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艰苦的学习才能掌握。 

     希伯来人认为,为了督促儿童学习,父亲有权惩戒和体罚子女,但 

实际上常常采取积极影响的手段,要求父母了解孩子,关心孩子,从而 

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博取孩子的热爱。 

     在希伯来人那里,虽然十分强调父权,但子女也受到尊重。在先知 

运动影响下,希伯来的家长制具有较多的民主味道,孩子的待遇和地位 

也不断得到改善。在当时,希腊和罗马弃婴现象十分习常,而在希伯来 

却很少见;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人不能受上帝的教导和作上帝的学生。 

希伯来人比希腊人和罗马人显得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地位。罗马人把子女 

当作家庭和父母的私有财产,而希伯来人则把儿童看作未来天国的公 

民。他们虽然要求儿童绝对服从父母的权威,但《法典大全》也提及儿 

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并非家长的私财。因而,在教育上,他们也比较注 

意父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和说服感化。他们想方设法满足儿童的要求和顾 

及儿童的爱好和兴趣,以致把儿童比作花朵。 

     在希伯来父权制的家长制下,妇女受教育的情况如何呢?早在远古 

时期,妇女在希伯来各部落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圣经》中就有许多章 

节记载有关女子的智慧和美好品德的故事。当时不存在对妇女的歧视问 

题,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参加公共活动,听讲律法,参加各种祭神仪式。 

摩西带领大家返回巴勒斯坦后,希伯来各部落已进入父权制社会,父亲 

为一家之主,妇女的地位下降了。 《十诫》中曾经把妇女置于男子的财 

富之列,和男子所有的牛驴相似。妇女除了在会堂做礼拜祈祷敬神外, 

女子教育只限于家庭内进行。尽管有许多上层阶级的女子能识字读书, 

但女子不得进入学校学习,也不能成为文士。后来,先知运动反对这种 

旧习,提倡革新,提高了一些妇女的地位,夫权也比较适度,遂使妇女 

获得一定的尊严和崇敬。在教育上,承认母亲的重要地位,经典中常常 

要求子女遵从母亲的教导,指出女儿的教育应操诸于母亲之手,是母职 

之一。后来,由于受到希腊的影响,卑视妇女的旧习又有抬头,直到犹 

太人亡于罗马帝国,妇女地位微贱仍牢不可破。所以,总的说来,在希 

伯来人那里,学术被男子独占,学校成立后更把妇女排斥在校门之外。 

他们虽然也学习宗教知识,并对子女施以教育,有些文献中也记载着一 

些颇有才智和学养的女性,但一般妇女在教育上都是不能和男子相比 

的。 



                    3。希伯来学校的产生和学校教育 



     (1)学校的产生 

     希伯来人的学校是由犹太会堂发展而来的。犹太会堂创立于希伯来 

人被囚巴比伦时期。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灭亡了犹太国,把众多犹 

太贵族、工匠和贫民掳走,史称“巴比伦之囚”。他们企望保持祈祷敬 

神的传统,幻想耶和华来拯救他们。强烈的宗教意识驱使人们大事进行 


… Page 75…

    敬虔祷神活动。最初,这种活动只在安息日集聚在家中举行,由家人或 

    邻人共同进行祈祷和学习经典。遇到三大节日,则按照犹太教的传统举 

    行宗教仪式。以后,产生了群众集会敬神组织,产生了进行祈祷活动的 

    场所——犹太会堂。这种宗教会堂,起初仅是成人祈祷和听人讲演经典 

    的地方,以后又扩大到少年儿童,逐渐成为施行教育的中心。会堂既然 

    负有教育的任务,就需要胜任这项任务的人才,这就出现了文士。文士 

    有修养,能够解说经典。这种会堂和文士的出现给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客 

    观条件。这批希伯来人被掳往巴比伦50年后,波斯于公元前538年灭掉 

    新巴比伦,释放了“巴比伦之囚”,允许他们返回家园。他们返回之后, 

    就建立犹太会堂,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学校。 

         他们返回家园之后,在耶路撒冷 (以下简称耶城)于公元前516年 

    重建耶和华寺庙,在各区建筑会堂,组成群众性的宗教活动网。到公元 

    前444年,德高望重的祭司伊兹拉号召群众热心读经,在全国普遍建立 

    会堂。到公元前4世纪,各城市均建有会堂;到公元前2世纪,乡村也 

