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逐鹿记-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被王薄攻下了平原郡,那么高畅北征大军就会断粮,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被幽州军猛攻,北征大军又能回来多少人呢?

这是王薄地战略目的之一,他最终的战略目的还是要占领平原这个富庶之地。进而攻下清河郡,坐拥两郡之地。日后,就算投靠某个强大的势力。本钱雄厚,地盘广大,得到的东西也会更多啊!

所以,他这才决定率领本部人马攻打平原郡,而将其他地进攻路线交给了那些旁系将领。

第二路人马由饶安出发,经南皮,越过永济渠,进攻弓高。然后伺机进犯乐寿,这一路人马其实以佯攻为主。主要是想要吸引高畅军的主力,使其将注意力放在这一线上,毕竟,乐寿是夏王王府所在。

这两路人马是明攻,于弄仁和公顺率领的五千人马则是暗袭了,他们偃旗息鼓,急行军一百多里,目的地就是长芦,那是永济渠上高畅军一个重要的后勤中转基地,要是攻下了长芦,就算王薄无法攻下平原郡,高畅的北征大军也会断粮,只要高畅的北征大军无法南返,王薄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本来,这路人马的统帅是公顺,然而,因为于弄仁对高畅恨之入骨,所以,自告奋勇要率领这一路人马,于弄仁是宇文世家的人,王薄也不好说什么,就从其所愿,让他担任这路人马的主将,率领一千人和公顺地四千人马联合,共同攻打长芦。

》:高句丽,后来,天下大乱,流民众多,他地势力也很快扩充开来,然而,他之所以没有被大的变民军势力吞并,也没有被官兵剿灭,反倒占据北海一地地真正原因乃是因为他得到了一个人,刘兰成。

最初,公顺率领三万大军攻打北海郡城,攻下外城后,正全力攻打内城,城中已然粮尽,公顺以为旦夕可下,因而放松了警惕,这时,明经刘兰成率数百健儿突然袭击公顺大营,公顺不备,大败,唯有弃营而走,北海郡城因而得到保全,郡守以当地世家将城中大军分为六部,刘兰成独领一军。

北海郡有一个叫宋择义的书佐,乃是当地世家出身,一向和刘兰成不和,且嫉妒其功绩,于是离间诸军统领,说刘兰成得众人军心,所有的士卒都听其号令,如此长期下去,恐诸位头颅不保,众人大恐,深以为然。

宋择义请诸将杀了刘兰成,诸将不忍,只是夺刘兰成军权,将军权给了宋择义,刘兰成知宋择义掌握了军权后,一定会对自己不利,于是连夜逃出城池,投奔了公顺。

。》。

当时,旧部很有些人对刘兰成不服,于是,刘兰成对公顺请战,愿率一百五十人去攻打北海郡城,众将皆笑其大言不惭。

刘兰成遂立下军令状,公顺无奈许之。

刘兰成带着一百五十名健儿出发,走到离郡城四十里之地,他留下十人,让他们去割草,并把割下的草分成一百多堆,接到命令,马上点燃;走到离郡城二十里地了,他又把二十人留下,让他们每人手执一面大旗,一接命令,火速竖起;到离郡城只剩五六里了,他又留下了三十人,让他们悄悄埋伏在险要之地,准备袭击敌人,然后,他亲自率领

士,借着夜色掩护,潜伏在距城仅一里左右的小树林十人分别隐蔽在有利地形上。听到鼓声,这八十人便马上跃出,逮敌人、抢牲畜后火速撤离。

到了第二天早晨,城里士兵远望没有敌人踩起的烟尘,于是快快活活地出城打柴放牧。

接近中午,太阳光越来越毒,刘兰成率领十个人突然直扑城门,城上卫兵大惊失色,立即击鼓传报。刘兰成布置下的那八十名游动士兵耳听鼓声,迅速四出活动,大抢牲畜,活捉正在打柴、放牧的一些敌兵后立即离开。

城下的刘兰成估计自己的人已经得手,突然放慢了脚步,领着那十名士兵大摇大摆离开城门,从容不迫地返回。城里冲出了大批将士,可看到刘兰成逛街一样安稳,生伯有埋伏,哪还敢轻举妄动。他们远远地跟在后面,尾随观察动静。一会儿,他们看到前面战旗飘扬,更远的地方冒起大团大块的浓烟。这批官军个个胆战心惊,不好,烟尘飞扬,前方准有大批伏兵!马上掉头返回。

刘兰成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获了那些敌兵和牲畜,并用疑兵之计使得城中守军不敢追击,如此手段一出,于是,公顺旧部纷纷拜服,皆听其号令行事。

二十天后,刘兰成率领二十余人再次来到北海郡城城下,城中的守军知道前日自己中了他地疑兵之计。纷纷不忿,见刘兰成再次带这么一点士卒前来,愤怒不已,纷纷出城来逐之,刘兰成率众溃逃,郡兵追至离城十来里时,正好遇见公顺埋伏的大军,于是。大部不战而降,公顺率领大军将郡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刘兰成向城中发出檄文,让守军投降,这时,城中守军已然损失大部。于是,开门投降。

刘兰成入城之后,约束手下兵卒,对郡城秋毫未犯,很快,就得到了当地世家和豪族的支持,平稳地接收了北海郡城。

对于宋择义,刘兰成看在他的家族份上,并未杀他,只是逐其出北海而已!

