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近,是其明證。又奘譯無咒,其咒乃自淨譯中添入,而義淨譯自梵文,故知今所誦
之咒,乃唐譯梵音。如上所言五譯之同異,其藥師佛之文旨大同,而與七佛詳略差
別。又中三譯無咒,前後二譯有咒,復加西藏之番字本;此為本經譯傳中國之略史

。由是觀之,初帛尸梨密多羅所譯有咒,且屬大灌頂經之一品,則此經屬於密部。
自第二、第三、第四,三譯觀之,既無咒語,復無說咒之文,則此經即近於淨土經
典。迄至義淨之譯,前後五咒,則此經又屬密部無疑矣。由此五譯之相異,亦可窺
見佛教流行變遷史之一斑。蓋帛尸梨密多羅來自西域,想其時西域密教已甚盛矣,
而在印度、中國則未極流行。以宋、隋及唐玄奘時,印度中國皆大乘性相,法幢高
建,故其譯此近淨土經也。及義淨時,印度密教復盛,故其譯時多添咒語,則此復
屬密部焉。此在佛經翻譯史上,佛教因各處地域之異,各時趨勢之別,亦隨之而變
易,然吾人亦正由是而可知佛教變遷之歷史與情勢矣。由上說來,知今誦講之流通
版本,非全出玄奘所譯,其咒乃從義淨譯本增入;即文句亦間參揉淨譯,故今本可
說奘淨二譯之合訂本。且民十一年之甯波版本,尚铡簠挕弧ⅰ耗А坏葦底郑
在觀世音菩薩等名上,增添南無二字,較諸舊流通本,不無出入。此乃總稽本經譯
史之概要也。


四  提網要
未講經文之義,先提綱要者,如網得綱萬目皆彰,如衣提領全襟齊直。聞者能
握得此宗要,則全經文義,自可了然。通常解釋經睿缣焯ㄖ逯匦x,賢首之
十重玄談等,今在此經之釋名睿甲g史,提綱要亦可攝之。蓋隋唐前諸德開講玄
要,本無固定的呆板方式,亦不斤斤乎五重或十重。其講解時,每就各經之所宜,
懸談大義,今提綱要等,亦與其理相合也。此經之總綱,可作兩大段觀:一、智示
藥師依正行果,二、悲濟像法轉時有情。
甲  智示藥師依正行果
此經之綱宗,可由曼殊與佛之問答中顯示。如金剛經須菩提問佛:『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由此兩大問睿鸱鹬獯穑褜⒔饎偨浘V宗,昭然如揭。
本經云:『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
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

德』。此以曼殊之大智上求佛道,故作此問。由此問故,佛說藥師佛之名號國土,
及其本因地中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大願,與夫果德圓成之依正莊嚴。此一大段文義
,為本經上半部之綱要,亦即『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之所由立名也。
乙  悲濟像法轉時有情
曼殊之問,含有二義,初以大智感佛說藥師本願行果功德。次曰:『令諸聞者
,業障消除,為欲利益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此由曼殊之大悲下濟有情,故發斯問
,感佛說藥師本願功德,使諸問者得大法益,拔除業障,消災安樂。此皆由曼殊之
大悲心所驅使而發問,故佛讚許言:『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
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故此一大段文,為
曼殊大悲恩濟像法轉時之有情,為本經下半部之綱要。但此大段文中,又可分為兩
段:一、拔除一切業障,二、十二神將饒益有情。
1  拔除一切業障

(1)如來加被  此言聞說藥師名號,本願功德,依之修習,即可拔除一切
業障,得大利益安樂,蒙佛加被,消災延壽,故此經亦名拔除一切業障得度生死經
。但此中亦可分二段言之:一、聞名滅罪往生,二、誦咒除病離苦。
聞名滅罪往生者,即諸愚癡無智眾生,闕於信根,生造諸不善業,死招三途極
惡之報,但由聞此藥師名號本願經故,使得滅罪往生。如云:『爾時、世尊復告曼
殊室利童子言: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
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
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聚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
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
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
處洠В生人中』。此等經文,皆明由聞名滅罪,並得轉生善道或往生淨土者。
誦咒除病離苦者,上言聞名故蒙佛加被,拔除業障,得生善處。今明若能念誦

