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7-文学新书评(2004~200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327-文学新书评(2004~2005)-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切充满了好奇。有一天夜里,在翠莲的邀请下,两人秘密幽会。    
    陆夫人在床上昏睡了十多天后,这天早晨忽然醒来,跟小东西说了些话,挣扎了一阵,就再没有醒来。    
    秀米没有按照母亲的遗愿,把其葬在埋葬了张季元的金针地里,而是让宝琛另择一地做墓地。宝琛和秀米夜里在陆夫人的墓地相遇,得知秀米已经把陆家的田产全部卖给梅城的龙庆棠了。    
    普济学堂在大雪中摇摇欲坠。先是徐福出逃,紧接着杨大卵子、二秃子等学堂里的人员先后退出。剩下的人中,也各打各的主意。秀米却异常的平静,照旧看书,偶尔下棋。宝琛谢绝了龙家管家的邀请,正张罗回庆港的事情,喜鹊也在考虑去处。    
    一日,喜鹊、老虎和小东西去墓地给夫人上坟,在墓地看见一群官兵来到普济。小东西撒腿就跑,准备给母亲报信,不幸死在乱枪下,年仅5岁。随着谭四死在刀下,秀米也被捕了。为首的军官是龙守备。竟是那曾经来到普济的棉花匠。一时间,翠莲勾结官兵、出卖秀米的事情,不再是个秘密。秀米被捕后,连夜被带往梅城。    
    这年四月,宝琛父子离开了普济。    
    秀米因为与龙庆棠的旧交,及当地名士的上书,没有被立即处死。六个月后,她在狱中生下了与潭四的孩子,未满月,即被人抱走。宝琛几次探视秀米,只有一次得见,也没有说什么,从此再无消息。    
    武昌起义后,秀米获释。她一路返回普济,回到家中。喜鹊一直在这里居住,满院的鸡鸭。秀米与喜鹊分院而居,并且开始一言不发。家中接二连三有人求见,秀米一概不理。她凭着纸笔与喜鹊交流。她开始钻研植物农学,植花种草。喜鹊从丁先生那里识了些字,开始跟着秀米研习诗文。    
    一年夏天,普济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旱情,秀米无意收到一些粮食,继而开始说话,号召人们战胜灾荒,施粥给老百姓。这时,被龙守备抛弃的翠莲也出现在乞讨的队伍中,但终因对秀米怀着歉疚,她没有回到陆家,到别的地方乞讨去了。    
    十多年来,秀米一直在后院照顾她的花花草草,很少出门。十二年后的一天,秀米在喜鹊的帮助下,重新返回花家舍,看了一眼那荒岛便折回来了。    
    这年冬天,秀米在那现出冰花的瓦釜前去世。    
    一九五二年五月,时任梅城县长的谭功达前往普济。他是秀米的次子,据说如谭四一般,是个棋迷。    
    (原载《书摘》2005年第1期)


第二部分 力作选介第20节 爱憎“花家舍”

    王中忱    
    格非喜欢雨季。“在雨中我感到快慰”,记得格非不止一次地这样说。如果倒退到十五年以前,我会觉得这话莫名其妙。十五年前,我这个在朗日晴空下长大的“北人”,突然置身于日本南方的一个城市,一住三年,虽然时常因出门忘记带伞而气恼,但也逐渐从窗外绵绵的细雨中感受到了惬意与温情。现在,当我看到移居北京的格非,终于在去年,在韩国一个多雨的古都,完成了孕育十年之久的小说《人面桃花》,似乎已经能够理解格非话里的意思,甚至生出“信哉斯言”的慨叹。    
    南国的风土滋养了格非和他的创作。烟村茅舍,野渡残桥,不仅是格非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也成就了格非小说诗一般的意境;无论《青黄》、《褐色鸟群》,还是《迷舟》和《大年》。后一类作品,虚构的人、事本来镶嵌着现代历史的框架,那框架却因朦胧的诗意描写而变得轮廓模糊,加上叙述者处处流露出对既定的历史解释的不信,就更容易让人只注意叙事的“迷宫”,而忽略“迷宫”式的叙述背后,实际潜藏着作家对现代历史特别是现代革命历史近乎迷恋的关心。    
    《人面桃花》再一次证明,这种迷恋其实是格非小说叙事的重要驱动力。在这部长篇新作里,作家不仅把故事放置在从20世纪初到20年代这样一个清晰的历史时段里,还始终把人物的活动缠绕在这一期间社会变动的关节点上,探究二者之间因果难辨、近乎神秘的复杂纠结。从这样的意义上,或许可以把《人面桃花》划归《迷舟》系列,但《人面桃花》的叙事没有停留在人与历史充满偶然性纠结的层面,而是把主要篇幅用在了对人投身历史的激情和冲动的追问,从而在《迷舟》之外,开拓了另一主题领域。    