后盘踞海陵的贼帅臧君相知道公顺占据北海。率领本部五万大军来攻。



他认为。君相从海陵攻来,此时,离郡城尚远,必定没有防备,要想以弱胜强,不如这个时候率领精兵远道而去,乘其不备之际袭之。

。'前往迎敌。

与臧君相大军将要接触之际。刘兰成率敢死士二十人前行,距君相营十余里,见其民壮正在担负辎重入营,刘兰成马上率领部下混入其中,负担蔬米、烧器,诈为民壮,暗中打探及主将姓名。

到了夜间,刘兰成混入臧君相大营,知其虚实,得其更号,乃于空地燃火营食,至三鼓,忽然袭击中军大帐,焚烧营帐,臧军全营皆惊,这时,公顺率大军赶到,急攻之,臧君相仅以身免,俘斩数千,收其资粮甲仗以还,这一仗,公顺打出了自家的声名。

这次,王薄号令山东群雄西进攻打夏国高畅,在刘兰成的建议下,公顺最初并不愿意,后来,李密地密使至,让其听从王薄号令行事,公顺本有投靠瓦岗李密之意,于是,改变了初衷,率四千精锐离开北海,越过黄河,与于弄仁的一千人在清池会合,前往攻打长芦。

于弄仁和公顺互相看不顺眼,于弄仁是名义上的主帅,然而他只有一千人,公顺虽然是副将,却有四千人听其号令,将帅不和,乃是军中大忌。

幸好,有刘兰成在中间斡旋,这一路行来,方才没有出什么大事情。

刘兰成其实并不赞成公顺率领本部人马离开北海,西进攻打夏国,只是,公顺暗中已经投靠了李密,刘兰成也认为李密也许会成大事,就算其杀了翟让又如何,只要他攻下东都,到时,那些小势力恐怕都会投在他的旗下,像公顺这样的势力,自保有余,进取不足,也只有依靠强大的势力方能生存。

如果,依照刘兰成地意思,最好是投靠夏国高畅,只是他并非军中统领,也不好逆了公顺的意思,毕竟,公顺和李密有交情,他和同样得位不正的高畅却没有交情,何况,若是投靠夏国,就必须把军权交出,投靠瓦岗军则不然,只需换上瓦岗的旗帜而已,作为一军统领的公顺选择何方自然不言而喻了!

虽然,不愿意西进,但是既然已经踏上了这条路,刘兰成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尽其所能,在达到战略目的的时候保存本方的实力,不能轻易将这四千精锐损失在这场和本方利益不大的战场上。

所以,公顺和于弄仁会合之后,刘兰成提出了自己地计策,那就是不去攻打长芦,而是化整为零,用小股军队分批去袭击永济渠上的运粮船,如此,也能达到袭扰敌军地目的,然而,一心想报仇地于弄仁否决了他的意见,一心想建功立业的公顺也没有站在他这一边。

这才有了全军朝长芦急行,想要奇袭长芦的这一幕,可惜,敌军的守将也不是白痴,他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在外,使得于弄仁的奇袭之计落了空。

眼看于弄仁和公顺为了是否追击对方斥候又要发生争吵,刘兰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有一个不好的感觉,总觉得这次攻伐前途渺茫。

第九十八章 大势和战局

业十四年(公元618),五月上。

随着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东征大军的西返,杨广在江都被叛乱的骁果军所杀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在长安皇宫的大殿上,李渊当着新皇杨 和数十大臣的面,大哭不已,险些昏厥在地,身边大臣多方劝阻,他这才收住悲声。

李渊长叹道。

“先皇曾经是我的主上,君臣之谊犹在,如今他被叛贼所杀,惜路途遥远,吾不能救之,又怎能不哀伤呢?”

众臣皆感叹不已,认为唐王实在是重情惜义之人。至于这些家伙心中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不过,李渊也不需要知道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他只要他们表露出这样的态度即可,人啊!有时不过是像优伶一般活着而已!

