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幼科发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1-幼科发挥-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升。故肺胀而喘。谓之马脾风也。 
一儿四岁。忽作喘。气逆痰壅。鼻孔开张。予曰。此马脾风也。如胸高肩耸。汗出发润 
不可治。须急治之。以葶苈丸。去防己。加大黄。除肺之热。合小陷胸汤。除肺之痰。碾为 
细末。竹沥调服而愈。 

卷之二
慢惊有三因
属性: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遍身冷。口鼻亦冷。手足时螈 。昏睡露睛。此无阳也。宜 
未发而治之。调元汤合小建中汤主之。如见上证。虽有神丹。不可治也。或问。吐泻何以生 
风。而不可治者何也。曰。五行之理。气有余则乘其所胜。不足则所胜乘之。吐泻损脾。脾 
者土也。风者肝木所生也。脾土不足。则肝木乘之。木胜土也。其病不可治。人身之中。以 
谷为本。吐多则水谷不入。泻多则水谷不藏。吐则伤气。泄则伤血。水谷已绝。血气又败。 
如之何不死也。 
或问风从风治。何以所立之方。不用风药。何也。曰。内经云。肝苦急。以甘缓之。以 
之。以辛散之。又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调元汤。参 甘草之甘。甘可以缓肝之急。 
为治风之圣药也。而又可以补脾。芍药桂枝。苦辛为从。可以建中。二方合而用之治慢惊风 
者。此东垣老人之秘传也。 
因得惊风。医用利惊之药太多。致伤脾胃。元气益虚。变为慢惊者。此外风未退。中虚 
又生。风虚相搏。正去邪存。大命随倾。此慢惊风证。尤慎于始也。 
一儿五岁。病痢。医用药治之。痢转甚。其脾胃中气下陷也。予用参苓白术散调之。十 
止。予辞归。有惑者谓其父曰。无积不成痢。富家之子。多有肉积。吾有阿魏。尝用治痢有 
效。父惑而听之。乃以阿魏作丸。如小豆大。连服三丸。其子昏睡。适予又至。以服阿魏丸 
告。予惊曰。阿魏虽去肉积。大损元气。令郎脾胃已弱。岂可服之。父曰。病安而喜睡未醒 
也。予谓乳母叫之。则目露睛。气已绝矣。 
有儿脾胃素弱。一日病泻。以理中丸服之。泻未止。口内生疮。谓儿前药性热助火。复 
药投之。身微热。睡则扬睛。予见之曰。此儿发慢惊风。脾胃本虚。泻则益虚。口中生疮者 
。脾虚热也。误服冷药。则中气益损。昏睡不乳。虚损之极也。当急作调元汤。加倍人参服 
之。调理半月而愈。 
一女子五个月内发搐。予以泻青丸投之。三四服。搐不止转甚。予思痰壅气郁。乃发搐 
丸散颇粗。与痰粘滞于咽喉之间。致气不通。而搐愈甚也。用竹叶煎作汤。取绵纸滤去其渣 
滓。澄清服之。搐止。其父叹曰。医之贵于变通也如是夫。 
一小儿得真搐。予曰不治。彼家请一推拿法者掐之。其儿护痛。目瞪口动。一家尽喜。 
儿斜视。彼曰看娘。儿口开张。彼曰寻娘乳吃。予叹曰。误矣。睹子转睛。谓之看娘。急口 
开张。谓之寻乳。皆死证也。其夜儿果死。 
肝主风。急惊风。搐搦振掉。肝之本经气动所生也。当急治之。得心热则发。宜泻青丸 
导赤散煎汤送下而愈。初发搐昏睡不醒。或掐人中。或掐大陵。或灸中冲。待其醒而药之。 
或用白僵蚕猪牙皂角细辛川芎藜芦等分为末。吹鼻中。嚏者可治。不嚏者不可治。 
