

     圣·多明哥·德奈依拉(1684—1757年)是阿根廷记事作家。他和古巴 

的主教佩德罗·奥古斯丁·莫雷依·德圣达·克鲁斯(1694—1760年)共同 

写出了《古巴岛及古巴发展史》,这一书在当时极为著名。何塞·德奥维多·依 

巴扭斯(1671—1738年)以优美的文笔写出了《委内瑞拉省的征服及人口 

史》,叙述了“发现”委内瑞拉到16世纪的历史状况。何塞·马丁·菲力 

斯·德阿拉特·依阿戈斯塔(1701—1765年)的《新大陆的钥匙》,抒发了 

对古巴的热爱情感。 

     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埃乌海纽·德圣达·克鲁斯·依爱斯拜赫(1747 

—1795年)是印欧混血后裔,拉美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他曾在基多大学 

读书,深受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影响,在哲学上主张感觉论, 

政治上要求美洲的独立。其作品《新卢奇安,或曰聪明才智的唤醒者》,由 

九次对话构成,论述了诗歌、修辞学、哲学、神学等,是拉美殖民时期重要 

的理论著作。 


… Page 59…

                       五、中国清代初、中期文学 



                        1。清代初、中期文学概述 



     明末社会矛盾尖锐,经济极为衰败。李自成率军起义,1644年攻入北京, 

明王朝寿终正寝。女真族早已在东北建立清政府,定名为满洲。其时,清兵 

以明降将吴三桂为先锋,乘机入关镇压了李自成起义。此后,清政府就开始 

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全国各地反清复明的斗争风起云涌。直到康熙年间,清 

朝才最后统一了全国。统一全国以后,首先采取了恢复农村经济的措施,使 

得由于战乱和明末残酷剥削受到破坏的农村经济恢复发展,这样才稳定了社 

会,也调和了社会矛盾。由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对外采 

取封闭的政策,暂时抑制了外国殖民势力的侵入。到了乾隆时期,经济已经 

发展到鼎盛阶段,不仅农业有了相对的发展,城市工商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陶瓷、印刷、制盐、矿冶等工业已有了相当规模。其次,清政府加强了中央 

集权政治,表面上满汉平分中央政权的权力,但实际上皆由满族贵族把持, 

以此推行高压的政治统治。其三,清政府建立科举制度,试以八股文。康熙 

17年 (1678年),开博学宏词科,罗致人才,授以官职。与此同时,又采 

取压制文人的政策,禁止文人结社,大兴文字狱,以抑制文人思想。 

     诗文方面,主要表现了反清的民族思想,也有很多诗文描绘了动乱给人 

民带来的灾难。文人志士不应考,不就官,采取与清政府不合作的态度。中 

期诗文多背离社会,流派繁多,作品丰富,但主要是模仿前人的诗文创作, 

成就不高。这一时期在诗文理论方面,成果甚丰,这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特点。 

     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也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原名 

为绛。清军破南京,于是立志恢复明王朝,故更名炎武。他多次参加抗清斗 

争,失败后奔走南北,仍然从事反清斗争。他学识渊博,国家典制、郡邑掌 

故、天文地理、经史百家、音韵训诂,无不探渊究委。其著作有《亭林诗文 

集》、《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其诗甚丰,多 

写国家兴亡大事,充满爱国情感与民族思想,表达恢复明王朝的意愿,风格 

凄凉沉郁,悲壮激昂。其文不事藻饰,质朴自然,虽然用典,但多贴切。《精 

卫》一诗自喻精卫,表述自己恢复明朝的决心:“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期。”①又如《又酬傅处士次韵》:“苍龙日暮还行 

