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逐鹿记- 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苏省丹阳县,位镇江市东南

江都虽然繁华,城墙高大,物产丰富,然而,现在却是孤城一座,陈稜驻守江都,就像一个穷汉守着一堆金子一样,终有一天会被别人夺去,于是,为了自保,他先是向东都洛阳称臣,王世充篡位登基之后,他又改换门庭,向关中李唐称臣,可惜,李唐和他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并不能对他形成真正的支持。

杜伏威,沈法兴,李子通三人都对江都有野心,然而,先动手地却是沈法兴,为了占据江都,他决定先击败李子通,吞并其地盘和部众。

当时,沈法兴自称梁王,建都毗陵,拥兵十万,占地数郡,自认为长江,淮河以南的地方,他只要用手一挥就能平定,因此,他先挑起了战事,向东海李子通发起了进攻。

然而,由于他重用宗族,性情残忍,对不是沈家的将领刻薄寡恩,动辄杀戮镇压,将士

过失,就立即斩首,因此他的部属对他离心离德,心

这样的军队又怎能打胜仗?

果然,在和李子通的东海军交锋时,沈家军一败涂地,不但没能攻城略地,反倒将自家的地盘送了不少给李子通,李子通见沈法兴只是纸老虎,于是放下心来,准备攻打江都。

李子通包围江都之后,陈稜见势不妙,分别送人质给沈法兴和杜伏威,请求他们的援助,他之所以同时向两人求援,是因为他有着自己地打算。

他地计谋非常简单,就是想用江都为诱饵,吸引杜伏威,沈法兴,李子通三人在江都城外大战,最好能三败俱伤,这样,他陈稜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最初,他的计划实行得非常顺利,杜伏威和沈法兴都害怕李子通夺下江都之后势力大涨,都派出了大批军队前来援救,其中,江淮军是由杜伏威亲自领兵,沈家军则由沈法兴的长子沈纶率领,兵力足有五万人。

可是,到了江都城之后,两军却没有会合在一起,共同向东海军发起进攻,而是相隔数十里扎下了营寨,互相观望起来。

杜伏威驻军在清流,沈纶驻军在扬子。

杜伏威也好,沈纶也好,都想得到最大地好处,付出最小的代价,为了陈稜去和东海军拼命,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内,何况,两个人对彼此都互有猜疑,都认为自己的盟友靠不住,在战斗时千万不能将后背交给对方。

再加上,两个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只要自己驻军在此,威胁着李子通的侧翼,李子通自然不敢放心大胆地强攻江都城,时间一长,粮草接济不上,东海军自然只能选择退兵一途。

的确,杜伏威和沈纶虽然没有向东海军发起进攻,李子通仍然觉得芒刺在背,前有坚城,后有强敌,他一度也有退兵的打算。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首席幕僚毛文深向李子通献计。

首先,李子通率领大队人马向海陵方向撤离,做出退兵的假象,以此来迷惑杜伏威和沈纶,然后,暗地里用招募而来的长江以南的勇士,伪装成沈纶的军队于深夜袭击杜伏威的军营,让杜伏威对沈纶产生误会,认为沈纶在李子通撤军之后想独自吞并江都,故而向他发起攻击。

杜伏威是一个非常勇悍的将领,指挥作战也有一套,但是由于性格的原因,在战术的细节上他不是很在行,以往,有他的好兄弟辅公佑在一旁辅助这个缺点倒还不明显,而现在辅公佑留守历阳,杜伏威身边竟是些勇将,缺少谋臣,因此,极有可能会上当。

待其上当,和沈家军交战之后,我军在突然回师江都,一举攻占江都,那时,江淮军也好,沈家军也好,见大势已去,也只能退兵了事了。

李子通认为毛文深的计策非常不错,于是,依计行事。

杜伏威的营寨受到带有江南口音的军队的袭击后,他大怒,认为是沈纶所为,于是,也率领军队向沈纶发起了攻击,逼迫沈纶将大军后移,远离了江都,双方彼此对峙,注意力不再放在江都。

这时候,李子通突然率领大军西返,回师江都城下,杜伏威和沈纶自顾不暇,不敢轻易转移兵力,害怕被对方突袭,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东海军重新将江都包围。

八月十八这天,就是东海军重新包围江都的日子,这一日,站在城楼上观察东海军阵营的江都守将陈稜明显地感受到了秋天来临的气息。

在西北风的猛烈吹拂下,城头的旌旗向着东南方向飘动,陈稜抬头望着南飞的大雁,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喷嚏,身子打了个冷战。

他叹了一口长气,心灰意冷地下了城楼,很明显,江都即将易主了!

