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丹溪手镜-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阳委中 合阳( 下二寸) 承筋(跟上七寸) 承山(腿肚下分肉间) 跗阳(外踝上二寸。) 
少阳阳关(犊鼻外阳陵上三寸) 阳陵 阳辅(外踝上四寸) 悬钟(外踝上三寸。) 
阳明犊鼻(膝膑下 大筋罅中) 三里(三寸) 上廉(寸) 丰隆(外踝上三寸) 下廉 
(上廉下三寸。) 
少阴阴谷(膝内辅骨后后大筋下小筋上屈膝取之) 筑宾(内踝上 分间) 复溜(踝上二寸。) 
太阴阴陵 地机(膝下五寸) 漏谷(内踝上六寸) 三阴交(内踝上三寸。) 
厥阴曲泉(膝内辅骨下曲膝横纹头) 膝关(犊鼻下二寸) 中都(内踝上七寸。) 
x内踝至地三寸x 
太阳昆仑(外踝后) 申脉(外踝下) 京骨(大骨下。) 
少阳丘墟(外踝如前去临泣三寸) 临泣(寸半) 地五会(寸)侠溪。 
阳明解溪(寸半) 冲阳(三寸) 陷谷(二寸) 内庭。 
厥阴中封(内踝前寸) 太冲(本节后二寸) 行间。 
太阴商丘(内踝微前) 公孙(本节寸) 太白 大都。 
少阴吕细(内踝后。) 
x肘至腕一尺二寸半x 
列缺(侧腕上寸半) 尺泽 孔最(腕上七寸) 经渠(寸口) 太渊 
曲泽 门(去腕五寸) 间使(三寸) 内关(去腕二寸) 大陵 
少海 灵道 通里(腕后寸) 神门 
曲池(三寸) 三里(寸) 上廉(寸) 下廉 温溜(腕后五寸半) 偏历(腕后三寸) 阳溪。 
四渎(肘前五寸) 三阳络(寸) 支沟(腕后三寸) 外关(腕后二寸) 阳池 
小海 支正(腕后五寸) 会宗(腕后三寸) 阳谷 
x肩至肘一尺七寸x 
r图ps35a8。bmpr 
r图ps35a9。bmpr 
大椎下至尾骸HT 二十一椎共长三尺 
志肓胃意阳魂 关噫神膏魄附 
室门仓舍纲门 膈 堂肓户分 
白中胞小关大气肾三胃脾胆肝 膈督心厥肺风大 
环旅肓肠元肠海俞焦俞俞俞俞 俞俞俞阴俞门杼 
二十一 二十 十九 十八 十七 十六 十五 命门 十三 十二 脊中 十 九 八 七 
六五 四 三 二 一 
手 (阴阳)起 止 
太阴(肺) 少商(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韭叶大) 中府(在中部四行云门下一寸) 
少阴(心) 少冲(在手小指内廉去爪甲一韭叶大) 极泉 
厥阴(心胞) 中冲(在手中指内廉去爪甲韭叶大) 天池(在侧腋部乳下一寸) 
阳明(大肠) 商阳(在手次指内侧) 迎香(在鼻孔傍五分直陷缝中) 
太阳(小肠) 少泽(在手小指外廉去爪甲一分) 听宫(在耳珠) 
少阳(三焦) 关冲(在手无名指端去爪甲韭叶大) 耳门(在耳前缺处) 
足 (阴阳)起 止 
太阴(脾) 隐白(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如韭叶) 大包(在腑下六寸) 
厥阴(肝) 大敦(在足大指去爪甲一韭叶大) 期门(在乳下四寸不容傍一寸半) 
少阴(肾) 涌泉(在足底心屈足第三缝中) 府(在膺部一行璇玑之傍二寸,巨骨之下。) 
阳明(胃) 厉兑(在足次指端去爪甲一分) 头维(在眉上额角入发际陷中。) 
小阳(胆) 窍阴(在足第四指端去爪甲一分) 童子 (在肩外尖尺处) 
太阳(膀胱) 睛明(在目内泪孔中) 至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一分) 
歌曰 
脉起少商中府上,大肠商阳迎香二,足胃厉兑头维三,脾部隐白大包四,膀胱睛明至阴间, 
肾经涌泉 府位,心包中冲天池随,三焦关冲耳门继,胆家窍阴 
童子 ,厥行大敦期门已,手心少冲极泉来,小肠少泽听宫云。 



卷之上

伤寒(九)

