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汉[射雕神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霄汉[射雕神雕]-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洪凌波发呆间隙,谢曜已然将她甩在身后,她跺了跺脚,忙又快步跟上,气呼呼的问:“我不好看,那谁好看?”
  谢曜不与她说这些,闷闷的不答。洪凌波自讨个没趣儿,便也不再继续,倒是心底欢喜极了。
  这些时日和谢曜相处,只觉他这人又好玩又无聊,每每当她说些出格的话,谢曜眉头一蹙,肃容教训的样子说不出的有趣,她渐渐地胆子大了,更不将谢曜当做师父长辈,心里想着若能一辈子……洪凌波思及此,喜悦之情顿时如火扑灭,她差些忘了自己因何来到谢曜身边。
  “你怎不走了?”谢曜回过身,见她愣愣的伫立在路间,神色有异。
  洪凌波“啊”了一声,交握双手,同谢曜并肩而行,迟疑良久,才开口询问:“师父,你们……嗯,我们侠门,为甚么要行侠仗义?”
  谢曜顿了顿,倒没想到她会有此疑问,想也不想便道:“行侠仗义说得好听,实际上也不过是不违背做人原则,见有有难帮扶,见事不平相助,即便不是侠门弟子,也当如此。”
  洪凌波怔然道:“那你呢?你这一生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吗?”
  谢曜稍稍一愣,仔细回想自己半生,道:“没有。”
  “一件也没有?”
  “一件也没有。”
  谢曜微微沉吟,复又言道:“丐帮洪七公的名头你当听得,我曾与他有数面之缘。一年前我在武夷山同他切磋,互相引为知己,我也曾问他这一生可曾做过甚么恶事、滥杀过甚么人?你当他如何回答?”
  洪凌波问道:“他怎么答的?”
  “七公言:‘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中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个个都是恶徒。老叫化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谢曜说到此处不由微微一笑,“我自当以他为榜样。”
  他说得斩钉截铁,洪凌波忍不住心神一晃,低声呢喃:“是啊……你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好人。”
  洪凌波过了片刻,又问:“那李莫愁算不算大奸大恶的人?”
  谢曜听她问起李莫愁,不免想起那日喜堂大祸,半晌方道:“我与她仅仅数面,不明她本性到底如何。但在外人眼中,她滥杀无辜,手段残忍,即便有大大的苦衷,这终究是恶劣行径。”
  “所以……所以你若遇见她,定会替天行道,惩恶除奸?”
  谢曜思考少顷,道:“若她不改,此乃必然。”
  洪凌波心下一沉,便不与他继续讨论此事。
  谢曜趁机教导她:“你本性不坏,何必总学捡李莫愁的样子?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你要记住,世上没有后悔药,一步踏错,步步都错了。”这最后一句,他说在嘴里,也忍不住苦涩之情。
  洪凌波痴痴地看他一眼,垂眸哀叹。
  ※※※
  夜里师徒二人找客栈歇下,预计不日便可抵达襄阳。
  窗外明月如冰,泠泠清光照进屋里,洪凌波更睡不着。她翻身坐起,穿好衣衫,踱步出屋,来到客栈的庭院当中,夜风一吹,清醒不少,她立了许久,任夜晚的冷露打湿衣裳,待着实困了,正欲返回房中,却听廊下传来一阵窸窣。
  洪凌波心下一惊,抬手按剑,便见廊下鬼鬼祟祟走来一荆钗布裙的中年女子,正是白日间客栈的老板娘。
  “是洪凌波洪姑娘么?”
  洪凌波听她道出自己名字,不由一怔,手却不离剑柄,“正是,你是谁,想干甚么?”
  那老板娘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双手呈给她道:“此前有位道姑奶奶托付小人此物,说假如看见一名疤面男子同一个娇俏的黄衫姑娘,问你是否叫洪凌波,若是的话,便将这纸条私下交给你。”
  洪凌波听到“道姑”二字眉头一跳,仿佛僵硬住了,半晌不敢伸手去接。
  “洪姑娘?洪姑娘?”
  那老板娘叫了两声,洪凌波方回过神来,迟疑的伸手接过纸条,展开一看,果见是李莫愁的笔迹。李莫愁道,如她已经杀了谢曜,便可功成身退;若没有杀,便先去青州风波庄等她,有事商量。
  洪凌波心中一阵莫名抗拒,却立刻被她掐灭。她这条命便是李莫愁相救,这么多年师徒情谊,是以从不敢违背她任何话。
  洪凌波打发走老板娘,将纸条撕碎埋在花坛的泥土中,这才回房。
  但这一夜辗转反侧,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
  次晨不等天亮,洪凌波便向谢曜请辞。
  谢曜听她突然要走,不禁大为奇怪,询问道:“你一个人怎行,不怕李莫愁了?”