八月十九午时,李子通集结全部精锐向江都发起了猛攻,黄昏时分,东海军进入了江都,陈稜率领数百亲信逃离江都,投奔了杜伏威。

攻占江都之后,李子通向沈纶发起了攻击,将其击败,与此同时,杜伏威率领江淮军撤退,返回了历阳郡。

八月下,李子通在江都登基,国号为吴,年号明政。

丹阳乐伯通率领部众一万余人投降了李子通,李子通任命其为丹阳总管,让其抵御杜伏威,自己则率领大军南下,讨伐沈法兴。

九月,杜伏威遣使向关中李唐投降,李渊任命杜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历阳郡改为和州)总管。李靖军夺取彭城之后,所面临的江南局势就是如此!

第八十一章 刘文静之死

月初三,长安,京兆尹,天牢。

天字第一号牢房位于天牢的最底层,终年不见阳光,从天牢外要进到里面去,需要经历重重关卡,若是身上带的文书稍有不妥,立刻就会被严密的警备力量格杀勿论。

甬道两旁的石壁上挂着松油火把,阴暗的火光下,寂静无声,沿着甬道往里走,途中经过三面由精铁铸成,铁链紧锁的大门,来到甬道的最尽头,就是天下第一号牢房,平时,这间牢房里并没有住客,八月时,却住进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时任唐王朝民部尚书的刘文静,罪名竟然是谋反。

刘文静,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省武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令,与晋阳甚是相得,时常共宿一榻。

有天晚上,两人饮酒之后共宿一处,裴寂望见城上烽火,仰天叹道:“卑贱到了极点,家遭贫穷,又逢战乱,何处是安身之处啊!”

刘文静笑道:“世途如此,时局可知。我二,人彼此投合,何必为卑贱发愁呢

当时,李渊任太原留守,一向和裴寂交好,通过裴寂,刘文静也和李渊成为了好友,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有大志,便深相交结。

后来,刘文静因为和李密是亲戚,受到了李密的牵连,被杨广下令监禁在晋阳的大牢里,李世民代表自己地父亲李渊前去探视。就在狱中,两人相谈甚欢,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大致一样,两人都认为,大隋大势已去,此时,挺身而出,当有可能夺取天下。

随后。李世民将刘文静暗中放出监牢。与裴寂三人共同劝说李渊起兵反隋。李渊意动,却故作不知,暗中纵容李世民和刘文静,裴寂三人接纳敢死之人,密谋起事。

可以说,李渊在太原顺利起兵,刘文静功不可没。当他起兵建大将军府的时候,就任命刘文静为军司马,刘文静也不负其所望,孤身前往突厥觐见始毕可汗,劝说始毕可汗支持李渊,说是先帝废嫡嗣而传位后主,故而天下大乱。唐国公为国家近戚,担心王室毁灭。故起兵想废黜不当即位者。希望与可汗兵马一同进入京师。百姓、土地归于唐国公,财帛和金宝归于突厥。

始毕可汗大喜,对他来说。中原自然是越乱越好,于是,立即派遣其将康鞘利率领两千骑兵随刘文静而来,又赠送了李渊马一千匹。

后来,在西进关中的征途中,刘文静也屡立战功,李渊率兵进入关中时,他在潼关与留守河东的隋将屈突通部下桑显和苦战,半日死亡数千人。刘文静估计隋军稍怠之时,暗中派遣奇兵掩袭其后,隋军大败。屈突通的兵马尚有数万,企图逃向东都洛阳。刘文静派兵追击,屈突通兵败被擒。新安县以西全部平定。刘文静转任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义宁二年(618),唐王李渊受隋禅让,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年号武德,是为唐高祖。高祖任命刘文静为纳言(即侍中)。

这个时候,李渊曾经说了一句话,他说他能够有今天,多亏秦王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当初在晋阳的努力,因此,

这三人就算犯罪,也可以免除两次死罪。

这个时候,刘文静的位置达到了人生地最高峰,与裴寂分掌朝政大权,一派意气风发。

然而,两人当初地情谊却不复存在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友情这东西显得是多么地无足轻重啊!

裴寂出身河东的世家大族,因此,他是太子李建成的朝堂上的绝对助力,李建成作为当然的唐王朝继承人,深得关陇,河东等世家大族的支持,而刘文静并非是这两个系统的人,又一向和秦王李世民交好,李建成自然对他心存忌惮,他和裴寂两人所处地阵营不同,友情自然不复存在了。

李世民并非世子,名声全依仗军功,依附在他阵营的人物除了几个世家大族的庶子之外,大部分是寒族子弟,且多为关东人,投降李唐的瓦岗降将多依附在他的旗下,这些人在朝堂上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刘文静可以说是李世民在朝堂上最大的奥援。

当初,在第一次浅水原大战中,李世民被薛举击败,刘文静帮他顶了罪,被李渊免职下狱,后来,李世民在第二次浅水原大战时灭了西秦,在李世民的力保下,刘文静被李渊重新起用,只是,官位和权力都远远赶不上以前了,一直在裴寂之下。