藥師真言,即可消除病苦,延年益壽。如言:『曼殊師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
,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遍,與彼服
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志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
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此言於此真言若自誦,若教人誦,皆得消災獲
福者也。
(2)有情奉持  此言若人信受奉行誦讀此經,即得獲福免難與救命延壽之二
種功德。
獲福免難者,若能依教修行,受持此經,即於現實人生,獲福免難。如云:『
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
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此言讀誦此經故,
即於現生遂願所求,獲大福利。又云:『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
、虎、狼、熊、痢⒍旧摺合悾隍肌Ⅱ难选⑽抿档炔溃裟苤列膽浤畋朔穑

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如是等文,皆言持誦此經,即得免除種種患難也。
救命廷壽者,上為佛說消災周。此乃救脫延壽周。救脫菩薩為利有情故,示現
種種延壽之法,使諸有情壽命相續。如救脫菩薩答阿難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脫
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隨方所辦,供養苾
丘僧,晝夜六時禮拜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燃四
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埽灰幌袂案髦闷邿簦灰粺袅看笕畿囕啠酥了氖
日,光明不絕。造五色綵旛,長四十九■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日,可得過
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此為救身病以延身命者;復有救國難以延身命
,及救諸難以延諸命等文,皆救命延壽之法也。
2  十二神將饒益有情
此即藥叉誓護周。十二藥叉神將,因聞佛說此經功德,即發願於後末世,擁護
此經,利樂有情。所謂:『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

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
,為作義利饒益安樂』。是故此經,亦名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經,不無所以也。以法
臨像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行者因魔障故,唐捐其功;故先以曼殊之智悲感佛
說法,復得藥叉神將擁護是法,针y事也。昔之講者,往往將十二神將之文判入流
通,實則應歸正宗:蓋像法轉時,荷負是法甚仗藥叉神將,饒益有情;況釋尊定此
經亦名十二藥叉神將饒益有情,理宜歸屬正宗分也。上來所言兩大段文,由曼殊之
大智,示藥師佛之依正行果;復由曼殊之大悲,濟渡像法有情;而此悲濟像法轉時
有情文中,復分拔除一切業障與神將饒益有情二段,則此全經之總綱彰矣。
前來釋名睿g史,提綱要之三科,可為經前之玄談,但尤重於提綱要。蓋
提其綱要,則全經段落章句,昭然分曉矣。且菩薩之法,不外上求無上菩提,下濟
有情諸苦,故遍一切大乘經旨,亦可於此曼殊之問而顯之也。又如菩薩造論,意在
自利利他,故經論中言其緣起時,皆曰『為正法住世,利樂有情故』。所謂正法,

即諸佛菩薩因中所發之誓願,藉此修行而得證佛果依正莊嚴;亦使聞者依此修持而
得佛果者是。如此經所明藥師因果功德,吾人依此修行,亦可同證。又菩薩不同凡
夫自私自利,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皆以利樂有情為前提,普為眾生,方是菩薩
發心。故菩薩之行位愈高,其悲願愈切,末世眾生愈苦惱,則菩薩愈顯其悲濟之能
事也。通常所謂『好醫門前病人多』,菩薩亦復如是,病苦之眾生愈多,愈為其深
切悲願之所關也。復次、像法多魔,不特出世善法不易建立,即世間善法,亦受邪
魔外道襲擊與覬覦而欲毀滅之。故此經實由諸佛菩薩之悲願,與夫藥叉神將之護持
,得以建立世出世間善法於今日,使眾生依而修持。自其屬淨典觀之,則為隨願往
生修行不退於琉璃淨土;自其屬密典觀之,則可拔除業障消災延壽於娑婆當人,故
此經乃兼具淨土、真言、無量法門之功德者矣!

釋  經

甲一  敘請分
乙一  敘述證信
丙一  聞時主處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撸ЩT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
入文解釋,須分段落,方顯文義。中國自晉道安法師已來,皆以序、正、流通
三科,詮釋經文,妙能契合天竺菩薩釋經之方式,故千百年來胥依循之。雖三科大
旨相同,而名稱不妨隨宜而異;故今解此經,亦分敘請、正說、流通三分。自如是
我聞下,為敘請分;自爾時佛告曼殊室利枺饺ゴ讼拢瑸檎f文;自爾時阿難白佛
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下,為流通分。敘請文中,又分通敘與別敘;通敘為證信敘,
別敘為緣起敘。今此即證信之敘,此證信敘,古來解釋二家不同:一、出龍樹大智
度論,明六成就:如是、為信成就;我聞、為聞成就;一時、為時成就;薄伽梵、
為法主成就;廣嚴城、為住處成就;至下與大苾丘眾等為聽眾成就。佛經有此六

