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雄-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从珂传旨赵德钧、范延光(注7)和符彦饶(注8)分兵三路火速增援张敬达,并命赵德钧养子赵延寿随后跟进配合。这其中,以赵德钧部队的战力最强,被任命统帅这三路兵马。

    但赵德钧却挟兵自重,要求李从珂任命他的养子赵延寿为镇州节度使,而且要李从珂允许他的兵马和范延光的兵马合兵,打算吃掉范延光的兵马,以增强自己的实力,意图不诡。

    李从珂也是行伍出身,这种要求他又怎会同意?怎会看不透赵德钧的心思?

    勃然大怒之下,李从珂拒绝了赵德钧的要求,并派人通知范延光小心防备赵德钧,同时还命令赵延寿马上进兵增援前线。

    当时李从珂对大臣们说:“赵德钧父子俩不思报国,在国难当头之际居然强取官职,真是可恨!如果他们真能退敌立功,朕将帝位让给他又何妨?他竟如此目无君王,大胆要挟于朕,到最后只会是犬兔一起完蛋!”

    注1: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是指唐朝末年时位于河北的三个藩镇势力,即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范阳(又称幽州或卢龙,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东省北部)。

    注2:刘守文(?~909年),河北深州人,唐末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长子,五代十国初期桀燕国皇帝刘守光的兄长,公元898年,被其父刘仁恭任为义昌节度使,公元909年,被其弟刘守光杀死。

    注3:长兴三年,即公元932年。

    注4:天福元年,即公元936年

    注5:契丹的官制比较复杂,分为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北面官的地位是高于南面官的。

    耶律德光在得到十六州之后,进一步完善了汉族的官制,仿效唐朝的官制,设立三省六部等一整套治理机构,以此来招徕汉族人,管理汉族人的事务。由于办公的营帐在辽国王大帐的南面,所以称为南面官。

    南面官中也设有枢密院。注意,南面官中的枢密院与北面官中的南枢密院不是一回事。

    南面官主要由汉人来担任,契丹人也有在南面官中任职的,他们被称为汉官,也穿汉服。

    注6:张敬达(?-936年),字志通,小字生铁,代州(今山西省代县)人,后唐的将领。石敬瑭反唐之后,他率军围攻太原,后为来援的契丹军击败,困守晋安寨,拒不降敌,坚守数月,为部下杨光远杀害。

    注7:范延光(?-940年),字子环,相州安阳人,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将领,后被杨光远所杀。

    注8:符彦饶(?……937年)陈州宛丘人(今河南淮阳县),是后唐庄宗朝蕃汉总管存审之第二子,任汴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因为诛叛将张谏,拜忠正军节度使,投降后晋拜义成军节度使。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国贼

    见后唐末帝李从珂不吃他这一套,赵德钧心一横,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肯继续率军援救张敬达,试图投靠契丹。

    他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送去大批财物,乞求耶律德光舍弃石敬瑭,支持他做中原的皇帝。

    当时的耶律德光已经许诺了帮助石敬瑭,因为石敬瑭答应割让给他的燕云十六州之地的诱惑实在太大。但是看见赵德钧送来的那无数宝物珍玩后,耶律德光又动了心,加上他也害怕赵德钧截断契丹人回草原的退路,于是便犹豫起来,这才有桑维翰出使契丹的故事。

    桑维翰得到消息,忧心如焚,如果耶律德光真的被赵德钧的使者说服,抛弃石敬瑭,转而支持赵德钧,那河东大军的军心立刻就会崩溃,石敬瑭也会很快被后唐朝廷的大军所平定。

    千钧一发之际,桑维翰赶忙到耶律德光的大帐前,在大帐前哭诉了一天,劝说耶律德光遵守先前的诺言,终于使耶律德光下定了决心,继续支持石敬瑭,回绝了赵德钧的使者。

    由于增援的部队迟迟不到,导致军心不稳,张敬达的属将杨光远趁机发动兵变,杀死了张敬达,然后率众投降了契丹。

    张敬达战败,赵德钧罪不容恕,后唐皇帝李从珂大怒,收回了他的属地。赵德钧父子只剩下手中的兵马,为了立足,他和赵延寿攻占了潞州,做为暂时的容身之地。

    但他的所作所为让赵德钧父子军心尽失,麾下将士们很失望,不少将领纷纷率兵离他而去,小小的潞州也难以固守,赵德钧父子无奈,只得投降了契丹,以求保全性命。

    投降契丹的赵德钧父子被押赴北方草原,受到契丹皇太后述律平的斥责与羞辱,一年后,赵德钧病死在了草原上,做了那异乡之鬼。

    杜重威不可能不知道赵德钧的事情,既然如此,他为何要这么做?