如顽涎壅塞者。用僵蚕末吐之。或礞石滚痰丸吐之。家传三黄五色丸下之。 
小儿发搐。如法治之。搐止者吉也。如时发时止。昏睡不醒。不乳者死。 
儿一岁发搐不止。口鼻气出温者。此真搐也。不可治。搐后易醒。口鼻气出热者。此假 
。可治。钱氏云。气温则内生。谓肝之真脏病见者。故曰真。气热者。病自外生者也。故曰 
先翁治一儿。盈月后发搐。以至圣保命丹治之。安。 
祖训治急惊风。只用泻青丸导赤散。 
旧县张月山长子。病急惊风。十七日不醒。待请予到。舌色黑矣。予尝见父念玉函经。 
舌黑洗不红。药洗分明见吉凶。全问曰。用何药洗之。父曰。薄荷汤。乃根据法急取薄荷汤洗 
之。舌变红色。予曰。可治也。用泻青丸二钱。煎汤服之。一饮而尽。口燥渴已止矣。其夜 
搐止热退而安。此子不遇予几死。 
汪元津幼子。七月间因伤食病疟。七日发搐。予见之。肝风虽甚。脾未至困。当泻其肝 
补其脾可也。乃以泻肝散。三服而搐止。后用调元汤。以补其脾。琥珀抱龙丸。以平其肝。 
喜睡。二目不能开。予思喜睡者。非脾困也。乃神昏欠惺惺也。目属肝。而胞属脾。合目不 
开者。非亡魂也。乃神倦也。今儿目欲开欲合可知也。只用前方。又二日。令其家中平日相 
与嬉戏者。取其小鼓小钹之物。在房中床前。唱舞以娱之。未半日。目开而平复也。凡十日 
而安。 
胡凤崖有子痘疮后伤食疳。饥瘦发穗。有医童一册见之曰。不是疳证。乃血虚也。其家 
。始效。则生一病。如痫非痫。昼则安静。夜则梦寐。抱其乳母叫云。我怕我怕。如人捕之 
状。询其病原。此儿性不食药。一册来喂药。必将针火以恐吓之。而得斯疾也。盖胃为戊土 
。肾为癸水。合而化为火。肾主恐。恐则伤肾。此因脾胃虚弱。不能生肺。肾无化原。亦从 
而虚也。肾藏志。肾虚则神志不宁。而生惊恐也。寤则神栖于心。寐则神栖于肾。脾志往来 
出入之门户也。必以补脾为主。安神次之。补脾肥儿丸。安神钱氏安神丸。调理半年而安。 
天钓内钓。足厥阴肝经之脉起足大指。而上环阴器。左交右。右交左。上入小腹。下会 
。循脊膂过而上至于颠。如风伤肝则发天钓。其状眼上翻。头顶向后。仰身反折。浑如角弓 
之状。钱氏云。肝有风甚。则角弓反张者是也。天钓属木宜发散。泻青丸中去大黄加天麻全 
蝎僵蚕钩藤。 
内钓者。肝受寒。则小腹痛。大叫哭。目直视。但不搐耳。宜急温其内。当归茱萸汤。 
及木香丸。 
x当归茱萸汤x 
当归 吴茱萸(炮焙干) 小茴香(炒) 甘草 木香 
x木香丸x 方见惊风类证。 
小儿肠痛。亦在小腹腰屈。空啼无泪。此名盘肠痛。证似内钓。但不直视也。金锭子散 
。见类证主之。 
疝此厥阴肝经痛也。与肾无干。皆寒所致。有肿而不痛者名 。痛而不肿者名疝。有 
肿又痛。名 疝。茱萸内消丸主之。 
本县大尹梁公子病疝。右边睾丸。肿大如鸡卵。长约五寸。上络脐傍。下抵阴囊。直直 
。大小便不通。急召全。全立方。用当归川芎木香青皮去瓤山栀仁山楂子小茴香川楝子泽泻 
。二剂而安。 
卵肿。小儿性急多哭者有之。予曾治小儿。立方用香附子川芎木香青皮山栀子麦芽等分 
。作丸服之。 
又小儿肠痛。予用诸证辨疑内一方。五苓散加川楝子小茴香。入盐一捻煎。神效。 
肝之窍在目。目赤痛者。肝热也。宜泻青丸加黄连。作丸服之。 
目中白膜遮睛者。肝虚也。宜泻青丸。去大黄栀子。加干菊花木贼蝉蜕。作丸服之。 
经曰。肝有热者。则小便先赤。导赤散加栀子条芩胆草甘草梢主之。 
本府三守小姐。溺出如青水。着肉处溃烂成疮。夫人忧之。守问全云。莫非女之脏腑坏 