種成就,方可崇信。二、出親光 佛地經論明五種證信,其言如是為指法之詞,乃通
指此經而言,如言如是之法,為我結集者所親聞。或如是之法,為當時佛在某處所
說,而有法會大眾之所共聽。敘以證信,乃具五重:即一、如是我聞,為親聞證親
信;二、一時、為說時證信;三、薄伽梵、為說主證信;四、廣嚴城、為說處證信
;五、與大比丘眾等,為聽眾證信。此二解,雖稍有出入,然其理亦大致相同。今
依五重證信講之。
『如是』二字,集古德之解,有十七種,或二十一種之多。於中亦可作如此說:如
者,維摩所謂:『一切法皆如也』。諸法緣生無性,當體如如,見此如如真理者為
是,不見即不是,故曰如是。又佛說法,契理契機,契理即真為如,契機所宜為是
。今解、結集者言:如是之經,為我親聞,非輾轉由他而聞,更非由外道天魔等而
聞,乃依佛宣揚,為我親聞。
此言我者,似與佛法常言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之理相摺鋵嵅蝗弧

以佛法言人法無我,乃無凡夫外道迷執之我,非無假名之我。凡夫眾生上自天人,
下至鬼畜,皆有俱生我執,恆執此五蘊業報之身為自我。而凡夫中之外道者,更於
五蘊身上妄起計度分別我執:或計色為我,如言色大我小,我在色中;或色小我大
,色在我中;或計受為我,或計想為我,或計行為我,或計識為我。如是等執,過
患無量,故佛經說五蘊無我,即破此凡外妄計之我。金剛經云:『無我相,無人相
,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此之謂也。但五蘊法雖無實我,
亦不妨以我為五蘊和合假相之代名詞,隨俗稱謂藉以辨別賓主,以便彼此呼應。如
育王寺之名,本無固定之物,乃是由數百畝之山地,數百餘之住眾,及千百年來之
儀軌等,眾緣湊合而成之假相而已。故泛常亦稱五蘊和合之假相為我,原無實體。
今此言我,乃當時結集此經者,對法會大眾之自稱。但其與凡夫之稱我不同,乃為
無我之假名我,以內無凡外妄計之執故。金剛經所謂『如來說我者,即非是我,是
名為我』;故此無我之我,純為對機而稱。又有深義者,此無我之我,乃諸法無我

理所顯之真如實性,此中無自他彼此相,無好惡是非相。結集此經之菩薩,深達此
諸法空性而假呼我名耳。
聞者,依字義解,如平常言眼見耳聞等,則為耳根所聞。其實、耳根不能聞,
聞者屬耳識,不過以根為增上緣,聲為所緣緣,識種為親因緣,三緣和合,方能發
識以聞。但耳識聞聲時,無文義相,須待同時意識生起,方有文義相現,以成了別
音義之用。故此聞之成就,操諸意識。是則由耳根發耳識,由耳識聞聲音,由意識
了別音義也。但既由根、塵、識三和合而聞,何不言耳等聞,而言我聞耶?然曰耳
聞,則通諸耳,不能表現結集菩薩之親聞;菩薩為舉親聞證信,故云我聞也。
一時者,即舉佛說法之時以證信。其不指出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者,因世界地域
不同,年月日時隨之而異,故不固定說為某時。如今地球上各國所用之曆本,紀載
時間,各各相異。即以中國言之,有陰曆,有陽曆,陰曆之初一,非陽曆之初一,
陽曆亦然。又如印度以初一至十五為白月,十六至三十為黑月,而以黑月之十六為

初一,亦與中國適得其反。又佛說法,時而天上,時而人間,隨眾生之知解所見各
異,放諸經中,皆不說定其時。今此所指之一時,即佛說此經結集菩薩與法眾共聽
之時也。
薄伽梵者,為舉說法主以正信。薄伽梵亦作婆伽婆,譯音之異。其義為吉祥王
、大威猛、極尊貴等等;因其含義甚多,故不翻譯。中國譯經,有五不翻,此為多含
不翻。但亦有翻為世尊者,即經中──如來、應供至天人師、佛、世尊──十號中
最後一號。亦有自如來至佛為十號,以世尊為總稱佛之德號。蓋佛於六凡、三乘世
間中最極尊勝,所謂天中天、拢新}是也。故此薄伽梵,即指佛而言。但佛為諸佛
十號之通稱,三覺圓,萬德具,皆號曰佛;然以此土之教主為釋迦佛,故只舉一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