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又出版《生与死的历史》和《论科学的尊严及其发展》。1624年,《论说 

  文集》的最后修订本问世,共收文章58篇。1626年4月9日,培根去世。 

       培根一生,热爱科学,他又是西方近代实验科学的前导式人物。到了晚 

  年,他依然乐此不疲。他死前,见大雪而生情,便忽发奇想,亲手做一项以 

  雪保存鸡肉的试验,不幸因寒致病,一病不起。 

       培根一生,贫困日久,富贵时稀。他一生多在赊债中生活。一旦富足, 

  又奢华不已。1598年,他曾因拖欠债务而被短期监禁。到他去世时,他虽有 

  存款7000磅,却有欠款22000磅之多。 

       培根一生,在仕途与学问之间,两相平衡,可谓做成一件常人难以设想 

  的困难事,以致后来的研究者,有时也禁不住发问:他一生追求名利富贵, 

  奔忙不息,可谓数十年如一日也,而他的学问又是如此精美渊博,他到底利 

  用什么时间得此学问? 

       概而论之,培根是个复杂人。他的研究者说:“就智力方面说,培根是 

  伟大的;就道德方面说,他是很弱的。他的人格是多方面的,他的天才不限 

  于一隅。他是法学家、政客、科学家、哲学家、历史家,又是散文作家。对 

  于这样繁复的性格与才能要下一个总评是很难的。”① 

       然而,因为他复杂,才有深度,才有味道。其实历史上的大人物有几个 

  不是多层面深层次的,又岂止培根一人而已。不过因为这位培根的政治生活 

  与学术生活、理论创作与道德行为的对比十分尖锐,使得后人对他更多些注 

  意罢了。 

       从成就方面看培根,倒是他本人对自己的一生总结更有意趣。他在 《遗 

  嘱》中这样写道:“我的灵魂将归于上帝,我的躯体将殁于黄土,我的名字 

  将传之后世,并扬名海外。” 

       培根爵士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辞。 



                               3。培根的哲学成就 



① 《培根论说文集》,绪论,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20 页。 


… Page 83…

       培根哲学最为后人称道并引起研究者兴趣的,是他的幻象说、归纳法和 

  他的分科理论,而他留给后人的最鲜明的印象,则是他是当仁不让的西方近 

  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1)关于幻象说 

       培根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他反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旧逻辑,主张建 

  立一套新的逻辑的方法。他的这种新逻辑方法,也就是他的哲学方法。 

       培根认为,在旧的思维方式中,人们常常误入陷阱,其中有4种情况, 

  最为令人担忧。这4种情况样样都是防碍人们正确认识科学的路障。他称这 

  4种情况为4种幻想即假相,四种假相的具体内容是: 