    《人面桃花》是一部关于“乌托邦”的小说。小说开篇写秀米的疯子父亲砍柳植桃,把普济地方视为晋代的武陵,已经对此做了隐喻。留学东洋的张季元组织反清“蜩蛄会”,为“实现天下大同”而奔走“革命”,则为传统的桃花源注入了“现代”意义。张季元遇害后,秀米出嫁途中被土匪劫掠,匪窝“花家舍”居然是土匪“总揽把”王观澄精心建构的一个世外乐土。花家舍最后因内讧毁于大火,却成了侥幸逃脱的秀米重建普济的样板。混合了张季元理想、花家舍模式的秀米式变革最后也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前一年她被“同志”出卖,直到出卖她的“同志”成了革命新贵,她才被释放出狱。从以上简要的情节描述,应该可以看出,《人面桃花》虽然以“乌托邦”为主题,却不是“乌托邦”的颂歌。作家不仅精微剖析了张季元、陆秀米等“乌托邦”激情里掺杂的私心与性欲,也冷峻地描写了张、陆等人“乌托邦”理想不断走向反面、不断遭遇失败的历程。然而,如果由此把《人面桃花》视为“乌托邦”的送葬曲,也会失之简单。陆秀米出狱后数年噤口不语,闭门拒客,似乎已经“告别革命”,但在临死之前,她仍然要旧地重游,再望一眼花家舍,则表明她心里的“乌托邦”余温尚存。小说的叙事时间一直呈现向前伸展的状态,甚至结尾处也给人正在进行的感觉,这似乎也在暗示,即使在《人面桃花》三部曲以后的两部,“乌托邦”的冲动也不会消失,也会以各种形式在历史中重现。作家对待“乌托邦”的态度显然是复杂的,既肯定其理想的合理性,又恐惧其实践后果,既迎又拒,爱憎交织,自然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悖论,既与“革命浪漫主义”泾渭分明,也不同于20世纪初年梁启超等人的“未来体”小说。也许应该这样说,《人面桃花》是一部反乌托邦的乌托邦小说。    
    格非曾被誉为设置故事圈套的高手,《人面桃花》同样情节起伏紧张,但作家似乎已经无意用心经营悬疑,常常很快就自动解开悬念,他已经在故事的可读性与寓意的丰富性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夸赞拉什迪和马尔克斯,说他们那些把虚构场景和现代历史转折点缠绕起来的作品,能够始终顶住历史叙述的压力,把丰富饱满的细节描写贯彻到底。毫无疑问,《人面桃花》的叙述,也因为恰当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形成了特殊的张力。    
    (原载《书摘》2005年第1期)


第二部分 力作选介第21节 《英格力士》梗概(1)

    王刚原著赵萍编写    
    一    
    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一所学校的学生们在上他们最后的维语课;所有的男孩都心情沉重;因为美丽的维语老师阿吉泰要走了。我;刘爱;就是这群男生中的一个。其实我们对任何语言都不感兴趣;我们只对阿吉泰这样的女人感兴趣;尽管她是女老师;但是她的脖子和她的眼泪都是我在黎明比太阳还渴望的东西。    
    我从小就感到乌鲁木齐是孤独的;我似乎是被迫出生在乌鲁木齐;我的父母是南京人;可是对我来说南京却是一个路途遥远的让我绝望的地方。我在这儿长大;父亲、母亲是建筑师;新疆的民族剧场是父亲引以为豪的作品。可是现在父亲母亲却不能进行他们最爱的建筑设计了;父亲现在只能画宣传画;画伟大领袖毛主席;画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图景。    
    清冷的五月;我看着父亲站在脚手架上完成了一幅大型的毛主席像;因为父亲运用绘画的透视规律而让毛主席的头像看起来少了一只耳朵;遭到了来视察工作的范主任和申总指挥的呵斥;父亲被揪着耳朵上了脚手架对画进行修改;可是改完的画像更加荒唐;父亲被范主任打了一个耳光、几乎摔倒。    
    新的英语课来了;老师是一个叫王亚军的男人;他有着高贵的姿态;穿着讲究;他走过走廊会有一股陌生的香味;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是男用香水;我成了王亚军在我们班上认识的第一个学生。    
    在我们生长在新疆的孩子眼里;英语和英语老师似乎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和我周围氛围有所不同的东西。这种东西尤其地吸引我;还有我的同桌黄旭升;慢慢地;我和黄旭升都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黄旭升是一个秀气的女孩;她住在我的楼上;爸爸是国民党起义的。王亚军老师喜欢黄旭升这样秀气、好学的女生;他总是让黄旭升去他的房间拿留声机和唱片;她成了英语课代表;这使她经常能得到王亚军的单独辅导。我既羡慕黄旭升;又有些仇视王亚军;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世界上所有的男老师都是一个球样。    
    二    
