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为发达。如在搬运建筑所需的巨大石块时,往往利用湿泥的润滑性移动简 

                                                                             ④ 

  单的木橇,利用尼罗河水上涨,装载大块石料的木船可顺流而下 ,这也许是 

  埃及金字塔,神庙建筑得以修造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埃及人的造船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史前人们就把制作船模型作 

  为一种艺术,到文明时期已可生产大型的船只了,1952年考古学家在第四王 

  朝基奥普斯 (胡夫)大金字塔南边的岩石中发掘出一只大型船只,这只船虽 

  船身已拆开,但浆、舵、舱都完好无缺,经过修复,可知这条船是由 1224 

  块木料组成,船长43。4米,宽5。9米,容量大约40吨,两侧的板厚13—14 

  厘米。其建造特点是不用钉子,而是以一块块木头用榫头联接起来,构件板、 

  船骨和交叉部件均是用绳子绑在一起,其中部是一个大而宽敞的舱,船头有 

     ① 

  篷 。 

        第五王朝时,古埃及已有了适应海上航行的船只,从一些地方出土的船 

  看,船头和船尾的高度都大大减低了,与基奥普斯的船头船尾高耸于吃水线 

  之上大不相同,它们还使用帆并在船尾上起定向作用的大桨装上了垂直的棍 

  子起舵的作用。另外这时的船往往还装上一条粗绳,它越过船身,把船尾同 

                                                                  ② 

  船头牢固地绑到一起,可加固船的结构,起龙骨的作用 ,这类船能通向地中 

  海航线和遥远的红海航线。 



④ 参见G·莫赫塔尔《非洲通史》第二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 年版。 

① 参见G·莫赫塔尔《非洲通史》第二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 年版。 

② 参见G·莫赫塔尔《非洲通史》第二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 年版。 


… Page 77…

                              11。玻璃制造 



    埃及最早的玻璃与两河流域很相似。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一种表面上 

釉的冻石珠子开始在埃及前王朝时期出现,稍后即出现了费昂斯制品。费昂 

斯是一种外观上和原料上都与玻璃相似的材料。费昂斯虽然有多种不同的类 

型,但它的主体材料一般是用磨细的石英砂,羼合上少量的碱水,塑成一定 

形状后,加热到 900℃左右而制成。费昂斯材料表面的二氧化硅熔融了,形 

成一层光亮的釉,内部石英颗粒的表面在碱和温度的作用下也熔融了,互相 

粘结在一起,但石英颗粒的内部并没有熔融,仍保持晶体状态。由于这种材 

料的主要组成是结晶态的石英粉末,制作工艺程序是先成形后烧结,所以一 

般不称这种材料为玻璃。古埃及的费昂斯生产很发达,不仅生产珠子等装饰 

品,还生产模制成型的人像和容器。曾发现古埃及第六王朝时期,即公元前 

约2700年,在法老的陵墓中有玻璃珠,但经研究,与西亚的玻璃珠没有什么 

差别,学者们认为有可能是从西亚进口的。 

    埃及开始生产玻璃是在新王朝吐特摩斯三世 (前1504—前1450)时期。 

至今为止已经发现了3件带吐特摩斯铭文的玻璃容器。埃及玻璃容器的出现 

恰好晚于西亚玻璃容器出现的时期,而且埃及吐特摩斯三世于公元前 1481 

年发动了对西亚的侵略战争,并且占领了西亚的部分领土。因此有的学者推 

测,通过这场战争,埃及从西亚得到了一批玻璃匠。这些玻璃匠或许是作为 

战俘来到埃及的,或许是自愿跟随胜利者来到埃及的。玻璃作为艺术品和贸 

易品,它的繁荣需要和平的环境和相对富裕的市场。埃及在古代是奢侈和文 

化的同义词,埃及比两河流域更富庶,富人们更愿意出高价购买精美的玻璃 

器。埃及自公元前15世纪出现玻璃制造业后,连续400年,生产了许多非常 

漂亮的玻璃器,是埃及玻璃制造的黄金时代。 

    埃及早期的玻璃容器现存约350件,其中有纪年的69件,多是小口的香 

水瓶、香油瓶和小罐,肩上带双耳或四个耳。古埃及人酷爱香料,香料的价 

格昂贵,在炎热的气候下极易挥发,因此小口的玻璃瓶是最理想的贮存香水 

的容器。除了玻璃香水瓶,早期埃及玻璃还有鱼形瓶和各种装饰品,如玻璃 

珠、臂钏、耳环、发簪等。此外,古代埃及还用玻璃代替宝石镶嵌在金银器 

上。 

    现在我们讲到玻璃,就会想到透明材料,但早期的玻璃多不透明。古代 

人们似乎更喜欢彩色鲜艳的不透明玻璃,尤其是古代埃及人,特别喜欢用玻 