  这几日仿佛将洪凌波全部说谎的能力都给掏空了,她略一迟疑,却编不出理由,只得支支吾吾道:“师父……我的确有要事,但这件事,我不能给你说。等处理完了,我就来襄阳找你。”
  谢曜虽然奇怪,但瞧她神色忸怩,全是小女儿之态,也好不详问,只得道:“不如这样,你也学我这般,易容而行罢。”洪凌波见他为自己考虑周到,抿唇一笑,点了点头。
  *
  谢曜又恢复独身一人,周遭没了这些徒弟,反而略感轻松。他不慌不忙来到襄阳城,向人打听了郭靖住处,襄阳百姓几乎无人不晓,热情的亲自为谢曜引路,待来到一座大院之前,方才拱手告辞。
  谢曜感叹郭靖倍得人心时,拾阶而上,正要敲门,忽然大门“吱呀”一声拉开,走出两名浓眉大眼的青年,这两人一穿蓝,一穿黄,手腕箭袖金光闪闪,腰悬长剑,凛凛矫健。
  左侧那蓝衫青年瞪了眼谢曜,没由来的一通咆哮:“你甚么东西!鬼鬼祟祟挡在门前,要死么?”
  黄衫青年额角有道细微疤痕,闻此言略觉不妥,正要制止,便听谢曜沉声不悦道:“尔父母未曾教过以礼待人?”
  两人一听他提及父母,皆是勃然有怒,“噌”的一声拔出腰间长剑,挽了个剑花便朝谢曜腰间刺去。
  谢曜往后一侧,见他们出手,不禁轻轻咦道:“越女剑法?”
  “算你还算有点眼光!”蓝衫青年见机得快,长剑疾出,攻向谢曜右胁。这两人武功在同龄人中尚算好手,但在谢曜面前却不够看。他不疾不徐避开,伸手如电,以一刁钻角度穿过对方腋下,顺手一点蓝衫青年手腕,那蓝衫青年登时反应过来,忙回剑后缩,终究还是慢了一步,但觉手中一空,长剑已被谢曜轻而易举夺走。
  谢曜这会儿已然猜到这二人兴许是郭靖徒弟,依样画葫芦,将黄衫青年的长剑一并夺了,那二人武器被夺,却也不气馁,反而越挫越勇。谢曜暗暗点头,道:“不错,但对长辈无礼,这点该罚!”说罢,左右手分捏剑尖,随风而动,挤入两人之间,他二人还未回神,忽地屁股一痛,竟是谢曜弹剑击上。
  两人被一陌生人打了屁股,又羞又怒,黄衫青年更是怒的说不出话来,爆喝一声,左腿踢出,谢曜长剑一扫,逼退他来,剑柄却已点向蓝衫青年的肩头,对黄衫青年这一腿竟是不避而避。
  黄衫青年一脚踢空,险些摔倒在地,数招之间,二人已是手忙脚乱,拚命守御还有不及,那有余暇再去相斗?谢曜双手各使不同剑招,口中念道:“越女乘风,仙人指路,拨云见日……”
  两名青年虽然手忙脚乱,却偏偏能看清谢曜招式,两人一瞧,这可不正是他们所学的越女剑法么?面前这人双手翻飞,剑影攒动,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扪心自问,竟比自家师父还要精妙不少。
  两人互看一眼,隐隐猜到甚么,脸如死灰,忙低头退开,朝谢曜道:“是晚辈无礼,还请问阁下高姓大名?”
  “你们两个,将谢师叔堵在门口干么?”来人语气威严,身材高大,唇上生须,正是郭靖。
  谢曜一见是他,忙含笑点头:“义兄。”
  郭靖笑逐颜开,上前与把手相携:“曜弟,我就算准你一定会来襄阳找我!日盼夜盼,总算将你盼来了!”
  谢曜道:“我近年辗转多地,接到你那封信赶去桃花岛,却听说你举家搬来襄阳定居。心想必有要事,一刻也不敢耽搁。”他说罢看向先前交手的两名青年,“这是你收的徒弟么?”
  郭靖朝两人瞪了一眼,摇摇头道:“敦儒,修文,你们两个好好地怎生和谢师叔交手?”
  原来这两兄弟正是武三通的两个儿子,他二人母亲早亡,父亲又多年不知所踪,是以方才听到谢曜说他们父母,忍不住拔剑相向。两人这时得知谢曜身份,哪敢逾越,忙上前垂首认错。
  谢曜微微一笑,表示没有大碍,将剑一横,还给二人:“这越女剑法重在招式变化,你们还得勤加练习啊。”
  兄弟二人接了剑,垂首答是。
  穿蓝衫是弟弟武修文,他看了眼谢曜,又将头埋的更低:“谢师叔……方才……方才晚辈不是故意朝你恶语相加,只是正遇着了急事,没忍住脾气,还请师叔莫怪。”
  谢曜颔了颔首:“无妨,你遇到甚么急事,说来听听?”
  武修文和武敦儒不约而同朝郭靖看了眼,一脸无奈的道:“芙妹偷跑出城了。”
  作者有话要说:(╯-_-)╯╧╧ 你们这群小妖精~这次算更满三千字吧!!!

☆、第161章旧地重游

  郭靖闻言不禁大怒;当即便责令武氏兄弟将郭芙寻回。
  他二人虽有书信往来;但到底好几年未见,互相嘘寒问暖。谢曜本以为柯镇恶也在此间;岂料一问,方知他那大师父又回嘉兴市井去了。
  “义兄;你甚么时候收武三通的儿子为徒的?”
