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第一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汉语 (第一册)-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撇开不谈,而一定要为它作些别的说辞。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后来写作〃舍〃。
  '20'〃国〃是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是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21'这两句话应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这样上下文才讲得通。《春秋繁露·制度篇》和《魏书·张普惠传》引《论语》均作〃不患贫而患不均〃。寡,指人口少。
  '22'大意是: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困。
  '23'大意是:上下和睦,人民都愿归附,就没有人口少的现象。
  '24'大意是: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25'夫,句首语气词。
  '26'文,文教,指礼乐。来,使……来'归附'。
  '27'安,用如动词,使……安定。
  '28'相(xiàng),辅佐。
  '29'分崩离析,等於说四分五裂。
  '30'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
  '31'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全句是说季氏见疑於哀公,将有内变(依方观旭说,见《论语正义》)。
  (十六)阳货
  (1)阳货欲见孔子'1',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3'。遇诸涂'4'。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5':怀其宝而迷其邦'6',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7'?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8'。〃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1'阳货,名虎,季氏家臣中最有权势的人。欲见(xiàn)孔子,想让孔子谒见他。
  '2'归,通馈,赠送。豚,小猪,这里是指做熟了的小猪。
  '3'时,伺,窥探。亡,不在。阳货送孔子豚是打算让孔子回拜他,借此能见得着孔子,孔子不愿和阳货见面,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
  '4'涂,通途。
  '5'这里的〃曰〃和下文的两个〃曰不可〃都是阳货自问自答(依毛奇龄说,见《论语稽求篇》)。
  '6'怀,揣在怀里。怀宝,比喻怀藏着才能。迷,乱。这是说孔子有政见藏着不拿出来而使鲁国迷乱。
  '7'好(hào)从事,指喜欢从事於政治。亟(qì),屡次。时,时机。知(zhì),有智慧,聪明。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智〃。
  '8'与,等於说等待。
  (2)子曰:〃乡原'1',德之贼也'2'。〃
  '1'原,通愿,忠厚。乡原,等於说好好先生。乡里的人多数认为他忠厚,实际上他是同流合污,以博取忠厚之名。
  '2'德的败坏者。
  (十七)微子
  (1)齐人归女乐'1',季桓子受之'2',三日不朝。孔子行。
  '1'归,见《阳货》章注。女乐(yuè),女子歌舞队。
  '2'季桓子,季孙斯,鲁国的上卿。
  (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1':〃凤兮'2'!凤兮!何德之衰'3'?往者不可谏'4',来者犹可追'5'。已而'6'!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7'!〃
  孔子下'8',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接舆,姓陆,名通,字接舆(依邢昺说),楚国的隐者,为了避世,假装疯狂,所以称为楚狂。歌而过孔子,一边唱着,一边走过孔子的旁边。
  '2'凤,比喻孔子。兮,语气词,多见於诗歌韵文,用在句末和句中,大致和现代汉语的〃啊〃相近。
  '3'为什么德行这样衰微呢?这是讥讽孔子不能隐退。
  '4'谏,谏止。
  '5'未来的事还可能来得及。暗指孔子现在隐退还来得及。
  '6'算了吧!而,语气词。
  '7'现在从事政治的人危险了!殆,危险。
  '8'下,下车(从包咸注)。
  (3)长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2'。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3'?〃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4'!〃
  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5'?〃对曰:〃然'6'。〃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7',而谁以易之'8'?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9'?〃耰而不辍'10'。
