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明医杂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62-明医杂着-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愚按前症若脾胃无亏,饮食过多,而患暴怒胸膈痞闷者,宜用此方以消导宿滞;若饮食既消,而胸膈 
痞闷者,宜用六君子汤以调补脾胃;若劳伤元气,兼停饮食,用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以升补脾胃;若感怒 
兼食,用二陈、参、术、木香、香附、山栀以补脾平肝。 
冬官朱省庵,停食感寒而患疟,自用清脾、截疟二药;食后腹胀,时或作痛,服二陈、黄连、枳实之 
类,小腹重坠,腿足浮肿,加白术、山楂,吐食未化。余曰∶食后胀痛,脾虚不能克化也;小腹重坠,阳气 
不能升举也;腿足浮肿,胃气不能营运也;吐食不消,脾胃虚寒也。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吴茱、姜、桂、木 
香,不数服而痊。 
一妇人饮食后患疟,呕吐,属内停饮食,外感风寒,用藿香正气散而愈。后因怒,吐痰甚多,狂言,热 
炽、胸膈胀痛,手按少止,脉洪大无伦,按之微细。余谓肝脾二经血少火旺,用加味逍遥散加熟地、川芎,二 
剂顿退,再用十全大补而安。 
若痰盛,加半夏(姜制)、南星、枳实各一钱,黄芩(炒)、黄连各六分。 
愚按前方非膏粱积热实火为痰者,不宜用。若中气虚而痰甚,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如未应, 
用一味姜汁尤好。 
若欲截之,加槟榔、黄芩、青皮、常山各一钱,乌梅肉三个。 
愚按前症若血气俱虚,用人参、生姜各一两,煎服顿止,不问新久并效。若咽酸口酸,且节饮食,其病 
潮作时虽大渴,只与姜汤,乘热饮之,此亦截疟之良法。每见饮啖生冷物者,病或少愈,多致脾虚胃损,反 
为难治。若病势正炽,一、二发间,未宜遽截,恐邪气不去,正气反伤耳!此法有益无害。 
一上舍,每至夏秋,非停食作泻,必疟、痢、霍乱,遇劳吐痰,头眩,体倦,发热恶寒。杂用 
四物、二陈、芩、连之类。患疟服止截之药,前症益甚,时或遍身 
如芒刺然。余谓中气虚热,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内参、 各用三钱,归、术各二钱,四十余剂全愈。 
若日久虚疟,寒热不多,或无寒而微热者,邪气已无,只用四君子合四物汤加柴胡、黄芩、陈 
皮,以滋补气血。 
愚按前症若因胃气虚,用四君加升麻、当归;若脾血虚,用四君加川芎、当归;若因中气下陷,用补 
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大凡久疟,多属元气虚寒。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 
阴火下流则寒热交作,或吐涎不食,战栗泄泻,手足逆冷,皆脾胃虚弱,但补中益气,其诸症悉愈。 
一妇人疟久不愈,发热,口干,倦甚。此脾胃虚热,用七味白术散加麦门、五味,作大剂煎与恣饮; 
再发稍可,乃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十余剂而愈。 
一妇人久疟寒热,服清脾饮之类,胸膈饱胀,饮食减少,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炮姜各一钱而痊。 

卷之二
咳嗽
属性:咳谓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谓有痰,脾湿动而生痰。咳嗽者,因伤肺气而动脾湿也。病本虽分六气五 