  郭靖答道:“几年前嘉兴陆家庄遭李莫愁灭门;敦儒和修文二人也在其间,无父无母,我怜他二人孤苦,便收做徒弟,这些年一直跟在身侧。”
  谢曜和他聊到此事,不禁说道:“说来这几日我也收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此前便是李莫愁座下。”
  郭靖闻言一愣;出声提醒:“曜弟,恕愚兄小人之心。李莫愁在江湖上是甚么名声也无须我饶舌,此人若为这魔头弟子,不是我辈中人,你留她在身边,怕是极为不妥。”
  谢曜叹了口气,将连日来的心里话吐露给自家兄弟:“我出入江湖这么多年,如何不有疑虑。她这几日行为古怪,必有甚么不可告人的打算。然我武功至厮,已不惧任何明枪暗箭,她想怎的都不放在心上。又想,那佛祖慈悲为怀,点化世人,所求不过一个‘弃恶从善’罢了,惟愿我谆谆教导,将其引入正途。”
  郭靖听罢,心下敬佩,抬手拍拍他肩膀,笑道:“我不懂甚么佛家偈语,但听你这番话,却是大大的认同。自古由善转恶的人多,由恶从善的人少,能教化一个恶人向善,到底比手刃一个恶人更难得!”
  他话音甫落,兄弟两人相视而笑,携手进入院中,登上环湖假山,在水榭亭中坐下。
  谢曜问:“义兄,你在襄阳可还住的习惯?”
  “我住哪儿都一样,襄阳……哎,襄阳。”郭靖不知想到甚么,叹了口气,遥遥一指院外,依稀可见汉水汤汤,“襄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这些年你也瞧见了,蒙军南下,大军压境,天下当真是危如累卵。襄阳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万百姓便尽为蒙古人的奴隶。”
  谢曜顺着他手指方向,眺望江山,不由戚然:“你我皆在蒙古长大,亲眼见过蒙古人屠城惨状,虽说战争本无良善可言,但如此残杀老弱妇孺平头百姓,倒是不该。”
  郭靖闻言忍不住笑了一笑,谢曜不禁奇道:“你笑甚么?”
  “曜弟,你与我所想一样。”
  郭靖顿了顿,复而笑叹:“铁血才能成就传奇,是以我等心性,只能做一介江湖草莽。”
  谢曜一想也是,点了点头:“多年前少林寺的天鸣方丈曾对我言道,社稷为大,江湖为小,命定如此倒也无可更改。跃马关山,带兵征战,你我是一点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不管天子朝臣、布衣草莽,只要胸怀为国为民之心,那便也担得起豪杰一名。”
  郭靖朝他投去赞赏一眼,总觉得每隔几年和谢曜相见,他总在改变。
  心思不由回到少年时,忍不住说:“曜弟,你和从前相比可变了很多,再不是那个半夜给我送铁锅的小孩子啦,而是堂堂一派侠义掌门。”
  谢曜低头笑叹:“偶尔我也回想当年在蒙古无忧无虑那段日子,但后来再细细一思,不免后怕。”
  “啊?你后怕甚么?”
  “我在想,若当初遇到的兄弟不是大侠郭靖,而是宵小恶辈;当初遇到的师父不是江南七怪,而是黄河四鬼,是否还有今日的侠门。”
  谢曜说到此处微微一顿,良久,复又继续说:“我的养母心地善良,我的师父嫉恶如仇,我的兄弟忠厚侠义,无形中便已潜移默化。而我的妻子……她所作所为与你们截然相反,但正因如此,却能让我明白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引以为鉴。”
  郭靖听他提起此事,长叹道:“是啊,我何尝与你不同。杨康跟随完颜洪烈,学成狡狯性子,下场惨烈……说到底,一个人好坏,天性是一方面,跟身边人学又是一方面。”
  说到杨康,谢曜便将几年前在嘉兴穆念慈的事情说给郭靖,郭靖听她病逝,不由凄然。又闻穆念慈的儿子已被谢曜收为徒弟,忙大呼着要见。
  谢曜告知他杨过正在终南古墓派习武,待艺成下山,第一个便来拜会他。
  他兄弟二人越聊越是投机,好半晌郭靖才记起另一件正事,他笑道:“对了,曜弟,你猜我叫你来还有甚么原因?”
  谢曜思忖片刻,不确定的问:“莫非和我有关?”
  “这是自然。”郭靖微微一笑,“待蓉儿晚上回来,我让她亲口告诉你。”
  谢曜瞧他表情,估摸着是个大好消息,当下也不着急,颔首道:“届时一定洗耳恭听。”
  ※※※
  两人用罢午饭,谢曜便提议去襄阳城中走走。
  时下天气灰蒙,转眼便降下毛毛丝雨,杨柳寒风吹面,霁光浮瓦,碧色参差。
  因为下雨,地面湿漉漉的,街上行人或头戴箬笠、或手持纸伞,皆是行色匆匆。这些年因为战乱,襄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