璃模仿一些天然宝石,其中模仿绿松石的蓝绿色不透明玻璃最受欢迎。彩色 

玻璃的制造是在融熔玻璃时加入少量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加入少量的铜, 

可以制成蓝绿色玻璃;加入铁和锰,可制成黑色玻璃;加入钴,可制成深蓝 

色玻璃;加入锑,可制成水透明的白色;加入铅和锑,可制成不透明的黄色。 

埃及玻璃匠已熟练地掌握制造这几种颜色的玻璃。 

    埃及自公元前15世纪起就有了玻璃制造业,但与西亚仍然保持着一定的 

联系。在腓尼基城市国王的公文楔文泥板中,提到受托将玻璃原料运到埃及, 

看来埃及玻璃业一直从两河流域的北部进口一部分材料。有的学者推测,埃 

及深蓝色玻璃所需用的钴就是从西亚进口的。 

    埃及玻璃业在第二十王朝后期,即公元前11世纪前后,由于国内连续动 

乱,所有的艺术都受到了影响,玻璃业也不例外,停顿了大约500年。 

    埃及玻璃业的复兴可能与公元前670年亚述征服埃及,公元前525年波 


… Page 78…

斯征服埃及有某种关系。复兴的埃及玻璃业在亚历山大统治埃及的时期得到 

充分的发展,并一直兴旺到罗马帝国时期。这个时期的埃及玻璃仍以砂心成 

形法为主,但在马赛克玻璃制造方面有长足的进步。马赛克玻璃是早期玻璃 

中的一种外观上非常漂亮,但制作上非常费时费力的玻璃。首先要把不同颜 

色的玻璃拉成细条,并将不同颜色的玻璃细条在火焰上烧结在一起,将玻璃 

条截成小段,再将玻璃段的横截面按一定图案排列起来,再经过反复加热、 

型压,制成绚丽多彩的玻璃碗或玻璃盘。这种马赛克玻璃有的像由千万个小 

图案组成,又名为千花玻璃。还有的马赛克玻璃制成玛瑙或大理石的纹路, 

也非常漂亮。 

     古代埃及还流行用宝石和彩石镶嵌成人像或动物像。这个时期的玻璃也 

常常制成黑色的眉毛、眼珠等代替天然宝石镶嵌在人物像或动物像上。 


… Page 79…

                            六、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 



                           1。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概况 



       古代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整个南亚次大陆。北面以喜马拉雅山为 

  界,东濒孟加拉湾,西有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在地理上,印度可以分为 

  两大区域。南部三角形的半岛部分,称为德干,位置完全在热带范围内。北 

  半部即大陆部分,称为印度斯坦,形状亦呈三角形,气候从热带的炎热逐次 

  进入北部高山的严寒。印度斯坦大部分是平原地区,有印度河和恒河的大河 

  水系可供灌溉排水。古代印度文明发源在印度河两岸。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 

  雅山的常年积雪,经过克什米尔下泻千里流入巴基斯坦平原。恒河比印度河 

  水势平缓,较少泛滥,沿岸土壤肥沃,适宜农业。这条河长期以来被印度人 

  看作是一条圣河,有“恒河母亲”之称。 

       根据考古发现,最迟在公元前4500年到4000年之间,南亚就有了人类 

                     ① 

  从事的农牧业活动 。印度河入海口以西的俾路支斯坦和印度斯坦西北的拉加 

  斯坦的原始居民培育了印度本的稻米,并且驯养了有驼峰的牛、水牛和猪。 

  花粉学家的最近研究表明,农牧民在这一地区的居住时间很可能还要早得 

  多,因为他们发现大约自一万年以前起,在拉加斯坦的沙漠大草原上曾有周 

  期性大火的证据。这可能表示当时的人们反复用火清除枯草,使牲畜可以吃 

  到新长出来的嫩草,直至今日,这一地区的居民们仍采用这个方法。 

       70年代末,法国和巴基斯坦考古学家在印度河以西的梅加发掘了延续时 

  间很长的农业聚落遗址,证明了公元前6000年时即有居民在此从事农业。公 

  元前5000年时,梅加的居民住在用土坯造成的相当大的房屋里,他们拥有铜 

  质的工具,并且从伊朗进口绿松石,从阿拉伯海运来贝壳。梅加人并培育出 

  一种新的作物——棉花。在后来整个有记录的历史时期中,棉花成为印度贸 

  易的主要商品。 

       公元前4000年,这些农业村落开始向印度河平原发展,在印度河河谷的 

  北部边缘和山脚下出现一批村庄,以后印度河流域的中下游出现了比村落大 

  得多的小镇。在公元前 30世纪上叶,印度河的中下游的阿姆利(约公元前 

  3000到2300年)和科特底基(约公元前2600年)以及其他一些地点,出现 

  了向城市文明发展的尝试。从村落向城镇的转化是印度河流域本身的产物, 

  印度河平原为农业和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上游的五河地区为下 

  游带来充足的水量和很多的泥沙。一年一度的泛滥虽然比不上尼罗河泛滥的 