属性:x脉法x 
大浮数动滑为阳也,沉涩弱弦微为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凡阳病见阴脉者死。 
脉浮而数(阳脉也),能食不大便者,里实也,名曰阳结,期十七日当剧(为阳气固结,阴 
脉不得而杂之,阳结为火,至十七日传少阴水当愈,水不能制火,故剧。) 
脉沉而迟(阴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阴病也,名曰阴结,期十四日当剧(阴病 
见阴脉当下利,今反硬者,是阴气结固,阳不得而杂之,阴结属水,至十四日传阳明土,当愈, 
土不制水故剧,此病要死。) 
脉霭霭如车盖者,名阳结也;大而厌厌聂也,为阳气郁结于外,不与阴杂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连连强直也,为阴气郁结于内,不与阳 
杂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轻浮也),阳气微也,衰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萦萦惹之不利者至细也)。阳气衰也。 
脉绵绵(缓而连绵)如泻漆之状者(前大后小也)亡其血也。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名曰结(结阴也)阴气胜而阳不能相续也。 
脉来数,时一止复来,名曰促(促,阳也)阳气胜而阴不能相续也。 
脉三部浮沉大小迟数同等,为阴阳和平,虽剧当愈。 
脉浮而洪,邪气胜也;自汗如油,喘而不休,正气脱也;水浆不下,胃气尽也;形体不仁, 
荣卫绝也;乍静乍乱,正邪交争,此为命绝。 
汗出发润(津脱也),喘而不休(气脱也),此状为肺先绝也。 
阳反独留,身体大热是血先绝,为气独在;形体如烟熏,身无精华,血不荣也;直视,心经 
绝也;头摇,阴绝阳无根也,此为心先绝也,心主血。 
唇吻反青,脾部见木色,四肢 习,手足振动,此为肝绝也。 
环口黧黑,脾主口,无精华则黑;冷汗,阳脱也;发黄,此为脾绝也。 
溲便遗屎,肾绝不能约制也;狂言,肾藏志,志不守也;目反直视,此为肾绝也。 
脉阴阳(表里也)俱紧(紧为寒)口中气出,唇口干燥(阳气渐复也。) 
倦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知阴独在也,勿妄治也,自解。到七日微发热,手足温者, 
阴气已绝,阳气得复,解矣。到八日以上,反大热者,阴极变热,邪气胜正,此为难治,设使恶 
寒者,必欲呕也,寒邪发于上焦,腹内痛者,必欲利也,寒邪胜于下焦。 
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乃安,为欲解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为 
吐利后脾胃大虚,此为脱,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脾胃已和,寒邪已散)为欲解。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阳正胜也,大烦热也,)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则阴阳争胜 
也,此欲解也。 
脉和,其人大烦,目内 皆黄者,欲解。 
脉不和者,病进。脉浮(阳也)而紧(阴也)按之反芤(虚也),此为本虚,当战汗出而解。 
脉浮而数(阳也),按之不芤(阳实也),不战而汗解矣。 
脉自微(邪气弱正气微),此以曾经汗吐下亡血,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不汗不战而自解。 
风(伤阳),则浮虚(伤阴)则牢坚沉潜,水蓄支散也,饮急,弦动阴阳相搏则为痛, 
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人恐怖,脉形如循丝累累然,面白脱色者,血气不足。 
人愧,脉浮,面色乍白乍赤者,神气怯也。 
人不饮食,脉自涩,涩阴也,主亡津液,唇口干燥也。 
下利三部无脉,冷气在胸中,令脉不通,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脾虚肾气所 
以乘,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谷气实,紧者胃气阴气强特实,击强痛还自伤。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正虚,大为邪实,在尺为关(邪关下焦),在寸为格(邪格上焦),关则 
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趺阳脉伏而涩,伏者胃气伏而不宣,则吐逆水谷不化;涩者,脾气涩而不 
布,则食不入,名曰开格。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下利者脉微小,今反紧者,邪胜也。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阴虚也发热,诸紧为寒。 
诸寒乘虚,寒乘气虚,抑佚阳气,则为厥郁(昏也,胃不仁,强直不知人也),以胃无谷气,脾 
涩不通(上下也),使口急不能言,战寒(在表也),栗寒(在里也)。病欠者(阴阳相引,故欠和也,) 
无病言迟者,风也(风中经络,舌难运用,)摇头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邪中经络也)。坐 
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一脚下者,腰痛也。裹实护腹如卵者,心痛也。 
x伤寒证治x 
冬时触冒杀厉之气,实时为病,名曰伤寒。寒毒藏于肌肤,伏留至春,再感乖戾之气,名曰 
春温,至夏变为暑病。春湿者,至夏至以前也,脉数而大散,似太阳发热不恶寒,同中暑烦渴不 
憎寒,治宜升麻葛根解肌类也;热多,小柴胡;发渴烦躁便秘,大柴胡微利之;脉实者可下之。 
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变为风温,以前热未歇,又感于风者也,又因发汗身犹灼 
然,自汗喘息切忌再汗,亦不可下及烧针类也。又云∶寸尺俱浮,误则死矣。宜葳蕤汤、知母葛 
根汤也。 
热病者,夏时发也,热极重于温也,治宜寒凉解其内外之烦毒也。如头疼恶寒身热,脉洪盛 
有汗,夏至前,阳旦汤;夏至后,桂枝加石膏升麻汤。无汗,夏至前后,麻黄加知母石膏汤,烦 
躁大青龙汤加黄芩,大热栀子升麻汤。 
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为温毒,以前热未已,又感温热,以其表里俱热,病之 
最重者也。 
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变为温疫。 