脏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主气而声出也。治法 
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 
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之法也。 
主方 
杏仁(去皮尖) 白茯苓(各一钱) 橘红(七分) 五味子 桔梗 甘草(炙,各五分) 
春多上升之气,宜润肺抑肝,加川芎、芍药、半夏各一钱,麦门冬、黄芩(炒)、知母各五分。 
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加防风、薄荷、黄芩(炒)、麦门冬各一钱。 
愚按前症若因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痛,用金沸草散;咳嗽声重,身热,头痛,用局方消风散。盖 
肺主皮毛,肺气虚则腠理不密,风邪易入,治法当解表兼实肺气;肺有火则腠理不闭,风邪外乘,治宜解 
表兼清肺火。邪退即止,若数行解散,则重亡津液,邪蕴而为肺疽、肺痿矣。故凡肺受邪不能输化,而小 
便短少,皮肤渐肿,咳嗽日增者,宜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肺,六味丸以滋肾水。 
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栗,嚏喷,服祛风之药,肢体麻木,倦怠,痰涎自出,殊类 
中风。余以为风剂耗散元气,阴火乘其土位也。遂以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治之而安。 
一儒者,每至春咳嗽,用参苏饮之类乃愈。后复 
发,仍用前药,反喉喑,左尺洪数而无力。余以为肾经阴火刑克肺金,以六味丸料加麦门、五味、炒山栀 
及补中益气汤而愈。 
夏多火热炎上,最重,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黄芩(炒)、麦门冬、石膏各一钱。 
愚按王太仆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前症若喘急而嗽,面赤潮热,其脉洪大者,用黄连解毒汤;热 
躁而咳,用栀子仁汤;咳唾有血,用麦门冬汤。俱兼以六味丸,夏月尤当用此,壮肾水以保肺金。 
嘉兴周上舍,每至夏患咳嗽,服降火化痰之剂,咳嗽益甚,脾肺肾脉皆浮而洪,按之微细。余曰∶此 
脾土虚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肾水,而虚火上炎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而痊。后至 
夏,遂不再发。 
一男子,夏月唾痰或嗽,用清胃火药,不应。余以为火乘肺金,用麦门冬汤而愈。后因劳复嗽,用补 
中益气汤加桔梗、山栀、片芩、麦门、五味而愈。但口干,体倦,小便赤涩,日用生脉散而痊。 
秋多湿热伤肺,宜清热泻湿,加苍术、桑白皮各一钱,防风、黄芩、山栀(炒)各五分。 
愚按前症若咳而身热,自汗,口干,便赤,脉虚而洪者,用白虎汤;身热而烦,气高而短,心下痞 
满,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者,香薷饮;若病邪既去, 
宜用补中益气加干山药、五味子以养元气,柴胡、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气。 
冬多风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黄、桂枝、半夏、干姜、防风各一钱。肺金素有热者,再加酒炒黄芩、 
知母各五分。若发热,头痛,鼻塞声重,再加 本、川芎、前胡、柴胡各一钱。 