答云。膀胱受五脏之液以藏之。是为溺也。各随本藏之色。青者。肝之色也。着处成疮。 
肝火盛也。火之所灼则溃烂矣。全独治之以前治小便赤方。更加黄柏为丸。调理五日而安。 
夫人大喜。命小姐出而拜之。 
x治阴臭神效方x 
当归 胆草 山栀子 木通 车前子 泽泻 甘草梢 条芩 水煎服。 
肝有病。则大便难。泻青丸木通散主之。 
钱氏云肝热者。手循衣领及乱捻物。或切牙。 
一小儿五十日。昼夜啼哭不止。予用泻青丸五厘。竹叶煎汤。入砂糖少许调服。立止。 
咳嗽不止。作搐者。此肺衰而肝木侮之也。当先补肺。阿胶散。后泻肝。泻青丸。搐止 
治。不止者不治。水寡乎畏也。钱氏所谓三补肺而咳嗽不除。三泻肝而肝搐不止者是也。 
蕲水举人蔡沙江。有子病咳久不止。请予治。予往。见其连声不止。咳时面青。右手常 
动。谓沙江曰。令郎不可治也。沙江问何故。曰。嗽者肺病也。肺属金。面青者。肝之色也 
。肝属木。手摆者。肝风欲发之状也。木来侮金。寡乎畏也。维今十月。金病木生之时。四 
时之序。将来者进。成功者退。木生而进。金病而退。发搐不可治也。甲乙日剧。果甲乙日 
搐而死。 
黄州府甘秀才女。惊后右手大指。屈而不能伸。医用全蝎僵蚕治之不效。问予求治法。肝 
。筋赖血养。故曰掌得血而能屈也。血燥则筋枯。屈而不能伸也。手大指。手太阴之脉所出 
也。金本性燥。复用风药以治之。燥益甚矣。刘宗浓云。休治风。休治燥。治得火时风燥了 
。乃授一方。用人参固本丸加黄芩黄柏知母。作丸服之。 
百日内儿搐最恶。谓之胎惊。钱氏论详。 

卷之二
惊风后余证
属性:搐后成瘫痪者。左氏谓风淫末疾是也。肝主筋。肝热则筋弛而长。长则软弱。手足伸而 
屈矣。肝寒则筋缩而短。短则拘挛。手足屈而不能伸矣。并宜六味地黄丸主之。拘挛者。加 
附子肉桂。软弱者。加黄柏知母当归牛膝续断蜜丸服之。 
惊风后喑不能言。宜六味地黄丸。加巴戟远志石菖蒲。 
本县一尹吴。子生四个月。病惊风。搐过则昏迷不醒。发搐则醒。眼邪视。右手搐搦。 
请予。予曰。此真搐不可治。乃辞退。 

卷之二
心经主病
属性: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食而搐。虚则困卧。悸动不安。 
实则导赤散泻心汤。虚则二安神丸服之。 
x导赤散x 治心热。及小便赤夜啼。 
生地黄 木通 甘草梢(炙) 各等分锉。加竹叶。水煎。食前服。加黄芩名火府散。 
x泻心汤x 治惊热神效。 
黄连(去须一钱) 为细末。每服一字至五分。临卧温水调服。 
x钱氏安神丸x 治邪热惊啼。心疳面黄。颊赤壮热。 
麦门冬 马牙硝 白茯苓 山药 寒水石( 飞) 甘草(各五钱) 朱砂(一两飞) 脑子 
(一字) 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半丸。砂糖水化下。无时。 
东垣安神丸 经云。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以黄连之苦寒去心烦除湿热为君 
甘草生地黄之甘寒泻火补气滋生阴血为臣。以当归身补其血之不足。朱砂约浮游之火。以安 
甘草(五钱半) 黄连(六钱酒炒) 当归身(二钱半) 生地黄(一钱半) 朱砂(五钱水飞 
为末) 上为末。蒸饼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丸至三十丸。温水送下。 

卷之二
心经兼证