    忽然之间,李风云想起了野狐禅所说的一段话:“很多时候,人们总以为自己是最侥幸的那一个。看看史书留下的那些借鉴例子,就会发现何其可笑,简直是导人入歧途。比如卧薪尝胆,比如破釜沉舟,这种例子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却被人当做理所当然。

    可怜那些被这些例子迷惑的人们,将一条悬崖边的羊肠小道,当做了康庄大道,只看到成功的那一两个例子,却看不到那无数失败者的尸骨。真是可笑之极!

    此之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也许近在眼前石敬瑭夺得天下的例子太过诱人,让野心勃勃的枭雄们忍不住效仿,他们却不知道,任何的成功,往往都只是唯一的,东施效颦也罢,南施效颦也好,到头来难免是水月镜花,梦幻一场。

    为何是这样?

    野狐禅没有说,李风云也想不明白。

    也许是那些史书记载得不对,只记载了最表面的东西,却将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深藏于文字之下,甚至有意或者无意中忽略掉了。这也难怪,那些写史书的人,又有几人懂得真正的历史呢?

    李风云仔细问了一下十七具体的情况,据十七说,两个多月前,黑衣卫得到一个情报,幽州一名商人最近在开封活动频繁,而这名商人,十七知道,其实是为赵延寿服务的。

    十七心中有了警觉,担心此人收买朝中的大臣,对杜重威不利,于是派出大量的人手仔细探查,在损失数名精锐探子之后,终于得知赵延寿见耶律德光被晋国打败,认为契丹国的国势已经衰落,而且最近耶律德光对他又越来越不信任,所以心中有所怨恨,所以私下与晋国朝廷接触,想要归顺晋国,并将燕云十六州献于大晋。

    十七当然不信,虽说最近从契丹那边的确传来一些耶律德光处罚赵延寿的消息,但十七并不认为赵延寿会因此而背叛耶律德光。

    契丹的国势怎样,十七怎会不知?虽然阳城之战重挫了契丹铁骑,但由于,契丹的根本并没受到太大的损伤。相反,因为从大晋劫掠去了大量金银财宝和人口,契丹的国力反而有所提升。

    赵延寿不是傻子,一个摇摇欲坠的晋国,和一个欣欣向荣的契丹,该选择哪一个,不问也会知道。

    再说,耶律德光给赵延寿的权势,晋国根本不可能给,如果投靠了晋国,赵延庆非但得不到好处,反而要面临与契丹开站的危险。赵延寿的部属虽然强悍,但比起契丹铁骑来说,还是要差那么一截。

    无论从哪方面看,赵延寿都不是一个位了中原而愿意牺牲自己利益的人。

    所以,十七将自己所探知的情况迅速报知了杜重威,谁料道杜重威不以为意,而且严令十七不许黑衣卫再调查此事,更不许十七插手此事。

    无奈之下,十七只好来找李风云。

    李风云道:“十七,杜帅尚且不信,我又能做什么?”

    “证据!”十七答道,“蛛丝马迹。”

    蛛丝马迹,谈何容易,杜重威都不愿揭穿此事,真不知十七为何会这般着急。

    “有用吗?”李风云苦笑一声,找到证据又如何,无论是杜重威,还是石重贵,相不相信这事,全在于他愿不愿意相信。

    杜重威之所以不愿揭穿此事,多半是因为他觉得此事有利用的价值。而石重贵则是要证明自己,如果他能将从石敬瑭手中失去的燕云十六州夺回来,就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两人一个想要从中渔利,一个一厢情愿,即使真查出了什么,有能怎么样?

    更何况,这么大的事,李风云不相信刘知远、李守贞、永固宫主他们一点察觉也没有。他们没有任何动静,他与十七又算哪根葱,庸人自扰?

    “不查清楚,中原大败,主上首当其冲,罪责难逃。”十七答道,“查清楚,有所预备总好过没有。”

    李风云长叹一口气,他明白十七的想法,如果说十七不知道杜重威的想法,那也未免太低估十七的智慧了,显然,十七并不同意杜重威的做法,所以才会违抗杜重威的命令,将这个情况偷偷告知李风云,希望李风云能代他接手调查此事。

    这世上究竟是怎么了,当其位者,一个个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较劲心思地捞取好处,根本不在乎迫在眉睫的危险,也许他们认为,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倒霉的其实还是老百姓,他们最多换一杆旗帜,依然能够高官得做,富贵得享。如果运气好,浑水摸鱼,说不定能摸到一条大鱼,皇帝轮流坐,谁说就不能到他家?

