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田喜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欢田喜地-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氏拿过碗搁在左上,推着他塞进(看不清)“赶紧睡吧,有什么话明天再说,还要早起来去祭祖(看不清)”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方氏就把全家都叫了起来,穿戴齐整之后,几个小的都举着纸糊的衣裳,方氏拎着一篮子纸元宝,祝永鑫抱着那几捆烧纸往杨氏院儿里去了,进门就见祝老大和老三两家都在院子里等着了。

刘氏嘟囔道:“来的恁晚,全家都等你们。”

祝大姐白了她一眼风凉道:“人家抱着拎着那么多东西呢,走得慢几步也是正常的,不像某些人,空着两只爪子,当然来得早。”

“爹、娘,大姐,我昨晚半夜才到家,所以早晨半天才起来。”祝永鑫插嘴圆场道。

“想了,先去拜祖圌宗牌位。”老祝头咳嗽一声,因为冬至是大节,所以院儿里已经搭了草棚子,放了条案,祖圌宗牌位已经请了出来,前头还插着香烛,供着几样吃食和杨氏准备的烧纸,这会儿把方氏准备的纸衣裳、烧纸和元宝也都供在上头,全家依照顺序上去磕头,老祝头瞧着似乎有些个心事重重,让所有人都去屋里坐下,这才吧嗒这烟斗道:“这几天我一直在寻思个事儿,我一直没跟你们说过咱们老家的事儿,也没说过老家还有啥人。我从小死了娘,被爹拉扯长大,后来十来岁的时候家里闹饥圌荒活不下去了,我说要出来讨生活,我爹非要守着老家的祖坟,说宁可饿浅草微露整理死也不出来,我两一口气吵翻了,我就跟着魏老圌二跑了出来,后来听老家那边传信儿来说我爹饿死了,最近总惦记着老家的事儿,想回去瞅瞅,所以我寻思着,等在家过完十五就走,争取春耕前赶回来,若是赶不回来,你们兄弟几个帮老四把春耕忙活了,倒是也不耽误什么大事儿。”

杨氏显然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件事儿,神色有些愕然,皱着眉头半晌之后才道:“按理说你想回老家看看我不该拦你,但是咱家如今是个啥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给你凑出来盘缠的话,明年咱两就喝西北风去?”

老祝头平时不管钱,所以明显是没想到这方面,听杨氏这么一说也是怔住,但随即倔脾气上来嚷道:“没钱有没钱的走法,我当年从家里跑出来,身上一文钱没有,还不是好端端的走到这儿了,大不了我拿个碗一路要饭,也走得回去。”

祝大姐闻言皱眉道:“爹,你说的这是啥话,你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如今儿女齐备的,哪里能跟当年十来岁血气方刚的小伙那时候比,你若是当真想回去,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只不过我不放心你自个儿回去,家里兄弟几个kaichun儿都得忙活地里,所以也只有我陪着您回去了,这样万一路上有个啥事儿,也能有个人照应一下。”

祝老四闻言道:“大姐,你再要强也是个女人家,跟爹一起去总归还是不妥,万一路上遇见个啥事儿可咋办,还是我陪着爹回去吧!”

打老祝头心里觉得,是想让儿子陪着回去,祝大姐虽说是自个儿闺女,但毕竟是不太方便,而且祝大姐自个儿心里有主意,有什么事儿怕是不会听他的,但若是祝老四一起,开春的春耕只靠着杨氏那可就是抓了瞎。

祝永鑫似乎是瞧出了老祝头的心思,起身儿道:“春耕的时候我们兄弟三个一起回来帮忙就是了,还是老四跟着爹去比较稳妥,大姐还有留哥儿要照顾,而且梅子明天出嫁之后,大姐在家多陪陪娘也是好的。”

祝老大和祝老三也都忙点头应是,李氏原本是不太乐意,但是祝老大已经在她出声之前应了,她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勉强地稳住了面色。

