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将相与中华美食 作者:张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王将相与中华美食 作者:张林-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救驾”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以100只计算)富强粉5千克,绵白糖3千克,冰糖250克,猪肉1500克,果料750克,麻油适量。
  制作技艺——
  1.取面粉2000克,用全部熟猪油和成油酥面团;将余下的面粉用温水和成油酥面团软硬一致的水面团。
  2.将白糖、冰糖、果料和在一起拌匀即成馅心。
  3.将和好的两种面团按规定的重量各下成剂子。把油酥面剂团揉成圆形,再将水面剂揿成圆片,把油酥面团包入水面圆片内,用擀杖擀成椭圆形薄片,从中段卷起呈圆筒形,再按扁后放在案板上用擀杖擀成扁长条,再将扁长条横卷起,从中一切两段,把断面向上放在案板上,按平擀成两个圆片,将调好的糖馅包入封口,按成圆饼,即为大救驾生坯。
  4.将做成的生坯,放入烧热的芝麻油锅中用慢火炸透即为成品。
  第三部分:“三皮丝”痛斥奸臣常胜将军“小红头”
  “庐江小红头”是安徽点心中的名品,享誉国内外。“小红头”又叫“油糖烧卖”,因其顶端染有一点红,尤显其可爱,故俗称“小红头”。
  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将军吴筱轩经常奉旨出征,每次都打大胜仗,班师回朝后很受皇上恩宠。据说吴将军行军作战,总不忘携带家乡风味美食,更离不开随军而行的家厨。那位家厨做得一手好菜,更有绝活“油糖烧卖”,是将军三餐后缺少不得的点心。吴将军不仅个
  人喜食,更多的还是与部将、军士共享。也许正是将军体恤部下和平易近人,众将士才心悦诚服地为他卖命,作战时大都勇往直前,连战皆捷。
  后来吴筱轩的家厨年老返乡庐江老家。为了不让手中绝活失传,便和家人在庐江城内开设了一家专售“油糖烧卖”的店铺。由于他家的烧卖甜软香酥,很快风靡了庐江全城。不久这件事传到了县太爷耳中,便令人专程购些回来品尝,果然口味极佳。他灵机一动,趁进京述职之机,捎上几篓进献皇上。此后,“庐江小红头”身价倍增,登上了大雅之堂,后来又成了贡品。
  说起来“小红头”的出名,还真正在于它的品质上乘。它用猪油、面粉、糖桂花、青梅饼、金桔饼和核桃仁制作。不仅馅心甜美,而且造型有如大拇指一般的石榴花。入笼前在石榴花上点染一块红,让人备觉可爱美观。它的口感滋润甜软,也属点心上乘。庐江人还很喜欢将“小红头”油炸而食。这种油炸点心可以装入精美的竹篓,成为亲友之间相互馈赠、增进情谊的极佳礼品。所以一直在安徽省内外畅销,是我国食品市场上的佼佼者。
  “小红头”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富强粉2500克,净花生仁50克,酵面150克,青梅25克,猪板油1100克,精盐15克,绵白糖2150克,碱10克,桔饼75克,糖桂花75克,食用红色素少许。
  制作技艺——
  1.取面粉1350克,放在案板上,加入酵面和清水800克,拌匀,盖上湿布,待面发酵后,加入碱搋揉均匀,做成大馍,入笼蒸熟,冷凉,撕去外皮切碎,搓成碎屑。将猪板油撕去皮膜,切碎,和大馍屑一起,用绞肉机绞一次。另将花生仁、桔饼、青梅制成碎屑和糖桂花,均加入大馍屑中,拌匀成馅心。
  2.将余下的面粉,加入适量温热水和精盐,拌和均匀,搓成长条,切成每个重24克的面剂,先将面剂逐个按扁,再擀成直径6厘米左右、皱边的圆形面皮。
  3.取面皮一张,包入馅心8.5克,收口捏成石榴形,高约1寸,如此一一做好,入笼用旺火蒸7分钟左右,取下。把食用红色素兑少许水化淡,在顶端各点上一红点,即成。也可将蒸好的小红头轻轻的翻倒在案板上,冷却后用小竹篾篓包装出售,若把冷的小红头用小火油煎或油炸(用素油较好)食用,味更美。
  第三部分:“三皮丝”痛斥奸臣“三河米饺”送英王
  在安徽合肥不远处有个三河小镇。这里有一种籼米粉制作的带馅饺子极有名气,人称“三河米饺”。它与太平天国的青年将领陈玉成甚有瓜葛。
  陈玉成生于广西藤县,14岁参加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他随太平军长期转战大江南北,屡立战功。清咸丰四年,他率领太平军一举攻克了重镇武昌城,接着随秦日昌大破清提督孔广顺于应山,斩清西安将军扎拉芬于随州。陈玉成的太平军所向披靡,清军闻风丧胆。不
  久,他被天王洪秀全授于正丞相之职。以后几年中,他四处作战,数次攻破清军主力江北大营,有力地保卫了天京安全,又被天王授于前军统帅之职。
  1858年陈玉成率太平军与清军另一主力湘军决战于安徽合肥的三河镇。年轻的主帅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全军将士备受鼓舞,无不奋勇杀敌。太平军犹如天降神兵,经数日苦战,全歼湘军李续宾部,彻底扭转了天朝后期军事上不利的形势。天王洪秀全为表彰陈玉成的赫赫战功,加授他“英王”称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平军“三河大捷”。陈玉成的丰功永载史册。