    都建了会堂,当时城乡会堂曾达480所之多。最初,会堂教学是面向成 

    年人的,到后来更有儿童参加,由会堂低级职员传授浅易知识。由于人 

    数日益增多,会堂容纳不了,便另辟房舍。由于解释阐述经典的任务加 

    重,须专人负责,遂规定会堂从事一般宣传事务,把教授法典的任务独 

    立出来。这样,就出现了希伯来人的最初学校。 

         教育史学家认为,希伯来学校的产生还得自外方文化的启示,特别 

    是希腊影响的结果。希伯来人为囚时,他们看到巴比伦精美的学校和图 

    书馆。到公元前4世纪后,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化趋势更加强劲。 

    有些激进之士企图把耶城变成希腊式城市,但多数希伯来人为着保持对 

    耶和华信仰的纯洁性,十分畏惧外来势力的渗透,曾爆发过反对希腊化 

    的斗争。然而,世界文化交流无法凭主观意志而扭转,很难摆脱希腊思 

    想和学术的波及,希腊化趋势始终未能消除。从公元前3世纪起,耶城 

    建立了希腊式的学校和体育馆,一般青年接受了来自希腊的新文化,一 

    些学者在教学方面也向希腊学校学习。这便促进了犹太会堂向学校过 

    渡。在马可比统治时期,曾坚决抵制希腊化,但因扭不过大势,便采取 

    希伯来人和希腊人分校学习的方法,以免希伯来人受到希腊文化的薰 

    染。从此,希伯来才出现大量学校。 

          “教育史家指出,犹太的高等学校先于中等学校而产生,中等学校 

                                                      ① 

    先于初等学校而产生。这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希伯来人把广泛宣扬经 

    典视为头等大事,不但由僧侣主持寺庙活动,还派利末人到各地宣传讲 

    解。这些僧侣和利末人 (希伯来教长利末的后代)必须精通经义,并能 

    进行系统而深透的讲述,有能力处理寺庙和会堂的财产和管理工作。由 

    于缺乏合格的管理人才,遂在寺内选拔才智优异者由经典专家进行培 

    养。以后又扩大培养范围,使更多的青年接受这项较为高深的教育,这 

    就产生了水平较高的学校。到公元前2世纪祖果统治时期,高等学校已 

    有两所,一所是柏特席勒,一所是柏特山密。这两所学校直到公元70年 

    才因寺院被毁而停办。不过,这时已有其他新的高等学校了。至于中等 

    学校,在高等学校兴起之后,感到学生事前应有充分的教育准备阶段, 



① 藤大春主编的《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第114 页。 


… Page 76…

而一般家长无能力承担这项任务,这样就出现了中等水平的学校。到公 

元前75年,最高会议副议长席塔便以正式法令鼓舞中等学校的设置。初 

等学校起于何时,难以确定具体时间。一般说来,希伯来人幼时是在家 

接受父教。但无父之人无此机会,于是就规定各区延聘教师予以教导。 

初等学校最初在耶路撒冷产生,据说是为孤儿设立的。大约与此同时或 

稍后,犹太会堂才附设初等学校。公元前70年,席塔曾一度规定所有儿 

童一律入学。公元64年,最高祭司加马拉规定各省各城均应开设初等学 

校,指派教师教育儿童;每一村落设学校一所;儿童满六、七岁须强迫 

入学;并对原有的初等学校进行改革。这样,初等学校便遍设于巴勒斯 

坦全境。 



     (2)学校教育 

     希伯来人把信神和受教育看成一件事。在他们看来,不信神就不得 

为人;不受教育者要被剥夺一切权利,并要被驱逐出境;不设学校的城 

市也是不许可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人人受教育,才能人人成为上帝 

的真正信仰者,只有人人成为笃诚的信仰者,才能保证民族不受衰亡的 

威胁,否则,人们无知而德行堕落,一切希望都将成为泡影。 

     从体制上看,学校逐渐趋于完备。最初,由犹太会堂附设初等学校 

是很平常的事,但也有单独设置的初等学校,还有私人开办的初等学校。 

有25名学生的学校,可以聘请教师1人;超过40名学生者,另增助教1 

人;满50名学生者,可聘请教师2人。 

     在修业年限上,一般男童6岁入初级学校,15岁结业,共计10年。 

由6岁至10岁,主要学习圣经和简易的读、写、算;由10岁至15岁, 

以学习《米什娜》为中心。15岁后如继续求学,则以学习《吉马拉》为 

中心,相当于中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后,还有僧侣学校,主要教授宗教 

理论和法律理论,并训练主持宗教活动的能力。另外,还有由学识优异 

的“拉比”在家从事的培养拉比继承人的教育,可以算作当时的师范教 

育。这类教育应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 

