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归直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西归直指-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顶礼斗母尊天,及昊天上帝,虽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之后,亦愿至尊念佛往生,行菩萨道,广度一切。何以故?只因有智慧人,看得世间极高明事,无如念佛。最有福事,莫若往生。念佛往生,非一切福德所可比拟者也。斗母尊天,即经中摩利支天菩萨。昊天上帝,即经中所称忉利天王。世尊每说法时,忉利天王,无不恭敬礼拜,侍立左右。今日闻此默祝,必然欢喜,断无反开罪戾之事。吾辈幸而遇此法门,不思勇猛精进,回向菩提,岂非如来所称最可怜悯者乎?

  念佛无枉用之力
  世俗之事,谋而不成,则前功尽弃。独有念佛,纵有始无终,而从前所念,亦决不枉费。昔有樵夫,遇虎登树,一称“南无佛”,多生多劫后,犹赖之以出家,渐至成佛者。何况精诚一世乎?即或现世不能往生,来世必出生死。非如世俗之读书不就,枉费精神。经营不就,反亏赀本也。

  人间胜事无如念佛
  《譬喻经》云:昔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旃檀米斗、二甘露蜜瓶、三珍宝锦囊、四七节神杖。其人叹曰:“吾本求子,何用此物?”天神问曰:“汝欲得子何为?”其人曰:“吾欲得子,将来望其养育耳。”神曰:“斗中之米,取之复盈。甘露瓶中,能消百病。珍宝之囊,用之不竭。七节神杖,以备凶暴。人间孝子,岂能如是?”其人大喜,遂至殷富。后他国闻之,遣兵往夺。其人擎杖,飞行击退,保之终身。世人孜孜汲汲,无暇修行者,不过为妻子耳。然妻子纵极趋奉,安能若此四物哉?至于往生西方,则超出生死,万福庄严,所求如意。又岂四物之所可比哉?故天上人间,第一胜事,无如念佛。


  清光绪二三年,北方数省大旱。有蔚州僧莲某者,于村外小庙中住。有山东饥民突来,喊肚饥,要吃饭。僧云:“我饭已吃过,无有余者。”其人要更急。僧云:“我为汝另煮点。”其僧日课六万佛号,口虽许煮,欲将此一串珠掐完。其人意谓不与我煮,遂执斧,用背向头一打,僧遂跌倒。其人以挖煤铁勺,挖两勺脑肉,倒于煤中而去。其僧昏迷,不知人事,遂到钟前,急撞数十下。村中凡有官事,以撞钟为号令,遂通来庙中。见其僧仍卧被打之处,血流滂沱,而从屋至钟前,来去皆流有血迹。按之,犹有气,因扶起唤醒。云:“被饥民所打。”遂去数十人四路追之,其人被执,愿为偿命,拉至庙中。僧曰:“我与彼前生定规有怨,彼今打我,诸君又难为他,岂不是令我白受打?不但宿怨不能解,更结新怨,我吃不起此亏。我尚有一千钱,与他令去。”其僧之顶遂长合,而且仍复如平人之坚硬,但全顶无一毛,而周围俱有伤痕,亦异矣哉。光绪十三年,光与其师弟莲如,由红螺山朝五台,回至其僧庙中,时已六十余矣,面目奕奕有光,一望即知其为有道之士也。莲如师指其顶,而为光言之。附之于此,以为启信之助。民国十一年,释印光记。


  西归直指卷四

  往生事略
  天下无凭无据者,其言不足信。有征有验者,其说必定真。念佛往生,有征有验者也。盖天下万事可假托,独死生之事,纤毫不可假托。古今来圣贤豪杰,讲道论德,修仁行义者,不啻千万。然其没也,不过以疾卧床,斯为考终命矣〖考终命,老而善终〗。若要预知时至,沐浴端坐,或闻异香盈室,或见天乐迎空,自生民以来,未尝有一人也。独有念佛之人,此种祥瑞,不一而足。是莫受用于念佛之人,亦莫尊贵于念佛之人矣。夫临去之际,既如此安闲,则所到之方,必定是非常福地。人奈何不于此际,动一念乎?因将此地生西之人,摘录数十条,名为“往生事略”。亦欲见贤思齐,同生安养云尔。