  英王陈玉成的军队爱护百姓,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三河镇老百姓拥护太平军,在战斗最艰苦的日子里,家家户户给太平军将士送吃送喝。其间,最受太平军战士喜爱的就是“三河米饺”了。以后,陈玉成及太平军的足迹踏遍了江南江北,“三河米饺”的美名也被传扬到各地,至今盛名不减当年。
  “三河米饺”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以30只计算)籼米粉1500克,猪五花肉200克,豆腐干500克,酱油100克,精盐15克,葱末75克,姜末10克,味精1克,干淀粉75克,熟猪油35克,菜籽油1500克。
  制作技艺——
  1.将猪肉、豆腐干切成黄豆大的丁。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油烧热,先将肉丁倒入炒熟,再加入豆腐干丁、葱末、姜末、酱油、精盐5克、味精煸炒,同时将干淀粉加水调稀,缓缓淋入锅内,用锅铲不停的搅动,烧开即成馅心。
  2.将锅置中火上,放入米粉和精盐10克拌匀,炒至米粉温度至60℃左右时,加入清水2400克,搅拌均匀,烧熟出锅。将粉团放在案板上稍凉、揉透,做成每个重约65克的面剂。先将案板上抹菜油少许,把面剂揉成圆放在上面,用刀压成直径10厘米、厚1.7毫米的面皮,左手托皮,包上馅心1份,捏成饺子形状,即成生坯。
  3.铁锅置旺火上,放入菜籽油,烧至七成热时下入饺子生坯,炸至呈金黄色时,改用中火再炸5分钟左右,出锅即成。
  第三部分:“三皮丝”痛斥奸臣御史进贡“花红”果
  你品尝过“来安花红”吗?花红,学名“林檎”。是我国最古老的水果品种之一。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香浓渣少。安徽省来安县盛产花红质地最佳。这里的鲜花红果子不仅好吃,而且还能开胃解暑,泡酒止泻治痢疾,是人们健身防病的上好营养果品。
  传说,明朝嘉庆年间,来安境内出了一个三品官、东台御史吴棠。他把老母接到京城去住,谁知却忽然得了痢疾。请遍了京都名医都治不好母亲的病。吴大人忧心如焚,不得不将
  愿意老死故土的母亲送回了来安。临时找了个名叫花红的村姑在病榻旁照看老母。花红姑娘心地善良,尽心尽力服侍吴老太太,见老人不吃不喝,便到集上买回新上市的新鲜林檎,让吴老太吃点儿开胃。哪知吴老太只觉酸甜适口,越吃越爱吃。一连几天吃林檎,病也治好了,饭菜也觉得香了。吴家上下皆大欢喜。不久,吴棠之子带了七十多斤林檎进京,将林檎进献仁宗皇帝。仁宗不知何物,只闻到桂花似的清香、红红鲜亮,脱口说出:“花红、花红。”吴棠感念花红姑娘,急忙附和:“此果就叫花红。”仁宗皇帝大悦,当朝赐名此果为“来安花红”。
  后来“来安花红”被指定为贡品,每年旺季由来安县送往京师。自此此果的声誉一天比一天高了。
  “蜜饯红娘”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红果糕350克,白砂糖150克,蜂蜜50克,精面粉75克,淀粉35克,花生油500克。
  制作技艺——
  1.将红果糕切成手指大小的条块,用淀粉、精面粉加少许清水调成蛋糊拌匀。
  2.将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加入红果糕条,划散使其不要粘在一块,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
  3.另取锅上火,倒进少许清水,放入白砂糖,烧开熬至浓稠时加入蜂蜜,随即放入红果糕条,翻炒均匀,起锅装盘即成。
  第三部分:“三皮丝”痛斥奸臣福州“光饼”戚继光
  福州“光饼”是福建省沿海一带民间传统食品。清代有位施鸿保,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光饼”的生产跟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
  明代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从海上侵入,登陆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浙闽近海地区老百姓饱受这些侵略者造成的苦难,许多人家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处流浪,乞讨求生。在朝廷授意之下,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沿海迅速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军队,人称“戚家军