愚按果系前症,若风寒外感,形气病气俱实者,宜用麻黄之类,所谓从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气病 
气俱虚者,宜补其元气,而佐以解表之药,若专于解表,则肺气益虚,腠理益疏,外邪乘虚易入,而其病 
愈难治矣。若病日久,或误服表散之剂,以致元气虚而邪气实者,急宜补脾土为主,则肺金有所养而诸病 
自愈。若人老弱,或劳伤元气,而患前症,误用麻黄、枳壳、紫苏之类,而汗出亡阳者,多患肺痈、肺 
痿,治失其宜,多致不起。 
一男子,神劳,冬月患咳嗽,服解散之剂,自以为便。余曰∶此因肺气虚弱,腠理不密,而外邪所感 
也。当急补其母,是治本也。始服六君子汤,内去参、术,反加紫苏、枳壳之类,以致元气益虚,生肺 
痈而殁。 
太守钱东圩,先患肩疽,属足三阴虚,火不归源,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愈。余曰∶疮疾虽愈,当 
屏去侍女,恐相火一动,其精暗流,金水复竭,必致 
变症。后果喘嗽,痰出如涌,面目赤色,小便淋涩,又误认为外感风寒,用麻黄汤表散,汗出不止。迎余 
视之,其脉已脱,惟太冲未绝。余曰∶此脾虚不能摄涎,肾虚不能生水,肺虚不能摄气,水泛为痰,虚寒 
之症也。辞为难治,勉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而愈。继又劳伤神思,外邪乘之,仍汗出亡阳,以致不起。 
若有痰,加半夏、枳壳;风痰,再加南星(姜汁炒);湿痰脾困少食,加白术、苍术;有痰而口燥 
咽干,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蜜水拌炒)、贝母、栝蒌仁、黄芩(炒)。 
愚按前症若因脾气虚而为湿痰者,宜用补中益气汤;若因肾经虚热而口燥咽干者,宜用六味丸。 
若夏月热痰,或素热有痰,加黄芩、黄连、知母、石膏。 
愚按前症若心火乘肺,轻则用麦门冬汤,重则用人参平肺散;若上焦实热用凉膈散,虚热用六君子 
汤;中焦实热用竹叶石膏汤,虚热用竹叶黄 汤;下焦虚热用六味丸。 
一武职,因饮食起居失宜,咳嗽吐痰,用化痰止嗽之药。时仲夏,左尺洪数而无力,胸满,面赤,唾 
痰腥臭,自汗。余曰∶肾虚水泛为痰,而反重亡津液,得非肺痈乎?不信,仍服前药。翌日吐脓,脉数, 
右寸为甚。用桔梗汤一剂,数脉与脓顷减,又二剂, 
将愈,佐以六味丸而痊。 
上半日咳者,胃中有火,加贝母、石膏、黄连;五更咳者,同上。 
愚按前症若胃中热甚为患者,宜用本方泄之;若胃中微热为患者,当用竹叶石膏汤清之;若胃中虚热 
所致者,须用补中益气汤补之;俱少佐以治痰之剂。其五更咳嗽者,当作脾虚宿食为痰治之。 
一儒者,咳嗽,用二陈、芩、连、枳壳,胸满气喘,侵晨吐痰,加苏子、杏仁,口出痰涎,口干作 
渴。余曰∶清晨吐痰,脾虚不能消化饮食也;胸满气喘,脾虚不能生肺金也;涎沫自出,脾虚不能收摄 
也;口干作渴,脾虚不能生津液也。用六君子加炮姜、肉果温补脾胃,更用八味丸以补土母而安。 
若咳嗽久肺虚,滋气补血,加人参、黄 、阿胶、当归、生姜、天门冬、款冬花、马兜铃、芍药(酒 
炒)之类;肺热喘咳,去人参,用沙参,此兼补血气也。 
愚按肺属金,生于脾土。凡肺金受邪,由脾土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治者审之! 
黄昏咳者,火浮于肺,不可正用寒凉药,宜加五味子、五倍子、诃子皮敛而降之。 
愚按前症属脾肺气虚,以致肾经阳虚阴弱,而虚火上炎,或房劳太过,亏损真阴为患。法当补脾肺、 
生肾水,不可专主于肺也。 
若午后嗽者,属阴虚,即劳嗽也。宜补阴降火,加川芎、当归、芍药、熟地、黄柏、知母、竹沥、 
姜汁、天门冬、栝蒌仁、贝母,此专补阴血也。 
愚按前症属肾气亏损,火炎水涸,或津液涌而为痰者,乃真脏为患也,须用六味地黄丸壮肾水滋化。 
源为主,以补中益气汤养脾土生肺肾为佐。设用清气化痰,则误矣。 
司厅陈国华,素阴虚,患咳嗽,自谓知医,用发表化痰之剂,不应,用清热化痰等药,愈甚。余以为 
