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使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不是教你使坏-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所以藏锋不露,也是因为曾受过了这种教训。 
陈先生在年轻时代以兼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地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不过,他觉悟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是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荆棘,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能不开口,也要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旁人说你人情世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无人知道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已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从事预备。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额头上的角啊  
 
 
 
 
 

  
 第四部分做人不要太精明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人比聪明一时、糊涂一世的人活得要累,因为他们的活法不相同。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有句古语叫“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中国古代这样的大智若愚者是很多的。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行端正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可比。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脚。对于这样的老好人谁会防范呢?他因此而得以在无声无息中做了这两件大事: 
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担任大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很奸邪,反复无常,他秘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韩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琦一定有自己的办法。” 
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了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地除掉了祸患,而仍然不失忠厚。所以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谋略。大智若愚的人总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另一个晋代人谢万,是谢安的弟弟,曾经和蔡系争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坐回座位上,边说:“你差点儿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两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 
韩琦、谢万之流都是老谋深算、心眼重重之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受侮受损的一方都没有为自己的难堪和损失而大发其怒,记恨于心,相反地,都表现出宽宏大量、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结果得到了大家的敬重,也使伤人者感到无地自容。 
大智若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是指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学识、地位、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客观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过于精明,精明到露骨会遭人讨厌。因为人与人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是心的交流,如果做人过于精明,就不能在交际方面获得人心。 
交际中的精明容易把应该纯真的关系人为地弄复杂,使人感到你刁钻奸猾而敬而远之。这样精明的结果,只能以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而告终。 
做人精明露骨,实则是一种小聪明。 
有一种情况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逞聪明,引火烧身。三国时代的杨修,可谓绝顶聪明吧,他的几次“聪明”过了头,才智大显露,结果引起了曹操的嫉恨,将杨修杀掉。 
做人需要精明,但不要过于精明,甚至精明到露骨。  
 
 
 
 
 

  
 第四部分做人要善于隐匿,看似没有,实则充满
 
嚣张,不是成大事者所应具备的本性,才能越高的人,做人越隐匿。 
自古成大事者都谨小慎微,“心眼”胜人一筹,善于隐藏自己,能以静为动,看似没有,实则充满,从不自以为是、耀武扬威。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使他放松对自己的注意。 
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起谁为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 
曹操独具慧眼,正好说到刘备的志向。刘备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 
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耀、吹牛、自大,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一个人活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君子,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 
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 
这个世界上才能高的人很多,但有“心眼”的人却不是很多。同样一部《三国演义》,死于曹操手下的才高八斗之士数不胜数,如孔融、祢衡之流,皆因他们不善于隐藏自己才命丧黄泉。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第四部分冷淡一些也有好处
 