  菩萨往生类
  如来记往  《大无量寿经》云:弥勒白佛言:“于此世界,有几菩萨,往生极乐?”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小行菩萨,不可称计。不但此国,他方佛土,如远照佛刹,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乃至十方佛刹,往生者甚多无数。我若具说,一劫犹未能尽。”
  文殊愿生  《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文殊发愿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满足我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普贤求往  《华严经》,普贤菩萨列十种大愿,普为众生,求生净土。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偈论净土  天亲菩萨,天竺人,广造诸论,升兜率天宫内院,见弥勒佛。著《无量寿经论》及《净土偈》,五门修法,普劝往生。
  请佛形仪  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以神力往安乐国,见阿弥陀佛。陈云:“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形仪,请垂降许。”佛言:“汝应先行,寻当现彼。”五通还,圣仪已至。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华,在树叶上。遂传写流布。见《感通传》。
  造论起信  马鸣菩萨,西天第十二祖,尝著《起信论》,后明求生净土,词皆切要。
  龙树记生  《楞伽经》云:“大慧汝当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集善往生  《大悲经》云:佛言:“我灭度后,北天竺国有比丘名祁婆迦,修集无量种种最胜菩提善根,已而命终,生于西方过百千亿世界无量寿国。于彼佛所,种诸善根,后当作佛,号无垢光。”
  得忍往生  《菩萨生地经》云:“佛言:时差摩竭,得不起法忍。五百清信士、二十五清信女,皆得不退转地。寿终俱生无量寿佛清净国。”
  胜会书名  长庐赜(zé)禅师,遵慧远大师遗范,建莲华胜会,普劝念佛。一夕梦一少年,乌巾白衣,风貌清美,揖而曰:“欲入公莲华胜会,乞书一名。”师问何名,答曰:“普慧。”书已。又云:“家兄普贤亦乞并书。”觉而异之,忽思《华严经离世间品》有二菩萨名。普慧连发二百问,普贤连下二千答。此大菩萨也,何得荷冥加乃尔?遂书二菩萨为会首。莲大师曰:“凡僧结社,古圣书名。甚哉!净土之非小缘也。良由事出真诚,则冥通灵应尔。”非可强致也。