刘氏最近心虚得很,有知道娘家兄嫂也不可能给自个儿撑腰做主。所以也异常的老实,甚至还反常地赔笑道:“爹娘这边有啥要干的活,我们帮忙也是应当应分的,四弟跟着去咱们都放心,自然也没啥可多说的。”

老祝头见全家难得的齐声,面上稍微露出些欣慰的神色,叹了口气道:“虽说叶落归根,但是我家这一脉就只剩下我一个,老家也没什么正经的亲戚,都只有远亲旁系了,所以我这次回去,还打算把家里的祖坟迁过来,你们有空去山里踅摸踅摸,看有没有啥好地方。”

这件事儿商议既定之后,杨氏领着几个媳妇到灶间去煮一早包出来的馄饨,熟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全家连汤带馄饨都吃得暖暖和和。


第七十三章 九九消寒图

祝永鑫放下碗筷道:“我昨个儿回来之前在城里买了些羊肉和狗肉,一会儿让博荣娘拿过来,算是中午加菜。”

刘氏手下正收拾着桌子,闻言眼珠子骨碌乱转,佯装随口地打听道:“二哥,在城里做什么活计,赚钱不?”

“赚啥钱啊,在木工行里做学徒的管吃管住的就不错了,有那么几个铜板的进账,也不过是掌柜的施舍罢了,左右还不是靠着省吃俭用,牙缝手心儿里抠点儿钱出来,这回要不是因为过冬至节,你以为我爹舍得买肉?”荷花哪里会瞧不出她的鬼心思,直接顶回去道,“昨儿下晚回家都舍不得雇个车,搭个顺风车回来被大雪阻在半路,下半夜才到家,那手冷得跟冰溜子似的,还不都为了省下几个钱儿。”

梅子闻言狠狠地白了祝老三一眼道:“是啊,谁有你三叔那么本事,二十两白花花的银子,输出去都不带寻思的,那可当真是庄稼汉的身子,公子爷的做派。”原本杨氏拿了一对儿鎏金的银镯子给她做陪嫁,但是因为祝老三输了钱,家里的家底儿基本都赔了出去,梅子哪里还舍得让杨氏把那仅有的一点儿头面都陪嫁出去,一样儿都没要的硬是推了回去,所以这会儿一提到祝老三就觉得牙根儿痒痒。

祝老三自知理亏,吃完了就往墙角一蹲也不吭声,刘氏遭了荷花和梅子的抢白,又被白了一眼,端着碗筷出去洗刷。

祝大姐一把拉住想出去帮忙的方氏道:“让她干点儿活吧,天天闲得五脊六兽似的,咱家又不是养少奶奶的,养出来一个个满身的毛病,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

李氏觉得祝大姐话里有话是在及对自己,登时就不乐意道:“他大妹妹,你这话说的是啥意思?谁乐意自个儿有毛病不成?”

“大嫂这是什么话,你可别瞎吃心,我说的可不是你,你前几日去城里看病不知道,弟妹当时又是寻死又是觅活的,还指着咱爹的鼻子骂人,最后挨了一顿打才消停,又闹着回了娘家。最后还是娘家嫂子通情达理,知道了事情缘故之后把她送回来赔礼道歉,你说这是不是给惯出来的毛病?”

刘氏自个儿在灶间刷碗,见没人出来帮忙都在屋里坐着,本身就有些个不太乐意,又听到屋里似乎在说什么,偏生又听得不真切,凝神听着动静手下就没了分寸,一个大瓷碗就脱手砸了个四分八瓣儿。

梅子听到响动跑出去,见到满地的碎碗碴子脸上就阴沉起来,挑着门帘子道:“三嫂这是啥意思?你若是不乐意刷碗就说话,用不着摔摔打打的,这般样子是做给谁看呢?那摔的东西也都是用银钱买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合着不是家屋里的你不心疼是吧?”