脾肺虚。不信,用牛黄清心丸,反加胸腹作胀,饮食少思。遂朝用六君、桔梗、升麻、麦门、五味补脾土以 
生肺金,夕用八味丸补命门火以生脾土,诸症渐愈。 
中翰鲍羲伏,患阴虚咳嗽,服清气化痰丸及二陈、芩、连之类,痰益甚,用四物、黄柏、知母之 
类,腹胀音哑,右关脉浮弦,左尺洪大。余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茱、麦门、五味,夕用六味地黄丸加五 
味子,三月余,喜其慎疾得愈。 
若火郁嗽,为痰郁火邪在中,宜开郁消痰,用诃子皮、香附(童便浸)、栝蒌仁、半夏曲、海石、青黛、 
黄芩,为末,蜜调为丸,噙化,仍服前补阴降火药。失治则成劳。 
愚按前症若因肺胃蕴热,痰气不利,宜用前药;若因脾肺不清,气郁痰滞,用二陈加山栀、枳壳、桔 
梗;若因郁结伤脾,气血虚损,用济生归脾加山栀、桔梗;若因怒动肝火,脾土受克,用四君子加山栀、 
柴胡;若劳役失宜,伤损元气,用补中益气加山栀、桔梗。 
一妇人不得于姑,患咳,胸膈不利,饮食无味。此脾肺俱伤,痰郁于中。先用归脾汤加山栀、抚芎、 
贝母、桔梗,诸症渐愈。 
一妇人,咳嗽,胁痛,发热,日晡益甚,用加味逍遥散加熟地治之而愈。后因劳役多怒,前症仍作, 
又少阳寒热往来,或咳嗽,遗尿,皆属肝虚火旺,阴挺,痿痹,用前散及地黄丸而痊。 
若痰积、食积作咳嗽者,用香附、栝蒌仁、贝母、海石、青黛、半夏曲、软石膏、山楂、枳实、 
黄连(姜炒),为末,蜜调噙化。 
愚按前症若因饮食停滞胃口湿热所化者,宜用本方;若因脾胃气虚而痰积滞,用六君子加枳壳、木 
香;若因脾胃气虚而食积滞,用六君子加神曲、麦芽。夫早间吐痰咳嗽,属食积;喘促咳嗽,属肺气虚 
火旺。大抵当助胃壮气为主,不可专攻其痰。 
若劳嗽见血,加阿胶、当归、芍药、天门冬、知母、贝母、桑白皮,亦于前肺虚、阴虚二条择用。大抵咳 
嗽见血,多是肺受热邪,气得热而变为火,火盛而阴血不宁,从火上升,故治宜泻火滋阴,忌用人参等甘 
温之药。然亦有气虚而咳血者,则宜用人参、黄 、款冬花等药,但此等症不多耳! 
愚按前症亦有劳伤元气,内火妄动而伤肺者;亦有劳伤肾水,阴火上炎而伤肺者;有因过服天门、生 
地寒药,损伤脾胃,不能生肺气而不愈者;有因误用黄柏、知母之类,损伤阳气,不能生阴精而不愈者。 
凡此皆脾肺亏损,而肾水不足,以致虚火上炎真脏为患也。须用补中益气汤补脾土而生肺金,用六味地 
黄丸滋肾水而生阴精,否则不救。 
一武职,素不慎起居,吐痰,自汗,咳嗽,发热。服二陈、芩、连、山栀之类,前症不减,饮食少 
思;用四物、二陈、芩、连之类,前症愈甚,反添胸膈不利,食少,晡热;加桑皮、杏仁、紫苏之类,胸 
膈膨胀,小便短少,用四苓、枳壳之类,小便不通,饮食不进。余视之,六脉洪数,肺肾二部尤甚。余 
曰∶脾土既不能生肺金,而心火乘之,必变肺痈之症也。不信,仍服前药,后吐痰唾脓,复求治。余曰∶ 
胸膈痞满,脾土败也。已而果殁。 
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但是食积成痰,痰气上升, 
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积,而咳自止,不必用肺药以治咳也。 
愚按前论治法最是。仍分六淫、七情及五脏相 
胜、脾肺虚实以治之,否则恐成肺痈之症。 
一男子,脾胃不和,服香燥行气之剂,饮食少思,两胁胀闷;服行气破血之药,致饮食不入,右胁 
胀痛,喜手按之。余曰∶乃肝木克脾土,而脾土不能生肺金也,用滋化源之药,四剂诸症顿退。余又曰∶ 
火令在迩,当再补脾土以养肺金。不信,后复作吐脓而殁。 

卷之二
痰饮
属性:痰属湿热,乃津液所化,因风寒湿热之感,或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液浊,变为痰饮,或吐咯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