  规模,但可以给沿河地带带来足够的淤泥,这里不需要很发达的农具和灌溉 

  就能收获庄稼。但是,河流经常改道和泛滥对人类的定居又是一种威胁。要 

  想利用河水泛滥之利而又不受其害,光靠小村落的力量是不够的。为了发展 

  生产潜力和控制自然,迫使人们在较大范围内组织起来,由农村村落向城市 

  文明发展。 

       公元前2700年,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已经解决了灌溉和洪水控制的基本问 

  题,他们利用城市来组织和控制其文明,从喜马拉雅山脚到阿拉伯海,印度 

  河沿岸约 1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已勘察到的这个时期的遗址有几百 

  个,其中我们所知的大城市至少有4个:哈拉巴、摩亨焦达罗、卡利班甘和 



①  Allchin, Bridget ,etc:The RiseofCivilizationinIndiaandPakista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 Page 80…

  最近发现的多拉及。哈拉巴城和摩亨焦达罗城各占地近1平方公里,人口在 

  35000以上。城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高耸的城堡,城墙内引人注目的 

  是用于宗教礼仪或与统治机构有关的建筑物,如大浴池和“谷仓”。另一部 

  分地势较低,建筑多为民房和作坊、商店等。通过几个大城市在经济上和政 

  治上控制广泛的农村地区,是印度河流域早期城市文明的特征。由于现存的 

  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这个文明,考古发掘出土的这个时期的文字还没有被破 

  释,考古学家按照惯例,以首先发现的这种文明的城市遗址——哈拉巴来命 

                                                    ① 

  名,称之为哈拉巴文明,或称之为印度河文明 。 

       哈拉巴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成就可以与同时代的埃及文明 

  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比。究竟它是印度的土著文明,还是由移民自西方引 

  进,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哈拉巴文明是一个土生土长的, 

  独立的城市文明。然而它的文化渊源与相距几千公里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 

  不无关联的。创造哈拉巴文明的民族或人种是历史学家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体质人类学家对从摩亨焦达罗和哈拉帕出土的几百具人骨进行了测量,提出 

  这些人的体格是与地中海地区和西亚地区的人很接近,与南印度的人有较大 

  差别,也就是说,古代哈拉巴人和现代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地区的人在体格 

  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哈拉巴文明繁荣了近一千年,公元前2000年前后是哈拉巴文明的鼎盛时 

  期。大约在公元前18到17世纪,哈拉巴文明出现了明显的危机。城市迅速 

  地衰落,城址被遗弃以定居的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解体。学者们 

  对于哈拉巴文明衰亡的原因提出过各种解释,有人认为是外族入侵导致的人 

  口灭绝、城市被摧毁。有人解释为印度河的改道迫使人们放弃城市。不管是 

  什么原因,这种文明是彻底湮没了,谁也不知道其存在,直到半个多世纪前 

  考古学家才发现了它的遗迹。 

       在哈拉巴文明衰落之前不久,即公元前20世纪末,一些半游牧部取道阿 

  富汗,越过兴都库什山山口进入印度斯坦,与本地居民共处生息,建立了更 

  为持久的文明,这些半游牧部落即是所谓雅利安人,现在一般认为是属于印 

  度——伊朗语系中的一支。公元前20世纪中叶到10世纪中叶,是印度的吠 

         ① 

  陀时期 。人们对这个时期的知道主要来源于口传的宗教诗——吠陀,因此称 

  之为吠陀时期。吠陀时期的早期主要活动范围是印度河中上游,不久就向恒 

  河一雅木拿河间地和恒河中上游平原发展,建立起恒河平原城市。 

       大约在公元前8到6世纪,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形成了以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