方氏出来圆场道:“岁岁平安,岁岁平安,好兆头呢!”说着手下推着梅子道,“走,去你屋里瞧瞧,等会儿就要去送嫁妆了,我看都拾掇好了没有。”

刘氏心里运了好几次气,最后还是强忍着把火儿压了下来,如今还算是能掂量出时候的轻重,梅子明个儿出门子,今个儿若是跟她吵嚷起来,家里肯定都会拿自己发作,所以硬是咬牙扛了下来,低眉顺目的去拿笤帚收拾了地面儿,继续回去灶前刷碗。

祝大姐也抱着留哥儿出来,站在一旁看了刘氏半晌,然后点点头道:“这才像个样子。”说罢也挑帘子进了西屋,荷花也趁机跟着她过去看热闹。

进屋就瞧见梅子和方氏不知道在推让什么,祝大姐把留哥儿交给奶娘,让她抱出去玩会儿消食儿,然后伸手抓过两人推让的东西开玩笑道:“我瞧瞧是啥好东西,让你两这般争抢的。”

祝大姐打开红布帕子里头包的是一小方玉坠儿,只有亩制度大小,但是瞧着玉色鲜脆,应该不是什么便宜货色,以方氏的条件拿这个来给梅子添妆奁,可着实是有些贵重了,难怪梅子左右推脱的不肯收下。

梅子拉着方氏的手道:“二嫂,你的一番心意我全领了,但是这东西太贵重我可不敢收,留着以后茉莉或是荷花做嫁妆吧!咱家里几个嫂子,也只有你是让我放心的,我嫁人之后爹娘还要多仰赖你照顾,不然大嫂和三嫂那样,我可着实是放心不下。”

方氏拿过那个玉弥勒硬是塞进梅子的手心儿里:“熟话说男带观音女带佛,你嫂子我也拿不出什么别的像样的东西,这玉是当初我的陪嫁,也跟了我许多年,原本瞧这不起眼的个物件儿,倒是越带越水灵起来。我嫁过来的时候你也比栓子现在大不了多少,这么多年看着你长大;就跟看着我自个儿的孩子似地,这个给你戴着,只希望能让你以后平平安安的,家里也都和和睦睦,至于爹娘,家里有你二哥和我照应着,你就放心好了。”

梅子见方氏这样说,登时就红了眼圈儿,抓着方氏得手一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荷花见状忙活跃气氛道:“小姑你就拿着吧,我娘前几日就特意给换了簇新的红绳儿,一直念叨着说要给你呢!至于我和大姐,以后日子越过越好,不怕我娘拿不出嫁妆的!”

“你才几岁,就开始惦记嫁妆了?”方氏顺势把玉坠儿塞进梅子的手心儿里,回头就朝女儿脸上捏了一下。

梅子伸手抱起荷花,帮她捋捋头发道:“转眼荷花也长成大姑娘了,记得她刚出生的时候瘦得跟个小猴儿似的,细细的脖子支着个大脑袋,就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瞪着,瞧着就可怜得紧,一脑袋的细毛子似的头发,谁能想到长大了是这么个水灵灵惹人疼的模样。”

“所以人家才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荷花死毫不客气地接受了表扬,对着梅子端详片刻,很肯定地说,“小姑小时候肯定也不好看。”

有她插科打诨的,屋里的气氛很快就轻松起来,祝大姐和方氏最后把嫁妆都检查了一遍,见所有的东西都齐备,该压东西该扎红绸什么的地方也都没拉下,这才催家里的几个男人赶紧换了衣裳,请来吹打的人也都陆续的来了,一共六辆平板牛车在门口排成一行,齐老五和另外几个平时关系好的乡邻也都来帮忙,把嫁妆依照次序装上了车,每辆车坐了两个人押车,最后一辆坐着吹打的人。