  子路行以告'11'。夫子怃然'12',曰:〃鸟兽不可与同群'1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5'。〃
  '1'长沮(jū)、桀溺,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可能不是这两个人的真实姓名。耦,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人各执一耜(sì,犁),同耕一尺宽之地(两耜合耕,耕出之地的宽度,恰为一尺)。耦而耕,用耦耕的方法来耕。
  '2'津,渡口。
  '3'那个在车上拿着缰绳的人是谁?执,这里有执辔(缰绳)的意思。执舆,是执辔於车的意思(从邢昺疏)。
  '4'三个〃是〃字都是代词,当〃这个人〃讲。是也,这里有〃[是]这个人〃的意思。
  '5'徒,徒党。
  '6'然,等於说〃是的〃。
  '7'洪水弥漫,天下都是这样。比喻社会纷乱。因问渡口,故借水作比喻。滔滔,水弥漫的样子。
  '8'你们和谁来改变它呢?以,与。易,改变(依朱熹说)。
  '9'再说,你跟随〃避人之士〃(指孔子躲避坏人,不同他们合作),难道赶得上跟随〃避世之士〃(躲避乱世的人,桀溺自谓,吗?且,连词,这里有〃再说〃的意思。而,你,指子路。〃与其〃和〃岂若〃相呼应,等於现代〃与其〃和〃不如〃相呼应。
  '10'耰(yōu),播种以后,用土盖上。辍(chuò),停。
  '11'以告,把这话告诉了孔子,〃以〃后省略了宾语。
  '12'怃(wǔ)然,发愣的样子。
  '13'鸟兽[我们]不可以跟它们同群。即不能隐居山林,必须在社会中生活。
  '14'我不是跟人群在一起而是跟谁在一起呢?这是说不能隐居。斯,这。徒,徒众。斯人之徒,等於说人群。两个〃与〃字都当〃跟……在一起〃讲。
  '15'〃与〃字后面省略了宾语。
  (4)子路从而后'1',遇丈人'2',以杖荷蓧'3'。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4',五谷不分'5',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6'。
  子路拱而立'7'。
  止子路宿'8',杀鸡为黍而食之'9',见其二子焉'10'。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11'。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1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3'。〃
  '1'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
  '2'丈人,老人。
  '3'荷(hè),扛。蓧(diào),古代除草用具。
  '4'四体,四肢。勤,劳。
  '5'五谷,稻、黍(黄米)、稷(与黍相似,不黏,即贰樱⒙蟆⑤模ǘ梗7郑姹穑ㄒ乐祆渌担
  '6'植,倚(依孔安国说)。芸,通耘,除草。
  '7'拱,拱手,表示敬意。
  '8'止,留。
  '9'为黍,作黄米饭。
  '10'使二子拜见子路。见(xiàn),使见。
  '11'到了丈人家里的时候,原来丈人已经走(出门)了。
  '12'想使自己身子乾净,却乱了大伦。伦,人伦,古代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大伦,指君臣之义。
  '13'[自己的]学说行不通,[自己]早已知道了。
  (十八)子张
  (1)子夏之门人问交於子张'1'。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2',其不可者拒之'3'。'〃子张曰:〃异乎吾所闻'4'。君子尊贤而容众'5',嘉善而矜不能'6'。我之大贤与,於人何所不容'7'?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1'交,指交友之道。
  '2'可以交往的,就跟他在一起。与,见《微子·长沮桀溺》注。
  '3'拒,拒绝。
  '4'和我所听到的不同。乎,於。
  '5'容,包容。众,普通人。
  '6'嘉,赞美。矜,同情。不能,指无能的人。
  '7'何所不容,即〃所不容者为何〃,也就是〃无所不容〃的意思。
  (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
  '1'食,蚀。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蚀〃。
  '2'更(gēng),改变。仰,敬仰。
  (3)卫公孙朝问於子贡'1',曰:〃仲尼焉学'2'?〃子贡曰:〃文武之道'3',未坠於地,在人'4'。贤者识其大者'5',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6'?〃
  '1'公孙朝,卫大夫。公孙,复姓。
  '2'焉学,从哪里学。
  '3'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4'在人,在於人们之中,是说人们还有能记得的(依朱熹说)。
  '5'识(zhì),记住。其大者,其中之大者。其,指文武之道。下文〃其小者〃同。
  '6'亦,又。何常师之有,等於说〃有何常师〃。之,代词,复指宾语〃常师〃。
  礼记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是七十子后学者和汉代学者所记。其所记录的都是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特别是关於礼制方面的言论,内容很复杂。其中有的是解释礼经(即《仪礼》),有的是考证和记载礼节制度,有的是记述某项礼节条文和某项政令,有的是谈关於礼制的理论。此外,还有些篇幅是专门记录孔子和七十子的言论以及孔门和时人的杂事的。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封建性的糟粕,但这部书所收集的资料反映出古代社会伦理观念、宗法制度、阶级关系和儒家各派的思想等等,对研究这些问题还有不少参考价值。其中有些言论,是值得批判地继承的。