之所以会这

是李渊故意所为,前朝杨广夺位的前车尚在,怎能不悸,那个时候地杨广,何尝不是像现在地秦王一样英明神武,谁知道他当上皇帝后,会这么快把大好江山拱手让人呢?李渊害怕,在他的儿子中间,也出现骨肉相残的悲剧。

所以,他要压制刘文静,使其在朝堂上地势力得不到扩充,这样,就会间接地警告秦王,让他不要胡思乱想,谨记兄友弟恭。

这也是他派遣裴寂领兵河东和定杨军作战,而不是让刚刚才剿灭了西秦,威望正高的李世民出征的原因。

刘文静对李渊宠信裴寂,打压自己的做法甚为不满,平时在和弟弟刘文起的言谈中,他并没有掩饰自己的这个情绪,甚至说过一定要斩杀裴寂的醉话,当时,刘文起家中不宁,他请了一些巫师在家中做法,偏偏刘文静有个爱妾失宠,便把此事告诉其兄,小妾的兄长遂上告刘文静谋反。

这就是刘文静下狱的原因。

刘文静真的要谋反吗?恐怕脑袋稍微灵光一些的人都不相信这点,然而,上位者的决定,有岂是下位者们敢胡乱掺和的,莫须有的事情又岂是落在岳飞一人头上啊!

被关进大牢之后,刘文静就知道自己死定了,谋反?笑话!自己的罪责就是和秦王走得太近了,又一向在文臣武将们面前说秦王英明神武,豁达有如汉高祖,神武好比魏武帝,这怎么会不遭太子党那批人的嫉恨呢?

因此,除了最开始的几天他上书答辩,高呼冤枉之后,后来见是裴寂一党的人审问自己,他就沉默不语了,现在,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家人,若是被谋反罪名处决,有可能株连九族啊,只希望李渊看在自己过往的功劳上面,放自己的家人一马。

就在刘文静闭目沉思的时候,一个狱卒鬼鬼樂樂地来到了他的监牢前。

“刘大人!”

刘文静睁开眼睛,平静地注视着那人,那人往左右瞧了瞧,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在刘文静面前晃了晃,刘文静看得分明,这玉佩乃是秦王李世民所建的天策府外派人员特有的身份证明。

证明自己的身份后,那人说道。

“刘大人,秦王殿下已经上书为大人喊冤了,还请大人稍安勿躁,殿下说,一定会尽全力将大人从天牢救出来!”

刘文静苦笑了一声,李渊之所以要杀自己,为的就是打压秦王,秦王的上疏根本就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他摇摇头,对那个狱卒说道。

“请转告殿下,就无须费心了,刘文静知道自己死期已到,还望殿下多多向皇上求情,望他念在罪臣以往所立功劳的份上,饶了罪臣一家性命!”

那个狱卒继续望着四周,飞快地说道。

“我一定将大人的话尽快转给秦王,请大人放心!”

说罢,他离开了牢门,大摇大摆地往外行去。

与此同时,长安,太极宫内,李渊端坐在榻上,面前的几案上,摆放着两张绢册,一是秦王李世民为刘文静求情的奏折,一个是现在在河东的裴寂的上疏,他在奏折中力主杀掉刘文静。

两人的奏折李渊都已经看过几遍了,在秦王的奏折中,他力举了刘文静在开国时立下的汗马功劳,希望能饶刘文静一命,就算是将刘文静废为庶人也好。

在裴寂的奏折中,却没有说刘文静如何大逆不道,他只是列举了隋杨时,杨广和杨勇争夺皇位的旧事,当时,若杨广的身边没有宇文述,杨素等人的支持,又怎会篡得皇位,前车之鉴,切莫,切莫相忘啊!

太子建成,为人宽厚有礼,其锋芒虽然不如其弟世民那般咄咄逼人,却也深得上善若水之道,做为太子,还是作为将来的皇上,都足以胜任,而秦王?

说实话,李渊非常喜欢这个骁勇善战的儿子,登基为帝之后,他自然不能随意率军亲征,而李世民就像是他的化身,当李世民率军出征时,他总觉得那是他自己,所以,在李世民得胜回朝时,他总会向李世民询问战阵上的故事,分享儿子的荣耀。

骨肉相残啊!

骨肉相残!

李渊默默地念叨着这四个字,举起旁边的朱笔,在另一张摊开的绢帛上,在刘文静这三个字上重重地打了一个勾!

第八十二章 度索原之战(上)

扑棱!扑棱!”

随着羽翅扇动的声响,一大群乌鸦从空中落下,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黑色的细砂洒落下来一般。

乌鸦落下的地方,是一片荒原,荒原上,横七竖八地摆放着数百具尸体,残缺的旌旗,破损的刀枪,乱七八糟地摆放在尸体周围,在乌鸦之前,早就有成群成群的蚊蝇在此地聚集,发出嗡嗡的声响,扑在那些裸露在外已然有些变色的血肉上。

几只瘦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