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使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不是教你使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①人们总是喜欢倚老卖老,认为自己经验丰富,自己的看法才对。你若经验浅短,再好的看法也会被反驳。 
②崇拜或迷信权威。权威不一定正确,但人们却又需要权威,因为权威可以让大家有安全感、有所依循,你若权威不够,当然所说的话就没有分量了 
③面子问题。如果你的身份和他们相差悬殊,他们连让你在现场都觉得没面子,你还说话,他们不是更没面子吗?所以他们根本不会重视你的话。 
④自私的需要。在某些场合,有些人就算意见相左,但基本上仍是利益共同体的一员,他们怎么可能让你这身份不够的人一两句话就影响他们? 
⑤刻板的观念。人们通常认为身份不够的人所说的话也没有分量,所以没人听。 
因为这样,所以人微言轻,这是自然的人性现象,没什么好奇怪的,倒是处在这种人性丛林中,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法则: 
①既然人微言轻,那就少开口。因为你没有机会开口,就算开了口,也不会有人重视,甚至还有被嫌弃的可能。比较好的方法是先以沉默的方式取得别人对你存在的认可,并慢慢地赋予你说话的权利。如果你的话有价值,自然就会产生力量,最忌讳的是不甘寂寞,企图以言语吸引别人的注意,以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果这么做,将会被驱离那个圈子,如果又言之无物,那么一次就够了,你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②如果你非说不可,姿态要很低,以免引起反感。如果你的话很有价值,有可能引起反响,但更有可能当场就受到驳斥,或在事后受到压制,哪怕你说的是真理。 
不过也有一些人虽然人微,却不断出声,这需要相当的勇气与毅力,至于他的声音有没有人听到,听到后受不受重视,那就不一定了  
 
 
 
 
 

  
 第一部分心事不可随便说出来
 
当你在滔滔不绝之中向人说你的心事时,你确定你已经找对人了吗? 
心理学家说,人若有心事,应该说出来,才不会在心内郁积,闷出病来。 
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没错的,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 
所谓“随便”是指: 
①没区分心事的等级。 
②没区分对象。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心事必须一吐为快,一定要想到:这件心事能对他讲吗? 
之所以处理心事要这么慎重,是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你的脆弱面若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提防。 
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与牢骚,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人拿来当成修理你的武器。你是怎么死的,你自己都不知道呢 
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了吧 
我的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 
家人呢?能不能说? 
我仍然强调:不可随便说出来除非你的配偶对你有充分的了解与信赖。但两个不同个体,智慧与经验总有缺乏共鸣的地方,你的配偶对你的心事的感受与反应有时并不是你能预期的,譬如说,她(他)有可能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说给别人听…… 
然而,紧闭心扉,心事涓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你就成为一个城府深、心机沉,不可捉摸与亲近的人了。如果你本就是这样的人,那无太大关系,如果不是,给了别人这种印象是划不来的。所以,偶尔也要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遭的人听,以降低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 
也许你会说,做人这样子实在很痛苦,我的回答是:谁说做人是快乐的?  
 
 
 
 
 

  
 第一部分直言直语,伤人伤己
 
当你逞一时之快,而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一吐为快时,想想你锋利的语言之箭是否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某甲是一公司的中级职员,他的心地是公认的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别人虽然都称赞他好,但他的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大受欢迎的样子…… 
其实某甲能力并不差,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问题是,他说话太直了,总是直言直语,不加修饰,于是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其实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只是在人性丛林里,直言直语却是有这种性格的人的致命伤,理由如下: 
①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激活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免得一不小心就要承受你的直言直语。不能离你远远的,那就想办法把你赶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②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及杀伤力也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成效好,鼓动你的人坐享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所以,在人性丛林里,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又伤己的双面利刃,而不是劈荆斩棘的开山刀,有这种直言直语个性的人应深思,并且建立几个观念: 
①对人方面,少直言指出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这不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和他过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语也不会产生多少效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堡垒,自我便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他从堡垒里揪出来,他当然不会高兴。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他如果不听,那是他的事。 
②对事方面,少去批评其中的不当。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因此批评事也就批评了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障眼法。除非你力量大、地位高,否则直言直语只会替自己带来麻烦。如果能改变事实,则这麻烦倒还值得,如果不能,还是闭上嘴巴吧  
 
 
 
 
 

  
 第一部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人与鬼,阴阳相隔,见了人说的必是人话,遇见鬼你也得学会说鬼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话,一般是用来批评别人油滑、投机、不诚恳的,可以说是一句骂人的坏话。 
可是要你得重新看待这句话。“见人说人话”,就可以和“人”沟通;“见鬼说鬼话”,就可以和“鬼”沟通;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那么就不通了。 
所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沟通的秘诀,也是和人相处、交朋友、给人好印象、了解对方的秘诀。这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哪是油滑、投机、不诚恳呢? 
这句话也就是说,和对方交谈时,应尽量使用对方能够认同的语言,并说出对方熟悉、关心的话题。 
比如说,和广东人说话,最好用粤语;和客家人说话,最好用客家话……说得不地道没关系,只要你说了,便能获得他们对你的认同。在话题方面,比如你和有小孩的女性说话,可说说孩子教育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贸易公司职员说话,可说说景气问题……说得不深入没关系,只要你开口了,他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告诉你很多关于他们自己和工作上的事情。如果你还善于引导,他恐怕连心事都要掏出来了。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人际关系上是很有用的一招,它的厉害在于抓住了人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在言语上让对方的自我获得满足,对方的防卫意识便会松弛下来,并且把你对他的客套、亲切当成你对他的关心,进而对你产生好感。结果是,你了解他已有三四分,他对你却还一无所知呢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虽不一定会和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但绝对是接近对方,和对方建立初步关系的好方法,如果你能这么做,那么保证你受益无穷。 
不过,人话、鬼话是需要学习训练的,也就是说,你要: 
①训练自己和人交往时,多谈“您”,而少谈“我”。如果你喜欢谈“我”,那么你就很容易把别人对你的客套当成关心。 
②多了解各种行业的特色和动态,学习不同族群的语言。了解多了,自然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什么人都可以交往了。 
所以说,“人话鬼话都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一部分浑水要加漂白粉
 