雨,老树春深更著花。”②他的诗文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历史内容丰富,较 

近杜甫。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犁洲,浙江余姚人,我国17 

世纪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明亡之后,曾纠结同志抗清,晚年隐居讲学, 

清廷数聘不就,著有《南雷文定》、《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 

儒学案》等。其诗文直抒胸臆,不尚雕琢,多写故国之悲、怀旧之感。《原 

君》一文抨击封建专制,《原臣》指出臣之出仕乃为天下万民。王夫之(1619 

—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王 


… Page 60…

夫之亦曾举兵抗清,后来战败,决计引遁,辗转湘西,最后归于衡阳石船山, 

故称船山先生。有后人编《船山遗书》358卷。其诗文以表现爱国思想,感 

怀往事,追忆抗清生涯,表达救亡意志。《小楼雨枕》、《读指南录》等很 

多诗中抒发这一情怀。 

     清初的遗民诗也有相当的影响。遗民诗的作者多为南方人,在诗歌创作 

中表现强烈的爱国民族感情。其作者多是明末爱国遗民,如杜濬、钱澄之、 

归庄、申涵光、吴嘉纪、屈大均等。钱澄之(1612—1693年),字饮光,安 

徽桐城人,诗近陶渊明,冲淡闲远,亦有反映现实之作,如乐府诗《田园杂 

诗》等。吴嘉纪(1618—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东台人,著有《陋轩 

诗》,诗作真朴沉郁,自成一家。其乐府诗写人民之苦,较有现实主义精神。 

屈大均 (1629—1696年),字翁山,广东番禺人,著有《翁山诗外》、《翁 

山文外》、《广东新语》等。他一生遍历南北,目睹动乱之苦,每每慨叹, 

故其诗中有民生之疾苦,其风格慷慨顿挫,运思深远。长于近体,尤工五律。 

写景描色,无不言志,“烟雨催春春欲归,荒城最少是芳菲。生憎浦口多鸿 

雁,食尽芦花未北飞。” (《春望》);《民谣》一诗反映现实:“白金乃 

人肉,黄金乃人膏。使君非豺狼,为政何惺臊。”① 

     明末清初文人的爱国思想在散文创作中也有表现,王猷定、魏禧、侯方 

域等亦写爱国之情、亡国之痛,情多悲凉,文字激扬。 

     江左三家中的钱谦益(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 

清初著名诗人,主盟文坛数十年。他主张写诗要“有本”,“有本”就是有 

感而言,其诗作多是实践他的理论的作品。吴伟业(1609—1671年),字骏 

公,晚号梅村,江南太仓人。《临江参军》、《琵琶行》、《松山哀》、《圆 

圆曲》等为代表作。《圆圆曲》写吴三桂为夺回爱妾不惜投清,合击李自成 

的事件。诗中对兴亡大事有一定积极意义和思想。 

     清初最有名的诗人是王士祯(1634—1711年),字贻上,号阮亭,又号 

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他在理论上主张神韵说,认为写诗最高境界是“不 

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一理论大抵出于严羽妙悟说。他的七言绝句最能体 

现神韵说的主旨,语言含蓄,境界清远。《真州绝句》中写:“江干多是钓 

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似日斜风定后,满江红树卖鲈鱼。”①但是他的 

诗多是一些缺少社会内容之作。查慎行(1651—1728年),字厦重,号初白, 

浙江海宁人。其诗多行旅见闻之作,善描述亦通俗。 

     清代词人辈出,成就超出元明。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浙江 

秀水人。他是浙派词的代表人物,他以姜夔、张炎为宗,多在字句声律上下 

功夫,有《长亭怨·雁》、《卖花声·雨花台》等作品。陈维崧(1625—1682 

年),字其年,号迦陵,江南宜兴人。他的词作师法苏轼、辛弃疾,以壮语 

著称,多为感怀家国兴亡,亦反映社会疾苦,是清初词的代表作家。著有《迦 

陵词》等作品集及《南乡子·江南杂咏》、《贺新郎·纤夫词》、《满江红·汴 

京怀古》等名作。纳兰性德(1655—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满州正 


… Page 61…

黄旗人。其词近李煜,内容多离情别绪,个人闲愁哀怨,清淡雅素,不尚雕 

饰。词集有 《纳兰词》。 

     清中期的沈德潜(1673—1769年),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州人。他 

是一个台阁体诗人,成就不高。他在理论上主张格调说,格是指表现思想模 

式,调是指诗语音调,因此格调构成诗的形式之音律。他认为“温柔敦厚”、 

 “怨而不怒”,是“诗教之本原”,诗要为封建政治服务。郑燮(1693—1765 

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诗文书画,无不精通,著有《板桥 

集》。他反对形式主义的诗论,其诗接近社会现实;其文独树一帜,直抒胸 

臆,并不以模仿古人为快。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 

钱塘人。他的诗论《随园诗话》在文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主张“性灵说”, 

性即近于实感,灵即近于想象,把真实的感受活泼地表现出来,是性灵说的 

主旨。这也就是要求诗人写个人实际遭际、灵感,从而冲破传统的种种束缚。 

他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砌。”①赵翼 (1727—1824年), 

字去崧,号瓯北,江苏常州人。他以诗论著名,著有《瓯北诗话》。他强调 

创新精神,“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 

骚数百年。”②翁方刚(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大兴人。诗主 

肌理说,肌理即肌肉的纹理,理是义理和文理,主要是指以儒家经籍为基础 

的学问,因此他主张的实际上是一种学问诗。 

     桐城派是清中期的散文流派,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他们都是 

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该派的主要理论由方苞提出,主张义法,义法是 

方苞论文的唯一标准。义为中心思想,指封建伦理观念;法为表现思想观念 

的形式技巧。语言上要求雅洁。桐城的古文在选材、语言上只求传示主旨, 

因而简洁明快,生动不足。但也有好作品,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 

逸公轶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阳湖派是桐城派的支流,其代表人物 

是阳湖人恽敬、张惠言等,基本风格与桐城派一致。 

     清中期呈现骈文的中兴,出现陈维崧、袁枚等,形成与桐城派对立的派 

别。骈文作家汪中(1744—1794年),字容甫,江苏江都人。其骈文表达真 

实感情,悲愤沉郁,打破骈文的形式主义的束缚,文字凄切哀婉。主要作品 

有《哀盐船文》、《汉上琴台铭》等。 

     戏曲文学从创作实践到理论研究都达到很高水平,成为清中期的主要文 

学形式。戏曲文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