       “族类假象”。何为族类假象?他说:“族类假象植基于人性本身中, 

  也即植基于人这一族或这一类中。若断言人的感官是事物的量尺,这是一句 

  错误的话。正相反,不论感官或者心灵的一切觉知总是依个人的量尺而不是 

  依宇宙的量尺;而人类理解力则正如一面凹凸镜,它接受光线既不规则,于 

  是就因在反映事物时掺入了它自己的性质而使得事物的性质变形和褪色。”① 

       这种培根式的表达方式,一般中国读者接受起来可能会觉得语言拗口。 

  用通俗的话讲,族类假象,就是人们习惯于用人的感官或心灵作为认识世界 

  的尺度,而不是依据宇宙本身的标准作为尺度。这样,人对世界的认识,有 

  如用一面凸凹不平的镜子照世界,因为镜子不平,镜中的映象绝难准确。 

       这思想在今天看来,乃是最基本的常识。而在17世纪之初,则是一种大 

  胆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总结和发现。要知道,在受到长期思想扭曲的时代,发 

  现常识就是发现真理。而培根所发现的又岂止是常识而已。他的关于镜子的 

  比喻尤其精采。用凸凹不平的镜子照世界,比如用哈哈镜照世界,镜中反映 

  出的形象一定也是幽默或者滑稽的。漂亮女人比如西方的维纳斯、中国的西 

  施姑娘不照此镜,倒也不怕照此镜,唯有那些寻开心者才对哈哈镜哈哈大笑, 

  而一些丑姑娘如中国的无盐小姐和欧洲的驴头公主之类,则一照此镜,不免 

  格外生情。若人的头脑直如一面镜子一样,纵非哈哈镜,镜子的质量也有好 

  有坏。可怕的是,人的思维系统乃是一面充满自信感的镜子,即使它真的是 

  一面哈哈镜,它也绝不会轻易承认自己会扭曲一切外部形象。相反,它只管 

  认为自己对外界的反映恰当公正良好。培根本是一位十分注重感性经验的哲 

  学家,他能注意到人的思维也会产生误区,并希望人们从这误区——幻象中 

  解放出来,确实有很不一般的认识论价值。现代中国人常常喜欢说,跟着感 

  觉走,殊不知这感觉也有醉态朦胧的时候,走路过河可要小心。 

       “洞穴假象”。何为洞穴假象?培根说:“洞穴假象是各个人的假象。 

  因为每一个人(除普通人性所共有的错误外)都各有自己的洞穴,使自然之 

  光屈折和变色。这个洞穴的形成,或是由于这人自己固有的独特的本性;或 

  是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与别人的交往;或是由于他阅读一些书籍而对其权威 

  性发生崇敬和赞美;又或者是由于各种感印,这些感印又是依人心之不同(如 

  有的人是 ‘心怀成见’和‘胸有成竹’,有的人则是‘漠然无所动于中’) 

  而作用各异的;以及类此等等。这样,人的元精(照各个不同的人所重复而 

  得的样子)实际上是一种易变多扰的东西,又似为机运所统治着。因此赫拉 

  克利特曾经说得好,人们之追求科学总是求诸他们的小天地,而不是求诸公 



① 《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19 页。 


… Page 84…

  共的大天地。”   ① 

       培根提到了“元精”。元精一词的确切含义颇难把握。这大约是一种看 

  不见摸不着纵然经过解剖依然看不见摸不着的遗传性物质。用这样的词讨论 

  假象问题,似有不妥。但在当时怕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要紧的是培根的本意 

  是清楚的。洞穴假象和族类假象相似,但有区别。族类假象讲的是作为一般 

  人都可能存在的虚幻,或者有些共性倾向的意思在内:而洞穴假象则更强调 

  各个不同个体的个性假象的现象与原因。或者也可以这样讲,族类假象讲的 

  是镜子如何造成误区,洞穴假象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如何造成了这些不平 

  的镜子。 

       洞穴假象的本意是指人们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个人认识世界的局 

  限性。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读书读得太多太死,读来读去,读成书呆书 

  痴,变成两脚书橱,于是书本成了防碍他形成正确认识的洞穴——钻进洞中, 

  不见天日。或者因为心有成见,一提懒字便想起猪八戒,一提智者又想起诸 

  葛亮,殊不知猪八戒也曾靠一张长嘴立过大功,诸葛亮也曾因错用马谡,失 

  过街亭。然而,洞穴难免。人生在世,可以说人人皆有挣不脱的洞穴,因为 

  每个人均为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经验环境、工作环境所限,我们没有能力 

  甚至没有可能了解天下一切事情。洞穴是我所依,洞穴误我所知,正如没有 

  定势难于思维,死守定势又生其误,包括提出洞穴假象的培根先生,也是如 

  此。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因为做无谓的试验而一命呜呼了。 

       “市场假象”。何为市场假象?培根说:“另有一类假象是由人们相 

  互间的交接和联系所形成,我称之为市场的假象,取人们在市场中有往来交 

  接之意。人们是靠谈话来联系的,而所利用的文字则是依照一般俗人的了解。 

  因此,选用文字之失当害意就惊人地障碍着理解力。有学问的人们在某些事 

  物中所惯用以防护自己的定义或注解也丝毫不能把事情纠正。而文字仍公然 

  强制和统豁着理解力,弄得一切混乱,并把人们岔引到无数空洞的争论和无 

  谓的幻想上去。”① 

       将培根的这段话概括为通俗语言,就是人在交流中,无论使用口头语言 

  还是书面语言,因为所使用的信息——语言或文字的不准确而将人引入认识 

  的歧途。 

       这个且不谈它。只说对语言误区给以特别重视,将语言误区列为4大幻 

  象之一,本身就很有意义。 

       语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信息符号,它与人类文明同在。但它一 

  经产生便成为独立于人类的信息系统。换句话说,人类创造了语言,却不能 

  随心所欲地使用语言,语言有它自己的规范、规则和规律。这就等于说,人 

  类发明了语言又要听从语言的驱使。人类有规律,语言也有规律。一方面, 

  人类只能按照语言规律去开发和丰富语言,语言也必须遵循自己固有的规则 

  去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人类离开语言便失去文明,而语言离开人类便失去 

  主体。——没有主体,便不能存在,不能存在,遑论发展? 