祝大姐见一切都齐备,把院门口挂着的两挂鞭炮点燃,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喜庆热闹的锣鼓唢呐也吹打起来,顿时天地间就被这欢喜的声响充溢得满满当当,祝老大鞭子一挥,车队就不紧不慢地朝方庄子去了。

女人们又重新回到屋里,乡邻的媳妇们也过来说了会话,直到要做午饭的时候才各自散了,杨氏热闹了一阵儿有些乏了,吃过午饭就在屋里歪下歇了,刘氏和李氏也都回了自家,只有方氏还在祝大姐的屋里,胡乱找了借口想把荷花支开。

荷花瞧见祝大姐促狭的笑容,又看看梅子通红的脸颊,知道这怕是要交一些个男欢女爱的常识了,她就自觉知趣地躲了出去,依着每天雷打不动的惯例,往后山的老地方去拿浅#草#微#露#整#理字条,心里猜测着今个儿过节,不知道齐锦棠会写什么东西,到了山脚下开始上山,却发现一路的雪都被人扫出了个能容纳一人通过的小径。雪都被拍再来小径的两旁,亮闪闪的反射着阳光。

见到这个荷花心中一喜,肯定是齐锦棠今个儿来了,于是加快脚步一口气跑上去,果然见到齐锦棠一身靛青的棉袍,外头陶喆枣红色翻毛边的裲裆,腰带上挂着络子、荷包等物件,正背着手站在树下看着上山的路,见到荷花上来也迈步迎过去,嘴里道:“又没人追你,跑个什么劲儿。”

荷花一口气跑到他面前,气喘吁吁地站定了身子,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泡个什么劲儿,一时间喘得说不出话来,只好跟个傻丫头似得看着他笑。

齐锦棠扯出帕子给她擦拭额头和鼻尖的汗水,拉着她到树下铺好的几块石头上坐下,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卷东西递给她道:“今个儿冬至节,这是送你玩儿的。”

荷花见状吐吐舌头道:“我都没想着要给你拿什么礼物。”结果那纸卷展开见是一副水墨的寒梅图,笔墨瞧着还有些生涩稚嫩,一瞧落款果然是齐锦棠的手笔。

“这是九九消寒图,图上一共九十九朵梅花,你每日用红色图上一朵,等到出了九九,就是一幅完整的寒梅图了。”齐锦棠知道荷花没见过这种东西,就在一旁解释道。

荷花以前倒是听说过这个物件,只是没想到古代还当真有人画这么复杂的东西就为了冬天消磨时间算日子,端详着消寒图不经心地说:“这东西好,等我都涂好了花瓣,就等于是咱两一起画了这幅寒梅图了,只不过我怕我图的不好看呢!”



第七十四章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兄弟几个送了嫁妆回来,对家里大致描述了方家的情况,那是三间坐北朝南的新房,收拾得十分像样儿,方家的人接物待人也都是十分礼数周全,让杨氏、祝大姐和方氏都稍稍放了心。

晚上家里住了羊汤烹了狗肉,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因为第二日要早起,所以就各自回家早早的睡下。

转天天还没亮,方氏就先悄悄起身儿去了梅子那边帮忙,什么沐浴更衣,虽说乡下地方没有多大的讲究,可是结婚也是一辈子的大事儿,都丝毫不肯马虎,荷花更是贡献出皂角丸子给梅子洗头,一头乌黑的唱法系的水光滑溜,握在方氏的手里像是一匹上好的黑段子。

方氏是个全福之人,往上说公婆都在,夫妻和睦,膝下儿女成双,所以今个儿给梅子梳头开脸就都是她的活计,先把头发细细擦干,紧紧地梳起来先做辫子盘在脑后,然后取了用滚水煮过的棉线儿,双手一撑,一端咬在嘴里,贴在脸上两手开合,就绞去了脸上的绒毛和鬓边发髻的碎发,将长发分缕高高的盘成发髻,妆粉、螺黛、胭脂、口脂将脸上面打理妥当,簇新的凤冠戴在了头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