属性:诸热惊悸不安多啼。此心脏本病也。宜导赤散加朱砂主之。甚者凉惊丸。三黄泻心丸。 
兼见肝证。则发热而搐。宜木通散主之。 
兼见脾证。则嗜卧梦中切牙多惊。宜钱氏安神丸主之。 
兼见肺证。则发热作搐而喘。宜清宁散主之。 
兼见肾证为惊痫。发则忽然卧仆。切牙搐搦。手足逆冷。发过即醒。精神恍惚。 
盖心藏神。惊则伤神。肾藏志。恐则伤志。小儿神志怯弱。有所惊恐。则神志失守。而 
矣。如书传所谓请僧寄名。僧为摩顶诵咒。儿被吓而成痫。后见穿皂衣人即发是也。亦有惊 
久成痫者。初起即可治。定志丸主之。父母怠忽。久而不治。遂成终身之患。 
一小儿惊后成痫。予制一方。天水散一料。研为细末。分作三剂。二两三钱。入真青黛 
碾匀。名清魂散。寅卯时煎竹叶汤调服一钱。以平肝火。一剂二两三钱。入朱砂末水飞五钱 
。名安神散。巳午时煎灯草汤调服。以镇其神。一剂二两三钱。入真轻粉二钱研匀。名定魂 
散。申酉时煎淡姜汤服。以去其痰。旬日而安。 
一小儿十岁。久得痫疾。予视两目浑白。无有睛光。语言謇涩。举动痴迷。乃语其父曰 
。不可治矣。后请医治之。竟无功。 
惊久成痫。乃痰迷心窍之病。最为难治。或分五痫。以牛马狗猪羊名之者。未见其方。 
拘也。钱氏五痫丸。祖训未用。予亦不敢轻用也。儿有者。当先观其状貌。而后治之可也。 
如伶俐聪明者可治之。若成痴呆。言语错乱。不必治之。如强治之。终无成功。间有聪明伶 
俐。治之无效。非真痫也。此宜琥珀抱龙丸主之。或辛香者。不如抱龙丸犹稳。 
蕲水周维峰。有子病痫。予见神气昏滞。语言含糊。状类痴呆。告其父曰。不能治也。 
黄州府万鲁庵。有子病痫。予见容貌俊伟。性格聪明。告其父曰。可治。乃与琥珀抱龙 
丸方。使自制服之。 
本县汪前川儿惊病。一月之间。尝发二三次。予曰。不治必成痫也。求治于予。乃立一 
用枳实黄连半夏白茯苓各等分。折半。朱砂飞又折半。同前碾末。神曲糊丸。芡实大。朱砂 
衣。每服一丸。用 猪心一个。劈开入药在内。线扎定。放瓦罐中煮熟。取出猪心。和药食 
之。以汤送下。后竟不发。名曰断痫丸。 

卷之二
心所生病
属性:经曰。诸痛痒疮疾。皆属心火。 

卷之二心所生病
诸疮
属性:发挥云。心火者。君火也。君务德而不为毒。为痒痛疮疡者。乃命门相火之所为也 
儿诸疮。皆胎毒也。命门者。右肾也。虽云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父母命门之中。原有 
伏火。胚胎之始。儿则受之。既生之后。其火必发为痈疽丹疹癣一切恶疮。名曰胎毒者。是 
也。古人立法。于儿初生之时。有拭口法。有黄连甘草朱密法。无非以解毒而设也。后人因 
之。合上三法。取脐带合药。名曰育婴延龄解毒丹。方备载在前幼疾条内。 
东垣之治红丝瘤。丹溪之治小便淋。皆有解毒之法。见格致余论。请博求。 
予立一方。以丹溪三补丸半生用半酒炒。甘草半生半炙。各等分为末。雪水丸。麻子大 
砂雄黄各二分之一。水飞为衣。淡豆豉汤送下。初生二腊内服之良。天行痘疹之岁。尤宜服 
小儿初生。有育婴延龄解毒丹。服之能解其胎毒。其有发疮疡者。有溯源解毒汤。乳母 
丹瘤。此胎毒之最酷者。即红丝瘤也。名龙缠火带也。乃小儿之恶疾。二岁以上儿可治 
周岁者难治。百无一二也。发处肿硬一块。其色甚赤。手不可近。如火炙流铜。往下HT 走。 
自头上起至心即死。自足下起至肾即死。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