“一失足,成千古恨”,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一句话的失误也会导致全盘皆输的惨败后果,然而,你却可以利用你圆滑的头脑使点“心计”以补救。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同样,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随时可能发生言语失误。虽然个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拾。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当然,这种以白补黑的方法终显灰,并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看看别人的例子,借以得到启迪,对我们走出言语失误的黑来说,或许不无裨益吧 
(1)借题发挥息众哗 
据说,司马昭与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侍者前来报告:有人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放荡不羁的阮籍不假思索便说:“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哗,认为他“牴牾孝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失误,忙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说,禽兽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呢?就连禽兽也不如了。”一席话,竟使众人无可辩驳,阮籍避免了杀身之祸。其实,阮籍在失口之后,只是使用了一个比喻,就暗中更换了题旨,然后借题发挥一番,巧妙地平息了众怒。可见,以喻说理,确是解脱不慎之言带来的窘境的有效手段。 
(2)坦率道歉莫遮丑 
被誉为“小旋风”的流行歌手林志颖,一次有人问及他对“四大天王”的看法和对郭富城的印象,林志颖故作诙谐道:“四大天王么我不知道。郭富城嘛,他是我爸爸吧?”一语既出,举座哗然,人们纷纷指责他不知天高地厚。后来,他为补救失误,重塑自我形象,在接受采访时,坦然表示:“说那样的话我深感遗憾,我愿公开向郭富城道歉。”至此,这场所谓“林氏名言”的风波才算平息下去。它说明,对待言语失误,有时公开道歉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掩饰来得高明。 
(3)悄然更改见行动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次女排世界杯的比赛中,中国队已占上风,可比赛并未结束,这时播音员宋世雄却说:“不管日本队怎么喊,双方实力的差距摆在这儿呢……我们已经是世界冠军了!”虽是一时兴起之言,却引来众多的责难。宋世雄意识到这一失误后,暗暗在实践中克服。果然,以后他解说中逐渐增添了一股“大将风度”。许多情况下的言语失误人们无法当场更改,但只要接受教训,便用此后的行动补救。体操名将李小双在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上,眼看中国队比分落后,自己的得分也被欧洲裁判员巧妙地压低,十分着急。面对第四名的结局,当记者伸出话筒让他谈感想时,他忍不住抛出一句:“我不知道,有的裁判到底学过规定动作没有”这句颇不得体的话,自然受到人们的非议。事后,李小双痛定思痛,决心在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注意克服说话冲动的毛病,果然,以后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或不平,他再也不犯脱口失误的毛病了。  
 
 
 
 
 

  
 第一部分该强硬时就强硬,以正压邪
 
在真理和正义面前,没有必要畏畏缩缩,你大可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有些人说话嘴硬,但因为自己也知道事没做在理上,说话自也气短,只是强词夺理而已,这时候只要你义正词严、针锋相对,保准他退避三舍。 
20世纪20年代初,冯玉祥将军任陕西督军。一天,美国亚洲动物调查团的安德思和一位英国人高士林私自到终南山打猎,打死了两条珍贵的野牛,他们洋洋自得,回到西安来见冯督军。 
冯督军在帐篷内会见他们,他们十分得意地述说了行猎的收获,以为冯将军会赞赏他们的枪法。只见冯督军听着听着眉头就皱了起来,冯督军问:“你们到终南山打猎,曾和谁打过招呼?你们领到许可证没有?” 
这两位洋人骄横惯了,居然不把冯督军放在眼里,他们十分傲慢地说:“我们打的是无主野牛,所以不用通知任何人” 
冯督军一听,更加生气,慷慨激愤地驳斥他们说:“终南山是陕西的辖地,野牛是我国领土内的东西,怎么会是无主的呢?你们不通知地方官府,私自行猎,这是违法的行为,你们知道吗?” 
他们不服,辩解说:“我们此次到陕西,贵国外交部发给的护照上,明明写着准许携带猎枪字样,可见,我们行猎已蒙贵国政府的允许。怎么会是私自行猎呢?” 
冯督军立即反问:“准许你们携带猎枪,就是准许你们行猎吗?若是准许你们携带手枪,那你们岂不是要在中国境内随意杀人啰” 
美国人安德思自知理屈,便沉默不言,而英国人高士林仍狡辩说:“我在中国已经15年,所到的地方从来没有不准许行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不准行猎的条文。” 
“中国法律上没有不准外国人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