  ”,专门对付倭寇。经过大小战斗十多次,“戚家军”英勇杀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
  从1562年起“戚家军”再次赴闽作战,拯救福建渔民于水火。倭寇为了躲避戚家军的锋芒,狡猾地改变了战略,采取“游击战”,打了就跑,继续骚扰沿海地区,还让“戚家军”数次扑空。戚继光研究了敌情之后,决定长途奔袭,亲自率领将士不顾山路险阻和疲劳,寻找战机,要一举全歼倭寇。福建沿海的老百姓被“戚家军”的勇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要帮助和支援自己的军队。于是家家户户制作香咸可口的白面饼送到军中。为了让战士们行军作战携带方便,还在制饼时,中间留有一孔,好用绳子穿起来,以供随时食用。在人民的热情支援下,戚家军将士更加奋勇作战,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使倭寇连遭重创,死伤惨重。戚家军所向无敌,侵略者闻风而逃,再也不敢轻易登陆骚扰了。此后,数十年的和平、安定局面在福建沿海出现了。“戚家军”所食用的饼也被称为“光饼”而流传下来了。
  “光饼”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以80个计算)面粉1750克,酵母250克,苏打25克,精盐5克。
  制作技艺——
  1.将面倒在案板上,加苏打、精盐、掺水500克左右,溶化调匀再加入酵母,和成面团,搓成长条,揪成80个面剂,每个剂揉团,擀成扁圆形,中间戳个小洞,制成光饼生坯。
  2.在光饼炉里,放进木炭,待炉温升到50至70℃时,把炉中木炭收拢,让四周火熄灭,出炉内水汽,迅速将饼坯贴进炉壁内,用手将清水轻轻洒到饼上,使饼面发亮。旺火使饼面呈浅黄色到金黄色,速将火拨拢,用小铲铲掉后出炉。
  第三部分:“三皮丝”痛斥奸臣“水煎包”救洪武一命
  “水煎包”是河南信阳传统名吃,风味独特,花样各异。相当出名的有“鸡蛋焊”,“生灌蛋浆”及“灌汤馅煎包”。吃起来都是一包油,一团馅,包你香而不腻,百吃不厌。
  朱洪武当上了大明朝开国皇帝以后,首先来了一个“炮轰功臣楼”。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一手翦除了许多开国元勋,弄得朝野上下一片惶恐。文武大臣们,谁也不知何日何时大祸及身。有一天太祖密召亲信进了后宫。特令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专程去河南信阳城微服
  出访。从动身之日起,皇上就日夜翘首以待老臣的回音,竟至一连多天寝食不宁,慌得满朝文武不知出了什么大事,个个惊惧万分。到底去信阳城的老臣安然归来了。随他进宫面朝万岁爷的还有一个小个子白胡老头儿。到了次日,众大臣上朝请安,但见那小老头儿也上了金殿。皇上对小老头毕恭毕敬,又是赐坐,又是令人准备设宴接风。又是多日过去了,皇上不闻不问军国大事,只与众大臣一起饮酒作乐。忙得文武大臣们陪前陪后,全不敢怠慢那位贵客。直到这场惊天动地的闹剧终于结束后,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太祖洪武年轻时家贫如洗,曾流落在信阳城,给一家财主帮佣打长工。那一年的寒冬腊月,白雪盖地一尺多厚。太祖外出替主人办事,又饥又乏,猝然饿倒在一个穷人的家门口了。这家主人虽然也很贫穷,但是心地善良。夫妇两个慌忙走出门外,将昏迷的洪武扶进了里屋,先让他在火炉旁暖和身子。好一阵子,太祖才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主家娘子亲自走进厨房,用自家仅有的小盆白面,做了一锅“水煎包”。夫妇俩让太祖吃。太祖实在过意不去,怎么也不肯吃,好歹又怕屈了恩人心意,硬是哽咽着吃了几个包子。等洪武吃下又香又热的包子后,身体立即恢复了过来。临走时洪武再三向夫妇道谢。表示日后决不忘记救命大恩。时过境迁,洪武后来真的当上了万岁爷了。太祖要坐稳龙廷宝座,就不敢失信于民。他推行发展生产。安定民心的许多措施,让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有了盼头。后来他更是日夜思念信阳城的救命恩人,但又怕传扬出去,吓住了穷苦百姓,所以才悄悄地派亲信大臣去寻访此人。果然今日还了心愿。众文武看到了皇上还是很重情义的人,也都解除了戒备之心,死心塌地为保大明江山尽忠了。
  信阳城的吃食店家知道了白胡老头进京享福的内情后,他们争相推出“水煎包”
  来招揽食客,并且以万岁爷亲口尝过为幌子,大大赢得了食客们的好感。时至今日,信阳许多水煎包子铺,仍以此标榜来抬高自己身价。不过美食自有独到的独特风味,也确是实有其事的。
  “水煎包”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面粉1000克,牛肉500克,青菜500克,花生油50克,香油50克,酱油25克,黄酒25克,精盐15克,味精5克,葱花30克,姜末5克,面肥200克,碱适量。
  制作技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