  高僧往生类
  慧远大师  晋慧远,雁门楼烦人。博通世典,尤善《六经》。闻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因剃染事之。太元六年,过浔阳,见庐山闲旷,可以息心。遂感山神现梦,一夕雷雨,林木自至。刺史桓伊,乃为建殿,名曰神运。以慧永先住西林,故号所居为东林。建念佛社,三十年不入尘俗,专志西方,制六时莲漏,念诵不辍。高僧、巨儒预社者,百二十三人。澄心系念,三睹圣相,而沉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无量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吾以本愿力,来安慰汝。汝七日后,当生我国。”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辈,已往生者,皆在佛侧。师喜,谓门人曰:“吾始居此,已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矣。”至期,端坐而逝,时义熙十二年八月初六日也。
  慧永  晋慧永,河内人,十二出家,既而与远公同依安法师。太元初,驻锡庐山。刺史陶范,舍宅为西林寺以居之。绝志尘嚣,标心安养。义熙十年示疾,忽敛衣欲起。众惊问,答曰:“佛来迎我。”言讫而化,异香七日方灭。唐玄宗追谥觉寂大师。
  僧叡  晋僧叡,冀州人,游学诸方,远历天竺,还关中,从罗什师禀受经义。后预庐山莲社,专心念佛。宋元嘉十六年,忽告众曰:“吾将行矣。”面西合掌而化。众见师榻前一金莲华,倏然而隐,五色香烟,从其房出。
  道敬  晋道敬,琅琊人,祖王凝之刺江州,因从远公出家。年十七,博通经论,日记万言,笃信念佛,早夜弗替。永初元年,谓众曰:“先师见命,吾其行矣。”端坐念佛而化。众见光明满室,弥时方灭〖弥时,满一个时辰〗。
  僧显  晋竺僧显,南游江左,遇疾,专志西方,虔苦不替。忽见阿弥陀佛,光照己身,所患皆愈。即起沐浴,为旁人说所见,并陈诫因果,词意剀切。明晨端坐而化。
  慧光  齐慧光,居洛阳,著《华严》、《涅槃》、《十地》等疏。一日有疾,见天众来迎。光曰:“我所愿生,唯净土耳。”遂专志念佛,已而见化佛空迎。光稽首曰:“愿摄受我!”祷祝方毕,已化去矣。
  道珍  梁道珍,住庐山修净业。曾梦海中有舟西往,问之,曰:“往极乐国。”珍乞随行,舟中曰:“汝未营浴室,未诵《弥陀经》,不得遂往。”觉而浴僧、诵经,历年不辍。后见池面降白银台,珍默记其瑞,秘而不言。一夕,邑人见半山烈火千炬,交相辉映,谓是诸王礼觐。及旦访之,乃知珍已坐化。
  神鸾  后魏昙鸾,少游五台,感灵异出家。而性嗜长生,受陶隐居《仙经》十卷。后遇菩提流支,乃问曰:“佛有长生不死术乎?”支笑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乃授以《十六观经》,曰:“学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其为寿也,河沙劫石,莫能比焉。”鸾大喜,遂焚《仙经》,而专修净业,寒暑疾痛,曾无少懈。魏主号为神鸾。一日见梵僧谓曰:“吾龙树也,以汝同志,故来相见。”鸾自知时至,集众诫曰:“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令弟子高声念佛,西向稽首而终。众闻天乐自西而来,良久乃已。
  智者大师  隋智顗,号智者大师。孩提时,见像即礼,逢僧必拜。年十八,出家于果愿寺,后礼南岳思大禅师。著《观经疏》,及《十疑论》等,赞扬净土。将示寂,谓弟子曰:“世缘毕矣。”唱《十六观经》经题竟,复曰:“西方净土,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况戒定熏修者乎!”智朗云:“未知大师证入何位?”曰:“但登五品。”又曰:“观音大士来迎吾。”言讫,称三宝名,如入禅定。
  登法师  隋登法师,讲《涅槃经》于并州兴国寺,来听经者,普劝念佛往生。开皇十二年命终,异香满室。及殡,祥云香气,遍诸聚落。
  善导和尚  唐善导,贞观中,见西河绰禅师九品道场,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遂殚志精勤,昼夜礼诵。每入室,胡跪念佛,非力竭不休,虽寒冰时,或至流汗。出则为人演说净土。三十余年,未尝睡眠。好食送厨,粗恶自奉,所得嚫施〖嚫(chèn)施,对僧人的布施〗,写《弥陀经》十万卷,净土变相三百壁〖变相,表现佛教故事及教义的图画〗。从其化者甚众,有诵《弥陀经》十万遍,至五十万遍者;有念佛日课万声,至十万声者。得念佛三昧,往生西方者,不可胜纪。其《劝世偈》曰:“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病苦。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一日忽谓人曰:“此身可厌,吾其西归。”乃登柳树而化。高宗知之,赐其寺额曰光明。
  康法师  唐少康,缙云人,十五通《法华》、《楞严》。贞元中,见白马寺内文字放光,探之,乃善导和尚《西方化导文》也。因祝曰:“若净土有缘,乞更放光。”祝讫,光明转炽。遂诣长安善导和尚影堂瞻礼,忽见遗像升空。后至新定,先化小儿念佛。初时念佛一声者,与一文。继而能念十声者,与一文。年余,无少长贵贱,皆知念佛。复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策励学者。后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嘱道俗曰:“当于净土,起欣乐心。于阎浮提,起厌离心。”遂放异光数道而逝。
  怀玉  唐怀玉,台州人,布衣一食,常坐不卧,诵《弥陀经》三十万遍,日课佛五万声。天宝元年,见圣像满虚空中。一人持银台至。玉曰:“吾一生精进,誓取金台,何为不尔?”银台遂隐。三七日后,擎台者复见,云:“师以精进,得升上品,宜趺坐以俟。”越三日,异光满室,谓弟子曰:“吾生净土矣。”含笑而逝。郡太守段公,作偈赞曰:“吾师一念登初地,乐国笙歌两度来。惟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
  道昂  唐道昂,魏郡人,常讲《华严》、《地论》,劝人求生西方。后预知时至,订以八月辞世,人未之信也。至八月朔,无所患。问斋时至未,即升高座,炉香自发,引四众说菩萨戒。说讫,见天众缤纷,管弦嘹亮。告众曰:“兜率陀天迎我。然天道乃生死根本,非吾素愿。吾本求生西方,此诚不知何以不遂?”俄而天乐隐没,但见西方香华伎乐,充塞虚空,旋绕顶上。大众仰观,遐迩惊叹。昂曰:“净土相现,吾当逝矣!”言讫,香炉忽坠于手,即于高座而化。
  僧衒  唐僧衒,并州人,初念慈氏〖即弥勒菩萨〗,期上生兜率。年九十,遇道绰禅师,得闻净土,始回心念佛,日礼千拜,一心无怠。后有疾,告弟子曰:“阿弥陀佛授我香衣,观音、势至共垂宝手,吾其行矣。”言讫而逝,七日异香不散。时有启芳、圆果二法师,目击其事,亦发勇猛,誓必生西,昼夜念佛不辍,忽见七宝池边,佛及大士坐宝台。二僧作礼。佛云:“念我名者,皆生我国。”复见三道宝阶,其一白衣,一则道俗相半,其一唯僧也,皆至心念佛,得生彼土之人。后五日,忽闻钟声,两僧同时化去。
  寿洪  唐寿洪,汾阳人,一心念佛,求生安养。将亡,见兜率天童子来迎。洪曰:“我期西往,不生天上。”即令众念佛。未几,洪曰:“佛从西来。”言讫而化。
  大行  唐大行,居泰山,修普贤忏法三年,感大士现身。晚岁入藏陈愿,随手得《弥陀经》。昼夜诵持至三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