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第一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汉语 (第一册)-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梁惠王上)
  有时候,〃者〃字用在主谓结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例如《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者〃字词组译成现代汉语有时候可以简单地译作〃……的〃,但是古代汉语的〃者〃并不等於现代汉语的〃的〃,因为这两个字的性质和用法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勇者〃固然可以译作〃勇敢的〃,但是现代还可以说〃勇敢的人〃,而古代却不能说〃勇者人〃。现代能说〃谁的〃、〃我的〃、〃木头的〃之类,古代的〃者〃字没有这种用法。
  〃者〃字还可以用在数词后面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情,或者几样东西。〃的〃字没有这种用法。例如: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四者〃指代鳏寡独孤四种人。)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论语·颜渊)
  (〃三者〃指代足食、足兵、民信之三件事情。)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二者〃指代鱼和熊掌两样东西。)
  下面附带说一说语气词〃者〃字的用法。
  语气词〃者〃字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后面表示提顿,这在古汉语通论(七)里已经说过。这种〃者〃字又常常用在〃有〃字的宾语后面,和〃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作下文的主语(〃有〃字的宾语只是下文概念上的主语)。例如: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论语·雍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战国策·齐策)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庄子·列御寇)
  在时间词〃今〃〃昔〃等字的后面也常常用〃者〃字,例如: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战国策·燕策)
  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檀弓下)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孟子·梁惠王下)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韩非子·五蠹)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於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司马迁:报任安书)有时候不用〃者〃字,例如〃今吾子又死焉〃;有时候换用〃也〃字,例如〃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语气词〃者〃字又常常用在假设分句或结果分句的后面表示停顿。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四)〃所〃字
  〃所〃字也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及物动词的前面和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字所指代的一般是行为的对象。例如:
  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战国策·赵策)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君子於其所不知,葢阙如也。(论语·子路)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孟子·梁惠王上)这种〃所〃字词组译成现代汉语有时候可以简单地作〃(所)……的〃,但是古代汉语的〃所〃不等於现代汉语的〃的〃,因为这两个字的性质和用法不相同。
  由於〃所〃字和动词结合以后组成的词组带有名词性,所以能够被定语所修饰(通常用介词〃之〃字为介),例如〃曾西之所不为〃〃君之所知〃,〃须臾之所学〃(荀子·劝学),等等。〃其〃字代替一个名词加〃之〃,所以也能做〃所〃字词组的定语,例如〃其所憎〃〃其所爱〃。
  〃所〃字词组虽然带有名词性,但是离开上下文,它本身一般不能明白表示是人还是事物,更不能具体表示是什么人、什么事物。因此还可以在动词后面再加名词,举出人或事物的名称。例如: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孟子·滕文公下)
  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史记·刺客列传)
  我们还要注意和及物动词结合以后〃所〃和〃者〃的异同。例如〃所见〃指代〃见〃的对象,〃见者〃指代行为的主动者。试比较: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庄子·养生主)
  (我看见的牛没有不是全牛的。)
  见者惊犹鬼神。(庄子·达生)
  (看见的人都吃惊,以为像鬼神那样。)但是,如果动词前面用了〃所〃字,那么动词后面的〃者〃字就指代行为的对象了,这时〃所〃字起着指示行为对象的作用,〃所……者〃这样的词组仍然带有名词性。例如:
  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史记·酷吏列传)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
  〃所〃字又常常用在介词〃从〃〃以〃〃为〃〃与〃等字的前面,指代介词所介绍的对象,它们所表示的是:行为发生的处所,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和方式方法,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以及与行为有关的人物,等等。〃所〃字和介词以及介词后面的动词(或动宾词组)相结合组成的词组也带有名词性。例如,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表示剑从坠的地方。)
  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荀子·议兵)
  (表示用来禁暴除害的工具。)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左传·成公三年)
  (表示用来报答的方式。)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
   (表示乱的原因。)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表示大过人的原因。〃者〃字称代,〃所〃字指示。)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论以所为起大事。(史记·项羽本纪)
  (表示起大事的原因。)
  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战国策·赵策)