卷之上

六经(十)

属性:x太阳x 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背强,脉尺寸俱浮。若阳浮而阴弱,为中风自汗;若骨节疼而喘, 
脉浮紧,为中寒;或者下之太早,阳发为结胸,阴发为痞气。不渴,小便清,知邪气未入,本禁 
利小便。下后脉促,为阳胜阴,故不作结胸,为欲解。脉紧,邪传少阴,令人咽痛。脉弦,邪传 
少阳,令人胁拘急。脉细数,为邪未传里而伤气也。脉沉紧,邪传阳明,为里实,必欲呕也。脉 
沉滑,传于肠胃,协热利也。脉浮滑,为气胜血虚,必下血也。 
x阳明x 身热目疼,鼻干,不得眠,尺寸脉长,若能食,名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 
(热传里也);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仍在表也);若下之腹满小便难也;若不能食,名中寒。小便 
不利(寒则津液不化),手足自汗,此欲作固瘕(寒气结积),攻其热则哕,乃胃中虚冷故也。阳 
明反无汗,小便自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冷,必苦头痛(寒邪发于外也)。阳明但头眩不恶 
寒(风气攻内也),能食(风也),而咳必咽痛(胃也),此风气攻于内也。又呕多未入府也,虽有 
阳明症,不可攻,攻之心下满硬(邪气消灭尚浅);不可攻,攻之利遂不止者死(正气脱也)。阳 
明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 
有潮热,虽脉迟,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大便硬者,承气主之;不硬者,不可攻之。阳明自汗, 
禁发汗;小便自利,禁利小便,为重亡津液也。 
x少阳x 胸胁痛而耳聋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尺寸脉弦,禁下、禁汗、禁利小便, 
治宜和解。耳聋目赤,胸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吐则气虚,下则血虚,邪在半表半 
里故也。若脉弦细者,邪渐传里也,不可汗,汗之则谵语,调胃承气汤主之。 
x太阴x 腹满咽干而吐,食不下,自利不渴,时腹自痛,尺寸脉沉细,(自利不渴寒 
也,当温之,四逆也。)若下之,必作痞,若头痛(风也)四肢(风淫未入)阳微(表邪少也)阴 
涩(里和也)而长(阳也,以阴得阳则解)者为欲愈,名曰中风,脉浮者可汗,宜桂枝。太阴禁下。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表邪乘虚传太阴也)属太阴,桂枝加芍药主之。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主之。若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亦宜减之。脉弱者,胃气尚弱易动利也。 
x少阴x 口燥舌干而渴,或口中和而恶寒,尺寸脉沉,始得之反发热(少阴病当无热恶 
寒,反热者邪在表也,)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汗之,若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汗之亡 
阳,里虚故也。尺弱涩,复不可下,虚也。若脉紧(紧寒也)至七八日(传经时也)自下利,脉暴 
微(寒气得泄)手足反温,脉紧反去(阳气缓,寒气去也)者为欲解,虽烦 
下利,必自愈。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寒极而阴胜也),手足温,阳气复者,可治。若恶寒蜷 
卧,自烦欲去衣者,亦阳气得复也,可治。少阴中风,阳脉微(表解也)阴微(里和也)者,为欲 
愈,若吐利手足不冷(阳气不衰)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凡少阴之为病,脉微 
细但欲寐也,若脉阴阳俱紧(寒也,法当无汗,)反汗出者,亡阳也,法当咽痛而复下利,少阴 
病但厥无汗(热行于内)而强汗之,必动其血,上出,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少阴恶寒而蜷而利, 
手足冷者(阴极无阳)不治,若吐利四逆(寒甚也)烦躁(阳欲绝也)者不治。若利止(水谷竭也) 
而头眩时时自冒(阳气脱也)者死。若六七日息高(生气绝)死,治法,邪在表汗之,口中和、背 
恶寒与下利,当温之;若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 
x厥阴x 厥阴烦满囊缩,尺寸脉微缓,若浮缓而囊不缩,外症又发热恶寒似疟者,欲 
愈,桂枝麻黄各半汤;若尺寸沉短者,囊必缩,毒瓦斯入脏,承气汤下之;若手足寒,脉细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主之。久有寒,加茱萸、生姜。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焦气 
虚,阳气内陷)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亡津液成肺痿),泄利不止(大虚也)者为难治, 
与麻黄升麻汤。伤寒本自寒下(邪自传里为本),医反吐下之(损伤正气),寒格(吐也)为逆, 
吐下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又云∶厥阴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皆热矣),饥不欲 
食(胃虚客热),食则吐蛔(胃中 
无食则动,此热在厥阴也,)下之利不止(胃虚也);若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禁下禁汗。 



卷之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