  《礼记》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载德辑录本叫《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现存三十九篇。戴圣辑录的叫《小戴礼记》,共四十九篇,就是现在通行的《礼记》,东汉郑玄给它作了注,唐孔颖达作了疏。这就是所谓《礼记注疏》,是最通行的注本。此外较通行的还有元代陈澔的《礼记集说》和清代朱彬的《礼记训纂》、孙希旦的《礼记集解》。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1'
  有子问於曾子曰'2':〃问丧於夫子乎'3'?〃曰:〃闻之矣。'丧欲速贫'4',死欲速朽''5'。〃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6'。〃
  '1'《檀弓》是《礼记》的篇名。原篇没有小标题,以下各篇同。
  '2'有子,即有若。
  '3'在夫子那里听说过丢官罢职的事情吗?问,当作〃闻〃(依《经典释文》)。丧(sàng),失去,丢掉,这里作丢官罢职讲。夫子,指孔子,下同。
  '4'丢了官,希望快点穷。
  '5'死了,希望快点腐烂。
  '6'有为(wèi),有所为(wèi),是〃有目的〃的意思。
  曾子以斯言告於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1'!昔者,夫子居於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2',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3',死不如速朽之愈也'4'。'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5'。南宫敬叔反'6',必载宝而朝'7'。夫子曰:'若是其货也'8',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1'有子的话像夫子,[像得]可厉害啊!〃有子之言似夫子〃是主语,〃甚〃是谓语。
  '2'桓司马,桓魋(tuí)。椁(guǒ),同槨,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3'〃其靡若是〃的倒装。靡,奢侈,浪费。是,代词,指〃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的情况。
  '4'愈,比较好。
  '5'为,介词,这里有〃针对〃的意思。
  '6'南宫敬叔,即鲁孟僖子的儿子仲孙阅。反,回到鲁国。他曾失去鲁国官位而离开过鲁国。
  '7'载,以车装载。宝,珍宝,宝物。南宫敬叔这样做,是想行贿以求复位。
  '8'货,财物,这里用如动词,当以财物收买别人讲,就是贿赂。这一句和上文〃若是其靡也〃句法相同。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於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1',以斯知不欲速朽也'2'。昔者,夫子失鲁司寇'3',将之荆'4',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5',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1'实即〃夫子制四寸之棺五寸之椁於中都〃的意思,不过语序稍有不同。制,规定。中都,鲁国的都邑。故城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孔子曾经作过中都宰,所以他能在中都制定些制度。四寸五寸都指厚度。
  '2'以斯,等於说〃因此〃。
  '3'失掉鲁司寇官位。
  '4'荆,楚国。之荆,指到楚国应聘。
  '5'用子夏先去表明孔子的意思,又用冉有去重申这个意思。盖,句首语气词,表示确定。
  战于郎(檀弓下)'1'
  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2'。曰'3':〃使之虽病也'4',任之虽重也'5',君子不能为谋也'6',士弗能死也'7',不可,我则既言矣'8'!〃与其邻重汪踦往'9',皆死焉。鲁人欲勿殇重汪踦'10',问於仲尼。仲尼曰:〃能执干戈'11',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
  '1'春秋时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和齐国在郎那个地方作战。郎,鲁国地名,在今山东鱼台县。
  '2'公叔禺(yú)人,鲁昭公的儿子。负杖,把杖(扁担之类)放在颈上,两手扶着,等於今天的横挑。保,城堡,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堡〃。息,歇息。当时战事很紧,鲁军不利,人们逃避齐军,走累了,所以负杖入堡休息。
  '3'公叔禺人说。
  '4'使,指徭役。之,代词,指民,下句同。病,劳苦。
  '5'任,负担,使动用法。任之,指使人民负担的赋税。
  '6'君子,上层统治者。为(wéi),动词,筹划。谋,计谋,策略。
  '7'士,统治阶级的下层分子。死,指为国牺牲。
  '8'我既然是说出来了[我自己就该行动起来]。则,表示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