    如果黄家不出事;那黄旭升永远都是课代表;黄旭升的爸爸上吊自杀了;这个国民党的将军上吊了。我内心感到恐怖而刺激;童年时没有戏剧什么可以看的;我们能看到的就是有人挨打;或者有人自杀;那些恐怖的因素会使你感到激动。    
    我被爸爸拉回了家;爸爸、妈妈的情绪让我吃惊;别人家发生了死人的事情他们竟然有一丝喜悦;我以后发现他们把这种东西传给我;看见别人倒霉会使自己内心轻松。    
    黄旭升自从爸爸死后就没有来上学;我学着她的方式;一个聪明女生有些骄傲夸张的发音方式念英语;全班同学都在笑我;然而王亚军却给予了极大的鼓励。    
    我终于可以进入王亚军的宿舍;在那里我闻到了雪花膏或者说是香水的味道;还发现了一本英语字典;我颤抖着摸着它;我是多么想也拥有一本同样的字典。我开始像黄旭升那样可以出入王亚军的房间;取留声机;我虽然不是英语课代表;但是我已经在享受着课代表的待遇。爱;仁慈;这些当时很少听过的词都会出现在我与王亚军的谈话中。    
    黄旭升仍然没有来上学;王亚军让我陪他去黄家;黄妈妈因为听说王亚军作风不好而对他非常反感;甚至将他拒之门外;还警告女儿不能再跟着他学英语。王亚军站在门外;没有说任何话;自顾自地沉痛地走了。的确;在那个时代;一个用香水、喜欢给优秀的女学生补课的老师会被大家认为作风不好。    
    我问母亲什么是作风不好;什么叫爱;爱是仁慈吗?我的问题让父母不知所措。母亲更是因为发现我遗精;而担忧起来。    
    三    
    学校里发现了反动标语;我们停课了。我们天天在家附近的湖南坟园里玩;等复课的时候;我看到了反动标语;因为痛恨被同学李垃圾踢到了屁股;愚笨的我在后面打了几个巴叉;并在一旁写了“打倒李垃圾”。    
    那天早上我刚进教室;就觉得气氛不对;黄旭升来上学了;真正的英语课代表来了;我的课代表生涯就应该结束了;这对我来说就像世界末日一样。大家都认为反动标语是我写的;我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对我说:“有人让我把你关起来;我一直在保护你;懂吗?回去告诉你妈;让她来找我。”我不再说话;校长让我好好反省;妈妈来学校把我领回了家。    
    校长找到了爸爸;告诉他我在学校惹的祸;父亲吓坏了;他显然不希望自己有一个像我这样的儿子。母亲在这件事上显然表现的更加坚强;“不是我们写的;死也不能承认。”父亲觉得这是冲着他来的;他像个可怜虫那样的哭泣;一下下地打着自己的脸;但是妈妈并没有动;她头一次对爸爸说:“我对你有些失望。”妈妈去了校长那里;一夜未归。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校长见到我对我说:“你长得不像你爸爸;像你妈。”多年后我想起这个细节;心中就会猛地疼痛着。妈妈为了保护你和爸爸去和校长干了那种事;你能说什么呢。    
    校长让所人都在正面写上“打倒”在反面写上“毛主席”;然而自从爸爸自杀后有些不太正常的黄旭升;却将这五个字写在了一张纸上。她被当作现行反革命被送到了校长办公室。    
    四    
    从那天开始我们又不上学了。湖南坟园又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天天在那儿玩打仗。李垃圾和我说起了阿吉泰;他说:“我的球就是涨;每天早上;我就睡不着;我想起阿吉泰;我的球就涨起来。”李垃圾说出来了我的感觉;一个孩子;他在四点钟的时候;就开始像大人一样地出现黄色的梦境;那一天我的梦里出现了阿吉泰的身体;李垃圾说得对;我们真是一群球涨的孩子。    
    一个夏天过去了;乌鲁木齐的秋天来了。我们回到了学校;教室里再次充满了欢笑。我们很快把丢失的英语单词捡了回来;我发现自己又能学着林格风朗读课文;王亚军又有一种丰收的喜悦;他表扬我有一种绅士风度;“绅士”这个词用得真是太新鲜了;要知道那可是在乌鲁木齐。阿吉泰老师仍然是男生们喜欢谈论的话题。    
    黄旭升已经完全正常;眼神里又全都是聪明和幸福;她妈妈又为她找了一个后爸爸;据说对她挺好。但是她正常了;对我来说就成了最大的竞争对手。王亚军没有立即确定谁是新的课代表;我很想对他说:“让我当课代表吧”。然而;让我吃惊的是;黄旭升主动让出了课代表的位置。    
    母亲和父亲的关系;自打那次事情后就有些紧张。妈妈比爸爸小十多岁;她以前总是用崇拜的眼光;看着曾经是自己老师的丈夫;和爸爸一起欣赏他当年设计的民族剧场的图;然而现在妈妈看着自己的丈夫刘承宗的时候;眼光中有明显的不满和轻蔑。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惊喜却降临到父亲身上。马兰基地的领导在范主任陪同下亲自来到我们家;邀请父亲到基地担任试验大楼的总工程师。画了多年宣传画的父亲终于能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