  (表示见将军的原因。〃者〃字称代,〃所〃字指示。)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孟子·离娄下)
  (表示与之饮食的人。〃者〃字称代,〃所〃字指示。)
  其实上古汉语的〃所〃字本来就可以直接用在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或动宾词组的前面,指代上述与行为有关的各个方面,并不需要介词表示。例如:
  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左传昭公四年)
  (〃所〃指代生的处所。)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所〃指代避风雨的处所。)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荀子·劝学)
  (注意:系的对象是巢,系巢的处所是苇苕,〃所系者〃指苇苕而言。〃者〃字称代,〃所〃字指示。)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注意:系的对象是巢,系巢的处所是苇苕,〃所系者〃指苇苕而言。〃者〃字称代,〃所〃字指示。)
  (〃所立者〃表示立的处所,指高山而言。〃者〃字称代,〃所〃字指示。)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小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所立者〃表示立的处所,指高山而言。〃者〃字称代,〃所〃字指示。)
  (注意:渐的对象是芷,用来渐芷的东西是滫,〃所渐者〃指滫而言。〃者〃字称代,〃所〃字指示。)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所〃指代托庇的凭藉。)
  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所〃指代〃使之〃的方式方法。这句是说任凭您怎样支使他。)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孟子·滕文公上)
  (〃所〃指代〃事孔子〃之道,等於说欲以所以事孔子事之。)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庄子·胠箧)
  (〃所〃指代〃无用〃的道理或原因,等於说法之所以无用也。)
  雅秽在身,怨之所构。(荀子·劝学)
  (〃所〃指代〃构〃的原因,等於说怨之所以构。)这种用法似乎比较特殊,其实应该说这也是上古汉语〃所〃字的基本用法。后来介词的运用日益普遍,出现了〃所从……〃〃所以……〃'1'注意:上古汉语的〃所以……〃和现代汉语的〃所以〃不同,现代的〃所以〃是连词,上古和它大致相当的是〃故〃,例如〃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但是现代的〃所以〃是从上古的〃所以……〃发展来的,这里不准备细说。①〃所为……〃〃所与……〃等等,但是这种基本用法并没有完全被这类新兴的结构所代替,所以我们在同一篇作品里既能看到〃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的说法,又能看到〃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的说法。
  在上古汉语里,〃所〃字还可以用在某些带有形容性的词语的前面,指代描述的对象。这样组成的词组也带有名词性。例如: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馀,不可谓智。(墨子·公轮)
  (〃所不足〃指人民而言,〃所有馀〃指土地而言。)
  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纤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但是这种用法在古书里并不常见。
  在古代汉语里,我们常常见到〃有所……〃〃无所……〃〃何所……〃的说法。例如:
  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战国策·赵策)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
  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战国策·赵策)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之大贤与,於人何所不容?(论语·子张)
  任天下勇武,何所不诛?(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所……〃〃无所……〃是动宾词组,〃所〃字词组用作动词〃有〃或〃无〃的宾语。〃何所……〃是主谓倒装的疑问句式,〃所〃字词组用作主语,〃何〃字用作谓语,〃何所不容〃就是〃所不容(者)何〃;这种说法在意思上带有周遍性,〃何所不容〃意思是〃无所不容〃。

 古汉语通论(十三)
  连词,介词 (一)连词
  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且〃〃而〃〃以〃〃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等等。
  例如: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
  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庄子·养生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於是冯谖不复歌(注:〃於是〃用在句首,本来是〃在这时候〃的意思,例如《左传成公三年》:〃於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由於用於句首,所以发展为只音的连词,略等於现代的〃於是〃。《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於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於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前一个〃於是〃当〃在这时候〃讲,后一个〃於是〃是连词。这是要依据上下文,细玩文意,来加以区别的。)。(战国策·齐策)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季氏)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是故〃,本义是〃这个缘故〃,可以看作双音词,等於单说〃故〃。)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左传僖公三十年)
  (〃然〃,然而,但是。)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
  (〃况〃,何况。)
  技经肯 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庄子·养生主)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
  (〃虽〃,虽然,即使。)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墨子·非攻上)
  古代汉语的连词很多,现在只提出〃而〃〃以〃〃则〃三个连词来加以讨论,并附带说明古书上常见的〃然而〃〃虽然〃〃然则〃的用法。
   (1)而
  连词〃而〃字的作用是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