    这就好比是一场棋局,上场厮杀的是棋子,对于棋手来说,损失多少棋子,损失谁的棋子,其实跟他们关系不大。

    正是有这些棋手,使民不知有其国,国不知有其民,此之谓国贼!


………………………………

第三百七十五章 幽州

    “去吧,李风云!莫要让俺小看了你。”佘破财杵着拐杖从书房门口转了出来,在定国侯府,也只有他能这般肆无忌惮躲在门外偷听李风云与十七的对话。

    “凭什么?”李风云有些不忿,“也许人家正张着口袋等着我往里钻。那些手握重权的名臣大将都置身事外,凭什么让我这个空有其名的侯爷去管这事?难道他们的命是命,我的命就不是命了么?”

    佘破财从怀中取出三粒筛子,放在桌案上,道:“某没理由能说服你,不如这样,去不去都看天意,如何?”

    李风云不解,问道:“如何看天意,难道扔筛子赌大小?那我可赌不过你,你是赌霸王。”

    佘破财哈哈笑道:“那倒不必!就扔一把,你来扔,如果是三个六,你便去,如果不是,就当某没说,怎么样?”

    李风云一把抄起那三粒筛子,在手中搓了搓,吹了口气,猛地洒在桌案上。

    筛子不停在桌案上翻滚,一个六,两个六,三个六。

    李风云瞪大了眼珠,自言自语道:“邪门了!老子在清平镇时怎么没这么好的运气。”

    “愿赌服输!”佘破财笑道。

    “为何这种事都找到了我?”李风云嘟哝一句。

    “总要有人出头吧!”佘破财似笑非笑。

    “算老子上了当!”李风云站起身来,指着佘破财说道:“你是个大恶棍!我不该跟你赌这一局。你这个老赌棍一定在耍诈!”

    佘破财哈哈大笑,并不答话,眼瞅着李风云摔门而去。

    十七有些不明白,问道:“筛子?”

    佘破财解释道:“这小子心里其实想去,只是差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筛子中有铅,某知道,他也知道,不过要掷出三个六,也不是个容易的事,看这小子手法纯熟,看来这小子当初在清平镇,没少用这法子骗人钱财。”

    十七朝佘破财拱拱手,也转身离去。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包括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云州、儒州、妫州、武州、新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共计十六州。

    其中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而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则位于太行山的西北。

    燕云十六州之于中原的重要性,就如崤峪之于长安,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将北方的草原、大漠与繁华的中原腹地隔绝开来。数千年来,都是中原抵御北方蛮夷侵扰的一道天然屏障。

    太行八径中只有军都陉就在幽州,由此可见其险要。

    正是有这种跌宕起伏的山势的保护,北方蛮夷的骑兵很难冲破幽云十六州的防御,中原的王朝只需要驻扎很少的兵力,依靠着古长城,就能防止北方蛮夷的入侵,保障了中原的稳定与繁华。

    看着雄浑壮阔,延绵不断的群山,李风云长叹一声,若非当初石敬瑭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将燕云十六州亲手送给了契丹人,凭借这险峻的山势与关隘,契丹人想要突破这层层的防御谈何容易?

    没有了燕云十六州的保护,平坦的河北平原,几乎可以让来自草原的骑兵任意驰骋。即便是国都开封,也只能凭借一条单薄的黄河天险防守,但是到冬天,寒冷的天气会将奔腾的黄河冻得死死的。黄河防线处处是破绽,根本无法守得住。

    国贼误国,石敬瑭为了当那几年的皇帝,却为后世留下了无穷的遗祸!

    偏偏这种事,古往今来,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在可以看见的未来,也许还会继续发生,教人哀而叹之。呜呼!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李风云迈步走进幽州城,幽州城内远比不上开封繁华,甚至连魏州、博州这样城池也比不上,但是城墙高大厚实,与幽州城的城墙相比,杜重威久经经营的镇州城墙,也显得单薄逊色了不少。只可惜,这样的雄城却白白送给了契丹人,日后想要夺回来,不知要牺牲多少勇猛的将士。

    这次来幽州,为了减少麻烦,李风云是以刀手的身份,混入一队北去的商队中,如今中原与契丹的边关形势极为紧张,如果没有一个来历,很难混入幽州城。

    李风云也没有多带人,只带了丁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