人际交往中,与其去为那些芝麻绿豆大的事件发生口舌大战,还不如用冷淡和沉默去应对,自己落个清静不说,还能省去不少精力和时间呢? 
为人处世不能一“白”到底,一味地对人热情。对人对事有时不妨冷一些,淡一点。没有比漠视更好的报复了。平息流言,面对傲慢,方法之一就是黑下脸来置之不理。 
为人处世,当然应该热情些。但是,人和人不一样,情境和情境不一样,有时“冷”一些反倒有好处。 
(1)对不合理要求,不妨冷漠置之 
对不合理的要求,不妨冷漠些。这类人分两种:一种是明知不合理,欺你软弱,你给他一寸,他就要求一尺;另外一种是没有自知之明者,这种人,你冷漠些,他就会仔细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恰当。 
(2)对闲言碎语,不妨当做耳边风 
小刚大学刚毕业时,充满了工作热情和交际热情,这种热情引起了很多同事和上司的好感,也让一些同事开始背后说闲话,什么“真能溜”啊,什么“八面玲珑”啊,什么“真能显”啊。 
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与对方展开舌战吗?根本不值,麻团越抽越乱怎么办?把那些闲言碎语当成耳边风好了。 
(3)对那些傲眼视人者,不妨冷淡些 
大多数人,你对他热情,他也对你热情,你对他笑脸相迎,他也会对你满面春风。也有些人,你越是主动与之交往,他就越是拿腔拿调摆架子,对待这种人,不妨冷淡些。 
冷处理在交际中的作用远不止上述几条。但要在交际实践中尝试和运用这种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养来保证。 
其一,要有涵养。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是人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生活素养决定的,是一种文明的体现。这种涵养表现为对人要力求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为泄自己一时之气愤而忘乎所以;遇事三思而言,不冒冒失失地草率从事。所有这些实际上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面前自我处理的内功,具备了这种内功,才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其二,要有忍性。“忍”是指对方气势汹汹地兴师问罪时,要有很强的忍耐性,要吃得住挑衅,要耐得住对方采用各种形式带来的刺激。《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在诸葛亮的戏弄面前忍得住性子,才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周瑜正因为缺少忍性,才气得口吐鲜血。这种忍只是一种策略,绝不意味着对方打左脸一个巴掌,马上把右脸转过去让他再打,那样是丧失气节。 
其三,要以静制动。挑起事端的一方常常是有备而来,就像打仗要战胜对方,必须要弄清对方来意与其最薄弱的地方是什么,然后才能确定进攻的突破口,从而一举制服对方一样。要采取“静”的策略,让对方出击,哪怕是狂轰滥炸也要泰然处之,待对方“三鼓而竭”之后,针对在静中侦察到的突破口,猛击对方痛处,方可使对方败下阵去。 
其四,要以守为攻。防守尽管是消极的策略,但在防守时也可以采取进攻的态势,只不过这种出击仍是建立在守的基础上的。面对情绪激动的一方,不失时机地插上一两句话,使对方火上浇油,尽情发泄;面对咄咄逼人的对方,抛出一两句切中要害的话,对对方进行火力侦察;面对锋芒毕露的对手,边应付边弄清对方来意,设计反击的方案,摸准对方的要害之后,边周旋边选择最有战斗力的“炮弹”……采取这些方针貌似防守,其实却在组织和酝酿着成功的进击。  
 
 
 
 
 

  
 第四部分不要随波逐流
 
年轻人眼里的赶时髦是对时尚的追捧,而尘世喧哗的现实里,虚荣、羡慕、随波逐流都是无知的表现。 
不为潮流所动是一种精神本色,也是一种做人方法。这要求一个人既要有坚定的自我立场,又要有清晰的做人思路,这样才能有真正“自我”的生活格调,而不会为世事纷扰。 
我们的活动,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活动,总会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周围世界的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是褒扬,也可能是非难。但不论是褒扬还是非难,都有理解与不理解、公正与歪曲的成分存在。所以,对于这些评论,不能一概地接受,跟着它团团转。 
当年高查尔斯想兴修巴拿马运河,一时间人们对这个壮举议论纷纷,毁誉不一,有人夸奖他勇敢坚毅,有人骂他异想天开,但是他对于这些毁誉一概置之不理,只管埋头苦干,有人问他对于那些批评有何感想时,他回答得十分恰当,他说:“目前还是做我的工作要紧,至于那些批评,日后运河自会答复” 
运河果然如期筑成了,一时又是人声鼎沸,但现在却是众口一词地争相夸奖他了。他自己如何呢?他会站在第一艘试新船上,在群众的欢呼声中,通过自己亲手完成的水闸吗?他没有那样做。 
一位前来参观揭幕典礼的英国外交官事后写信给朋友说:“高查尔斯并没有乘坐第一艘试新船,他只在克里司特北面看着船开过。后来,我们又在加东湖和米得尔看见他穿着衬衫站在水闸上,观察开关水闸的机器船过来时,约翰?贝勒特原想对他高呼万岁,但不等他喊到第二声,他已经走开了。” 
高查尔斯这种不为毁誉所扰,不被潮流所动的精神和行为,既是一种高明的做人方法的体现,也是一种在精神境界里独领风骚的智者的本色。 
卡耐基曾问索凡石油公司的人事部主任肯鲍?迈克,来求职的人常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应该知道,因为他曾经和六万多个求职的人交谈过,还写过一本名为《谋职的六种方法》的书,他回答卡耐基:“来求职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保持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地坦诚,却给你一些他以为你想要的回答。可是这个做法一点用都没有,因为没有人要伪君子,也从来没有人愿意收假钞票。” 
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形象、人格都有各不相同的特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