     有了学校,就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教师。在古代希伯 

来,僧侣在群众中判断讼案、宣传经典和赏善罚恶,有些教育史学家认 

为僧侣是希伯来最早的教育人员。当希伯来人由巴比伦返回家园后,不 

但寺庙和会堂大量需要文人,社会也出现种种新的需要,拉比与文士并 

称,常常变成宣教者、书写者、律师、教师的混合体,是最受人敬重的 

专业人员,类似埃及的“文士”和印度的“古儒”。以后,他们还组成 

行会,要求成员须受过长期培训和富有学识。有的教育史学者说,“巴 

比伦之囚”以前,先知是人们灵魂的工程师;到这时,拉比取代了先知 

的地位。公元70年耶城被毁以后,僧侣就为拉比代替了。耶稣诞生以后, 

拉比成为群众的教义顾问和法律指导,势力相当强大。 

     犹太人对教师向来怀有崇高的敬意,特别是对小学教师。在犹太人 

心目中,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他们认为,上帝是犹太人的第一位教 

师,是上帝把律法教给了犹太人,教师又把律法传授给了犹太人的儿童。 

希伯来人常常要求青年人“要像尊重上帝那样尊重教师”。他们还认为: 

假如父母和教师都需要帮助或都在监狱中,那么首先应当得到帮助的是 

教师,教师应首先得到释放;教师是儿童精神上的父亲,地位远比亲生 


… Page 77…

父亲高得多。因此,在古代希伯来人那里,教师享有很高的地位。 



                    4。希伯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 

     ①诵习经典是学习的主要课程 

     古代希伯来人的早期教育内容极其狭窄,宗教教育贯穿一切,凌驾 

于一切之上。各门学科学习无不与宗教联系在一起。 

     希伯来人既然把信神当作天经地义,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 

育,自然以培养孩子的宗教信仰为最重要的目标。家长的职责很多,最 

重要的就是教育孩子,而且从子女能说话时起,就施以教育。圣经是上 

帝旨意的代表,高于一切法律,父亲就以这些宗教经典教导子女。在这 

种教育中,并不重视知识的传授,而重视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的陶冶。 

     希伯来早期教育的内容就是宗教教育。先知以赛亚主张婴儿断奶时 

就应开始受教育。斐诺也认为婴儿在襁褓中就应知道上帝是宇宙间的唯 

一神和创造者。他们认为儿童刚一学会说话就该教他学说“西玛”,然 

后,应背诵祈祷文、箴言、学习赞美诗。在6岁正式进入学校之前,要 

大致了解《圣经》。这实际上是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还要 

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学会如何祈祷,如何敬神等等。除了平日家长教导 

子女敬神和祈祷外,还利用三大节日来实施宗教教育。每年4月举行逾 

越节,纪念希伯来人出埃及的胜利;6月举行的五旬斋节,纪念先人制定 

 “十诫”的伟大功绩;9月举行思茅节,使人们不要忘记从埃及归国途中 

的艰辛岁月,以激励奋斗精神。在这些节日里,每个家庭都举行隆重的 

祭神仪式,激励儿童发问,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好机会。这些节日不但 

可以教给儿童有关民族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传授有关生产的知识;既 

可借此教导儿童感戴上帝的仁慈,树立坚定的信仰,也可以养成下一代 

热爱祖国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希伯来学校也是以诵习经典为主要课程。最初的经典是《五经》(即 

 《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末书》、《民数论》、《申命记》), 

包括许多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又是宗教法典。希伯来人把《五经》奉 

为神圣,很长时期只此一书,故曾被称为“一本书的民族”。以后,因 

社会发展出现许多新问题,加上为抵制希腊的新文化、新思潮,又产生 

许多新的不成文法。公元前2世纪末,僧侣们将这些不成文法编辑成书, 

这就是 《米什娜》。后经宗教会议通过,也成为重要法典,即《法典》。 

又过二、三百年,又出现了对《法典》进行注释的书,叫《吉马拉》, 

即《法典诠解》。再进一步,又把《米什娜》和《吉马拉》合编在一起, 

并收集对于各项规定的不同见解附录其中,使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