       语言是最基本的信息存在方式。信息变,语言也变。信息的内容变,存 

  在方式也变。不但量在增多,而且规则、规范乃至存在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现在的数理逻辑、电脑语言都是语言信息的新的存在方式。语言虽变,不能 



① 《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20 页。 

① 《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21 页。 


… Page 85…

  妄变。不妄变才形成有迹可循的演变历史,于是它又成为人类了解历史文明 

  的一把钥匙。 

       语言既变,便会不断寻找新的规则和新的存在方式。研究语言的未发前 

  景,也就等于从一个侧面预测人类的未来文明。 

       语言本质上属于信息形式,但信息必有限定,有限定才有规则。有规则 

  才能应用——保证所传递信息的可能和准确。然而限定又会成为一种束缚, 

  唯有打破旧的束缚,才有新的信息形式的出现,如此等等。语言的学问,实 

  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培根的杰出之处,在于他能独具慧眼,看到语言 

  对思维的特别意义,虽然他所强调的只是消极意义。 

       即使我们把语言只理解为一个静态系统,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比如战 

  争,能将双方密码破译的一方,纵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至少可以保证阶 

  段性胜利。反之,密码不密,或者读错了甚至读不懂己方的密码,岂非等于 

  将自己的生命拱手交给敌人。 

       然而,语言的准确又谈何容易,新的用语更是层出不穷。新用语难免不 

  伦不类,甚至面目可憎,使得多少语言大家面对这不伦不类的用语,感到头 

  痛不已。但是,头痛尽管头痛,头痛已毕还是得静下心来了解这些新用语的 

  确切含义——因为只要人们接受了它,或者使用了它,或者使用过它,你就 

  非给它一个确切定义不可。如这几年引起一些专家不满的“大腕”、“侃爷”、 

   “火锅城”、“东方广场”之类,你虽不满却又奈何?即使培根先生在世, 

  也只能指为幻象而已。幻象确实存在,更何况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假货正多。 

  纵然你有很强很强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消费意识,假象气象万千,让你 

  防不胜防。 

       语言是人类专利,因语言而入误区是这专利的负值。 

       “剧场假象”。何为剧场假象?培根说:“还有一类假象是从哲学的 

  各种各样的教条以及一些错误的论证法则移植到人们心中的。我称这些为剧 

  场的假象;因为在我看来,一切公认的学说体系只不过是许多舞台戏剧,表 

  现着人们自己依照虚构的布景的样式而创造出来的一些世界。我所说的还不 

  仅限于现在时兴的一些体系,亦不限于古代的各种哲学和宗派;有见于许多 

  大不相同的错误却往往出于大部分相同的原因,我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同类 

  的剧本编制出来并以同样人工造作的方式排演出来。我所指的又还不限于那 

  些完整的体系,科学当中许多由于传统、轻信和疏忽而被公认的原则和原理 

  也是一样的。”① 

       把公认的学术体系比喻为舞台,新奇而绝妙。而公认的学术体系居然能 

  成为人类的认识陷阱,则更有多少历史事实可以为培根先生作证。 

       然而思想体系的改变大非易事,一个体系的形成原本就不容易,而它一 

  旦形成,岂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孔夫子的思想体系,从诞生到被官方认 

  可,就用了几百年,汉儒训诂又用去几百年,宋儒注经、讲义理,明儒讲心 

  论性,再又用去几百年,直到近、现代的新儒学。你要说,夫子体系永无更 

  改,那不合乎实际,但真的换一个新体系,是那么容易的吗?即便是一种被 

  公认的习俗,要改变它同样十分困难。印度人敬牛如神,牛在街头悠然徜徉, 

  汽车遇上了都没脾气,这习俗要改掉它,容易吗? 

       何况培根先生要反对的不仅一两个体系而已。他要批评的体系,不是一 



① 《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21 页。 


… Page 8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