从五月六日开始,长安军民皆为杨广披麻戴孝,个人扮演各人的角色,粉墨登场。

七日过后,大殿重新开始议事,当天,群臣纷纷向杨 上书,说是唐王李渊仁义过人,有三皇之德,所以,他们希望杨 发扬远古时舜的风范,将皇位禅让给唐王,让天下重归正道,消除战乱,百姓不再流离失所。

早几日,通过一些近臣的劝诫,杨 已经知道今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于是欣然应许,他下达皇帝诏令,以古之礼节,将皇位禅让给李 渊。

李渊面色惊讶,固辞不许,如此三次,方勉为其难接下诏书,随 后,杨 离开龙椅,退出大殿,返回代王官邸居住。

五月下,唐王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下诏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无论官人、百姓,一概赐爵一级。过去一年义师所到之处,免征税收三年。停用“郡”的称号,改称为“州”,“太守”改成称“剌史”。按五运推演,本朝天运为土德,因此以黄色为最尊 贵。

随后,大唐皇帝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萧蠫、窦威同为内史令,屈突通为兵部尚书。

数日后,又立李建成为唐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另封十几位宗亲为王。其余文武百官各有封赏。

同时,在远离长安千里的东都洛阳,又是另一番光景。

在李渊称帝,建国号为唐后不久,东都留守官员奉越王杨 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本年为皇泰元年。追谥先帝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以段达为纳言、陈国公,王世充为纳言、郑国公,元文都为内史令、鲁国公,皇甫无逸为兵部尚书、杞国公,又以卢楚为内史令,郭文懿为内史侍郎,赵长文为黄门侍郎,共掌朝政,时人号“七贵”。

不过,杨 这皇帝当得未免有些窝囊,人家李渊好歹占有关中,河东之地,手下兵多将广,人人听令行事,他这个皇帝呢?却掌握不了实际的政务和军权,就算是洛阳区区一城,皇命也无法传出外城。

在他下面,群臣大概分成两派,一派以段达,元文都,卢楚为代 表,他们基本代表了原东都的豪强势力,而另一批人的代表则是以王世充为首,他们基本上都是外来人,根基在军队之中。

杨 登基之后,两派为了争夺军政大权,暗中斗得不可开交,连东都正被瓦岗李密的大军围攻的情况都漠然视之。

幸好,这个时候李密暂时没有精力强攻东都。

最初,李密准备乘东都缺粮,采用围困的战术,逼迫东都的隋王朝投降,然而,东都虽然缺粮,城中军民却誓死战斗,绝不开门投降,无奈,李密只好下令强行攻打东都,想通过血腥的进攻给城中军民造成恐慌,逼迫他们出城投降。

然而,这个时候,关中李唐的大军却出现在了东都城下,他们自称是前来解东都之围,希望城中军民能方他们入城,协同守城。

杨 手下的那批人自然知道李唐的诡计,断然拒绝唐军进城,并出兵攻之。

洛阳守军和唐军交战,可以说是一触即溃,逼不得已,他们只能紧闭城门,采取固守的姿态,东抗李密,西拒唐军。

由于唐军的出现,李密心有忌惮,不得不取消了强攻东都的命令,怕被唐军减便宜,而李唐大军远道来此,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也不敢强行进入东都,就算东都内有官员欲做内应,将唐军放入城中,李世民和李建成商量了一番,也放弃了这个机会。

这次出兵,李唐的主要目的是占据潼关以东,为下次东进打好根 基,东都并没有在他们的战略计划之中,他们暂时还不想和强大的瓦岗军正面交锋,毕竟,在太原以北,有刘武周和突厥人在虎视眈眈,而陇 举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李唐占据关

,还想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

在围城的时候,唐军曾经和瓦岗军有过接触,虽然只是小股部队的交锋,却也知道对方并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再加上,唐军中大部分士卒都是关中人,士卒的家中大多有田待 耕,再加上后方动员了十余万民壮,粮食的转运,对春耕影响极大,为了不误农时,大军不能久战在外。

于是,达到最初作战的目的之后,唐军选择了退兵。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东征所占地盘新设置了新安、宜阳两个郡,令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率兵镇宜阳,吕绍宗、任瑰率兵镇新安。其余大军继续西归。

唐军围攻东都的时候,朝议郎段世弘等秘密和李建成、李世民的军队联系,想来个里应外合,唐军退走后,他们又和李密联络,想在五月七号夜晚开门投降,谁知他们行事不密,消息走漏,杨 命令王世充将段世弘等全部抓捕斩杀。

李密知道内应被杀之后,甚为遗憾。

东都对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要是他能攻下东都,那么,他杀死翟让这件事情就会变得无足轻重,他本已被伤害的名声也就会得到恢复,瓦岗众将也就不再对他离心离德,到时,只要大伙众志成城,又何愁大事不成呢?

在李密看来,翟让的确非死不可,毕竟,瓦岗军中只能有一个声 音,不过,他还是小看了翟让对瓦岗军的影响,就算翟让是个粗鄙之 徒,他也是瓦岗军的创始人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